乡镇统计基础建设的问题几点思考

时间:2022-12-01 11:51:00

导语:乡镇统计基础建设的问题几点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镇统计基础建设的问题几点思考

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农村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工作检查的通知》的文件通知要求,*区迅速组织人员于7月13-23日进行全面的自查摸底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乡镇统计虽然从工作条件、环境上比以往有较大的改变,但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乡镇统计工作及基础建设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人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农村统计工作的统计人,就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几点粗浅的看法,与统计同行共同探讨与研究。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区隶属的乡镇、办事处及开发区共11个,共有122个行政村(包括涉农居委会),全区总人口48.59万人,农村人口36.24万人。乡镇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共14人,其中专职统计人员10人,兼职统计人员4人,行政编制人员4人,事业编制10人;乡镇统计人员中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10人。在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日常工作经费无保障。

乡镇没有统计经费预算,日常工作经费无保障,凡需要乡级财政解决的基本工作经费,基本采取先请示,然后实报实销的方式进行。绝大部分情况下依靠统计人员个人关系去争取,或通过区局去协调。就是大型的普查也没有经费保障,最基本的普查员补助都不发。这种现状造成很多乡镇的统计人员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工作拖拉,做事敷衍,统计工作职能形同虚设。

(二)统计基础资料管理不规范。

按时报送统计报表是各基层统计部门最基本的职责,但当前仍有个别乡镇及企业不能按照统计制度规定及时报送统计报表,迟报统计报表现象时有发生。统计报表是统计部门的重要资料,但少数乡镇对基层报表疏于管理,造成历史资料的短缺,以至于要查阅自己乡镇的历史数据还要向区统计局询问。统计台帐是一个乡镇统计数据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乡镇的历年统计财富,按规定统计台帐一年一续建,但是统计台帐断档现象比较普遍。

(三)农村统计网络建设弱化。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统计基础力量被削弱,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由于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跟不上,各种统计调查对象配合度不断下降,村级统计人员,除了普查和统计年报,乡镇能召开会议布置统计报表时能接受点业务指导外,基本没有接受过正式的统计业务知识培训。

(四)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由于乡镇统计在政治地位、经济地位都不高,部分乡镇领导只重视结果,不重视统计工作,加上部分乡镇统计员责任心不强,工作认真程度不够,部分村组的配合程度不够、入户率不高,导致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

从以上存在的问题看,统计基础建设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问题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但是客观的原因居首要地位,笔者认为,形成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核心问题在于乡镇统计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统计事业费分级负担的财政体制造成的。中央、省级统计事业费没有一分钱投入到乡镇,完全依靠区、镇财政办统计事业,这种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统计事业则困难重重。各项调查、三大普查等落脚点在乡镇,都需大量聘请辅助调查员才能完成工作任务,统计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在于经费是否充足,经费有保障,工作质量就高,否则,来源于乡镇的调查数据质量就大打折扣。

二是统计工作抗干扰的能力不足。

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最大干扰源是来自于基层统计的本级党政领导。由于平时我们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够及时、深入、全面,注重了对统计人员的宣传教育,忽视了对基层领导的宣传教育;致使一些基层领导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认识、贯彻、落实还没有完全真正到位;政绩至上、考核至上的观点,也导致了一些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极大干扰。

三是人事、业务二条线造成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因乡镇统计由乡镇政府管人、管钱,县区统计局负责业务指导,这种体制造成了管事的管不了人,管人的可以不管事。管事的只强调工作的重要性,片面追求统计的准确与及时,工作的全面与系统,层层增加任务砝码,造成基层统计不堪重负;管人的只强调人员的安置数量,不问其素质水平与工作能力,影响了整个统计队伍的业务水平。

由于乡镇统计员编制与业务主管部门的分离,部分乡镇对统计员变动频繁,新接手人员业务不熟,造成统计工作衔接不好,数据质量明显下降,基础资料交接不好,造成历史资料、台帐不能衔接,迟报、错报、漏报统计报表等统计违法行为时有出现。

四是乡镇统计员任务繁重。

乡镇统计员人员配置不足,大部分乡镇只有一名统计员,无法满足日益繁重的统计任务需要。乡镇统计员还要服从政府的中心工作,身兼多职,任务重,精力无法完全集中在统计工作上。统计员对于统计工作,一个月只用几天时间催收报表,汇总报表,然后上报报表,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到基层调查、核实。乡镇统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外出学习培训机会较少,其业务知识明显老化,与新形势要求极不适应。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遇到农普、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工作的时候,统计人员一要搞业务,二要搞行政,三要负责协调。不要说钻研业务,能把表收齐就不错了,更不要说表的质量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明确认识,强化领导。乡镇统计除农业统计外,还要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工商个体户、非重点项目投资、劳动工资等进行统计,此外,还要完成诸如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农村住户调查、贫困监测工作等普查工作和一些专项调查,乡镇统计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因此,改变乡镇统计基层基础条件与当前肩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情况,改善基层统计工作办公条件,提升基层基础建设水平,保障源头数据质量已迫在眉捷。

(二)乡镇统计工作实行直管,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乡镇统计岗位和人员实行统计局直管是加强乡镇统计基础的必然选择。通过调查,90%的乡镇级统计人员都同意直管,普遍认为在直管后有利于统计工作的开展。农业税全面取消后,乡财政又实行了县管,农税征收人员工作量大量减少,财政供养的富余人员较多,专职统计人员完全可以在乡镇工作人员中调剂,因此不会增加区级财政供养人数,也就不会增加财政负担,这为乡镇配备专职综合统计人员成为可能

三是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敬业精神,因此,对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培训在统计基础建设中至关重要。县级统计部门要不定期地举办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统计人员培训,要注重更新统计人员的知识,改善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培训中要注重基层统计工作的实际,不要搞花架子,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讲求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这样才能收到好的培训效果,才能充分发挥统计培训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建立科学有效的乡级统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规范的统计内部数据质量和自我评价的管理,是改革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一环。围绕统计数据质量,强化责任落实,把实事求是的统计工作准则和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贯穿于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汇总上报等每一个环节,把好基层数据审核关,综合数据的评估、上报数据的控制关,层层落实,层层把关,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逐步建立起网络环境下的统计质量监控模式,定期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价,把统计调查的误差,技术误差都进行重点控制,对统计数据的可靠程度和误差大小进行评价,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和改进统计数据质量,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

五是大力推进乡镇统计信息化的应用范围,扩大统计信息化的成果。目前区局只有十来个人,一般每人负责一到多项统计业务。因此乡镇联网之后,我们要适当下放一些专业的报表任务到乡镇,由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处理,但乡镇技术力量仍然是一个瓶颈,大多业务人员只能停留在一般应用上,进一步的开发力量不够,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及信息化的要求,往往不能做到胜任,对自身信息网络及软件运用常常不能得到及时维护和管理,形成技术能力与需求的不相适应。随着乡镇统计信息化的进程,乡镇统计人员处理报表增多,计算机及处理软件的应用也将面临着一个全面学习的过程,因此,加大各级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的更新、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培训,将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列入每年常规性工作并采取多种方式加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