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信访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11-30 10:07:00

导语:民政信访的现状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政信访的现状与对策

民政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给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民政信访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如何正确认识新时期民政信访工作,已成为各级民政部门的同志,特别是民政信访工作者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民政信访工作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民政信访工作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随着国家惠民利民政策的不断深入,民政职能职责的不断增加,社会管理中的诸多问题集中反映到民政部门,民政信访量逐年增加。2009年上半年县民政局信访接待达xxx余人(件)次,内容涉及到优抚安置、灾民救济、城乡低保、困难户救助、村委会换届选举、企业下岗人员救济、未参保企业人员生活补助发放等等,既有民政方面,又有其它方面、其它部门的。大量的接待和信访问题处理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民政工作业务的正常开展。从目前的情况看,当前民政信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信访源头多极,信访主体趋于多元化。随着改革改制的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大量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信访人员日益增多,涉及面广,情况极为复杂。民政信访工作的主体已不再单纯是过去的优抚对象、老幼病残、贫困户为主,现在则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城乡医疗救助对象、下岗困难职工、社会求助者及其他的如婚姻登记服务对象、社会组织法人等等。过去民政信访主体主要集中在农村,以孤老病残等生活困难群体为主,现在城镇信访人逐年增多,特别是低保对象、下岗困难职工和部分退伍兵等群访集访逐年增加,外地人员来信来访现象也时有发生。2008年上半年,县民政局共接待来信来访xxx人(件)次,其中涉及到城镇人口信访就有xxx人(件)次,占信访总量的xx%。

(二)信访内容复杂,信访总量逐年上升。目前,除了退伍士兵安置、贫困户救济等主体外,信访内容不仅涉及到民政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的其它领域。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定、灾民建房、村委会换届选举出现的争议、精简下放人员政策的落实、基层干部的违法乱纪、失地农民的生活补偿等等。信访总量逐年上升,据初步统计,2006年以来县民政局共接待来信来访xxxx人(件)次,其中:2006年xxx人(件)次,2007年xxx人(件)次,2008年xxx人(件)次,2009年上半年xxx人(件)次,信访量逐年增加。信访对象反映的问题大多都很现实,基本涉及到个人或集体的切身利益,并且都明确要求为其解决实际问题,不达目的,不肯罢休。许多信访对象反映的问题,情况复杂,涉及的单位、部门众多,政策性强,处理难度大,有些问题如果我们稍有不慎,处理不当,极易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

(三)信访形式多样,处置难度大。由于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政对象相对其他社会成员而言,他们对民政部门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越来越高,来信来访形式从过去的登门上访、信件上访发展到通过网络、电话信访。从个体上访发展到群访集访,从到乡镇、县有关部门上访发展到赴省进京上访。有的上访老户,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常选择各级党代会、人代会等敏感时期上访,给党和政府施压。有的来访人员言行超常,扬言“如果不解决,就到上级部门找领导解决”,借此威胁基层工作人员。

(四)部分不满足现行政策的信访人坚持不合理诉求。如复员干部和下岗转业志愿兵,虽然中央出台了解决再就业、社会保险接续、特困救助等方面的政策,但他们仍不满意。少数复员干部仍坚持“废除(1993)政联字1号文件,归还干部身份,按自主择业或退休安置”;少数下岗转业志愿兵仍然要求“比照企业军转干部出台特殊政策”。再如“两参”退役人员和企业老兵,虽然中央和省里去年出台了生活补助政策,将他们纳入定期补助范围,但部分人员认为目前物价上涨快,补助标准低,要求提高补助标准。另外,部分超期服役退伍兵要求给超期服役期予以补偿,79届临战入伍人员要求解决服役期间每天0.5元的补助问题,少数残疾军人提出一些政策外的要求等等。

二、产生原因

一是部分困难群众因生活困难而上访。我县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现有各类重点优抚对象3154人,城市低保对象6745人,农村低保对象22364人,农村五保对象3158人,此外还有常年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需救济人口2.3万人。由于贫困人口众多,社会救助资金相对不足,部分困难群众因生活困难需要政府的救济而上访。如今年“6•13”特大洪灾后的1个月内,到县民政局上访的人员大幅度增加,每天接待的信访人员达10多人(次)以上,他们反映的问题大多是受灾后要求解决生活困难和帮助重建。另外,农村低保今年扩面后因政策、资金等原因无法达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过低,无法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等等。这部分人员都是社会弱势群体,由于自救能力差,维持基本生活困难,因而是当前民政信访的重要群体。

二是部分群体心理失衡而上访。如部分复退军人认为,在长期和平建设时期,部分单位和社会成员的国防观念有所淡化,缺乏对他们应有的关怀和优待,他们觉得自己社会地位下降,过去是“最可爱的人”,现在是“最可怜的人”;部分退役人员因为伤残、疾病、失业等原因,生活、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困难比较多,整体生活水平没有达到当地平均水平,心理严重失衡。大多数上访者认为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宽裕了,而他们这些过去为国防、军队建设作过贡献的人,目前家庭、个人基本生活没有保障,他们有理由采取一定方式向党和政府倾吐心声。个人心理还造成与群众之间互相攀比,目前我县部分复退军人呈现出战士与干部比、农村与城镇比、非战与因战比、超期服役与义务期比,各类别之间、地区之间相互攀比的趋势。由于这种心理状态,再加上基层组织对他们管理上的弱化,他们上访诉求问题在相当长时期都会存在。

三是部分群众存在观念误区而上访。有的信访群众反映问题,不论什么事,总喜欢找上级部门,找领导反映,认为“找到领导就能解决问题”,只要能得到领导的签字就是“尚方宝剑”,于是越过县、乡等基层部门直接到上级或找领导反映问题,甚至有的信访老户把信访当作发财致富的手段。如xx镇xx村的老信访户xx,每年都会写出多份困难申请报告,同一信访件同时寄到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以及县政府不同领导,很多领导都作了批示,要求民政等有关部门解决,仅2008年他就从民政、残联和沱江镇等单位领取了xxxx多元的救灾款和建房补助,但他仍不满足,领到救济款后,不是用于解决建房等生活困难,而是到处向别人炫耀“我就是多到上面找了几次领导,就得到几千元的救济款,比在家里种田强多了,以后我还要到上级找领导上访”,在社会中形成了极坏的影响。还有的人信“闹”不信“理”,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

四是部分民政涉及的政策法规滞后造成上访。民政对象的救济、补助等标准虽然几经调整,有所提高,但由于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许多政策仍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民政对象的生活水平难以实现同步提高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优抚、救济对象信访的增多。如优待抚恤补助经费自然增长机制、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义务兵家庭优待金、退伍军人安置等一系列政策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对滞后或不配套,使一些问题难以从根本解决。

五是基层民政信访工作薄弱引起上访。近几年,民政部门的职能增加很多,工作任务繁重,但基层民政工作力量相当薄弱,大多数乡镇只有1名民政助理,且大多是兼职的,加之民政助理工作变动频繁,致使部分民政工作人员对新政策、新标准及有关政策缺乏了解,业务不熟,工作被动应付,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有少数乡镇为了减轻自身信访压力,把一些问题推给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如有的乡镇、村在接到困难群众的信访件后,不加以调查核实,就在申请困难救助的报告上签署情况属实,请上级部门解决并加盖公章,把问题推给上级和有关部门,促使矛盾激化,从而造成重复信访和越级上访。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信访工作。针对当前信访量逐步上升而民政部门工作力量相对薄弱的突出矛盾,可将信访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政法、民政、信访等相关部门联合处理信访工作格局。县、乡政法、民政、信访等有关部门要树立主动服务大局意识,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联合组织、联合协调、联合督查、联合办案,共同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要进一步理顺信访工作机制,特别是针对一些重点信访案件建议各级信访局实行集中登记,微机管理,限时办理,统一回复,防止出现重信重访和多头签批的局面。

(二)建立健全基层民政信访网络。民政信访对象主要在基层,尤其是乡镇、村(居)委会等基层,只要措施和工作到位,大量一般性尤其是咨询的上访都可以在基层得到处理。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基层民政信访机构。县、乡民政部门要安排专人具体负责信访工作,为他们解决必要的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以确保信访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要配好配强信访干部队伍。要把政治坚定、文化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作风踏实的同志充实到信访队伍中来,建立一支政策熟、业务精、善协调的信访工作队伍。同时,可以在各村挑选那些热心于治保、调解工作,作风正派,处事公正,在村民中威性较高,又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老党员或老干部担任调解员,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讨个说法,能排解怨气,使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加强对信访工作人员的培训。县里可以举办信访工作培训班,组织基层信访干部学习培训,有效提高信访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当前许多农村公民的法制观念仍然比较淡薄,所知法律甚少或一知半解,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工作,重点在知法、守法和用法上下功夫,教育公民不仅要模范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而且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各有关职能部门、基层组织要积极配合,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形式,到热点问题、矛盾比较多的地方,向群众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最大限度减少和杜绝重复上访、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同时,对哪些别有用心,组织煽动群众闹事的肇事者和挑头人物要予以严厉打击。

(四)加强信息收集工作。重视信息,及时捕捉和抓准信息,是有效化解矛盾的首要任务,也是预防、控制信访的有效手段。要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把信访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加大一线的信息掌握、矛盾化解、工作落实力度。一是坚持矛盾排查。要定期对重大信访问题和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排查,特别是对周期性、反复性的突出问题,要有专人跟踪深入调查,随时掌握准确信息,未雨绸缪,并建立台账,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二是加强信息交流和反馈。要时刻掌握最新情报和重点人员动向,做到事先有预报,处理有反馈。对排查出来的各类影响稳定的重点问题,严格落实责任领导和承办人员,及时处理到位。同时,对排查出来的重点上访人员,在年内几个重点时期采取“人盯人”的办法,实行全方位重点稳控。三是及时化解矛盾。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妥善化解调处好各类矛盾纠纷。

(五)切实解决信访对象实际问题。要对信访对象反映的实际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提高信访者对信访工作的满意度,从根本上控制信访量。在解决信访问题时,凡是国家有明确规定的,必须保证不折不扣地及时落实到位;凡是国家没有规定,属“制度之外,情理之中”的,地方又完全有能力解决的,要尽量帮助解决;对一些信访反映较多的难点、热点问题,要强化宣传,耐心解释,积极引导,认真研究解决。在工作中要加强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联系和配合,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负起责来,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该哪一级、哪个部门解决就由那一级、那个部门解决,不能互相推诿扯皮,更不能将矛盾上交或推给社会。

(六)加大民政资金筹集力度,增强为民解困实力。民政事业的发展需要民政资金作保障,特别是各项“为民解困”工作的落实、服务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县民政资金的投入持续增长,由2003年的xxx万元增加到2008年xxx万元,为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任务的增加,救助任务的加重,困难群众要求的提高,民政资金的投入数量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和群众的要求,引发了部分困难群众上访。因此,要多渠道筹措民政资金,不断增强为民解困的实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对那些必须由财政资金投入的如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救灾、优抚等经费,要在足额预算安排的前提下,建立自然增长机制,或采取财政“兜底”的办法,保障财政投入的主体作用,确保这些困难对象的生活标准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七)完善落实相关政策法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规章制度现在已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然引起相关民政对象的不满意而使来信来访增多,要减少此类信访事件,必须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法规,控制和减少“信访源”。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优抚保障工作应从过去的荣誉奖励为主转到以扶贫解困为主。对这些涉军的特殊群体如何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现行优抚政策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逐步完善以寻求政策的支撑。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现行优抚政策进行修改完善,扩展优抚保障功能。对已经失去意义的保障政策予以废止;对已经弱化的保障政策进行强化和改进;对需涉及而尚未涉及的对象进行补充,力求政策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实现优抚保障政策的法制化、规范化。要坚持社会经济发展与优抚经费的增加相适应,建立多层次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逐步形成社会参与优抚保障的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同步于当地经济发展,不低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