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产的现状和对策(区)
时间:2022-11-30 10:06:00
导语:蔬菜生产的现状和对策(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拓展新优势,创优新环境,共建新城区”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和载体,就城区蔬菜产业如何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的,笔者带领技术人员在对全区蔬菜生产基地进行生产指导的同时,就我区蔬菜生产如何发展做了些调研,共走访了一镇两办十余个村百余户菜农,通过面对面交谈、服务意见表格调查等形式,掌握了一些基层的一手资料。现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谈一下自己对城区蔬菜发展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一,城区发展蔬菜产业的意义
城区发展蔬菜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城区位于德城市腹地,是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交通便利,市区人口密集,集体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高,这为我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最大优势。巨大的消费市场,是其它县市无可比拟的先决条件。市区人口现有33万多,按每人每天消费0.6公斤蔬菜计算,全市一年则需7727万公斤。而我区现在实际产量仅1400万公斤,仅占其18%,可见发展空间之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的品种花样、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区随着蓝天碧水工程的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再加上我们科学规范种植,就地销售,无公害、新鲜的蔬菜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城区蔬菜产业的发展,是解决农民增收、居民就业的有效途径。一亩园十亩田,蔬菜生产是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高效农业。据调查,就目前的生产水平,城区温室大棚年收入平均每栋收益在8000元左右,露地菜每亩年入也在6000元左右。城区农民人均收入2008年是5506元,可见种菜收益并不比外出打工差,而且不离乡不离土,特别是40岁到60岁年龄段就业的很好选择。近年来,城区因环保等原因,一大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相继关闭,至少7000人因此而失业。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二产、三产经营困难,打工返乡的农民增加,城市下岗人员增加。试想,如果城区新发展1万亩蔬菜,那就会解决1万人就业,而且收入也绝不少于其它行业。这个群体人员素质较高,接受新科技,适应新市场能力强,如果选择发展蔬菜再就业、再创业,为城区蔬菜生产注入更大活力,这对城区发展和稳定的意义不言而喻。
由于城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紧依城市,服务城市,自建区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曾经掀起三次发展蔬菜产业的高潮。建区前,仅有原西关、西巷两个商品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2500亩。保护地建设当时还不成规模,只有少量的小拱棚、土温室和2栋老式连栋温室大棚,面积不足20亩,温室不足30栋,主要用于大田蔬菜育苗。86年掀起了第一次蔬菜发展的高潮,新发展了西吕匠、连川、北石店、东谢匠等10个村的商品蔬菜基地。90年,从石家庄“185”所引进温室设计生产技术,首批在东谢匠、西吕匠、连川、等村建造了100栋煤火加温温室,20栋蔬菜大棚,结束了城区不能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历史。但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展,城内西关、西巷两个老蔬菜基地大面积被占,到95年底,大田菜缩减至2300亩。1996年—1998年,掀起了第二次蔬菜发展的高潮,又先后开发了牛山、郝匠、闫庄、东上村、七岭等12个商品生产基地,种植面积恢复至3500亩。96、97年连续新建大棚605栋,全区大棚增至723栋。随着全国农业形势的发展,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农业结构性调整。借此东风,我区制定了“缩粮扩经、增特创精”的农业调产方针,迅速掀起了第三次蔬菜产业大发展高潮,发动了2000年、2002年两场攻坚战,当年新增大田菜面积分别是2210亩、1850亩,新建日光温室大棚分别是446栋、529栋。到2003年底,蔬菜基地村发展到61个,大田蔬菜面积9342亩、日光温室大棚1415栋,总产量7750万公斤,产值7800万元。
但在近年来,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大,再加上煤矿的大量关闭而导致缺水可浇等种种原因,蔬菜产业又陷入低谷。据国土资源局2007年土地利用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农用地总面积112679.1亩,耕地77652.2亩,占农用地的68.9%;其中水地9483.3亩,占总耕地的12.2%,旱地64876亩,占总耕地的83.55%;菜地3292.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24%.大田菜面积在50—100亩规模仅有8个村,北石店镇的北石店(60亩)、窑头(50亩)、刘家川(50亩)、洪村(60亩)、七岑店(50亩)等5个村,西上庄办的夏匠(50亩)1家,钟家庄办的晓庄(50亩)、寺底(60亩)2个村,面积在100亩以上的集中在西上庄办的牛山(560亩)、苗匠(150亩)、西吕匠(280亩)、北岩(200亩),闫庄(200亩)等5个村。菜地按镇办分,北石店镇1106.4亩,西上庄办事处1446.1亩,钟家庄办事处621.3亩。日光温室大棚也因为挤占而拆除,废弃而损毁等原因,现存774栋。其中钟家庄办事处128栋,北石店镇295栋,西上庄办事处252栋,西街办事处38栋,北街办事处61栋。2008年底,全区仍正常使用的596栋,其中蔬菜种植367栋、食用菌生产168栋、花卉18栋、养殖44栋;未正常使用仅作露天菜地使用178栋,其中有墙有架上膜即可使用的102栋,只有墙已无架的76栋。全区日光温室规模在20栋以上的村13个,其中北石店镇的北石店村(92栋)、大张村(37栋)、东上村(36栋)、西王台(21栋)、王台铺(20栋)、孙村(20栋)6个村,钟家庄办事处的晓庄(58栋)1个村,西上庄办事处的牛山(48栋)、闫庄(45栋)、夏匠(45栋)、冯匠(20栋)4个村,北街的古书院(25栋)、中后河(23栋)2个村。就种菜户籍贯来分:大棚菜367户中,本地人107户,外地人267户,两者比例1:2.5,大田菜按面积分,本地人2850亩,外地人450亩,两者比例6.3:1。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紧依城市、服务城市是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同时城市建设发展而生存空间的不断挤压,生产环境不断恶化是困扰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边建边占,面积小而不稳,经济效益提高不大、村级水电等硬件设施不到位,部分领导干部重视程度有所减弱,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已使得蔬菜生产做强做大的动力显得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发展没有占的快。伴随城市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我市城市规模也急剧膨胀,城区农用耕田,特别是紧靠市区,道路、水利等基础条件好的菜地成了首当其冲的挤占对象。据我们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我区累计发展蔬菜发展面积达10000余亩,大棚温室1600余栋,但与这同时,被占菜田6000余亩,拆除大棚500多栋。钟家庄办事处受侵害最为严重,大田菜被占2600亩,温室大棚被拆392栋,涉及14个村。西街、南街共3000余亩菜田已彻底退出生产。北石店500余亩菜田被矿务局和陵沁路占用,西上庄办事处300余亩菜田被泽州北路、二环路拓宽及道路绿化占用。
2、生产条件恶化。近年来我区的煤矿绝大多数被关闭,曾经是蔬菜种植主要水源的煤矿废水也急剧减少,使得我区许多村的蔬菜生产受到直接的、严重的影响。比如七岭、大张村、郭山、冯匠等村百亩以上的蔬菜基地因缺水浇地而面积萎缩,水利设施因长期不用而堵塞,生锈损害,防渗明渠也残垣断壁,村民想种而不能种,许多菜农吃菜重返靠买。同时,因煤矿关停,集体经济困难,也无力去对水电等基础设施再进行维护和完善,无力对蔬菜种植再补贴扶持,农民种菜积极性间接受到影响。许多农民无奈之下,自己拉电线买泵浇园,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带来不安全隐患。
3、商品生产无规模。由于土地经营体制问题,各村在菜田分配上,都是按人头来分。本来地就不多,再细分在每个人头上就更少得可怜,最多也就几分,最少以厘来分。不好的连吃都不足,好的也只是吃是吃不了,卖是不够卖。规模上不去,成本下不来,效益提不高,农民种菜积极性自然就不大。成本高,不仅表现在生产上,而且销售上也遇到不小困难。因为数量不多,形不成批量,自己零售市场摊位又不好解决,只得打游击。
4、发展动能有所减弱。一方面是农民自我发展动力不大。城区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就业渠道相对较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煤碳支柱产业的支撑,城区的干部群众对农业依赖性都不是太大。但随着近年来集体经济的不景气,加之去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困难,收入减少已是个现实的问题,然而怕吃苦受累嫌麻烦思想还仍然存在。另一方面,目前农业政策性支持力度,种菜反而没有种粮大。种粮尚有直补,种菜除区里仍然对新发展菜田有明确标准,但对生产性,特别是对生产个体农户没有类似的补贴,使得一些农民误以为政府政策导向有变化。另外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近来对蔬菜产业抓的力度也大为松懈,服务严重缺位,使得种菜户的一些具体问题,如用水、用电等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四,发展思路与对策
1、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再下气力,推动蔬菜产业的新发展。综上所述,城区发展蔬菜产业,不但有独特的优势,而且有很大潜力,当然也存在许多问题。结合目前全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活动,围绕区委提出的“拓展新优势、创优新环境、共建新城区”的主题与载体,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我区发展蔬菜对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的重要意义,扑下身子,心系百姓,切实摒弃怕苦怕累怕麻烦的思想,为种菜户实实际际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服务水平,真正让农民在发展中得到更大的实惠。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有关单位要通力协作,改善水利等基础条件,加强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努力创优生产的必要环境。这样才能真正使城区蔬菜产业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好渠道。
2、统筹城市发展,科学规划城区蔬菜发展的布局。依据城区“一环建社区,二环建市场,三环建基地”的理念,结合市区规划,我区蔬菜生产首先要搞好近期与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根据我市最新的规划,中心城区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为50万人左右,远期(2020年)为70万人左右。因此市区蔬菜需求空间巨大,如果全部靠我们自己来完全满足市区不断扩大的人口对蔬菜的需要也不现实。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到2010年我区蔬菜种植面积应恢复至8000亩,到2015年发展至15000亩,2020年,发展30000亩,有可能也非常必要。其次在生产布局上,一是在城区白水、北石店两条河水治污改造基础上,积极沿河发展;二是充分利用我区上游缓洪库的东水西调工程,积极协调各方利益,沿线发展;三是继续巩固示范园区建设,千方百计利用地下及各大煤矿废水围井而建;四是积极推广有机旱作、节水等新技术,大力发展旱作蔬菜及各种保护设施生产。
3、创优环境引投资,共建城区现代蔬菜产业。国家对耕地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城区土地更是寸土寸金。受规划、环保、用地等政策的限制,二产、三产发展想挤占农用地也更加困难,加之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煤炭为传统的产业大链运转不畅,一些成功的企业、有智之士,开始把目光投向城区农业这块热土。如晋城煤业集团各矿就有与地方合作分别建一园一池的意向,一园就是以生态生产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一池就是建一面积比较大水面工程。王谷坨蔬菜生产基地,就是古书院矿工贸公司与该村股分合作建设的。项目占地516亩,分三期完成,总投资360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一期的5栋生产面积1000平米的大型日光温室并投入使用。北石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晋城煤业集团总公司也已达成合作意向,前期规划也已完成。由民营企业家投资建设的农业园区项目,如牛山仙灵山农业生态园正在建设中,晓庄柏基菌业公司正稳步健康发展。这些现象表明,城区农业发展,特别是以蔬菜生产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投资经营多元化已悄然形成。经营方式的转变,高资本的投入,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将对城区蔬菜发展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4、创新机制谋发展,提高服务上水平。城区蔬菜要想发展,就必须彻底解决经营体制的问题。扩大户、村、镇办的生产规模,首先必须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使基础条件好的土地向经营大户转移,这也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精神。只有规模上去了,那效益才能更好的显现;只有有了效益那才能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只要有了积极性,才有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发展才有真正的动力,有了动力就会又好又快可持续的发展。具体讲,一户至少种植5亩大田菜,或者3栋以上的大棚蔬菜,才能保证年收入在3—4万元,才能形成批量,才能吸引营销者上门收购。生产与销售更专业化,才更有利于水平和效益的提高。一个村至少集中发展200亩蔬菜,那集体才会投入足够精力来保证它的健康发展,一个镇办如果都有万亩蔬菜生产基地,那么我们城区各镇办农业才算真正的高效城郊服务型农业,那样全区3万亩的规模,就可以解决本地至少3万农民的就业,并且带动相关产业,比如技术、农资、产品等市场的真正建立和发展。其次建立蔬菜产业的保护制度。所有菜田都要建档造册,特别是已享受过财政补贴的菜田,应采取严格的保护。对私自改变菜田为其它农业方面的,所属镇办应责成该村原地或异地恢复。除城市道路、公益设施征用外,不准随意改变菜田用途。对政府征占的,应从征地补偿中拿出一定比例,建立蔬菜发展基金专户,在占地同时,重新按一比一、或者一比二面积补建,确保全区菜田面积稳定并增长。第三,建立长效的政策鼓励和技术支持机制。政策上,对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只对新发展项目进行扶持,而且也应每年对日常生产进行类似粮食现行的综合补贴。技术服务上,要建立一支稳定而坚强的技术队伍。现在蔬菜办担负着此块职能,但目前存在人员少,技术力量弱,办公条件差都不利因素,建议政府能增加几名事业编制,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改善服务手段,以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我区蔬菜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 上一篇:卫生局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实施方案
- 下一篇:民政信访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