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27 03:18:00

导语:科学发展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发展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认真分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成因,探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步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科学发展指导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以社会和谐为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形成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有而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和谐社会,他着重强调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解决社会主义社会感召力、凝聚力、吸引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健康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基础作用,是新时期、新阶段,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热点和工作难点问题。

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由于流动人口来源广泛、构成复杂、居无定所、择业自由、流动量大等特点,加之公安机关管理手段的相对滞后和薄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措施不力、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底数不清,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盲点与真空。

根据1985年公安部《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公安部《暂住证申领办法》,未依法改变法定住址而拟在常住地以外的市、乡镇滞留三日以上的流动人口为暂住人口,暂住人口应按规定,由本人或暂住的房主、店主以及用工单位登记后,主动到公安机关办理暂住登记手续或申领暂住证。但是实际工作,能够主动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证登记手续或申领暂住证的单位和个人少之又少。即使暂住人口主动登记或公安机关上门登记,但因为当事人缺少有效或有关的身份证明(例如居民身份证、原籍公安机关相关证明等),安排补办期间,本人又不知所措而迟迟不办理暂住证。通过传统的登记、发证等手段登记的暂住人口和旅客,与实际情况也有较大的差距,而这部分暂住人口往往又是违法犯罪的高发人群。加之寄住宾馆、饭店的旅客存在一人登记,多人住宿,个体和私营旅馆住宿不登记;租赁居民区、村庄内居民房屋居住的暂住人口也不到派出所申报,流动人口管理中的盲点与真相对突出。更为严重的是部分目的性明确,带有地域性、职业性特征的违法犯罪人员,为达到逃避打击,千方百计地寻找“安全岛”或寄住“劳友狱友”家中,或散居中小个体旅社及出租房中,打一枪换个地方,传统的登记管理方法难以有效掌控,更是加大了警方管理的难度和困难。

二是控制不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目前,基层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传统措施和手段主要登记、发证和清查,而对流动人口站住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验证和走访了解用人单位、出租房屋业主、旅店负责人工作就往往显得重视不够,对暂住人口和实力开展暂住地、有没有注销暂住户口、交回暂住证更无法掌握。长此以往,会给正常的社会治安秩序埋下重大隐患,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这种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

三是无的放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呈盲动与无序状态。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预防、发现控制和打击混迹其间的违法犯罪嫌疑人。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民警将管理的目的简单化、表面化、功利化,一味的为登记发证而登记发证,于是便出现了突出发证、委托发证、批量发证等诸多不正常现象。日常工作中对那些有意识逃避警方打击者,他们只需要用虚假身份证明便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能发挥流动人口管理的作用。与上述情况相对应的是,在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嫌疑人通过系列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治安秩序造成冲击时,有的公安机关既不能通过阵地控制,又不能进行社会面控制,更无从知道他们来之何方,又落脚何处,流动肉管理工作的效能更无从说起。

四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缺乏综合管理意识。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本身是全社会的联动行为,但是当前由于各种机制不健全,这项工作重头落在了基层公安民警肩上,本身超负荷工作的基层公安民警,又要抽出一定的警力去开展此项业务,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而多数涉及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相关单位和部门,对此项工作注重经济效益的偏重,真正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极少。

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对策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新思路,全面促进社会治安和谐发展。

一是健全机构,确保长效机制落到实处。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配齐班子,配强人员,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做到人员到位、固定,办公场所规范统一,完善制度建设,明确责任,实行统一上墙,统一量化目标考核,全面规范工作,落实“已房管人”措施,不断推动流动人口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二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自动化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维护社会局势稳定的战略高度,稳步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自动化体系建设,建立起流动肉服务管理工作信息网络平台体系,及时快捷掌控流动人口情况,真正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动态管理。

三是切实落实属地管理原则。

根据党委政府的要求,公安机关不定时对辖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部队、集体、个体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进行全面检查、登记、变更和日常防范巡逻;负责租赁房屋合同的登记备案和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对出租房违规查处工作;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及出租房屋的管理工作。加强检查,掌握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四是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聚集处的治安状况,将出租房屋划分为“一、二、三类”管理,对“一类”出租房屋每周清查、登记、变更、巡逻一次;对“二类”出租房屋每周清查、登记、变更、巡逻两次;对“三类”出租房屋每天清查、登记、变更、巡逻一次。通过分类管理,全面了解出租房屋治安状况,掌握流动人口底数,有的放矢开展日常服务管理工作。

五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检查、巡逻体系。

整合力量,建立起由基层民警,协管员、治保人员、治安积极分子、民兵、流动人员中的党团员组成的防范巡逻队和防范巡逻小组,每天开展对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复杂区域的24小时巡逻防范。

六是加强出租房屋中的重点人员管控帮教。

按照有关会议精神和维稳工作要求,公安机关要把历年释放的“两劳”人员和被打击处理过的人员、非法出入境人员、参加过骚乱闹事的人员、“三无”人员等纳入日常管控帮教范围进行管理。制定管控帮教工作细化方案、明确责任,层层签订重点人员管控帮教责任书。按照2-4名民警负责对一名对象进行管控帮教,并具体落实管控帮教措施,坚持做到时间、人员、措施、任务四落实,密切注意管控帮教对象散布谣言、相互串联滋事,确保不出问题。

七是开展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机制。

根据党委、政府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际,加强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流动人口学法、守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