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课堂教学问题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23 04:56:00
导语:区课堂教学问题的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调查的缘由与目的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立足全国、面向世界,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人本化、品牌化教育强区的目标,在继承10多年来特别是“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的要求,提出新一轮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我们于2009年4月12日-26日针对当前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与形式
(一)调查对象
1、中小学校长、主任、教师
2、教学研究人员
(二)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共收到问卷1786份,其中中学927份,小学833份,教研员26份。
三、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
(一)关于对我区当前课堂教学主要存在问题的选择
*
(二)关于对我区当前课堂教学还存在问题的看法与建议
1、中学教师的看法与建议
(1)关注全体学生方面
分设重点班的做法使均衡教育、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要求落空,初中学生未来可塑性极大,人为形式两极分化、压抑师生积极性;课堂教学固于模式,不能针对学生学情提出个人要求,教无定法,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往往被忽视,只是提高对老师的要求,不能形成有效的增长趋势,提高教学质量只是空谈;未能真正实现分层层次教学;过于关注分数,忽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发展“一切围绕分数转”现象过于严重;课堂上后进生的关注还不够;关注学生的成绩太多,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兴趣较为烦学。
(2)学习目标方面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自觉性差;太关注学生的知识提高,忽略学生情感与意志力的培养;作文教学缺乏阶段系统性,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不够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考查脱节,蜕变为考试而教学的怪圈;教师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疲于应付,无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教师上课重点不突出。
(3)问题设计方面
课堂教学创新意识不够,课堂教学设计不新颖;目标不够明确,课堂设计的科学性、趣味性有待提高。
(4)学习方式方面
学生的主体性还不够强,接受知识比较被动,对于兴趣不强的学科敷衍,对于问题的设置仍需科学化,自主学习的形式应多样。在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开展得不够到位,学生学习方式较机械被动,缺少自主探究思考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时间、空间有限;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探索能力不够,学生自我学习意识不强。
(5)作业练习方面
习题要精选、精讲、分层;过多的基础训练限制了同学们的发散思维,没有更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紧抓基础知识同时要注意细节到位,形式多样化,引起学生兴趣,强调解题能力的训练也要注意方法的训练;作业练习分层要求不到位,教师团队合作意识不够明显;作业讲评针对性不强;学科单元试卷两单元一次,而且还经常少卷子,两单元测试一次,与大纲要求不符合,建议一个单元一份,练习设计也要进行研计,尤其是分层练习的设计;分层作业流于形式,单元测试设计不够合理;作业布置随意,缺乏科学性。
(6)评价矫正方面
对学生激励方法与手段不足,学生有厌学倾向;老师的评批机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思辩的心灵;有布置无反馈,不注重反馈矫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给出及时具体的评价,因而会打击学生的一些积极性。
2、小学教师的看法与建议
(1)关注全体学生方面
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课堂对所有学生关注度不够,只顾自己讲,忽略个别学生听课效率;如何关注各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未能关注每一个孩子,没有很好地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分层教学形式化,未能有效操作
(2)学习目标方面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达成不高,尤其是情感目标方面,有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没有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简单的内容针对好学生太简单了,稍微拔高的内容对于后进生来说又太难了;有的对重点问题的处理和把握不够到位,其他的环节围绕重点的作用不明显,有时会有花架子的感觉;教学目标达成度不够,过于强调分析理解,学生学起来较沉重;知识教学目标与内容比重过大,情感、观念、方法、过程技能等目标被忽略;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形式单调,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兴趣不高;
(3)学习方式方面
教师总是主动地带着学生去跟自己的思路走,很少能够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或感兴趣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各自的分工不明确,且训练不到位;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课堂上多注重实际内容,合作学习要让学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合作学习的科学合理安排方面有待深入研究;学生自主体验,探究活动少。
(4)教学方式方面
多媒体使用过多,其运用未能起到有效的帮助小班化的学习有效性不够;小班化的学习有效性不够,合作前准备不到位,时间不充分,教师提出的问题开放性够,挑战性的问题不多,教师引导作用不够充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以自身为主,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始终放学生不够,大包大揽,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学生合作学习任务不明,合作学习之后的反馈效果不佳,互补性不强(教师未让学生充分表达)。
(5)作业练习方面
课堂上为应试而强化练习的痕迹较重,作业题的设计也不够精练,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不强;教师设计的练习自主体验还比较薄弱,学生所处被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以自身为主,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配套练习重复给孩子做的练习,有些没有精心选择,且量过大;试卷测试与教材脱离太远;课堂教学时对学生的要求与最后考试时的要求不一致;作业与教学未能有机整合,造成学生课后学习负担加重,甚至作业比教育超前。
(6)评价矫正方面
课堂评价不够重视,特别是评价方法不够多元;课堂反馈不够,即可以当堂反馈提高课堂效率;在作业展示中,评价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深入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课堂教学与评价反馈不一致。
3、教研员的看法与建议
对学习目标明确与否理解认识上不到位,概括说就是不具体、不准确。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目标都是明确的,但由于不具体而操作不到位,由于不准确而无意义,明确而不准确的目标更“恐怖”。反馈不及时,对评价比较单一。一味增加课时,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心设计教学,教学的完整性越来越缺乏。
四、问卷调查的分析与建议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教研人员,对当前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尤其是对①未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②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不高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⑦学生学习处于被动⑧自主体验比较薄弱⑨作业练习未能精选这六个方面的看法都在50﹪左右。但对⑶学习目标不够明确⑷问题设计不够科学⑸互动交流不够到位⑩评价矫正不够及时这四点上,中小学教师与教研人员的看法有较大的差距。如对⑶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的看法,中小学教师的同意度仅20﹪左右,而教研人员的看法同意度却大60﹪以上。差距在哪里?主要是对学习目标的理解问题。教研人员认为,对学习目标明确与否理解认识上不到位,概括说就是不具体、不准确;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目标都是明确的,但由于不具体而操作不到位,由于不准确而无意义,明确而不准确的目标更“恐怖”。再说中小学教师对当前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看法基本上也是一致的。都从“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学习目标”、“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作业练习”、“评价矫正”等方面提出了看法与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要深化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立足全国、面向世界,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人本化、品牌化教育强区的目标,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当今时代我国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千方百计地创造教育发展和教育竞争的公平环境。我们要回归教育本质,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我们要回归教育传统,找回教育的人文精神。必须重新认识教育本质属性的另一方面,这就是教育的人文性。坚持教育的人文精神,教育者就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人格、价值生成以及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我们要回归教育科学,遵循教育规律。切实改变教育者不相信教育规律、不依靠教育科学的现象。教育者既要遵循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又要遵循教育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安排课程、实施课程。
我们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就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就是把自然人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能不能成功地把学生社会化,能不能让学生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学会、会学,实际上应该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一把尺子。尤其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以人为本成为社会的共识,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否让学生接受适合他自己的教育服务,实际上也应该成为教师的工作业务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可以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应是我们教师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二)要有具体、准确、可测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大支柱。教学目标占据着首要位置,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让教学目标可观察测量,教学目标的叙写,应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说清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和可测量。优教优学的总体目标是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的,也是贯穿在整个学段之中的。课程标准不等于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要分解到一堂一堂课中去的,即把课程目标分解为课堂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看看教材的内容,更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生活体验情况。一堂课之中,不一定要三维目标面面俱到,有些内容更适合于训练学生的能力与方法,有些内容也许更适合于情感目标的达成。一堂课45分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应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在教学中,如果是学科知识类的教学,就是在完成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教学方法,达成能力与方法目标,达成情感目标。不同类型的知识,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语言类知识,强调学生的体验,强调感悟,课堂上仅有教师的讲授,灌输是不够的,;反之,仅有学生大量的“活动”,甚至是“表演”而没有学生的“感悟”,没有学生真实“体验”,没有学科知识的掌握、没有学科能力的培养,那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教学目标应该是可观测的。教学目标有隐形的,有显性的,有背景的,有前景的,从“以学论教,关注学生”这个教学的焦点意识出发,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主要是显性的和前景的,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把关注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指向落实。可观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显性行为,如会看什么,会读什么,会复述什么,会背诵什么,会阐述什么,会比较什么、会操作什么,会书写什么,会判断什么?会运算什么、会应用什么等等这些操作性目标,这些“会什么”的背后,就是隐形和背景目标即相应的学科知识、方法的掌握,学科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情感的体验等这些理念性目标。
(三)要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课堂参与。教改促进教师改变了许多做法,尤其是在设计学生活动这个环节中,很多教师都动了不少脑筋,确实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也得冷静想想,活动是手段还是目的?教学环节都需要追求“情景化”吗?这些活动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吗?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体验感悟。
一是学生注意力参与。没有注意,就没有学习,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学生没有注意就成为不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想尽办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对教材和学生现状的分析,找到教学内容、学生现状、教学期望三者之间的结合点,以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推进、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刺激学生,让学生能尽可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二是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有些课堂,教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像连珠炮似的,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再加上问题又多是一些“简单化、封闭式、填空式”的问题,“是不是”、“对不对”…学生的回答整齐划一、热闹非凡、举手如林、回答如雷,唯独少了必须的思维冲突和思维训练。积极自主的思维参与,是提高有效教学的有效措施,这个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思维的调动是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
三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有真实的情感参与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情感投入、教师的体态语言密切相关,有经验的教师会用学生听课时目不转睛、双眼发光,想问题时旁若无人,讨论时真当主角,发言时有理有据等外显特征来观测学生情感体验程度。
(四)要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
有效的课堂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课堂上,在学生热闹的交流中,教师听懂了每个学生的想法,学生之间相互听懂了吗?事实上几乎都是少数优生的“专利产品”,热闹的交流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要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就要调整教学关系,推行教育民主。就是要把教育过程变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自主地发展,消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与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有独到的见解可以随时展现。
(五)要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以合作学习为例。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不管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都要求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内化的时间不充分,盲目要求合作学习;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未能体现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一些问题泛泛而过,不了了之;分组无目的性。往往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讨论,前两排学生很快回头,四人一组,满教室吵闹,忙的很忙,闲的很闲,小组内没有明确的分工,小组间缺乏竞争,因而也不是真正的合作,更产生不了合作的学习效果。
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想法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因此,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
其次,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问题解决的目标,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组织好组内、组际之间的交流。
在合作的内涵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不知道怎样“训练”学生进行合作。一些教师只是在学生动手探究之前交代一句“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探究”,或者“请同学们分好工,进行合作探究”,至于怎么探究,怎么分工,怎么合作,却缺乏必要的指导,缺乏有意识的训练。二是合作目的茫然。教师们的理解是: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有利于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仅限于此。这种理解没有错,但是缺乏高度和境界。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品质。这种理念下的合作才是有价值、有前途、大气的合作。
(六)要改革学生作业练习
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对学生课外作业内容、形式及评价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和改进:一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自己布置作业,也可以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层次的“自助餐”型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完成作业时,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二是设计实践型作业,促进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实践型作业包括观察作业、调查研究作业、课外阅读作业、动手操作作业等。三是设计趣味性作业。教师对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有一定的主题性和情境性。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调查、制作、表演之中。四是作业批改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如精批细改、自我批改、分组批改、当堂当面批改等。无论哪种批改方式都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对学生的优点及时作出肯定、赞扬和鼓励。
(七)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多媒体的使用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应用中显现的一些弊端也凸现出来,比如:有些多媒体进课堂以后,用多媒体代替了原来传统的板书,多媒体成了电子黑板或成了昂贵的投影仪;教学环节只能完全按电子教案固有设计程序进行;完全直观化的信息冲淡了想象能力的培养;课堂出现的新因素教师视而不见;学生的课堂活动与教师的电子教案设计脱节,学生可贵的思维冲突被教师掐断,好象一节课不用或用少了多媒体就是不成功的课。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实际上是显现了一种教学观念:即教学的焦点注意是否聚焦学生。
多媒体的运用不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应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用,促进学生思维活动而用,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的是积极的辅助作用,决不能代替教师的语言和板书。教学中应追求的是:多媒体与其它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应用主要是有利于关键性问题生成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思维冲突,有利于思维过程发展,有利于问题的拓展,最终促进关键性问题的解决。
(八)要恰当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指贯穿于课堂全过程的师生双向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课堂评价反馈要做到恰当,首先评价的语言要饱含激励,用教师的真情实感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最后,做到严格管理与激励评价相结合,批评与激励相结合,主要在批评的方式、批评的艺术上下工夫,最终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反馈要具有激励、导向的作用。课改以来老师们变得不敢批评学生了,有时,孩子的理解明明是错误的,但为师者却偏要说:“真棒!”,“这是你的想法,我尊重你的理解”。教师的赞扬应该有个“度”,如果只要学生发言就说“棒极了!”“真聪明”,这样赞赏就会失去它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孕含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要指出其中合理的成分或独特之处;表扬也要实事求是,不要过头。尤其是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不合拍时,教师却不能及时引导,不能给予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评语固然不错,但一个劲说好,或模棱两可,这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回答不能以“对”、“错”一字蔽之,而应具体分析。学生的错中往往包含许多有用的信息,甚至是创新的因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巧妙引导,这样的教师才是高明的教师。教师在事先不可能对学生的回答考虑得面面俱到。教师的课堂上“导”最能体现教师的专业学识水平,学生佩服的往往也是这一点。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问题要精心,必须做好知识的充足准备,才能在引导上游刃有余。
- 上一篇:知情权若干问题研究论文
- 下一篇:行政违约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