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审计工作思考

时间:2022-11-19 05:38:00

导语: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审计工作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审计工作思考

摘要: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审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积极拓展和深化审计监督的内容和领域,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建设性、保障性和促进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审计机关要加强自身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面临的严峻形势,努力推动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国际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审计科学发展观现代化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要求上来,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推进各项事业,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样是当前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审计机关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必须发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审计机关也只有通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不断推动审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回顾审计发展历程,正确认识严峻形势

我国的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自1983年建立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摸索了一些基本的审计规律和方法,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审计干部队伍,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20多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审计事业走过了一段由小到大、有弱到强、由不为人知到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的发展历程。各级审计机关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充分发挥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维护财经秩序、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审计职能的发挥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强的,审计职责的范围也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扩展的。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多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新形势、新任务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这些都要求审计监督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和防止腐败,严格财经制度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新形势、新任务,对审计工作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能否经过几年的努力,把审计事业再推进一步,是全国审计机关在新世纪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审计事业仍处在粗放型经营阶段,基本以财政财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审计理念跟不上国外审计发展的潮流,审计工作模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审计手段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不相合拍,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凸现,审计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体系,审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不够,全面审计结果的公告制度尚未普遍建立与推行。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审计机关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审计法》修订之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审计工作目前正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即“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推动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迈进,是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各级审计机关需要共同完成的重大任务。

二、拓宽审计思路,以科学的发展观深化审计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监督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政府和社会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我们党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审计工作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卫士”,理应率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建设性、保障性和促进性作用。

今后,审计机关要从更高层次上理解和体现现代国家审计的本质,通过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动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高政府理财能力和宏观调控水平。

一是审计工作要更多地关注宏观调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发挥审计在促进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根据审计职能定位,围绕当前党和国家政府工作中心,审计机关应当更多地关注宏观调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更好地促进宏观调控服务。当前审计工作要重点关注国债问题、投资总规模过大问题、盲目重复投资导致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教育乱收费问题、医疗服务和药品购销当中不正之风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征地问题、城市拆迁问题、企业改制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等,加大对关系国计民生、影响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审计的比重,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突出问题后重视从宏观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努力使单一的审计监督方式转化为多重监督方式,积极促进审计成果转化为决策的依据、发展的动力。

二是审计工作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等重要问题,更好地发挥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在审计工作中,要按照五个统筹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等社会事业予以足够的关注。要通过审计监督,防止农民增产不增收和农民收入下降,避免乱占耕地和破坏生态环境,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投资,重视防止通货膨胀。同时,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密切关注各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和扶贫救灾等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社会保障和扶贫救灾等专项资金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审计工作要通过揭露社会保障和扶贫救灾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上的问题,挖掘社保制度建设上的深层次问题,为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要继续探索并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与环境审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质量与效益、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之上的,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提出要逐步加大效益审计的分量,也就体现了五个统筹的要求。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建立预算绩效评估体系”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工作”的要求,做好新时期财政审计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思考如何适应财政体制改革新形势等问题。一方面要实现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变,积极稳妥地开展效益审计,并注意与财政的绩效评估结合起来,不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要走财政预算执行一体化审计的路子,金库和预算财务会计一起审,将财政、税务审计与预算执行单位审计相结合,将专项资金审计与部门审计相结合,既要注意对财政收支预算和决算进行审计,也要注重对财政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和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审计,还要更加注重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审计。目前在实际审计工作当中,要逐步提高效益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重。

四是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要用更广的视角去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用正确的政绩观来评价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政绩和政绩观问题加强监督的重要措施。目前,对县以下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已全面铺开,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也在积极试点。审计机关要与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力度,从资金使用、项目运行、数据核实等方面,加强对政绩问题的监督。全面考察干部不能仅仅看GDP,不能仅仅看城市建设怎么样,还要看农村;不仅要看明显的政绩,而且要看潜在的风险。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放宽视野,用正确的政绩观来评价考核干部,把经济责任审计推向深入。

三、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推动审计事业持续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着眼于谋全局、谋长远而提出的战略规划。对于国家来说,它是一项系统的、宏观的工程,对于各地、各部门来说,它又是一项具体的、微观的工程。

作为审计机关,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突出任务和重大使命。但是,审计机关当前也同样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破解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就很难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局工作中有更大的作为。因此,审计机关要率先在系统内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关,认真解决好中国审计事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推动审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加强审计机关“三个文明”建设,整体推进审计机关的各项工作。在发展物质文明上,贯彻执行审计署“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100条规范,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审计工作水平,以应有的审计广度、深度、力度扩大审计监督效应,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在发展政治文明上,突出抓好制度建设,始终坚持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加强审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审计行风建设,以完善源头防腐和治理制度为重点,严格“八不准”审计纪律,从严治理审计队伍。在发展精神文明上,集中抓好弘扬新时代审计精神,进一步抓好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深化党的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为机关建设和审计监督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地区之间、层级之间审计工作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距明显,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在我国各地审计机关之间、各层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工作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地区效益审计已占很大的工作比重,而有的地区仍然基本上停留在真实合法性审计层面,有的地区已迈入先进的联网审计时代,而有的地区仍停留在原始的手工审计阶段。从整体上看,东部地区的发展要快于西部地区,上级审计机关的发展要优于下级审计机关。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对我国审计事业的整体推进带来很大的制约。由于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时间还不长,这种状况在现阶段比较明显,而且在一定时间仍将存在。因此,加强整体规划和科学指导,全面提高我国的审计工作水平,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协调发展,还要统筹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者之间的关系。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是按审计主体不同而划分的三类审计组织机构,都是依照宪法及其他法规而建立的,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体系。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发展,它们在审计监督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会发生变化。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已初步确立,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出现深刻转变,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者之间的关系亦因据此作出相应的调整,形成资源共享、作用互动的局面,发挥审计监督的社会整体效应。另外,各个地方的微观经济环境也不尽相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体现出更大的灵活性。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人、法、技”建设,为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技术手段和法制保障。

一是要审计队伍建设方面,着力建设学习型审计机关,促进审计人员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不可否认,与党和人民对审计工作的要求相比,与社会的期望相比,与新世纪、新阶段的宏观环境相比,审计队伍的素质还存在不适应、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今后,要继续有计划、分层次地加大人事培训工作,从保障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队伍建设。尤其要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宏观思维能力,开拓审计人员的视眼,培养审计人员用发展的、系统的、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保证审计人员能够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

二是在审计法制建设方面,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素质,强化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意识。要认真落实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努力防范审计风险。深入贯彻审计法和审计准则,进一步完善审计监督制约机制,抓好审计复核和审计执法检查。同时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加强审计执法体系建设,优化审计工作的法律环境。

三是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着力推进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应用。要根据审计署的统一规划和各地实际,不断完善审计信息化办公系统,大力推进计算机审计。审计署要集中力量开发具有较强功能的通用型软件,各地审计机关也要鼓励和组织审计人员结合实际开发小软件、小程序、小工具。与此同时,更加重视计算机骨干的培训和计算机普及工作,提高全员计算机运用水平。

四、大力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审计现代化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审计事业正处在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迈进、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重要战略转型期。今后审计工作的战略任务,就是大力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审计现代化是审计发展的战略目标。它表达了一种整体性要求,即审计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视为一个整体,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个进程。从现在开始,全国审计机关贯彻落实审计署五年规划,实际上已经拉开了审计工作现代化的序幕。

审计工作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其科学化基础之上的,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化是中国审计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当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注意审计项目的数量,更要在提高审计的质量上下功夫。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工作水平的的核心则是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化。

大力推进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努力增加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对于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二十年来,审计机关曾先后对审计工作提出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等方面的要求。毋庸置疑,这些要求为保障审计事业的平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这些要求逐渐暴露出滞后和偏颇的一面。经过二十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审计事业已经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审计工作达到了较高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因此,当前审计署适时提出“科学化”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实际上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在审计工作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就是要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紧跟国际、国内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新发展、新动向;把握规律性,就是要正确认识审计事业本身所固有的发展规律;富于创造性,就是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把审计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科学化”,既是审计工作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有效手段,更是衡量审计工作的重要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审计工作模式的科学化、审计资源配置的科学化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的科学化等诸多方面。各级审计机关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宏观的角度,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分析研究,努力提高各项审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