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垃圾项目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17 03:55:00

导语:污水垃圾项目建设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污水垃圾项目建设调研报告

市政府决定在仁怀召开污水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现场会,目的在于进一步总结经验,研究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和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在建项目抓紧扫尾验收,交付使用,发挥效益;督促今年计划开工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为实现全市环境规划目标和节能减排任务,完成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奠定基础。下面我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对全市污水、垃圾处理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永涛副市长还要作全面安排,请大家认真领会,狠抓落实。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责任

建设污水、垃圾处理工程项目,既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工作部署,又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从五个方面去理解: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大量垃圾在城市边缘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水系及相关流域,造成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和地下水污染,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威胁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抓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需要。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年)》、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编制的《“十一五”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建设规划》等规划,我市属于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区,列入规划的污水处理项目有14个、垃圾处理项目13个、医疗废物处置项目1个,建设规模为污水处理24.6万吨/日,污水管网325公里,垃圾处理2205吨/日,医疗废物处置5吨/日,总投资近14亿元。只有加快这些项目的建设,才能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环境规划目标。

三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需要。为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全省确定了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到“十一五”期末的规划目标: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不低于50%,其中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县城以上城镇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20*年,省下达我市单位GDP综合能耗指标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2%的考核目标。我们只有加快污水、垃圾项目建设,各项节能降耗减排考核目标才能顺利完成。

四是省政府对城市污水、垃圾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但由于地方筹资能力弱,我省从20*年开始县级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的全面建设工作。同时,我省一部分县市的污水、垃圾项目由于调整建设规模,与进入国家规划盘子的项目有相当差距。省政府已初步安排,从省级财政拿出部分资金推进这项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县级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因此,“十一五”后三年,仍将是我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只有加快污水、垃圾项目建设,才能完成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

五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市经济是投资拉动型经济,今年1-5月全市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43亿元,仅相当于年初计划任务的四分之一,完成年初计划的难度大,压力也大,主要是新开工项目少,建设资金困难,但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却是争取到了大量的投资而工程建设进度缓慢。为保证年初市政府确定的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快在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大新开工项目力度,排除一切困难,尽可能多地开工建设新项目,特别是目前已安排投资计划的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必须尽快动工建设,形成新的实物工作量。

二、认真总结,肯定成绩,找准差距

自1998年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加大对城市污水、垃圾项目的投入,我市污水、垃圾项目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共争取到了国家投资补助资金6.28亿元,建成了一批污水、垃圾项目,加强了全市环保基础设施,特别是一些垃圾项目的建成,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一是已初步建成了高桥、颜村、龙坑、赤水、习水、仁怀、湄潭7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81.3公里。

二是初步建成了中心城区、仁怀、赤水、习水垃圾填埋场和中心城区医疗废物处理工程等5个工程。

三是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得到提高。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7.5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980吨/日、医疗废物处置能力5吨/日。

四是我市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不断提高。到20*年底我市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32.4%,生活垃圾处理率提高到36.9%。

五是勇于探索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改革步伐,通过BOT建设模式,建成了湄潭污水处理工程,全省现场会在遵召开推广湄潭经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目前我市污水、垃圾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污水、垃圾处理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努力推动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和管理再上新台阶。

一是已建成投入运行的污水、垃圾处理工程正常运行较为困难,投资效益未充分产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价格改革不到位,无法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应能够维持企业正常运行,实现保本微利,污水收费应在0.6-0.8元/吨,垃圾处理费不低于每月每户5元。但目前我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工程的6个县中,收费标准在0.2-0.4元/吨之间。而据测算,*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为0.69元/吨,其他各县处理成本也大致相差不多,高于现行收费标准。中心城区垃圾处理费从2000年1月开征,收费标准按1.5元-200元不等,每年应征收垃圾处理费1000万元左右,实际征收630万元,在上缴市财政后,由市财政将100万元用于偿还贷款,其余530万元安排用于企业运行,而企业运行实际成本为960万元,缺口资金达430万元。多数县年征收垃圾处理费在20-40万元之间,不足实际处理成本的20%。

2、污水收集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未形成完整雨污分流系统。目前中心城区和各县基本上都是雨污合流,未形成雨污分流系统,没有专门的截污管道进入处理厂,污水进水水质达不到设计要求,无法培养活性污泥,暴雨天气因雨量较大还不能进行处理。项目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受到影响。

3、产业化经营相对滞后,管理体制落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影响企业正常运行。项目建成后,由于没有进行产业化经营,基本上仍由政府大包大揽,企业管理经营由政府下属的国有企业或事业事单位进行,经营方式上不灵活,缺乏激励机制,企业冗员过多,人力成本较大。

二是在建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前期工作进展缓慢,迟迟不能开工建设。去年国家已安排投资计划的项目,至今一个都未正式开工,不仅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也影响了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完成。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前期工作进展缓慢。这些项目可研在2006年、20*年已经审批完毕,第一批投资计划也在20*年下达,目前第二批投资计划共4850万元又下达到市,但各县初设、施工图设计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推进缓慢,迟迟不能开工建设,超过1.5亿元以上的国家投资形不成工作量。

2、为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缓解地方财政困难,部分县拟采取BOT等模式,引进外地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但由于污水、垃圾处理规模小,价格改革到位困难,财政补助政策不明确,投资风险较大,谈判过程较长,招商引资进展也不快,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

三是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推进缓慢。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促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是国家已经确定的大政方针。为此,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特许经营和市场化运作,规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市场行为,保护投资者和承包人的合法利益,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省和我市均进行了一些尝试,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就目前来看,尚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1、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认识不足,创新意识不够,市场化推进缓慢。

2、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征收力度不够,价格调整未到位,征收缺乏强有力手段,收费率较低。

3、污水和垃圾处理配套设施不健全,处理量和处理率不高。

4、由于产业化处于摸索阶段,而且各地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统一的模式。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完成

第一,对在建的仁怀、习水、赤水、*县龙坑、中心城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必须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工程扫尾工作。

各地一定要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所确定建设内容,抓紧做好主体工程和附属工程的收尾工作,要将承诺配套的自筹投资尽快到位,不能完全靠国家投资进行建设,不能因为资金或其他原因导致批复的建设内容不能建成,否则将影响项目整体效益的发挥。

2、做好试运行工作。

建成项目要尽快投入试运行,认真研究解决设备试运行中的技术性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做好企业试运行期间的成本测算,在按国家要求将收费调整到位后,引入竞争机制,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走向市场,真正实现产业化。

3、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按国家关于工程竣工验收的规定,在完成工程质量、环保、消防等各单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做好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竣工决算审计、工程建设总结和竣工验收资料的准备,申请项目审批部门进行工程竣工综合验收。

4、做好工程交付使用工作。

在有关部门进行工程竣工综合验收后,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尽快从在建工程转变自主经营的企业法人,将工作重心从基本建设转变为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进行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

第二,列入今年开工建设,国家已下达投资补助的项目。

桐梓、绥阳、正安、余庆、道真、务川县污水工程和*县、道真县、务川县垃圾填埋场工程已安排国家补助投资,必须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进一步优化施工图设计方案,降低工程投资。通过招标投标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管理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尽快开工建设。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要求,全面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项目投资最省、质量最好,进度最快。

第三,需加快前期工作,争取国家补助投资的项目。

目前还在开展可研、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的董公寺、凤冈县污水处理厂和正安、余庆、绥阳、桐梓县垃圾处理项目,要积极与设计单位及有关主管部门衔接,认真比选、优化设计方案,尽快完善项目审批的支持性文件,完成审批程序,为争取国家和省补助资金创造条件。

第四,用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污水、垃圾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投资效益。

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关系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关系到我市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的工作进程。污水、垃圾项目如不能按期建成,发挥应有的投资效益,将影响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影响国家的投资决策,同时地方财政也将背上沉重的包袱。

在产业化经营中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1、建管并重的原则。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立项目“建管并重”的思想,争取资金、项目建设工作很重要,但项目建成后的管理工作更重要。特别是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成后的管理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特许经营政策、财政扶助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以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更值得各部门高度重视。

2、两权分离的原则。

切实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思路,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两权分离改革,经营权期限原则上应与政府任期相衔接,以确保政策的连续性。

3、一县(厂)一策的原则。

各地由于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投资、处理能力、处理成本、收费标准不同,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也不尽相同,要积极探索适合各地特点的建设模式和经营方式,可以采取承包经营、股权转让、特许经营权转让、事改企转制、BOT、TOT等产业化经营和项目建设多种方式。

4、供排水分业经营的原则。

积极推进供水、排水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分业经营,真正实现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改变供水费、污水费混合使用的情况,确保污水、垃圾收费全部用于企业正常运转。

5、保本微利的原则。

污水、垃圾处理是公益性事业,其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环境效益方面,但也必须考虑企业正常运行成本和合理利润,建立适应污水处理产业化的成本补偿和价格激励机制,解决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偏低的问题,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正常运行,实现保本微利和可持续发展。

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过程中必须搞好方案设计:

1、全面准确测算运行成本。

按照定岗定员、因事设岗、因事设员的原则,合理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全面准确测算运行成本,企业经营成本应包含原辅料费用、人员工资、动力费用、建设经营期财务费用、固定资产折旧、企业税金以及其他费用等。

2、收费价格一步到位。

按照企业运行成本准确测算收费价格,推进供水、排水和垃圾收费价格改革一步到位。同时要处理好因价格调整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财政应安排部分资金予以补助或制定相应的减免政策。

3、实行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

污水、垃圾收费原则上全额上缴财政,同时由财政部门按照污水、垃圾处理企业实际运行所需费用进行拨付,实行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

4、合理制定产业化经营方案。

采取有偿有限期、竞争方式出让特许经营权,引进有实力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根据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厂和管网、垃圾收运系统建设所需投资以及处理成本、收费价格,按照重置法或收益法合理确定出让费用,投资回收期限应不超过10年,出让费用应一次性收取,全部用于配套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