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后勤工作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11-14 04:31:00
导语:中学后勤工作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推动后勤工作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发展教育产业。”两年多来,后勤工作社会化在高等学校推进很快,随着高校大量扩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各高校包括一些名牌高校都借助社会力量投资兴建了大量的学生公寓,改扩建或新建了学生食堂等,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进校后校舍不足,食宿条件较差的问题,后勤社会工作有声有色,全国已经分别在上海、武汉和西安召开了三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涌现出了一批后勤工作社会化典型,形成了一整套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经验。然而,同样处于快速发展中的高中阶段教育,后勤社会化工作才刚刚起步,虽然不少学校已经在两年前就已经进行了尝试,见到了成效,积累了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中学规模小、收费低导致的投资风险比高校大,回报相对较低的原因存在,中学后勤工作社会化一直受到人们的冷遇,各地推进后勤社会化工作的面远不如高校广,效果远不如高校好。中学推行后勤社会化有没有可能性与必要性?中学后勤社会化的形式有哪些?在中学实施后勤社会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实践与探讨的问题,现结合学校两年多的后勤社会化实践就以上几方面问题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中学后勤工作社会化必要性与可能性
目前,各级政府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市县级政府,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但高中阶段教育却面临两大发展机遇,一是全教会召开后的高中阶段教育需要大规模发展的机遇,二是创建各级示范高中的机遇。要扩大办学规模,学生进校,首先必须有教室上课,必须保障最基本的教学条件,近几年高中阶段教育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发展很快,进入到××年,一个学校一年的高中招生人数可能就相当于年以前一个县区一年的高中招生总数。但教学用房、教辅用房却仍然停留在原有的规模与现状上,因此,扩大办学规模,适应群众对上高中的需求,必须保证最为基本的教学用房及教辅用房的数量,也要保证最起码的教学条件,包括实验条件、实践场地等,同时还要保证学生招进来有吃的地方,有住的地方,这无疑需要大量的投入。创建各级示范高中不仅要求教学用房及教辅用房数量充足,同时对教学设施也有具体要求,甚至要求很高,如实验条件、电教条件、场馆设施等要达到国家Ⅰ类或省Ⅰ类标准,这无疑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高中阶段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生源数量不足的问题,也不是师资数量缺乏问题,而是缺少硬件建设中启动资金问题。不难看出,在中学面临大发展的绝好机遇面前,谁的硬件先上了规模与档次,谁就抓住了主动,谁就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困扰学校发展的钱的问题就会最先得到解决,谁就会最先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谁就是高中阶段教育大发展中的最大赢家。但启动资金从哪里来?政府投入,数量有限或根本不可能;多收费,政策不允许,社会不答应;向金融部门贷款,贷款政策有变,不再提供信用贷款,只提供担保贷款或质押贷款,但学校固定资产不能提供担保。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或手段向社会融资,吸引社会资金对学校硬件设施先期进行投入,把学校的后勤让社会办起来,把办学条件先改善起来,把现代化设施先装配起来,把学校规模先扩大起来。向社会融资,让社会资金参与学校的后勤建设,把学校的后勤从学校的工作中剥离出来,这就是后勤社会化。
二、中学后勤工作社会化的形式
如何把社会资金吸纳到学校的后勤建设中来,既要让社会在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中发挥巨大作用,又要能调动社会投资者的积极性,是一个很值得探讨与思考的问题。高中阶段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学校规模较小,特别是住宿生少,收费比高校低得多,学生经济条件更为参差不齐,学生毕业后去向不明确,家长不愿意更多的投入,学生的消费层次及水平也较低等。因此,中学后勤社会化工作,由于投资回报较低,风险较大,推行速度远不如高校快,推进难度也比高校大。但只要后勤社会化采取的形式对投资者有吸引力,让投资者有利可图,中学后勤社会化工作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目前,中学推行后勤社会化较为成功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上一篇: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研究论文
- 下一篇:网络华文文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