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和村支部书记管理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14 03:46:00

导语:流动党员和村支部书记管理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流动党员和村支部书记管理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发展,流动党员的管理和离任村支部书记的待遇问题成为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组织部要求,借助召开庙子乡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利时机,召开各村支部书记座谈会,对流动党员管理和离任村支部书记的待遇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农村流动党员和离任村支部书记现状

XX乡共有党支部42个,1234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29个,农村党员988名。截止目前,全乡农村党员中,连续外出一个月以下的党员有107人,都是在县内,外出一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的有67人,其中县内有78人,县外有9人;长期外出半年以上的有3人,并且都是出国务工。连续农村工作10年以上的离任村支部书记共有52名,担任时间短则不少于5年。

当前农村党员流动有几个态势:一是数量逐年增加;二是流动范围更广且地点不固定,外出党员大多流向大城市,并且随时有可能更换单位和地点;三是流动时间更长;四是流动党员年轻且文化较高,流动党员具备了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目前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基本上是通过电话、书信、向流入地发函、返乡教育等形式不定期作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大多数党员能够自己主动交纳或通过亲友按时交纳党费,管理较松散,有些常年在外失去联系的流动党员,党组织处于失管、失控状态。

对于离任村支部书记的待遇问题,大多是在年终借助于慰问贫困老党员时,适当向贫困的离任村支部书记倾斜,给他们送去党的温暖。目前大多数离任村支部书记生活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二、流动党员管理和离任村干部待遇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1、去向难掌握。有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不辞而别,一走就是几年,也不与党组织联系,不确定因素也较多,有些并且是居无定所,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更无从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等。

2、活动难开展。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深管,多数党员不能及时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没有发挥“双带”作用。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3、管理难到位。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且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在外出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外出前,既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致于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要求难以落实。

4、组织隶属关系难接转。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未转到其工作地党支部。县外流动的党员,到县委组织部接转组织关系的较少。其原因除了外出时间、地点不固定外,主要还有接转组织关系的程序较多,花费时间多。如:跨县打工的人员,其接转组织关系就要经过“村支部-乡党委-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乡党委-村支部”六个部门、六道程序,若顺利办理至少需要三天时间,若经办人员出差或有事不在,那就不知道要多少时间了。在调研时,同一部分流动党员座谈了解到,有的虽然想接转组织关系,但因程序多,耗时多而未接转,从而导致党员的组织隶属关系和工作单位相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