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11-03 10:52:00
导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摸清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创建与农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制定繁荣农民文化生活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莫旗相关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莫旗农村文化建设有较大的发展,农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传递农村文化的载体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健康文化阵地得到巩固和发展。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也非常严峻,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文化更加繁荣的要求,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一)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全旗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文化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富裕起来的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活动形式以广播电视为主,报刊杂志、网络传播为补充,形成日益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目前莫旗共有17个乡镇都有文化站,文化专职干部46人,全额财政拨款,有专门办公场所,藏书6550余册。20*年度,全旗乡镇文化站所累计组织各类文艺活动53次,举办训练班、文化展览20余次,下基层服务66次。全旗220个行政村大部分都有村级文化活动室,绝大部分行政村设立了宣传栏、政务公开栏和阅报栏。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改善。尤其是从20*年开始,中央文明办“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实施,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援助,上级财政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三)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解放初期的扫盲、普及小学教育到现在的莫旗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新一轮土地承包制度的实施,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挣钱,吸取城市的先进文化,对农民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了农民文化生活的进一步发展。
(四)农民文化生活消费逐年增长。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快速增长,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服务机构的主体,担负着服务农村文化的职能。目前,乡镇文化站发展困难,巩固率不高,办公环境差,部分文化站已经名存实亡,成了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文化站。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乡镇领导思想意识存在偏差,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重物质利益,轻社会效益。二是取消农业税后,财政困难,对文化建设无力投入。
(二)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欠缺,先进文化难以普及。每年旗财政只负责拨人头经费488460元,没有额外经费。因此,资金困难是制约莫旗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不少农村文化设施因建筑年代早、长年失修、设施陈旧,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正常使用。农村图书室、阅览室因缺乏购书经费,不能满足科教兴农的需求。目前的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仅限于城镇,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很难享受到文化服务,出现了“重城镇阵地、轻边远山区,重大型庆典、轻日常活动,重精美培养、轻大众普及”的现象。虽然90%的村通了广播,但目前相当多的村广播已完全停止播出,还有的村广播虽然存在,但很少利用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解农业知识。大多数偏远农村没有安装有线电视,目前有线电视初装费是450元/户计算,并且月缴费10元,每年每户需缴120元,许多贫困农民家庭无力承受。有关部门又由于对[偏远山村因户数少而分散不愿安装,部分农民群众自行购买小型卫星接受设备观看电视节目,丰富了群众的部分文化需求,但是,没有有线电视网很难系统、全面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决议和播放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讲座等。村级书刊报纸每年订得较少,并且投递后,或无人管理流失,或被村干部独占,一般村民很难看到,大多失去了意义。
(三)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基层文化部门因条件差、待遇低、难以营造招揽人才的良好氛围,导致人才外流,专业文化人才出现人才断层和年龄老化现象。文化站正式人员偏少,人员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个别文化站至今还没有正式专业干部,加之近年来各项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渠道过窄等问题,形成了农村文化工作内容贫乏,方法简单,缺乏新意,难于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
由于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一些先进思想和主流意识传播较难,农村社会风气表现出一些不良倾向。一是赌博风气比较严重。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找不到致富门路,无事可做,导致赌博之风比较严重。二是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剩下老弱妇幼留守家园,部分地方立碑、敬神等迷信活动十分突出。今后一段时期,建议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们应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出发,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从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入手,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实现农村、城镇协调发展;从适应新世纪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是巩固、健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关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旗、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以及业余文艺宣传队的建设,鼓励农民大力兴办文化,要重视解决农村文化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二)进?步明确农村文化建设的方针和指导思想。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继续坚持文化工作的重心在农村,以建设农村小康文化为目标,加强文化设施、文化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农村三级文化网络为依托,以农村文艺创作开展丰富的农村文化活动为内容,开发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全面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农村社会经济的整体推进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智力支持。
(三)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具有莫旗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融资体制,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进一步落实每年、每个乡镇文化站补助。并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体制,培植农村文化市场,吸纳非文化企业向文化产业投资,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各种捐资,并大力引进外资,形成具有莫旗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融资体制,为莫旗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四)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方式、新途径。
实施“民族文化大旗工程”,农村文化建设要以现有的机构、场所、设备等物质作为依托,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展文化产业,要用足、用活现有设施充分发挥作用,大力开发培育文化产业,增加必要的投入。挖掘、整理、加工农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产品,打造品牌走向市场,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实践证明,农村三级文化网络,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物质载体和根本保证。
(五)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大力传播先进文化。
农村文化干部队伍是农村文化的主力军、先锋队,现阶段主要应抓稳定和提高。依靠强有利的政策保证,采取有效途径吸引专业人才充实到基层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着力帮助解决基层文化干部实际困难,让他们稳定思想,安心工作,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及决议。通过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如东北秧歌、二人转、山东快板、相声小品等,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和谐、乡土气息浓郁的当代农村文化新氛围。
(六)积极开展活动,繁荣农村文化。
各级政府和文化单位都要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以自强不息、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内容,结合各地实际,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抓好节庆活动。组织群众迫切需要,积极性高,参与面大,影响面广,效果显著的节庆活动,但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要以文化站、农民自办文化户为基地,不断巩固、充实、提高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积极开展季节性和阶段性的文艺活动,以普遍性、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促成节庆活动的更大规模与更高档次。抓好特色活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强化地方特色,充分发挥民族特色文化的特殊效应。
- 上一篇:乡镇粮食直补基金制度的设想
- 下一篇: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