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23 02:14:00
导语:地税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服务于经济。只有把发展经济、服务经济作为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真正发挥好税收的职能作用。尤其是当前形势下,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取消,地税收入占地方财政的比重越来越高,地税机关如何依从经济发展规律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地税工作的出发点和永恒的主题。这就要求地税工作必须主动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心来部署工作,切实把税收工作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突出出来,深入分析,改进举措,不断提高地税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一、地税工作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地税自1994年成立以来,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在“比重提高,位置前移,形象更新”理念的指导下,组织收入方面,地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服务方面,通过优化政务环境,积极落实“三个服务”,树立了地税的良好形象,营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推进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和个私经济的发展。尽管如此,以新时期的税收经济观来衡量,目前地税工作的环境现状依然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收政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一方面,内、外资企业税制不统一,外资企业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导致税负不公,引发了企业竞争的不平等,影响了地方特色经济的发挥;另一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加上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不强,利用各种手段钻税收政策空子的情况越来越多,形成了账务越健全缴税越多,不设账薄或账薄不全反而少纳税的现象,也造成税负不公而导致竞争不平等。
(二)执法不严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目前,在“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方式的指导下,受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税务机关依法行政不到位和征管方式滞后的影响,在地税部门实际征管过程中“有法难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严重,,达不到充分挖掘地方税源、应收尽收、杜绝人情税关系税、公平税负的水平。一方面,影响了地方税收总量的增长,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另一方面,因执法不严导致的税负不公,引发了偷、漏税案件的上升,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环境,给地方经济发展造成恶性循环。
(三)税收理念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经济决定税收,但从根本上来说,一个地方的发展,政府不是靠高税负敛财来发展经济,而是要靠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地方财政带来充足的税源。为税收而税收的理念从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企业和个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监督打击型”税收管理方式也不利于融洽税企关系。从为纳税人服务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纳税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初始创业困境,从而扶持企业和个私经济做强做大,以涵养税源发展地方经济。
(四)税收保障机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目前的税收保障机制在维护纳税人的权益方面有很大缺陷,纳税人缴了税不能体现直接受益,在社会公共产品的分配上也体现不了多缴税多受益,少缴税少受益,长期以来使国人养成了安于现状、不思创业、不愿纳税的行为习惯。要改革税收保障机制,让纳税人权益得于充分体现,真正体现多纳税多受益,少纳税少受益,不纳税无保障,以此鼓励全民创业,提高纳税意识,为地方经济服务。
(五)税法宣传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税法宣传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基础,宣传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税收征管。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税收宣传,引起全社会对税收的共同关注,让税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一方面能够营造好的税收征收环境,为应收尽收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让纳税人熟悉税收政策,为创业者做好财务预测当好决策参谋。
(六)服务水平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在地税干部队伍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干部自身素质,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为投资者提供宽松的高效的创业平台。
(一)加大组织收入力度,强化征管,提高征管水平,努力实现应收尽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地税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以经济增长为依托,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把经济增长客观、及时地反映到税收增收上来,做大做强地税蛋糕,不断扩大地税收入总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财力保证。
1、依法组织收入。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防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严禁引税、买税、卖税,严禁收过头税,严禁借钱纳税和垫税。树立税收的经济观、科学观,切实转变治税理念,把税收收入的增长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做到征收服从政策,任务服从税源,把税收管理工作从收入导向型转移到法制导向型。
2、加大征管及稽查力度,堵塞税收漏洞,减少税收流失。一是规范税收征管,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依托征管业务软件,推行“户籍式”管理,加强税源的严密监控,完善地税征管机制,规范征管业务流程。二是加大稽查力度,严格税收执法,加强对税收执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整治,深入开展各项税收专项检查,堵塞税收漏洞,严厉查处涉税违法案件,打击偷漏税行为。
3、加强内部管理,努力完成税收任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实行组织收入与年终考评挂钩、领导分片挂点督导促收;明确划分不同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制定和完善各类岗位人员的工作管理考核办法;严格执法工作责任追究等,确保完成税收任务,保持税收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稳定增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二)用足用活税收优惠政策,发挥部门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为支持全民创业,制定和出台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如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农、林、牧、渔特色产业优惠,再次调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地税部门要充分用足用活税收优惠政策,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1、用足用活税收政策,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带动第三产业
每一个地方都具有地方特色的相对优势产业,作为贫困落后的山区县,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充分利用好山区资源发展竹、木加工业,如竹地板、木地板、纤维板、卫生筷等半成品,都是简单加工,地方政府多加引导和扶持,从家庭作坊开始,由几家到几十家慢慢地发展壮大;利用山地优势壮大种植业,政府着力对外宣传打造特色品牌,使脐橙园、茶园的种植成规模推广;利用库区大面积水域优势,积极鼓励网箱养鱼,招商引资大面积开发水上观光、水上游乐旅游业。以此富裕地方百姓充实地方财力。
2、发挥部门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积极主动参与政府经济工作,不断加强政策调研和经济预测,充分利用地税部门懂财务、熟政策、信息广的优势,当好政府发展经济的参谋和助手;加强税收政策调整对地方经济影响的宣传和预测,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投资兴业提供参考依椐,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支持。
(三)转变治税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彻底改变过去“以任务为中心,以收入为导向”的工作理念,树立税收经济观和科学发展观,由传统的“监督打击型”转移到“服务型”上来,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方式,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提高税务人员素质。提高税务人员素质是提高税收服务水平的根本,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税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把“地税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税人员为纳税人服务”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纳税人。
二是转变工作方式。从传统的“监督打击型”工作方式向“服务型”理念转移,树立税收经济观,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做好税收服务,积极参与政府经济工作,多于纳税人沟通,想纳税人之所想,出主意、提建议、当参谋,为纳税人排忧解难。在日常征管工作中,坚持依法治税的同时,积极为涵养地方税源找思路、出点子,变“收入任务型”为“涵养税源型。
三是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实行公开办税、民主评税,让纳税人交上明白税、放心税;开展“一窗式服务”,农村分局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事前提醒、限时办结,充分显示人性化的工作方式。
(四)营造宽松透明的税收政策环境
一是政务公开。在办税服务厅显目位置公开最新税收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二是落实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为支持全民创业出台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并且要用足用活税收优惠政策。凡是国家没有明令必须征税的一率不征收,凡是政策规定有弹性的,比如某些行业规定了幅度税率,那么,从实际出发依低税率征收;三是落实好《江西省地方税务局支持全民创业100条》措施,为全民创业提供宽松的创业平台,营造宽松透明的税收环境。
(五)加强税法宣传,建立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言论导向
一是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突出做好每年四月“税收宣传月”的税法主题宣传外,还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利用网络、橱窗、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持久性地广泛宣传,以提高纳税人对地税部门形象和税收政策的掌握程度,为其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椐。
二是加强税收作用的宣传。一直以来,在我们国家,纳税人只知道“皇粮国税,天经地义”,对缴什么税和该缴多少税比较关心,就是不关心上缴的税用到哪里去了,所以纳税人普遍认为缴税仅仅是尽义务做贡献,于是有了能逃则逃、能漏则漏的心理。因此,对“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宣传不能只停留在口语式纯理论的宣传,要加强对地方财政再分配和社会公共产品再分配的大力宣传,让纳税人了解税收的去处与作用以及如何受益于国家税收,以达到纳税人真正自觉纳税的效果。
三是加强税收服务的宣传。纳税人纳税是天经地义,相应的,地税人员为纳税人服务也是义不容辞。在优化税收环境的过程中,地税人员要始终坚持为纳税人服务的工作宗旨,积极宣传和落实《江西省地方税务局支持全民创业100条措施》,以营造“建设和谐诚信地税,共创富民兴赣大业”的良好氛围。
(六)健全纳税保障,引导全民创业
像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健全和完善纳税人的保障制度。一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纳税人“纳税档案卡”,每次纳税后,以刷卡的方式进入个人纳税档案,以此作为个人为国家做贡献的身份证明;二要健全纳税保障。在纳税保障方面是不是这样做比较好些,依纳税金额的多少设定档次享受国家纳税保障,纳税人其子女就学、亲人就医等依纳税的档次享受优惠,纳税人本人在60岁以后的保障由政府根椐其纳税贡献的大小依设定的档次供给。这样,纳税人的权益得于直观体现,使纳税人直接受益,以此促使广大民众在年轻力壮时积极创业,并且自觉提高纳税意识。
- 上一篇:旅游信贷消费研讨论文
- 下一篇:生态旅游评估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