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材料
时间:2022-10-23 11:20:00
导语:林业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深入分析研究新形势下林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着力解决影响林业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主攻方向与工作着力点。我局采取实地察看和召开会议的方式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展了以生态建设和退耕还林工作为主要调研内容的调研活动,现将具体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工程基本情况
实施天保、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国土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点和切入点,是山区群众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是西部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县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止目前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55000亩,其中退耕地还林38000亩;荒山造林17000亩。我县每年的森林管护面积为626.8万亩(含自然保护区),但实际有效管护面积达844.86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我县累计完成了公益林建设48.4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25万亩;封山育林39.7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3万亩;人工摸拟飞播2.49万亩。
二、工程效益情况
我县于2002年正式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在退耕还林实施伊时,考虑到8年后怎么办的问题,落实“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的目标,在树种选择上,首选了生态、经济兼顾的核桃、花椒等品种。在设计和实施中,按照有关造林密度的标准,既种植为干果林,又从政策兑现上享受为生态林补助,切实达到农民增收、生态增效的目的。但在退耕还林补助到期以后,退耕地的收入将有可预见和不可预见两种情况。从理论上分析,我县种植的核桃、花椒,可望在5-10年内产生经济效益。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同一个品种种植的立地条件,包括土壤、降雨、质地、坡度、坡向等各种因素的不同而异。在石砾含量较低、土层深厚、降雨充足、坡度平缓、海拔低、养份足的造林地区、产生效益的时间可提前,且产量较高,而在条件较差的地区、其产值产量必将随着立地条件的差异而减少,也就是说全县3万多亩的兼用林面积中,有近50%的面积未来的产量产值无法预见,此外,退耕农户的经营管理也成为产值预见的重要因素。退耕面积较大、农户经营管理措施得当的地方效益将会提前产生。退耕前与退耕后家庭收入的变化主要与退耕面积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在我县拖顶乡、燕门乡等重点退耕区域,户均的退耕面积达15亩左右,可以说在退耕还林后的收入远远超过了退耕还林前的收入,因为很多的坡耕地在退耕还林前产量产值都不高,大部分是“靠天田”、“大字报田”,而且每年的产量、产值都不十分稳定,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轮歇地。也因如此,我县退耕还林的重点村、组、户在实施退耕还林后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补助政策到期后,家庭年收入的变化情况随着干果种植面积的效益及退耕林种的变化而变化。对经营管理好、立地条件好的兼用林地而言,补助到期后如果能够及时挂果,在市场稳定的情况下,对家庭的收入变化影响不大,平均每亩可望达到400元左右。而对种植纯生态林及管护不当、立地条件低下的地区而言,一旦停止补助政策,其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将被截断,返贫现象将会显现出来。我县一直延续了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退耕还林前,家庭劳力中的80%都要投入到对耕地的经营管理中,外出务工和就地转移的人员较少,许多家庭还十分缺乏劳动力,几乎没有外出务工人员,退耕还林以来,退耕面积较大的农户,就结余出大量劳力向外输出,根据2005年统计数据,全县外出务工及就地转移的人员达2265人,务工人员的年均纯收入一般在2000元左右,极大的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根据这次统计,我县未留足基本口粮田的达1032户,占全县退耕还林户数的15.3%,其中,缺粮的退耕农户数达1007户,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居住的海拔较高,加之划定的耕地较少,且生存条件恶劣,生产投入成本大等诸多因素导致。在退耕还林以前,缺粮现象更加严重。退耕还林以来,由于家庭可退耕面积较小,尽管家庭收入更加,但仍然有缺粮的现象。主要集中在我县拖顶乡、霞若乡、燕门乡这些退耕农户。尽管都留有一定的基本口粮田,但人均面积还不到0.5亩。我县的全退户数共209户,包括佛山乡巴美村3户,升平镇街道村206户。造成上述全退的主要原因是:耕地的海拔较高,多集中在3300米以上,退耕前的产量就十分低下,特别是升平镇,退耕以前的亩产值还不到200元,而这些退耕区全部布局在县城面山,为了确保城镇居民的安全,减少各类自然灾害,美化我县的旅游环境,采取了坡耕地全退的措施。种植了以核桃为主的兼用品种的地区,在8年补助停止后退耕地产生效益是确保收入的基础。国家停止补助后影响生计的农户达1833户,主要集中在升平镇街道村、拖顶乡大村、燕门乡某些地区。其中有部份面积属高山地段,无法种植兼用树种;大部份面积是沙化耕地,预计在8年补助到期后很难产生效益。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由于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和调减木材产量,加强森林管护,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增加森林植被,××县的生态建设初见成效,以交通为列,通过对境内国道214线面山采取封山育林措施,落石、塌方等人畜灾害明显下降。水土流失面积比工程实施前明显下降。1998年以前县财政收入以木材生产为主,木材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86%以上,实施天保工程后,××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的转变,由原来的“木头”财政向多元化的财政来源方向发展。制定了以旅游为龙头,加强环保、加强生物产业、电矿产业开发的发展总目标。天保工程的实施有效、积极地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天保工程的实施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也是正负交织的,一方面,随着人工造林和森林管护投入的增加,农民因参与人工造林和森林管护工作而增加了劳务收入,另一方面,农民因不能采伐禁伐区的林木减少了收入,相应的,就减少了参与木材生产、运输、加工的机会也造成了收入减少。实施天保工程后,从原木材公司下岗的职工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并按文件规定及时缴纳各类保险,稳定了职工的情绪,增强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随着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群众保护森林的意识也不断地得到加强,建立了全民参与天保工程的良好氛围。天保工程不论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还是济效益方面都是利国利民的,对××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县的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促进了××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退耕还林的有关规定,将25度以上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纳入到重点的退耕范围,许多项目区的农户基本口粮田留得不足,例如升平镇街道村,90%的耕地为低产地,因此于2002年己将其纳入到项目中,而这一地段是高海拔地区,无法种植核桃、花椒等有经济效益的树种,这对8年补助停止后的生计问题会带来影响。退耕还林实施以来,我县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加大了力度,力求保证退耕还林的建设质量。现在造林地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可以说基本达到了工程建设的要求,在某些地区己逐步产生了效益,但在有的地方的确存在重造轻管的现象,尽管成活率、保存率达到了要求,但仅仅局限于“成活”,毫无经济效益,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对退耕农户的督促和管理,切实做到“稳得住、不反弹”。退耕还林工程中包括了退耕地还林和荒山造林两个部分。我县自实施退耕还林项目以来,实行了退耕地谁退谁有、荒山造林县内调剂的模式。由于荒山造林部分每亩只有50元的种苗补助,因此在实际的造林中,只能采用直播方式,这样就导致了成活率和保存率两指标都比较低下,而我县又拿不出其它资金进行必要的补植补造,影响到退耕还林的总体建设成效。退耕地每亩只有50元的种苗补助,而我县地理位置特殊,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十分差,每年的补植补造率很高,为了尽量减轻退耕农户的压力,我县连续多年无偿地向广大农户提供了种苗,导致资金出现缺口。
2003年在上级的要求下,己将3000亩葡萄种植地纳入到退耕还林中,然而这部分地类为基本农田,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以致于在后来的林权核发中无法按正常程序发放林权证,变成难以解决的遗留问题。由于我县财政困难,无法配套必要的工作经费,影响到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99年天保工程启动以来,按照《××县建立国有林场实施方案》,明确了国有林场隶属于县林业局直接领导、实行事业编制、企业管理。天保职工除了开展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外,同时承担着林政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农村能源建设等其它林业工作,在我县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起到了生力军的作用,为我县生态环境和林产业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调查发现,林场职工的家属大部分为农村户口,基本没有什么收入,因此林场职工的生活压力很大,特别是家中有病患者和供养大中专学生的林场职工的生活比较困难。就××县而言,由于气候恶劣,交通条件不便等因素,职工的生活费用极高,相比之下,天保职工的收入十分低下。从个人的待遇和工资报酬看,可以说基本按事业单位的性质来管理。然而在“三金”、医疗等费的交纳中,却执行了企业标准,导致现有职工中将要退休的人员出现了“退休难”的实际情况,即:职工一旦退休后,只能从社保中领取到在职半数的工资,成为83名天保职工最大的后顾之忧,也是近期内需要解决的问题。××县地处青藏高原的南延地区,海拔高、降雨量低,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林产业的建设十分困难。截止目前,养殖业、森林旅游业、林产品加工及林副产业开发等各类林业项目都尚未开发。因此天保工程的后续产业开发存在较大的困难。××县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定位了我县两个国有林场为公益性的管护林场,其工作的核心就是保护现有的天然林资源,并进行生态改善和环境建设。自身非木材林产业项目中除森林旅游项目外,其它项目的发展潜力不大,严重制约了林场自身建设的步伐。××县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人工造林条件十分困难而且由于缺乏困难地造林和种苗培育等技术,因此,造林质量和森林培育质量还有待提高。公益林建设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因此,造成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等项目资金严重不足。而且人工造林3年后、封山育林7年后,没有资金的投入,缺乏管护费用,势必影响建设成果的巩固。××县的生态保护林比重达96.4%,仅有少量的薪炭和民用建材林,因此,林业工作的重点要立足于保护的基础上,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尚是空白,正处在积极的探索和开发阶段。
四、下一步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着立点
强化对造林区的管理,再次强调所有补助必须与退耕地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相挂钩,对某些乡镇出现的检查漏洞进行全面的检查,年度检查中必须将各年度的退耕保存率都纳入其中。此外,进一步搞好对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的补植补造工作,确保全县总体项目的合格。并及时对退耕地进行认真的补植补造,组织技术人员对造后质量进行跟踪管理,使我县的退耕地保存率得到上升。同时积极向上反映有关退耕还林经费和工作机构的问题。延长天保工程实施期限将对××县林业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将增强林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出台有关指导性文件,解决天保职工的工资待遇,真正实现××县公益林场实行事业单位性质管理,稳定天保人员的工作情绪,积极投身到林业建设事业。根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云南省××县实施方案》××县的管护面积为626.8万亩,而实际××县的天然林管护面积达844.86万亩,其中有林地591.28万亩、疏林地2.57万亩、灌木林地237.65万亩,其它林地13.36万亩。因此建议在天保工程延期时将××县的844.86万亩天然林纳入天保管护面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加大对农村推广沼气池、太阳能、节能灶的资金投入,实施农村建房用材替代项目,将极大缓解山区群众对木材需求的压力,从根本上遏制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加大对困难地区人工造林的资金投入力度,如有可能,将公益林建设项目资金全纳入中央财政投入。并特别要加强推广和开发适宜困难地造林和提高林地生产率的种苗培育和造林技术,提高森林培育质量。
- 上一篇:路遥小说的研究论文
- 下一篇:贾平凹商州小说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