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非客运车辆载客隐患及对策
时间:2022-10-07 09:48:00
导语:农村非客运车辆载客隐患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低速汽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载客屡禁不止,潜伏着巨大的交通安全隐含患。这不仅仅是交警部门靠严格执法就可以解决的。因为道路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预防和减少伤亡事故,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解决农民乘车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此,笔者就我县目前农村低速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载客屡禁不止及执法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路的结构来看,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加快了“村村通”公路建设步伐,目前我大队辖区有“村村通”水泥路及27条计162.5km,均为四级及等外路。绝大多数乡村通了路,但等级低,技术条件设施差,通行条件差。新修建的乡村公路,多是混合交通,配套设施、警示标志不全,平交口多,常有人员、非机动车、低速汽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等突然闯出,伤亡事故屡屡发生。就车辆而言,由于农民受经济条件制约,购买的车辆以价位较低的低速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为主,安全技术性能差,车主受经济状况影响,缺少车辆保养意识,许多事故就是由于制动、转向等安全技术发生故障导致。而农村人口的交通安全意识、法规观念淡薄,明知法律规定不准超载、酒后驾车、无证驾车,但违法驾车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在交通安全法的宣传上,虽然中队民警及各方面都在努力,但还没有形成体系。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素质不是短时就能解决的,对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应该全社会重视,要有规划、有统筹,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真正让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农户。深入人心,个个学法懂法遵纪守法。
我大队现有民警50人,正式民警27人,其余为职工,辖区省道s××2、s××6、s3××线三条总长18多公里,县道6线124.5km,村村通水泥路27条计162.5km;全县拥有各类机动车辆5万多台,驾驶员1.5万人,其中长期在农村道路拉客的低速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350多辆,且多数驾驶员未取得驾驶资格。由于警力不足,造成执法管理覆盖面受限,要严格执行交通安全法,杜绝低速车和拖拉机载客、客货混装等县乡道路安全隐患,难度非常大。我大队负责交通安全的警力只能保证省道、县道的安全畅通,无法辐射到乡村。农村交通运输,特别是在边远的农村,乡村道上无公交车,农民出行乘车难,给非客运车提供了空间,常出现驾乘人员配合,采取多种办法,逃避交警的检查。而要让农民出行不坐低速汽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关键要解决农民出行乘车难的问题。但这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农村客运有其自身特点,农民居住分散,出行大多为商品贸易,且多是小本生意,无法规模包车,常是客货混装。解决农村客运,这涉及线路的设置,路况的改造,车型的选择,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考虑和研究的。
科学的交通安全运行机制是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政府应建立集交通工程、道路工程、汽车工程、城市规划、交通管理、运输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为一体的交通安全决策机构,通过交管部门收集的交通事故的相关信息,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和特点,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制定预防事故对策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工作措施和目标,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政府要按照决策机构制定的方案分别组织相关部门实施。
为了搞好乡村公路的安全,笔者建议:一是乡村公路硬化成水泥路后,机动车辆驾驶人员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千万不能开“英雄车”;二是交通管理部门也不能忽视乡村公路的交通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三是交警大队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司机的考核管理力度,杜绝无证驾驶。四是应重视开辟农村专用集贸场地,避免在马路上赶集。教育农民不要在公路上晒粮、打场、堆柴草等违章占道。
只有采取上述措施,才能有效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解决乡村水泥路交通安全问题,保证乡村水泥路给农民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才是完美的。
- 上一篇:交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 下一篇: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