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宜居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06 04:41:00
导语:市宜居城市建设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宜居城市的内涵和评价标准
“宜居城市”是指适宜于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是所有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一个城市是否宜居,不仅要看城市发展的经济指标,更重要的是看城市是否能够满足居民在不同层次上对居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因此,“宜居城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和出行便利性等,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则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发展机会等。目前,建设宜居城市已成为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已被我国众多城市列为发展目标。建设宜居城市,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0*年5月,建设部科技司通过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编写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为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管理提供了一个导向性的科学评价标准。通过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六大指标体系和四项综合评价否定条件,对城市作出综合评价,并按百分制计算“宜居指数”。《标准》将城市分为宜居城市、较宜居城市、宜居预警城市三类。宜居指数在80分以上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即可确认为“宜居城市”。该标准对我市建设宜居城市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我市宜居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更加开放、富裕、文明、美丽的“大*,新*”的总体目标,把“打造滨水生态环境优越的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城市特色,挖掘城市潜力,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宜居城市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一)“一创六建”活动成效显著。近几年,我市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为内容的“一创六建”活动,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实施“畅通工程”、“绿化工程”、“光亮工程”、“蓝天工程”,打造五城(即水上运动之城、书法之城、兵学之城、地热温泉之城、商旅之城),坚持“以河为轴,两岸开发”,推动“大水城”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为宜居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我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无障碍设施示范城市。沂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我市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城市。
(二)生态环境良好。市区依山傍水,风光秀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有“天然氧吧”和“养生长寿山”之称的蒙山距市区仅数十公里,纵贯南北的沂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在市区交汇,世界最长橡胶拦河坝与正在建设中的沂河东调水利枢纽工程,将使城市水系概率(水面比建成区面积)达到29%(一个城市的水系概率超过10%即为一类区),并形成15平方公里的滨河绿化带,加上十几万亩环城森林绿化带、100公里的滨河大道,使*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水城,为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近几年,大力推进绿色沂蒙建设,节能降耗和资源管理取得新进展,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沂、沭河水质在淮河流域率先达标,成为全省出境河流水质最好的城市,*滨河湿地跻身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加大了滨河景区建设和祊河、涑河、青龙河、陷泥河等综合整治力度,营造了“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墙洁、楼美”的生态环境。
(三)文化底蕴丰厚。我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东汉时期珠算发明家刘洪,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唐代书法大师颜真卿等都出生在这里。我市境内文物古迹荟萃,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为建国后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现有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华东烈士陵园、王羲之故居、诸葛亮故居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0多个。我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响沂蒙文化品牌。先后成功举办了书圣文化节、蒙山长寿旅游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世界颜真卿文化研讨会、中国*(首尔)文化周、沂蒙精神晋京展等一系列活动,书圣文化节成为“全国十大文化艺术类节庆”和“全省五大节庆”之一,形成了“春有诸葛亮,秋有王羲之”的节庆品牌,成为*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名片。
(四)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商贸富市”、“科教兴市”战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七位,*批发市场成交额多年居全国同类批发市场前列,*城成为闻名全国的商贸物流城,集聚了一般区域性中心城市不可比拟的“人气”和“商气”,商贸物流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城市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金字招牌。
(五)发展环境优化。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加强了政策、服务、安全、社会等软环境建设,积极营造让外来投资者和居住者放心、安心、舒心、省心的良好环境。*先后荣膺“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第21位”、“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列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60名,荣登世界银行的政府效率单项奖榜首。
三、对我市宜居城市建设的现状评价
对照《标准》,我们对*市区截止到20*年宜居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宜居指数”得71.84分,为较宜居城市。
(一)“社会文明度”方面:社会文明是城市宜居的重要前提条件,主要包括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社区文明和公众参与四项。我市公众参与得分较高,达到标准值的77%。
(二)“经济富裕度”方面:经济富裕是宜居城市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就业率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五项。这方面我市尚有欠缺。
(三)“环境优美度”方面: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城市景观四项。从部门提供的数据看,我市环境优美度较好,达到标准值的86.0%。其中,气候环境比较适宜,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基本接近或达到宜居标准值的要求,这说明我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创六建”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资源承载度”方面:城市资源量,决定一个城市的自然承载能力,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总体评价我市资源承载度较好,是标准值的74.5%。市区人均城市用地面积是标准值的1.45倍,这既说明城市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有大量的承载能力,也说明城市改造建设任务繁重,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生活便宜度”方面:生活方便、适宜是宜居城市最重要、最核心的影响因素。从生活便宜度评价结果看,我市商业服务设施较好,市政设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居民对其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
(六)“公共安全度”方面:公共安全是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从评价结果看,我市的城市公共安全较好,是标准值的80%。在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工程方面,市政府已制定并建设了预防、应对自然和人为灾害的机制、预案和设施,生命线工程完好率较好,达到标准值的85%,近3年来,市区公共安全事件的成功处理率为标准值的80%。
四、我市建设宜居城市的思路、对策及建议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城市要不断满足舒适、休闲、健康、安全和文明等人类最基本的追求,打造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培养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
我市建设宜居城市的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滨水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和谐、宜居宜商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大水城为突破口,以安居为主线,突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搞好社区建设、平安创建、精神文明等工作,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将我市建成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生活便宜、安全有序的宜居城市。
(一)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宜居城市夯实基础。宜居城市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便于居民出行、购物、就医、就学。为此,应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市民居住、办公、商业、交通、绿化等城市空间,使分散的经营和企业开发行为纳入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政策约束。要坚持规模适度超前,使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雨污系统、绿地系统、环卫设施、停车场建设配套完善,城市道路通畅、电力充足、通讯发达、停车便捷。同时,应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注重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在交通繁忙路段建设立交桥、高架桥,进而建设地下轨道交通。通过政策扶持、信息引导、市场化运作等措施,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
(二)搞好城市住房建设,为宜居城市提供安居保证。宜居城市要先“居”后“宜”,要有结构合理的房源,让居者有其屋。近年来,市区供房总量急剧增加,但供房结构不尽合理,小面积的商品房少,廉租房、安居房供不应求,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要求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要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大量兴建普通住宅,适度供应高档住宅,特别要着力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弱势群体住户的住房问题。根据居民的住房需求,合理编制住房建设规划,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控制住房户型和价格,,在保证供房体系合理、完善的基础上,确保绝大多数居民改善住房的愿望得以实现。
(三)搞好社区建设,为宜居城市提供有效载体。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社区已成为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我市的社区建设才刚刚起步,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为此,要改变目前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滞后、市政基础设施与住宅建设不同步、缺少居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社区管理人员少经费不足等现状,在完善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同时,科学规划社区布局,优化调整社区规模;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方式,科学界定居委会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加大社区经费投入;增加社区管理人员,确保社区工作正常开展。逐步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物业管理有序、社会服务完善、邻里关系和谐、居住环境优美、具有浓郁人文精神和地方文化特色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搞好生态建设,为宜居城市打造良好环境。宜居城市应具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安静的生活环境和整洁的街区,有适宜的开敞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此,要抓好市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加强市区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加快市区内河治理,形成环绕全城的生态水系,努力保护好滨河生态湿地,进一步拓展市民亲水空间。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起循环、可利用、生态型的产业体系。要抓好市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市区集中供水、供气、供热步伐,消除燃煤锅炉,减少机动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降低工业污染,改善水质环境。要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加快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建设,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通过加强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好城市的绿地、空气、水资源,努力使城市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
(五)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为宜居城市构筑安全网。宜居城市应是安宁有序的城市。为适应宜居城市对公共安全更高的要求,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大防控”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妥善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类矛盾,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建立健全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解决居民收入差距大、社会保障覆盖率低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维护社会秩序,推进民主法治进程,确保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为宜居城市提供动力。宜居城市不仅需要物质文明,更需要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适应宜居城市建设的要求,要不断转变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改变生活方式,增强城市意识、文明意识、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精神文明程度,提升其综合素质。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兵学、书法等历史文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彰显现代商业文化,营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社会道德规范。要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争取尽快获得国家级文明城市称号。要加强以政府、企业和个人为重点的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诚信道德、制度、网络建设,逐步形成规范化的诚信自律、监督和服务机制。要进一步弘扬和实践沂蒙精神,充分发挥其激励、凝聚、教育和导向作用。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精心组织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七)加快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宜居城市提供物质基础。宜居城市建设需要经济的强力支撑。为此,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能快则快的原则,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把*建成鲁南经济带中心城市和龙头。要着力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优先发展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积极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新型产业,把*建设成鲁南制造业强市。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会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科技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将*建成闻名国内外的现代商城。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兵学、书圣、红色等特色旅游项目,突出“蒙山沂水”旅游品牌,把*打造成商旅结合、文武兼备、红色经典、绿色生态的最佳旅游城市。
为搞好我市宜居城市建设,建议:
一是尽快制定宜居城市建设规划;
二是市政府出台建设宜居城市的意见及实施方案;
三是全力开展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工作,努力创造条件,适时申报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
- 上一篇:市充分发挥再生资源优势调研报告
- 下一篇:市商贸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