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9-23 09:54:00

导语: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1.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现实意义

1.1.会计信息的概念

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信息,他主要用货币来表示,以表明企业在一定的时间或者一定时期内资本运动的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是以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的,即通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来说明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及其成果。

1.2.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渗透到经济活动的许多领域,会计信息也越来越成为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和“商业语言”,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会计信息对经济有着巨大影响力这一事实,会计信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应当起的是促进作用。的确,平衡增长的报表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公众对经济的信心,在繁荣时期向下调节盈余可以防止经济过热,在萧条时期向下调节利润可以延缓危机的到来。然而,市场经济之所以有效率,是因为它能够根据各种资源收益率的不同而敏锐地调节稀缺资源,虚假的报表数字恰恰扭曲了这种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机制。如果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以经济实体和经济实体中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为自己的服务对象,那么,市场资源配置调节至最优就是可能的。

现在关于会计目标较为流行的观点,往往在客观上促成了会计盈余在各期之间灵活调节,会计数据为各利益集团服务,受他们的影响,使经济呈现一种表面上的繁荣与平衡增长,实际上却为经济实体积累起系统风险。一旦风险超过一定的限度,经济危机就会爆发,这时无论他是不是某个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甚至无论他看不看会计报表,他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因而,会计应立足于公众,为经济本身服务,提供所有反映经济状况的信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保持足够的独立性,使会计这个信息系统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

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是衡量会计工作质量的标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是会计工作的生命。那么,何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实所谓真实,不外乎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笔者认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一个会计主体为了满足人们决策的需要而提供的会计信息,与该信息所需表达的经济现象或经济状况的实际相符的一种要求。可靠性和合法性是它的判断标准。

从会计工作实际情况看,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单位通过账外设账、假造会计信息等违法会计行为,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产,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以达到种种非法目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会计作用的发挥,也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秩序。可以说,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单纯是单位的内部事务,它已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知悉、充分了解,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信息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做出投资决策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进行。因此,应在全面认识会计失真的原因的基础上,寻求会计失真的治理对策,做好会计工作。

2.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

2.1.成本费用核算失真

调节成本费用是调节利润的一种主要手段。某些企业受利益驱动,利用现代财务会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采用不正当的手法,使得在成本费用的核算方面有许多错弊发生。例如:将不属于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支出列入直接材料费用等成本项目;将不属于本期负担的材料费用支出一次全部列作本期成本费用;将对外投资的支出列入成本费用;将不属于制造费用的列作制造费用或者相反;任意提高费用的开支标准;在产成品成本核算中故意加大产成品成本等。

2.2.税金核算失真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而得出。而会计报表是国家税收部门征收税金的重要依据。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企业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当然,也有少数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基于资金筹措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

2.3.会计报表失真

企业为达到某种利益,设计、制作多套内容不一的会计报表,对财政报的是穷账,对银行报的是富账,对税务报的是亏账,对企业分析的报表是盈账等等。其主要表现为:在会计报表编制上,数字不真实、内容不完整,计算不正确,说明不清楚等。在会计报表分析、报送上,分析不全面、不准确,对结果未加以科学利用,报送前手续不完整、报送不及时等。在会计报表汇总上,汇总前对所属单位的会计报表未加以审查,未加以适当调整,结果造成会计报表错误等。

2.4.利润分配失真

企业为了某种利益,弄虚作假、虚设收入、乱挤成本,集中体现在利益分配方面的失真包括:形成利润的各损益类账户未如实结转;其他业务支出科目的结转不正确;本年利润的形成包含其他非利润形成因素;利润分配的顺序不正确;公积金的提取金额不正确;亏损弥补不正确;分配的利润不真实、不正确等等。

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是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角度分析,有主观故意作假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和客观计量方式、核算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带来不同的经济结果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从管理角度分析,有来自内部管理混乱、成本失控和外部环境不规范、结算纪律松弛造成的烂账坏账损失而影响信息不实;此外还有会计法规欠完善造成的“无法可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局面和投资体制多元化所带来的投资者、管理层法律关系不明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3.1.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缺陷

会计制度规范和约束会计行为的首要条件是会计制度的完备性。但事实上,即使是会计制度最发达的国家,其会计制度也存在不完备性。

(1)准则制定机构的成员缺乏代表性

准则的制定是有经济后果的,反映的是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依据,因此准则只能是各利益强势集团斗争、妥协的结果,而不单纯是学术研究的结果。但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看,参与制定的成员缺乏广泛的代表性,理论界人士、政府代表多;而实务界、银行界等人士少,导致会计准则偏向国家这一投资者,从而得不到广大的支持和接受。

(2)会计准则、制度的内容存在缺陷

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应力求准确,准则的内容规定应力求严密、操作性强。闹得“沸沸扬扬”的“安然事件”,其实就是安然公司钻了制度的空子,它利用“特别目的实体”这个规定高估了利润、低估了负债。世界第七强的企业既然可以在全世界的眼底下做假,试想,那些鲜为人知的中小企业难道会“安分”地看着肥肉而不屑一顾吗?

(3)会计制度的实施受到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方的阻碍

在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会计信息的传导更为有效。比如关于存货发出计价的方法,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先后了多项研究公告,可是有关后进先出法的规定,却遭到了美国财政部的抵制,因为它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如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提议的关于租赁会计的处理方法,由于被认为会对消费者和几个关键行业的公司的生存能力造成伤害,而遭到参议员、众议员甚至交通部部长联名写信发出的尖锐置疑。

(4)时滞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从会计确认、计量到报告的生成以至最后传到使用者手中,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时间占有,因此,“时滞”必然存在。时滞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根源于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会计报告的间断性。在“时滞”期间内发生的事件,使报表之前就已经部分甚至完全失去真实性了。

(5)会计准则、制度不适应会计的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我们国家,会计准则、制度的建设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是救火式的,经济中哪个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多,就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继而出台新的准则、制度或是对原有的进行修订。因此,对于一些日益重要的会计信息的披露,会计准则、制度未及时作出规定和修订,使得会计报表即使严格遵循了准则、制度的要求,却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可能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因此,这也是一种失真。

3.2.法制观念淡薄,弄虚作假泛滥

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原因要算主观上故意的弄虚作假,会计造假的主体一般为单位或个人,最多的还是单位负责人。他们故意违反法律制度,采用伪造、编造虚假会计记录、会计凭证,隐瞒、删除或者虚拟经济交易事项,编造虚假会计报告,私设账外小金库等手段,以达到追求本单位的经济效益,自己多拿报酬,职务升迁,或贪污、挪用等目的。假账泛滥不仅吞噬着共和国大厦的基石,还腐蚀了我们的干部队伍,养肥了一批贪官污吏和社会蛀虫。会计造假污染了我们翘首盼望、来之不易的投资环境,败坏了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优秀传统。会计造假固然有法制观念不强、道德约束不严,个人或小集体利益驱动所致,但体制改革不配套、监督机制不力等也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现行的干部考核体制,往往也诱发出不少弊端。“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就是明显的例子,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倡导了政府部门的短期行为,也容忍了地方保护主义的风行一时,上述所有丑恶现象都直接间接地反映到会计信息上来,使其扭曲、失真,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大敌。

例如,上市公司弄虚作假的形式多样。主要有:虚增利润,有目的地编造上市公司前三年报表,涂改缓交税款的批准书,隐瞒重大事项,漏记利润支出和漏记债务,提前确认收入,伪造银行对账单等等,不一而足,有的公司做假账且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高度的专业化、严密的逻辑性,具有近乎完美的关联配合和对相关会计法规特别到位的理解与掌握。如:国家审计署2001年组织力量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虽然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但会计报表严重不真实的企业占68%,有的虚赢实亏,有的虚亏实赢,有的把大量资金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各类违纪违规问题金额高达1000多亿元。这些公司利用虚假会计信息为个人和小集团谋取私利,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郑百文市一家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公司,经过企业的包装和中介机构的“审计”,居然变成了一家10年间收入增长45倍,利润增长36倍,上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的名牌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依稀看到了地方政府时隐时现的身影。

1997年令证券市场为之震惊的“红光”事件,其造假欺骗行为通过了会计师事务所、证券经营机构和律师所等有关中介机构的层层审核和推荐。经核实,红光公司在其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赢得5400万元,事实上1996年该公司亏损10300万元,虚报利润15700万元。在1997年8月公布的中期报告中,红光公司又将亏损6500万元虚报为净利润1657万元,虚报利润8157万元。在1998年4月公布的1997年度报告中,红光公司再一次将实际亏损22952万元披露为亏损19800万元,少报亏损3152万元。在整个过程中,某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含有严重虚报内容的审计报告和严重误导性的盈利预测审核意见书。某信投资公司作为红光公司的主承销商未能保证招股说明书内容的真实性,两家证券公司共同为其出具了上市推荐书,两家法律事务所为其出具了法律意见书。其结果,红光公司股票上市刚刚半年,所募集的4100万元即已亏去一半,证券市场为之哗然。为严肃政权法纪,中国证监会依法查处了红光公司严重违法违纪案件,这里应特别指出的是,证券公司作为联结筹资人和投资者的桥梁,本应以客观公正、诚实信用为本,但在红光公司申请上市到公布年报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未能尽到中介职责,反而成了红光公司行骗闹剧的策划者。红光案再一次警示:凡侵犯广大投资者利益,危害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的惩处,其深刻教训应为所有证券市场参与者吸取。

更典型的例子是欧亚农业,它的财务丑闻引起了香港投资者对大陆民营上市公司的整体怀疑,打击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还使公众对上市公司产生整体上的不信任。

3.3.内部管理失控,监督机制不严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单位经营权缺位。经营权失控造成内部管理混乱,甚至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也因失去监督而形同虚设,致使预算约束软化。所有权的缺位造成许多企业厂长、董事长、总经理一支大笔,挥金如土,一边是严重亏损,发不出工资,一边却在大吃大喝,挥霍浪费。会计监督机制向来是只对事不对人,即管不了人,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管不了官。于是到了最后连事也管不了。

监督不力致使造假成本极低,造假者不损分毫,告到上面去顶多是异地为官。监督机制不健全与法制环境关系极大。人们的法制观念不强,会计法的威力在所有法律中可以说是最差的,几乎没有听说过哪个人因为违反了会计法而受到制裁,或是被判刑,而坚持会计法的人员不能得到会计法的有效保护,形成会计人员“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两难境地。作为发展中的中国证券市场,染上失信瘟疫固然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睁只眼闭只眼,有意无意地为失信者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失信者有恃无恐。

目前,执法部门说得严厉,做得宽松。如对造假王牌st黎明的处罚,财政部反对其经理、总会计师予以免职。作为监管部门之一的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行业检查中,虽说对100多家事务所、400多名注册会计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处理,但力度最大的处罚措施不过是对执法人员实行“市场禁入”,即终生不得从事会计师行业。而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一般都是行政处罚,惩处手段普遍力度不够。

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称为“经济警察”,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并没有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共同造假。同时一些企业的领导由于不懂《会计法》,为追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弄虚作假,逃避国家有关法规和纪律的监督,而会计人员又受单位负责人的聘任和管理,在工作中很难坚持原则,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

3.4.会计手段落后,核算不尽规范

目前,不少企业的会计手段落后,仍然是原始落后的算盘计数,手工记账,加之一些单位的管理成本核算由领导说了算,信息状况演变成:成本意识淡薄,成本信息失真,成本行为失控。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为不少交所得税,极力隐瞒费用、亏损,少摊成本、虚报收入,以粉饰自己的成绩,博取上级青睐。

3.5.信息相对真实,偏差客观存在

真实的信息不一定十分准确。如某项应收账款在账面上是真实存在的,却不一定能证实其是否可以全部收回。更何况在许多情况下,会计人员要面对没有任何会计凭证为依据的经济业务,主观判断和会计假设不同的操作者对于同一会计事项,即使采用同一会计方法,也可能因为判断和假设的不同而导致计量和报告的结果存在差异。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来源于会计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对同一经济事项由于选用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或方法,会计信息显示出不同结果。然而这种不确定性和可选择性,致使许多企业单位可能为了某种预期目标而主观选择不同方法,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3.6.会计人员素质低

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这是造成促进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有些会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对会计业务知识不熟练,还有的会计人员根本不懂业务,依靠某种社会关系从事会计工作,就更谈不上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革。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过低和老化,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要么无法实施,要么在实施时大打折扣,无法取得切合企业实际的会计信息。某些财会人员思想觉悟不高,缺乏职业道德。

4.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的探索

为了从理论上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反映经济实体的运行状况,应在完善社会监督体制、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外部检查和监督、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等各个环节做好工作。

4.1.完善社会监督体制

加强会计监督应围绕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三个方面进行,即强化政府、社会和内部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政府审计的重点应有逐渐转向财政、金融,以及国家重点投入的重大工程项目和重点行业企业。对于一般企业单位,国家应通过中介机构间接管理,加强对会计师事务审计业务的质量监督,确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中介机构今后应向合伙制、有限责任制、个人挂牌、集团制等多样化方向发展,要求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执业能力,强化职业道德,提高执业质量。安达信会计公司作为原全球五大国际会计公司之一,对安然、世通的巨额会计造假“浑然不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安达信在为安然提供会计审计服务的同时,还为其提供咨询服务,而且咨询业务的收入远远高于审计业务。这极大地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对此,美国《2002年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审计的独立性作了专门细致的规定,包括限制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不得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所有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都必须得到事先批准;建立审计合伙人定期强制轮换制;建立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制度;建立注册会计师回避制度,避免利益冲突。

4.2.明确法律责任主体,理清责权利关系

要加强会计法制的宣传教育,使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行为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会计信息也不单纯是一行行的数字,它代表着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会计信息中包含着政治、大局,谁造假谁就是对人民犯罪!明确法律责任主体,理清责权利关系。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会计责任主体为单位负责人,突出强调了其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充分体现了谁决策谁承担责任的原则。

4.3.建立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

实际上,外部监督就是对内部控制机制的监督,不管是政府监督还是社会监督,其依据都是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所以,外部监督的质量取决于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健全。所谓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企业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确保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财务管理方式,更是一种企业管理机制。

现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也随之扩展,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之间的权责划分及其管理职能也体现在会计控制中,同时董事会作为企业出资人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主体,将在内部会计控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会计控制的手段主要有:为防止舞弊发生而建立的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控制,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定旨在完善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系统控制,通过定期盘点等手段确保各项财产安全完整的财产保全控制和全面反映内部经济活动、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信息的每部报告控制等。内部制度必须尽快规范化,在目前的内部审计模式之下‚内部审计可以说是“名存实亡”。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就必须将内部审计置于单位负责人控制范围之外‚赋予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代表国家或产权主体的利益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使内部监督收到实质性的成效。

4.4.加强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处罚力度,发现和处罚会计舞弊行为

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监督检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外部监督体系。审计组织是进行经济监督的专职部门,它们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方面具有其他经济监督管理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笔者建议,国家审计机关重点做好财政、税收、国有金融机构、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主要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审计,其他单位交由民间(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审计;要提高审计覆盖率,逐渐做到所有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均经过审计。同时,也充分利用和发挥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和社会力量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形成综合的会计信息监督体系。

推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做到“不经审计,不得离任;不经审计,不得提拔”。面对“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的现象,山东省荷泽地区推行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较大程度上有效地遏制了领导干部通过会计舞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来骗取荣誉和被提拔重用的不正之风。笔者建议,通过恰当分工,扩大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国家审计机关应当侧重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则受权在本部门、本单位内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民间审计组织则主要受托开展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笔者坚信,当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越有效,会计舞弊的动机就越弱,会计信息质量就越高。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置会计舞弊者。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刑法》等规定了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处理处罚规定。只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计舞弊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会计信息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4.5.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业分开,管理科学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应通过机构改革,彻底摆脱政府管理企业的泥潭,使企业学会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杠杆管理经济,扎扎实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6.推行电脑记账,提高核算质量

电脑网络、电子货币和日新月异的核算及审核软件的出现,使会计核算和记账更加明晰快捷,更具有透明度,也使会计监督更加方便、直观。总之,高科技的手段使会计信息的取得和传递更顺畅、更科学、更准确。

4.7.公正公平公开,保证信息质量

纵观当今世界,完善的市场要求高质量的信息,资本市场的完善在于它有高质量的、参与市场竞争各方都可能值得信赖的会计信息。其中如上市公司向市场提供的财务报告,在健全的法制条件下,上市公司、注会师、中介机构必须向市场做出庄严承诺,定期及时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应是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业绩,如对本期发生的报告事项既不提前,也不推后;不计提所谓预防未来利润下滑的准备,不确认递延损失;不平滑里人而人为造成一个似乎稳定的,前后一致的发展假象。

4.8.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会计工作集技术性与政策性于一体,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政策水平是很难保证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现在,虽然实行了持证上岗,但会计人员的素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在财会人员的选拔方面,要注重德才兼备。其次要完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大有关会计法规的培训与执法力度。要以国家的有关法律、会计法规、财会知识对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有组织的培训,持续不断地开展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对做假账的直接责任者要绳之以法。第三,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考核,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从而促进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加大有关会计法规的培训与执法力度。要以国家的有关法律、会计法规、财会知识对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有组织的培训,持续不断地开展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对做假账的直接责任者要绳之以法。

4.9.在全社会中普及会计知识

试想,如果社会上每一个人都了解一些会计知识,在全社会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监督体系,那么假账就会无地自容,这样就可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有序健康的发展。在香港,中学生已经可以学会计知识,在各大高校,会计课程是必修课,提倡人人要会看企业报表、分析报表。所以,在香港,会计知识深入人心,也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会计人员工作也得到了尊重。这也保证了香港高度发达的贸易往来和亚洲金融中心的正常运转。总之,普及会计知识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4.10.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必须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建议由税务、财政、公安等部门建立起规范的信息共享制度,税务部门一经发现纳税企业及其财会人员存在偷税、骗税等违法行为,要向财政部门移送其违法材料并提请财政部门依法处理、处罚,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则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会计信息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关系到社会资源的配置,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公平和效率,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刻不缓。

参考文献

[1]赵玉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2]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2001-2-14.

[3]《会计信息失真:综合分析及对策》中国会计网

[4]陈敏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12-13

[5]王建辉,《从决策有用性谈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与完善》,《财务与会计》2002

[6]许晔、何红,《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财务与会计》2000

[7]王理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8]陈信元等,《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会计研究。

[9]陈汉文,《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10]王功文,《当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