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风廉建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25 04:19:00

导语:农村党风廉建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党风廉建调研报告

近日,未央区纪委通过召开座谈会、与农村基层干部进行谈话等形式对全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针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经过分析研究存在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状况

*市未央区位于*市北郊和西郊,东靠灞河,北依渭河,南接城区,西与*、*为邻,未央区总面积261平方公里,人口52万(含流动人口数),其中农业人口21.19万人,下辖10个街道,212个行政村。全区有10189名党员,农村党员5521名,农村党总支10个,党委1个,党支部201个,农村两委会干部共有1384人(女干部148人),其中村级党组织干部709人(党组织书记212人)。

212个行政村,共产生村委会成员669人,其中党员219人;高中以上文化218人;女性73人,平均年龄45.3岁。主任连选连任主任84人;“一肩挑”25人,占总数的11.8%;村主任平均年龄44.7岁。

近年来,在区、街两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未央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经济有长足发展的同时,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涌现出一批象三桥街道办事处和平村、大明宫街道办事处井上村、谭家街道办事处红旗村等富裕文明的小康示范村和一批好党员、好干部,为未央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89元。

区委、区政府、区纪委领导对农村廉政建设一直非常重视,积极的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今年来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向农村延伸。在每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分工中过去只管到街道一级,今年根据省、市纪委的安排,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向农村延伸,由各街道党工委牵头,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进行部署和安排,落实责任,明确分工,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首先做到有人抓。

二是重视对农村干部的培训教育。每次两委会换届后,各街道都坚持举办专门的培训班,对新一届的两委会班子进行法律法规、廉洁奉公、工作业务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进一步增强组织观念、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提高对村务的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在农村推行“双签制”。改变以往由村委会一人签字报销的做法,由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对财务票据进行“双签”,各村都制定了详细的规定,基本是500元以下的开销由村委会主任签字,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由村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实行“双签”,5000元以上的支出必须经两委会会议研究通过。“双签制”在农村财务监管上起到了比较好的监督作用。

四是积极推行“村账街办代管”制度。从去年以来,各街道普遍实行了“村账街办代管”制度,在街道设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把农村的账务统管起来,而且各街道普遍委派一名正科级领导干部具体负责财务服务中心工作,村里只设报账员。“村账街办代管”在有效监督干部遵守财务制度方面是一个制度的创新,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截至去年年底,我区已有90%的行政村的账务已纳入农村财务中心的管理。

五是加强了农村管理制度建设,重点推进村务公开工作。在农村完善了《未央区村民自治章程》、《未央区农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未央区村务公开实施办法》、《未央区罢免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暂行办法》等制度,取得了新的成效。在推行村务公开工作中,我们始终把便于群众监督、便于把监督渗透到对“权、钱、人、事”等权力运行过程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区级有关部门,以及各街道每年都把村务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做到“四个抓好”,一是抓好村务公开内容的规范化;二是抓好村务公开的硬件措施建设;三是抓好公开形式多样化;四是是抓好村务公开监督检查考核。同时落实包村干部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使公开不走形式,取得实效。确保了村务公开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区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管理上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通过深入基层和农村调查、座谈,查阅近两年区纪委收到的有关反映农村党员干部的信访件,也发现了不少存在问题和不容忽视的新情况。

(一)个别村干部廉政建设意识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村委会主任认为他是村民选出来的,他们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断章取义,片面理解,与支部对立,我行我素,办事不公,作风霸道,挥霍公款,腐化堕落,甚至有的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1998年以来未央区纪检机关共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就有23件。二是两委会班子成员存在不团结的问题,村干部之间搞派系斗争,争权夺利,无法进行正常的互相监督。三是有些农村干部组织观念不强,世代都居住在一个村子,不愿意得罪人,有不想对村干部进行监督思想的人占有很大比例。

(二)当前农村村委会的选举制度和方式方法还很不完善,贿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村干部本身就动机不纯,目的是想通过贿选等不正当手段,准备当选后好好“捞一把”。他们内心根本就不赞成党风廉政建设,这个问题是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所应高度重视和需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对农村党员干部的还缺乏有操作性的制度和办法。主要表现在:两委会换届中和换届后财务工作不能正常交接,尤其是有些村财务帐和有关经济手续不交接;有的财务人员对账本保存不善,将集体账本丢失;即将卸任的村干部私自将集体土地或财物出租,但无合同或合同漏洞百出,给集体造成经济损失。由于农村干部中的财务人员、特别是非党干部的身份特殊,出了问题,该怎么处理,在党纪条规中无章可循。

(四)个别村村务公开工作从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虽然农村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大多数村能按要求公开村务,但有的村管理混乱,在村务公开中,水份多,透明度差,有走过场的嫌疑。财务公开只是空洞的列数据,缺乏事前沟通和公开时的相关说明;有的对重大事项或大额度资金的使用未经规定程序通过,不能及时公开;有些村存在财务多头审批;有些村村干部直接参与会计工作,收支不及时记账,干部坐收坐支;群众对公开内容提出疑义或意见,村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认为村民是“找事”,他们不是把问题摆在桌面上来解决,而是采取遮掩回避的态度,想用捂的办法蒙混过关,结果是越捂事越多,越捂矛盾越激化。

(五)对有些农村干部违法违纪的行为处理不到位,存在着农村干部出现问题后无人管的现象。区纪委监察局在农村反腐败工作中的权限是只能查处农村干部中的党员干部,农村非党员干部不在监察对象之列,而目前掌握农村经济权的村委会主任大多不是党员干部,它们出现违纪违法现象后几乎很难查处。公安,检察等部门在处理农村干部违法行为过程中,往往因案值较小而重视不够,工作力量上也顾不过来,实际上就造成了农村非党干部监督查处的空白地带。造成了群众发现有些村干部经济问题举报后,可能被认为数额不大,问题不严重,而得不到处理,使群众多次奔波于执法执纪部门之间。职能部门这种互相“踢皮球”的现象,使群众不知该由谁管。有些村干部虽被查处,但处理偏轻,起不到遏制和震慑作用。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当前和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加大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社会公德、法规、法纪教育。通过巡回宣讲、举办培训班、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有组织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农村干部的道德水准、理论素养。使农村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村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端正思想观念,增强执政为民、廉洁从政的意识,纠正封建家族、封建迷信、江湖意气等不良风气,从根本上解决担任村干部为什么,手中有权干什么,任期内要为群众做什么的问题。教育要同时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利用先进人物和典型进行示范教育,利用典型案例和身边发生的案件开展警示教育,起到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权力失去监督必将导致腐败,有制度而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也只是废纸一张。首先,要健全农村两委会之间的监督,切实解决两委会主要干部的不团结问题。农村党员要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党员战斗部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党员干部是集体致富的领头人。认真执行农村两委会议事制度,使两委会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相互监督,重大事项既互相协商,又相互制约,既坚持党的领导,又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其次,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村务民主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第三,进一步将“两汇报一公开一目标”制度落到实处。村务公开制度是一个清了集体“家底”,亮了干部“箱底”,明了群众“心底”,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好制度,但是否能真正起到一目了然的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还有待进一步的落实。尤其是对村级财务开支情况的公开,应力求明细,经得住群众的质询,真正使村务公开制度变成村干部思想上墙、品德上墙的好制度,既清除群众疑虑,又能密切干群关系。

(三)加强治本的关键措施是对农村财务工作的管理。反腐败工作治本是关键,必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焦点集中表现在财务管理上:1、除了认真搞好村务公开中的财务公开外,还必须加大对涉及农村财务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提倡持上岗证上岗,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使用和更换应实行街道和村双重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随意更换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水平低下的问题。2、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街账街办代管”制度,建立和健全农村财务管理核算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街道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减少农村干部财务收支的随意性,避免胡支乱花、贪污挥霍公款的现象发生。3、加强区街经管站建设,通过建立制度,加强管理措施,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监管。

(四)严肃执法执纪,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对于群众反映强烈,在经济上作风上确实存在严重问题的村干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纪工委以及各职能部门要坚决查处,必要时协调公安、反贪、纪检等部门联合作战,查处到位、处理到位,达到查处一案,处理一人,教育一片的目的。

(五)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加强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村存在问题久拖不办,导致农民群众多次上访,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和干群关系。在今后工作中,一是协助选好农村两委会班子成员。选好党组织负责人;在认真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前提下,帮助村民把德才兼备、勤廉兼优、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选进村委会领导班子。二是对村民搞好宣传教育,加大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和各项涉及农村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参与和监督村务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改进工作作风,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解决职责范围内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对反映的其他问题协调有关部门解决。

(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管理的综合性配套措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前,农村基本上是村委会主任由街道委派(有的通过选举也是提前确定人选),工作关系属于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各项综合性配套管理措施总体上是按照计划经济管理方式运行,是属于直接命令式的管理办法。那个村村长表现不好可以另换他人,但是村委会成员变成直接由选民民主选举后,不经法定程序罢免就不能解除职务,原有的管理方式及各项配套的制约措施都失去了作用,而新的有效的管理办法还没有形成。在这个转型时期,农村经济在不断发展,每年经济开支越来越大,农村干部的监督制约事实上形成了几乎没有监督的真空地带。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

1、依法治村,加强外部监督管理。要进一步转变对农村的管理观念,变命令式管理思路为法制化、民主化管理思路,由有关部门对农村干部的管理进行立法,制定条例或办法,政府要调整监察、检察、公安等部门的职能,明确由哪一个部门主要抓农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做到责权明确,使农村干部不管错误大小都有人管,群众反映的问题都能得到落实。政府其它部门也要相应制定或调整对农村干部的考核和管理办法,形成管理的综合性配套措施,构筑新的强有力地监督管理网络,加强外部监管。

2、分权制衡,形成内部民主管理机制。通过立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并在农村内部形成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包括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监督、村务公开,两委会会议决事制度等内部综合管理机制,形成严格民主程序,是村委会主任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甚至可以对村委会主任的不正确决策和行为由村民代表行使否决权。使村委会(主要是村委会主任)的权利得到监督和制衡。从而实现内部的监管,从而真正实现农村的民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