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19 09:09:00

导语:法院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法院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推动审判工作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都要靠人去完成,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增强干警的工作责任心,激发干警的工作积极性,理应成为队伍建设和审判管理的重心,而强化目标绩效考核奖励,正是增强责任心和激发积极性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为了增强调研活动的针对性,使调研成果运用于实际工作,切实解决本院存在的突出问题,院党组成员之间对调研课题进行了交流,大家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法院工作面临收案大幅上升,审判力量不足;新类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增多,队伍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办公办案经费紧张,“两庭”及信息化建设资金缺口大;执行装备落后,“执行难”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干部职级待遇偏低,影响队伍稳定;绩效考核奖励机制不完善,考核奖惩不严格,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不充分;审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有些是需要区委和政府帮助解决的,如人员编制、办案资金、职级待遇等,对此,院党组将积极向区委和政府汇报,努力争取解决。有些问题如考核机制不完善,执行不到位,考核不严格,奖惩不分明等问题,必须通过完善制度,加大执行,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强化管理逐步加以解决。为此,院党组决定,把“强化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推动审判工作科学发展”作为全院的重点调研课题,以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奖励机制,进一步强化对党组成员、庭室负责人及干警的目标管理考核作为提高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突破口,以此激发全院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队伍管理水平,推动审判工作科学发展。

一、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为审判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要使各项工作走上正轨,有序开展,规范运行,制定具体、实在、管用的制度是第一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是什么?对国家来说就是法律,对单位而言就是制度。无章可行,工作就会混乱,盲目。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时不可能做到绝对严密,完美无缺,因为实践是在发展变化的,制度也需要在实际执行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因此,本院根据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等需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案件流程管理时限若干规定》、《案件质量评查若干规定》、《本院二审发改案件、再审改判案件、错案责任查究办法(试行)》、《加强民事案件调解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民事案件速裁工作规则(试行)》、《执行款物管理制度》、《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档案借阅利用制度》、《各类案件诉讼文书材料排列顺序》等审判管理制度;《党组工作规则》,《考勤及请销假制度》、《加强干警教育培训若干问题试行规定》、《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暂行办法》等队伍建设制度;《调研信息工作规则》、《车辆管理制度》、《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后勤保障制度,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审判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发挥制度对审判工作、队伍建设的引导、规范作用

事实证明,制度制定以后关键是执行,再好的制度,没有人去执行或执行力不到位也是没有用的。从本院制度的执行情况看,效果不是很理想,一方面制度本身还不够完善、不够科学,操作起来不够客观;平时工作过于繁忙,工作台帐记录不全不详;人少案多的矛盾非常突出,干警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加班加点,导致执行制度不够严格。另一方面,没有把制度放到一个应有的高度并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是导致执行制度不严的重要原因,有时甚至用“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的借口让制度成了一种摆设,失去了制度应有的引导、规范作用。因此,要严格执行制度,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除了制度设计上的科学性、操作性外,制度执行时的严肃性、公正性乃是保证严格执行制度并能够以制度管人的重要一环。另外,严格执行制度,还需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尤其是领导者和管理者更要带头严格执行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院营造一种尊重制度、严守制度的良好氛围。不能认为制度的执行是某一部门或某一岗位的事,任制度推行部门及人员忙的不亦乐乎,而被检查的单位却不痛不痒没有感觉。制度制定与制度执行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没有各级管理者的参与和承担责任是不可能成功的。

三、强化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增强党组成员、中层领导及全院干警的责任心

制度是否科学,执行是否到位,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而强化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正是检验和证明制度科学与否,执行是否到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实施绩效考核时要掌握以下原则:即公开性原则:以让被考评者了解考核的程序、方法和时间等事宜,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开放沟通原则:通过考核者与被考评者沟通,解决被考评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差别性原则:对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考核内容要有区别。我们过去也有考核制度,也在执行考核,但存在考核的透明度不高,掺杂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考核者与被考评者缺乏沟通,考核内容的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影响了我们考核的质量和效率。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深刻变化,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我们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的原则方法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认识审判工作、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理清思路,重点完善《各部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各部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各部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分解》、《干警目标管理责任书》等制度,通过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进一步增强党组成员、中层领导及全院干警的责任心,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推动审判工作科学发展。

四、重视考评结果的运用,激发全院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考核工作只有做到准确、公平、公正才能达到激励的功效。一要建立专门的考核机构。任何考核工作都是由人来开展的,因此要确保考核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必须健全考核机构,统一考核尺度,要加强对考核人员的教育,树立客观、公正、对事不对人的考评观念。二要坚持日常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考核可以分为月考、季考、半年考、年度考核等,不论何种考核,都离不开平时考核资料的积累。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大日常考核督查力度,并建好台帐,使之成为阶段性考核的重要依据。三要不断探索新的考核方式。当前,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法院工作中的广泛作用,考核工作要逐步向网上考核发展,一些考核的数据能用电脑统计的尽量用电脑设计,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客观性,各类考核信息的传递,也尽量通过内网传递,以提高考核效率,降低考核成本,并防止被考核者弄虚作假。四要严格兑现考核结果。避免考核工作在实践中流于形式。要想充分发挥考核激励机制在队伍管理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全院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对考核激励机制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既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又要严格考核,避免滥用。本院虽然制定了考核办法、项目及评分标准,但量化不细,分值设置不科学,配套机制缺乏,加之重视不够,台帐不清,考核工作没有真正深入开展,没有真正按照既定的考核办法开展严格的考核,导致在工作中对考评结果的使用即使“有心”但却奈何“无力”,队伍建设和审判工作的管理水平不尽人意。2008年,中院对各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首次进行目标管理考核,这对健全和完善本院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既是契机,也是一个推动,本院将按照中院的要求和借鉴兄弟法院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完善本院的目标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和强化目标绩效考核奖励,努力解决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以及优劣不分,奖罚不明的大平均主义,不仅将考核结果与干警的经济待遇挂钩,还要将考核结果与干警的政治荣誉,如年终评先、岗位调整、职务晋升等挂起钩来,从根本上扭转考核工作形式化,走过场的局面,从而增强惰者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保护、激发原本工作积极人员的积极性,

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以达到提高组织绩效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其次,要充分运用考核的结果,维护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增强考核激励的杠杆调节作用。一方面要强化正激励,充分调动干警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不能隔靴搔痒,通过考核要适当拉大干警间的差距,在经济和政治上给予优秀者以足够的刺激,如加大考核奖的金额,将考核优秀作为干警竞争领导职务的先决条件,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以充分调动工作积极人员的积极性。通过部分优秀人员的牵动作用,推动审判工作不断前进。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反激励,对考核不达标,甚至不合格的部门和个人,在严格兑现考核结果,同时,要主动与这些部门和个人沟通,真诚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增进相互的共识和理解,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和办法,使本院的考核制度更加切合实际,考核方法更加民主科学,以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最大限度的激发全院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审判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深入探索、研究“审判”这个客观事物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思考,实事求是地认识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司法需求的人群越来越庞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彻底转变观念,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审判工作存在的种种复杂矛盾,树立自觉的、求真务实的、与时俱进的审判科学发展观。针对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各部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各部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分解》、《干警目标管理责任书》等制度,通过强化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推动审判工作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