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调研思考

时间:2022-07-17 08:01:00

导语: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调研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调研思考

中小企业是安监部门的主要监管和服务对象,也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必须加强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督和管理。

一、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

我市共有中小型企业4510余家,从业人员13万余人,涉及化工、机械、冶金、煤矿、非煤矿山、造纸等十多个行业。近年来,根据市委政府建设“平安××”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各县(市、区)高度重视,安监部门加强监管,全市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主要表现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和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生产经营单位业主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增强;企业员工的法律保护意识有所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是,工矿商贸、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去年以来,全市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各类事故18起,死亡19人。这些死亡事故全部发生在中小企业,包括生产作业过程中的起重伤害、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灼烫致人死亡等。分析其原因,大部分是从业人员“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所致。因此,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任重而道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没有真正到位。大部分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重生产,轻安全”现象突出,没有从根本上把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存在侥幸和麻痹心理。

二是个别企业业主法制意识淡薄。有的企业主根本没有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对存在的隐患熟视无睹,不把企业的安全生产当回事,不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漠视执法人员的监管。

三是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低下。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生产、建设第一线,他们从事的大都是矿山开采、建筑施工、有毒有害等脏、累、险工种,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培训就匆匆上岗,既是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又是事故的直接制造者。

四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高、作用不明显。大部分企业安管员都是“半路出家”,在企业台帐资料、隐患查找、应急预案、事故处置等方面业务知识匮乏,管理威信不高,工作地位较低,存在“不会管、不敢管、管不了”的现象。

五是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我市安监系统目前有机关正式编制工作人员35名,平均每人要监管中小企业近100家。这与当前相对严峻的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很不相适应。

三、加强中小企业监管的建议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中小企业安全生产要管好,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关键,“普法”是前提和当务之急。通过“普法”宣传教育,以切实提高企业负责人的主体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意识;提高职工群众的风险保护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一要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充分运用社区、学校、企业的墙报、黑板报、宣传窗、横(条)幅、标语以及户外大型广告等形式,营造氛围;二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如知识竞赛、有奖竞答、巡回宣讲、集中培训、企业、车间、班组的“三级”教育、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等;三要选择重要时段进行宣传。根据不同季节和重要节庆特点进行重点宣传;四要运用典型事(案)例进行宣传。坚决曝光已发生事故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例,以案说法。五要广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以每年6月份的全国“安全生产月”为载体,广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要在宣传力度、广度、深度上狠下功夫,要在社会的参与面上狠下功夫。通过宣传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别要注重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的培训教育。

二是加强隐患排治。要消灭事故,首先要消灭隐患。排查整治隐患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企业务必牢固树立“抓生产必须抓安全”和“安全就是经济效益”的理念,把握安全生产的细节和细微之处,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规划和工作计划,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把本单位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作为一项经常性、持久性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要发动企业职工查找隐患。职工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他们对设施、设备、环境、场所的安全状况最清楚、最了解,只有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各种隐患就会无藏身之地。二要邀请专家查找隐患。专家是隐患的“克星”,一些重大和隐蔽性较强的隐患只有依靠专家才能发现,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三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通过经常性开展有组织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不断发现隐患、消除隐患,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四要加大投入,积极实施隐患的整改和治理。发现隐患只是查清了“病因”,只有下大力气整改隐患才算是断了“病根”,才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对发现的隐患一定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投入必要的资金,按计划认真实施整改。整改完毕后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和验收。同时,新改扩建项目与安全设施必须落实“三同时”制度,即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是加强应急管理。事故是可防可控的,但有时又是难以避免的。为确保企业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平战结合,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爆炸、火灾、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等各类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和训练,切实加强企业自身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制针对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总体应急救援预案和专项预案及应急处置方案。二要配足配齐必要的应急装备、器材和物资,并确保器材完好、物资充足。三要组建训练有素的应急救援队伍。四要经常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和职工使用应急装备的操练活动,保证企业一旦发生事故,能拉得出、打得响、用得上,避免事故发生后惊惶失措,把事故对企业和社会造成的各种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四要做到企业与政府互动。特别是企业预案要与政府预案相衔接;企业演练与政府演练相一致;企业应急管理与政府应急管理相匹配。

四是加强安监队伍建设。安监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做好安监工作的关键,必须进一步加强新生安监队伍的业务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一要打造学习型队伍。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领域,要建立健全终身学习机制,把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学习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用过硬业务指导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履行好国家赋予的安全监察职责。二要打造效能型队伍。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以优良的作风服务于企业。三要打造廉洁型队伍。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在企业中树立安监队伍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四要打造服务型队伍。经常深入企业,热情帮助、指导企业破解安全生产中的难题,树立安监队伍在企业的良好口碑。

五是加强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安全”工作格局。一要分清责任,明确任务。要根据各部门职能,进一步划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任务,真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减少职能上的重复和交叉,理顺综合监管和专业监管、属地监管的关系,消除安全生产监管盲区和死角。二要综合监管,敢于较真。综合监管的核心内容是:督促、指导和协调,因此,作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着重于处理好与各专业监管部门的关系,善于统率,敢于较真,发挥各专业监管部门的作用,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起好安全生产“带头人”的作用。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重大安全生产问题要及时提交安委会或市政府讨论决定。三要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安监部门要牵头组织好各项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配合专业监管部门开展各个领域内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指导各地开展辖区内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在重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重大事故调处上要形成联合执法和办案机制,牢牢掌控全市的“大安全”工作。

六是加强考核激励和责任追究。安全生产讲得最多的是责任问题,但要真正落实责任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激励制和责任制。一要精细化考核。安委会对各成员单位、市区各乡镇,各地各部门对本辖区、本系统企业,各企业对下属车间、班组的考核不能走过场,搞形式化,一定要对照年初的管理目标逐项逐条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并作出公平、合理的评价。二要人性化激励。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奖优批劣,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共鸣,真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全社会广泛支持”的格局。三要无情化处罚。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关闭;对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对失职渎职行为要坚决按党纪政纪予以查处;对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要严格按照《刑法》修正案六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坚决予以从重处罚。

七是加强科技兴安,实现本质安全。一要坚决淘汰。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要坚决落实淘汰制度。二要大力推广。如矿山中深孔爆破技术、危化品阻隔防爆技术、车辆的gps定位系统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要大力推广。三要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奖励政策。对企业在隐患整治和技术改造过程中,用于安全生产的投入达到一定额度的,政府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