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乡镇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15 09:33:00
导语:独家原创:乡镇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按照市委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部署,我镇党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形式,围绕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我镇经济发展这一课题,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认真的探讨和思考。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集中体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和关键所在。
一、星城镇基本情况
星城镇北接望城县城,南临省会长沙,镇域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9万),辖9个行政村,2个社区,是纳入大河西先导区核心区的乡镇之一。镇党委下设2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446名,其中:妇女党员名,35岁以党员名。20**年,镇内实现财政收入1.83亿元。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镇大部分支部班子稳定团结,在村民中威信较高,执政能力很强,支部成员在发展经济奔小康方面具有模范带头作用。但是,在组织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民自治制度不够完善。少数村委会和部分村民把村务公开片面理解为单纯的财务公开,对村民自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地方村民自治流于形式,虽然也开展了“四民主一公开”,但村民的民主意识不高,看的人不多,查的人更少,个别村务公开栏内容、档案记录不够规范,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会议制度不健全,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人员结构不合理。
(二)行政村撤并后管理难度增大。由于我镇行政村撤并的范围广、人口多、规模大,原来各村之间经济基础、管理水平不平衡,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不够熟悉,村民自治管理难度较大。
(三)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优化。由于村干部源头不足,后继乏人,我镇村干部中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整体素质不平衡的问题,少数村干部“只会做不会说”,政策理论水平不高,法律法规知识比较贫乏,实际应用能力不强,依法行政、化解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与村民自治如何结合还要进一步探索。有的村党支部书记片面认为,党支部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包揽了村中大小事务,造成不团结。有的村“两委”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了对容易做的、与己有利的工作都往自己身边拉,而麻烦的、易得罪人的工作都往对方推的现象。
(五)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有逐渐削弱倾向。一是党要管党意识不强,工作重心偏离。个别乡村党建“第一责任人”履行抓基层组织建设职责不严,主动性不强,没有把工作的关注点和兴奋点放到党建上,造成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不力、落实不靠,各级党组织反哺农村力度不强、频率不高,特别是在群众关心的村务财务等热点问题上遮遮掩掩,使群众产生了猜疑,疏远了党群关系。二是农村党组织活动难开展。税费改革后,农村办公经费紧缺,农村党组织被紧缺的经费束缚了手脚,感到工作越来越没有干头,党建活动越来越没有抓头,有的乡村党组织干脆不抓党建。三是基层群团组织在农村活动开展不经常,群众甚至个别党员的信仰发生偏差。
(六)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资源匮乏,执政本领亟待提高。一是农村党组织服务农民的途径和机会逐渐减少。税费改革后,农民不再向乡村交纳统筹提留,各种补贴直接发到农民的卡上,使得农村党组织和村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机会越来越少,降低了党组织和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二是当前的惠农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再到交付使用,直接由项目承建单位负责,不用村党组织和干部插手,造成一些基层党组织感到无事可做,同群众距离越来越远,一些党员干部作用弱化,带动农民发展经济的欲望受到限制。三是个别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偏弱,还没有完成“复合型”、“市场型”和“民主型”的角色转换,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行政命令,没有把工作重心转变到以法律的手段、经济的手段管理农村事务上来。四是部分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心中无百姓、身上无本事、办事不务实,对农民缺乏理解和关心,导致干群之间矛盾增多。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和影响我镇经济的发展,当前,我镇经济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很多大项目好项目将落户我镇,迫切需要坚强的基层领导班子提供优质服务和管理,所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迫在眉睫。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于以搭建经济发展平台在实践中锻炼村干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基层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以不同的教育培训形式增强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一)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村党组织要实现由过去大包大揽一切事务到把握方向,变领导为指导,变号召为示范,变管理为服务的转变,在规划、服务、管理、发展上做文章。二是要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积极推行“两推一选”、“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制度,努力把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共同致富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三是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两委班子的后备库,采取教育培训、跟踪考察、实践锻炼等方式,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在外经商人员、回乡创业人员和民营企业负责人等中积极培养发展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
(二)完善组织设置,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载体建设。
一是要调整农村党组织设置。针对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镇村区划建制的不断调整,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发生变化的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根据农村社会结构形态、经济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的新形势,将党组织建在致富项目和产业链上,建在行业协会和工业小区内。对城镇新开发的居民小区和拆迁安置小区,在改变党员的编排方法、改善党员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同步规划和组建社区党组织。二是要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的作用,不断加大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积极发挥作用,为广大农民开“增收路”、送“致富经”。
(三)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一是创新发展模式。借鉴江、浙的经验,以全新的发展理念,打造工农联合、一产三产联合和资金资源联合的发展方式,全面整合资源,挖掘市场潜力。二是创新经营机制。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是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通过组织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物业股份合作社、农产品股份合作社,增加农民投资性收入。三是发挥党员干部“双带”作用。作为带头人的村(社区)书记,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贴紧农民的实际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想干不敢干”、“想干不会干”、“想干无力干”等问题,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发展多元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民主建设,推进村级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一是落实民主决策,建立健全规范的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制度。重点是理顺和规范“两委”关系,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健全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和党员大会制度,调动村民、党员参加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加快村民自治进程。二是强化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体系。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为重点,增强财务收支的透明度,建立村级开支预算制,村干部的定额补贴纳入乡镇统筹,统一发放。三是加强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政务、村务公开规范化体系。各镇(街道)政务公开和各村(社区)村务、财务公开要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了解群众关心什么、想知道什么内容,需要公开的要全部公开。同时,加强对民主监督理财小组成员的培训,明确其职责、任务和相应的权力。
(五)着力提升素质,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按照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坚持不懈地开展党员干部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工作的需求,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以党校、远程教育、培训班等为载体,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邀请领导、专家授课与现场实践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树立务实为民的党员干部新形象。深入开展党员干部“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以实干求发展,以实干赢民心,做到一心一意想工作,脚踏实地干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战斗力、凝聚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员干部队伍。
(六)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骨干力量,造就一支坚强有力的投身农村党建和引领经济发展的后备军。一是拓宽用人渠道,配强村级班子。要结合即将开始的农村“两委”换届,及时调整能力提升有困难的“先天不足型”干部,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全面推行“两推一选”,选准配好村党支部书记。要打破地域界限、村际界限、行业界限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工“两委”班子成员,要以换届选举为契机,处理好新老班子交替,努力把优秀青年党员特别是退伍军人和大学生党员选进村班子,改善村班子年龄结构,保证农村稳定和发展。要提倡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实现“一肩挑”,鼓励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二是实施农村英才工程,激发两委工作活力。要抓住农村退伍军人和回乡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好、自律意识强、工作作风实、可塑性强的特点,对这个群体进行党的理论、政策、法规等培训,选派担任新农村建设专职书记,使其逐步成长为市委联系农村的带头人、党的惠农政策的明白人、率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同时要通过教育引导,让他们在思想上心系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成为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党建工作的联络员、专业技术的讲解员、健康文化的辅导员、革命事业的战斗员。三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人才竞选村官。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退伍军人和大学生回村竞选任职,并在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市场信息上向其倾斜。
(七)推行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第一书记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密切党群干部关系,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面机关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下派的机关干部在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与原工作彻底脱钩,党组织关系转移到村,纳入村级干部管理行列,工资福利待遇仍由机关全额发放。在选派干部中必须做到:一是精心选拔任职人选。坚持优中选优,着重选拔年富力强、思路开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办事能力,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积极鼓励机关干部到村(社区)建功立业。二是强化督促考核。制定完善的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制度,对到村任职的第一书记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和责任,加强对其工作的督促检查考核,充分调动第一书记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扑下身子、伏下心思,在新农村建设中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务求实效,为全力推进新星城经济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八)突破症结难点,激活农村经济,不断壮大村级经济实力。一是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民专业协会建设。要积极引导农民党员创办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类专业协会,按照“支部+协会”发展思路,注重引导、做好规范、强化服务,努力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销售等项服务,打造品牌产品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通过资产评估,对农村闲置、残置的集体资产进行公开招标租赁或拍卖,用于解决村级不良债务或发展项目启动资金。采取土地租赁、劳务挂钩和土地入股、包干分红模式,把土地向专业大户和经济能人集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形成集约化经营,减少资本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实施林权改革,取得林业部门许可,把农村集体林地招标拍卖,所得收入用于村集体发展公益事业。同时要按一定比例提取原有林地出让金,用于再造林、再绿化。三是教育村干部克服“等、靠”思想,发展村集体经济。要依托打造生态、旅游型经济,鼓励村党组织发展外向型农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要抓住***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的契机,以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牵动,重点发展***等特色产业,建立一批农业基地,打造一批农业品牌,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充分利用充足的山水资源,抓好生态旅游,开办“农家游”、“农家乐”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 上一篇:室内设计色彩分析论文
- 下一篇: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