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与环境优化思考

时间:2022-07-13 05:06:00

导语:旅游发展与环境优化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旅游发展与环境优化思考

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往往会受到自然环境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而更多的是受社会环境,如人文、观念、政策、法制、道德等因素所制约。因此,优化环境,特别是优化社会环境,将对一个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革开放、招商引资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全市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优化环境再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黄胜同志语重气长地指出:提升人气,擦亮窗口,建美家园,给经营者创造一个舒心的人文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实在太重要了!这段话,着重强调了环境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同时对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在优化环境中的工作也提出了殷切希望和严格要求。作为旅游部门,同样面临一个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旅游业发展,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好务的严肃课题。

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是由方方面面的众多内容和因素组合而成的,优化环境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各行各业的鼎力支持与配合。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旅游业的振兴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换言之,发展旅游业也是优化环境的应有之义,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从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看,首先它是开放程度很高的一项产业,通过旅游,带来的是人流,也就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的涌入提供了可能。加快旅游业发展,可以促进开放,兴旺人气,活跃气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地方知名度,宣传城市形象,加快招商引资步伐,这也是我们优化环境的基本目的。发展旅游的重要意义及旅游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与优化环境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是一致的。其二,旅游资源开发,讲究人与大自然和谐完美的统一,因为天人合一,回归自然是旅游业永恒的主题。碧水、蓝天、绿地、美景、新鲜空气,优美舒适的居住、生活、工作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令人心旷神怡,对游人永远都极富吸引力,也是旅游业执著追求的理想境界。因此,景区、景观、景点建设与环境优化与改善所寻求的是同一目标,可谓志同道合,旅游建设完全可以融入环境建设这个大盘子统筹考虑。其三,发展旅游与优化环境都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内涵,特别是地域文化特征,以充分体现一座城市的历史特征、鲜明的个性、独特的韵味。有关专家指出:文化是二十一世纪诸产业的灵魂,缺乏文化的城市,在国际上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吸引高层次的人来*投资、旅游,必须靠文化、对外宣传*也必须从历史文化上突破,把*历史上的金光擦亮。没有文化品味的旅游,缺少文化内容的环境,都是苍白、浮浅、缺乏生命力的,将直接影响一座城市的历史深度、文化厚度、游人回味的浓度。其四,旅游业综合性很强,涉及到行、游、住、食、购、娱等众多产业要素,旅游业的发展要求的是一座城市综合功能的协调、平衡发展,带动道路、交通、通讯、商业、餐饮、住宿、娱乐业的共同兴旺与发展,有力促进一个地区发展环境所需硬件条件的配套和完善工作。如果因势利导,把旅游开发同城市建设、基础配套设施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相配合,发展旅游与环境改善就会相互促进,起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其五,旅游业行业的标准化、制度化的成熟将使环境优化工作更加具体和细致,增强了可操作性。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洗礼,旅游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熟,已经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与规定,是与国际接轨的。如宾馆、饭店实行了星级和定点管理,从必备项目、选择项目、服务标准、程序、卫生、消防安全都有严格的量化标准,大到一所建筑整体的框架结构,小到卫生间毛巾、牙刷,客房床上用品的质量都有具体规定,再如对景区实行了A级标准管理,景区的服务设施、为游人提供的服务项目、方便程度等均有细致要求;实行优秀旅游城市申报制度,实际是在审查一座城市的服务功能,从城市气氛、交通道路、游客服务中心到示意牌、公共电话亭密度、残疾人通道、公厕卫生等等,也都有刚性规定。而这些有时看来是细枝末节的东西,实在是游人、外地客商必需而我们又经常忽视和欠缺的,从这一点上说,旅游业发展对环境优化起到了拾遗补阙、锦上添花的作用。其六,旅游业讲究人文关怀和亲情服务,这与我们优化环境的目的也是相同的。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以出售服务为主,游客花钱买来的是方便和享受。那么在硬件合乎标准的基础上,要靠软件的到位来体现服务的水平和层次。首先是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要求,如导游人员、讲解人员、旅游出租车辆司乘人员,宾馆、客房服务员、管理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这些人员处在对外开放的前沿,接待服务的第一现场,往往是客人的第一印象,起到了对外宣传的窗口作用。因此有的旅游涉外单位提出“微笑+微笑等于成功”、“一切为了游客,为了游客的一切,为了一切游客”、“顾客就是上帝”等口号,千方百计使外地客人有“宾至如归”、“家”的感觉,使客人体会到这种亲情和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实际上,旅游涉外从业人员展示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开放程度、市民道德文化修养、整体素质。因此,“三城”联创也好,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也好,目的也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极大的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更好地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在这一点上,旅游业自然是先头部队、排头兵,责无旁贷。

要言之,加快旅游业发展,其意义远不仅在于这项新兴产业振兴的本身,它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回笼货币,调整产业结构,而更为突出的一个作用,就是将极大地优化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提升人气,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推动两个文明向前不断发展。而一个良好的和谐宽松的发展环境又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证,有利于促进各行各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旅游业自然也是受益者。因此,旅游发展将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也是优化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良好的环境又必将为旅游业快速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一个精明的商人到一个地区投资兴业,他要考察区位、交通、政策、资源、安全等诸多环境方面的因素,还往往要考虑旅游因素,这不仅因为旅游可以使人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休闲、娱乐,放松身心,更由于旅游业发展程度是一座城市文明进程和开放程度的一种具体体现,旅游业的发达,说明了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规模和层次,另外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强大的客源市场,这大概就是许多内外宾对一座城市旅游业情有独钟的奥妙所在。

可以来看一看我们的近邻聊城,“九五”期间,配合城市改造,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树立经营城市的新理念,通过各种渠道投融资,用于旅游产业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的建设与发展,仅东昌湖的扩建、改造就投入4个多亿,充分利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全力打造“中国江北水城”这一知名旅游品牌,现在的聊城是城中有湖,湖中有城,船在水上过,人在画中游。他们还大力加强宣传促销,在包括北京、天津、南京在内的全国各大城市举行新闻会,2002年五月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中国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节”活动,吸引了外地游客40多万人;十·一期间,接待游人60余万,旅游收入1.5亿元,仅一个村办的姜堤乐园就接待游人10多万人。自1996年起,经过坚持不懈七年的艰苦创业,聊城旅游有了质的发展变化,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环境的优化,也加速了聊城的招商引资对外开放步伐,两个投资十多亿的大项目今年相继落户聊城。前不久,聊城市又和基恩产业(国际)集团签约,投资约10亿元在东昌湖区修建占地800亩的“东方威尼斯城”,主要建筑有威尼斯小镇、威尼斯花园、威尼斯大道、小城小吃一条街,集旅游、商业、休闲于一体,在3年内完成基本建设。这里面,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优化相互促进,完美结合,对聊城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为关键的推进作用。

再说一下我们身边的临邑县,几年来,在城市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突出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先后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占地400万亩的邢侗纪念馆和邢侗公园,投入6000多万元,建起了4万多平方米的新世纪广场,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了占地1.5万亩的红坛寺森林公园及农业生态观光园。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投资环境大为改观。今年大张旗鼓搞起了中国·临邑第二届槐花节,以花为媒,旅游搭台,经济唱戏,仅槐花节期间就接待各地游客8万余人,其中客商1200多人,共签定合资、合作、贸易项目34项,总金额8.2亿多元。说起旅游资源,临邑不是最丰富的,说起经济实力,也不是最顶尖的。但他们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认准了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更好地优化经济大环境这条路子,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也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一种新模式。

综上所述,旅游与环境这种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提醒我们要充分重视做好发展旅游与优化环境的结合文章,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环境优化,进而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近几年来,*的旅游业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各级各部门对旅游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加大了资源保护、开发的力度,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来*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均有所增加。据统计,2002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人185.62万人,旅游总收入6.24亿元,同比增长30%、1.5%。仅十·一黄金旅游周期间,就接待国内外游人5.2万人,旅游总收入1127万元,同比增长39%和2.4%。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的产业形象日渐鲜明,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但是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全市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相对滞后,缺乏科学的统一规划、资源开发及宣传促销力度小、景区景观文化内涵不丰富,对外缺少吸引力,旅游收入对GDP贡献率低,旅游企业普遍比较弱小。旅游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环境,带动相关行业启动中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因此,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加快发展,尽快上路已是我市旅游业的当务之急。

(一)首先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解决好对旅游产业的认识问题。

*地处内陆平原,不靠山,不靠海,保留下来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也比较少,加上经济欠发达,投入不足,开发力度小,因此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在思想认识上,旅游曾一度被看成是吃喝消遣、游山玩水、接待服务的福利型、娱乐型、事业型活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受全国、全省加快旅游发展大环境的影响,人们开始对旅游业重新审视,在经历了不认识到初步认识,再到提出加快发展,应该说,我们对旅游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正视困难与差距的同时,看到了*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具有的优势所在,如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区位、南北旅游热点城市的重要连接点、丰富的土地资源、逐渐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旺盛的市场需求、强烈的发展愿望、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良好的发展环境、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等,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还有后发优势,可以充分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在旅游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加快旅游业发展这一重要命题是在全市上下加快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好形势下提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重要成果。由于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对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性质、地位、作用、影响有了深入的了解,所以才坚定了这样一种信心,*的旅游业大有可为,是一台好戏,是一篇值得做的大文章。

(二)要切实解决旅游载体问题,搞好资源开发、项目建设。

这几年,我们一直苦于没有资金投入进行旅游开发建设,没钱办事。在有了宽松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之后,旅游建设为什么引不来资,弄不到钱,甚至争取上级扶持也很费劲呢?究其原因,还是思路不开阔,前瞻性宏观规划不力,拿不出几个在全国全省叫得响、过得硬的旅游项目进行招商引资,以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旅游项目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一个好的旅游项目要求有相对稳定的客源市场、高品味的文化气息、雅俗共赏的格调、温馨的人文关怀、健全的综合功能、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无论是上级支持,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社会投入,关键要看项目的市场前景和投资回报,这也是决策者投入的关键之处。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资源开发不够,项目建设力度小,应集中精力,抓住牛鼻子下功夫,狠抓旅游项目的筛选、立项,这是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首先,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搞好现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农业大市,应该在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项目上多动脑筋。聘请旅游、生态、环保、农业、林业、园林方面的专家学者,对*的农业生态观光项目进行全面考察和综合分析,提出一个整体的策划意见,如仙人湖、红坛寺森林公园、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万亩枣林、世纪风农业科技创新园、禹西生态农业观光园,均应按旅游发展规律,以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作一个统盘的规划,使其特色鲜明,规划到位。其次,在人文景观上要充实文化内涵、扩大外延。如苏禄王墓可展现异域的建筑、服饰、饮食文化,建成北方最大的东南亚风情园区;禹王亭可以将神话故事、美好传说演绎,增加吸引力;东方朔放在秦皇汉武大背景下来塑造形象,提升知名度。另外,要做好“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的文章。在摆脱现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局限、跳出就*旅游谈*旅游的小圈子之后,“移花接木”、“无中生有”成为新的发展思路。深圳当年几乎无旅游资源可言,现在游人如织;新加坡弹丸之地,而今旅游业红红火火;常州不是恐龙化石发掘地,却搞起了全国最大的恐龙博物馆,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新上旅游项目,可以与地域特征、文化特点、风土人情结合,也完全可以打破区域、时代的局限,以南北文化、中西文化交融为大背景进行项目选择,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平原如何运作,在这个问题上,应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集思广益,帮助*筛选出具有较大影响的旅游项目。

(三)转换旅游管理机制,改革运作体制。

旅游作为一项十分活跃的产业,在开发利用和管理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有了一定的旅游资源,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对现有的管理机制、运作模式不断改革完善,走创新之路,使之于市场经济相适应。目前,我市有一定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为数不少,许多文物还是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有的景观、景点规模初具,投入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但长期以来,门可罗雀,所收门票了了无几,靠吃财政饭供养,甚至维修费用也无着落,其潜在价值和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大部分景点舍不得出资宣传促销,招徕游客,有的连普通的简介、小册子也没有,有时旅行社登门谈生意,反而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游客多少与自己关系不大,这样的状况显然与加快旅游发展的形势很不适应。我市现有的景观、景点大多是政府一些部门按计划经济模式来管理,由于所有权、产权、经营管理权的关系、文物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没有妥善处理好,所以难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转换旅游管理机制,改革运作体制,要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如城市广场、公益设施可以冠以企业名称,出让经营权、管理权,使政府放下包袱,不用为每年几十万、上百万的电费、维修费、管理费犯难;再如,禹王亭是个很好的景点,而且还有先祖酿酒的故事可以开发、利用,可以让禹王亭酒业集团参与管理、经营,企业会充分考虑投入、产出的关系,宣传、促销的事不劳政府操心了,也可能改变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场景;星级旅游涉外饭店也可以经营吃、住、行一条龙的旅行社,改变我市现有旅行社弱、小、散的不利局面;准备新上的东方寓乐园、大型游乐场等几个特色旅游项目,可鼓励大企业参与开发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多方融资,社会化投入,企业化管理。

(四)突出旅游业的特色,使之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没有特色的旅游对旅游者形不成强烈的吸引力,难以形成大气候,搞出大名堂。特色旅游的形成,有的仰仗一个地域独特的自然风貌、地域特点,由造物主的鬼工神斧所赐予;有的是别具一格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漫长历史的积淀而形成;有的则得益于多种文化的交融、汇合。目前我市的旅游业应该说有亮点、有卖点、有特点,但尚未形成特色。因此应该开动脑筋,独辟蹊径,一是把特点形成特色,形成产业,如将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扒鸡、金丝小枣、金丝贴画、黑陶、彩陶、名优特产、名吃小吃等产品做强、做出大文章,树立名牌、品牌的意识。二是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地方经济的丰富内涵,如运河文化内涵,燕赵、齐鲁文化交融的内涵,杂技、各类民间艺术,东方朔、弥衡、刘备、颜真卿、邢侗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以及时传祥、王为民等英模事迹都可从多角度进行策划,发挥其文学艺术、人生教育的宣传功能,营造强烈的本地文化气息;我们的民营经济、禹城三糖、皇明太阳能基地、许多新型的工业园区也独具魅力,完全可能成为有吸引力的新景观。三是学会“拿来主义”,善于整合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的各类旅游题材进行包装、串联,为我所有,为我所用,造成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局面。总之,*旅游的特色只有依靠后天的努力,靠我们以智慧和开拓创新,奋力争先的精神来打造。

相信只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在未来三到五年内*的旅游业必将有一个质的腾飞和提高,为全市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