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13 11:31:00

导语: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调研报告

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全市上下围绕“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79亿元,增长15.2%(预计数,下同),高于年度预期目标2.2个百分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地方财政收入261.33亿元,增长4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5亿元,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3亿元,增长19.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0%;城镇登记失业率3.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5%和16.1%。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三次产业加快增长,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1亿元,增长5.8%;优质水稻、优质茶叶等农业优势产业带建设顺利,农产品加工能力增强。新型工业化持续快速推进,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100亿元,增长27.2%;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产业集群增速较快,园区集聚效应增强。服务业发展提速,餐饮、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保持旺盛,交通运输及仓储、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速明显加快。

2、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建设顺利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同比提升9.4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27个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62亿元。一洲两岸、新河三角洲、武广客运专线**新站及配套工程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和社区环境整治工程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湘江**综合枢纽工程已获国家批准立项,火车南北货站搬迁已进入建设阶段。继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35个建制乡镇和2**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土地开发整理投入3.9亿元,农村公路建设改造1665公里,病险水库治理87座,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2万人,农村电网改造年度任务基本完成。

3、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岳麓、芙蓉等4家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国资国企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公用事业改革、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39.5亿美元,增长34.8%,其中出口总额25亿美元,增长29.5%。珠洽会、科交会等招商活动的成功举办,使境内外资本竞相投资**的势头进一步形成,**的对外开放形象明显提升。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增长24.7%。

4、节能降耗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立了市县(区、市)两级节能减排和环境资源保护协调监督机构,对100户重点耗能单位建立了监测网络。加大节能投入,重点支持了一批节能优势项目。环境保护取得成效,开展“劲风行动”,完成43家单位74台锅炉外迁任务,长善垸、岳麓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开福污水处理厂进入扫尾阶段。控制扬尘污染、强化渣土管理、加强绿化、推行清洁能源等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5、民生水平持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就业规模和社会保障稳步扩大,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4万人,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67万人,全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共新增参保人数41.9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7%。加强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新建经济适用房70.91万平方米,新增城镇廉租房2万平方米。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城乡义务教育秋季“一费制”全免,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达100%。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城区新建12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25个。省市八件实事的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文化、体育、民政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缺乏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资源制约、环境制约、体制制约的问题仍然突出;就业与社会保障等和谐社会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二、20**年宏观发展环境及我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走势分析

一是全球经济总体较快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8%左右,全球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同时,资源型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全球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使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二是国内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高速增长阶段,通过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已经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高速增长的周期在拉长,起伏在减小,明年国内经济仍将延续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良好势头。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比较突出、价格上涨的压力呈增大之势等突出问题,将对经济发展造成不确定性。

(二)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分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保持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趋紧。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宏观调控的总基调是: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一是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大财政对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二是投资政策进一步强化项目约束条件。继续严把土地、信贷闸门,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严控新开工项目,特别是从严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开工项目管理要求,各类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必须完成所有审批手续、符合行业标准、完成环评等八个条件,有针对性地提高项目资本金比例。三是产业政策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重点支持高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制订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限制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型“两高一资”行业的发展。四是价格政策重点抑制价格总水平以及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加强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供应,对扭曲较大的资源性产品价格适时调整。五是社会政策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较大幅度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六是区域政策突出引导协调发展。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着力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三)我市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

1、主要机遇分析。一是国家政策机遇。中部崛起战略进入全面实施期,**明确为中部26个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的城市之一;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以编制主体功能区为基础促进整个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调整,长株潭被列为长江中游地区的重点开发区域;以上三大政策同时发力,将吸引大量的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向**集聚,给我市推动产业发展、拓展城市空间、增加发展用地、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带来强有力的支持。二是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形式和业态的创新;加大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带动战略,制定和完善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鼓励对外文化贸易。这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我市文化品牌优势,推进文化产业新一轮快速发展。三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的产业布局正在积极调整,将许多产业基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与升级,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传统产业出现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质量高,而劳动力、住房价格等生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对于承接国际资本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完全具备与上述发展机遇对接的基础条件和自身优势。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构建形成了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城市发展平台在国内同类城市中相对靠前。**“两高一资”的产业较少,先进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以及特有的文化、科技优势,与国家高度重视的自主创新、中部崛起的“三基地一枢纽”建设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相吻合,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和产业特色,利用好政策机遇,推动新一轮快速发展。

2、主要压力和挑战分析。一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各省市经济呈竞相发展之势。在新一轮竞争格局中,我市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压力,经济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二是转型调整压力加大。从投资来看,我市投资上行空间相对有限,投资结构不优,投资面临继续快速增长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迫切性在加大。从产业发展来看,**的工业规模偏小,特别是新上年产值数十亿元级的工业项目仍相对较少;生产性服务业增速近年来一直低于服务业整体增速,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三是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土地利用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不相适应;产业发展用地受到限制,全市工业核心园区土地紧张,项目落地难;行政区划调整滞后城市的建设与拓展,城市化的有序推进受到行政区划的限制。四是体制改革任务艰巨。行政服务环境仍然有待优化,城乡统筹改革任务繁重,要素市场改革有待加快。特别是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不快将对我市融资造成较大影响。

三、2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按照“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总要求,提出20**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3%;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增长20%,其中出口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以内。

上述目标在与“十一五”规划目标相衔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我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安排,主要是引导各方面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坚持“好”字优先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这些目标中,节能减排和人口增长目标是约束性的,其他目标是导向性、预期性的。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预期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7.7%。一是突出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以优势核心企业为龙头,以配套企业为支撑,分类指导,集中资源和力量投入,推动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在国内外加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突破性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力争六大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增长35%以上。二是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健全百户企业技术中心体系,完善难题库、项目库、成果库,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和交易平台建设,组织关键技术、共用技术和通用技术攻关,继续办好“科交会”,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强对年耗3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能源利用监测和审计,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能耗评估制度;加快研究、开发和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着力启动和实施一批节能环保示范工程。三是着力推进优质企业加速扩张。在坚持外部引进的同时注重本土企业培育,推进本土优势企业优先发展。重点抓好长丰、江麓容大、山河智能机械配套园及**粮食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培育优质企业争创国家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支持名牌产品发挥品牌效应。扩大优质企业上市规模,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发行债券,推动更多企业实现上市融资。树立政府与企业共同创业的观念,突出加大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性投入,共同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四是加快推进“两个融合”。不断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加快完善生产全程的研发、设计、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融合。推动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渗透融合。围绕构建“数字**、信息星城”的目标,推进信息产业化,加快信息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支持软件产业、光伏产业加快发展。推进产业信息化,逐步实现产业、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和网络化。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食品烟草、烟花鞭炮、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试点工作,信息产业销售产值增长25%以上。五是积极推进聚集产业新板块的形成。抓住第二轮土地修编的契机,按照“组团建设、板块发展、体现特色”的要求,着眼于加快推进形成“三区三带”产业发展格局,抓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和修编扩容,同时推进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确保园区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用地。

(二)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预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6%。一是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功能分区的要求,合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生产力布局。在推进长株潭融城核心区、打通城北大物流通道和加快长望融城步伐的同时,加强东西两翼的工业园区、新型城镇的规划。重点加快长浏高速、金洲大道、长潭西线高速“三带”建设和沿线开发,在不断拓展城市空间的同时,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逐步构建聚集人口、聚集产业的发展战略新平台,为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打造新支点。二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充分利用农业大省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袁隆平杂交稻技术及种子种苗新技术等科技创新优势,重点在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种养业的种子种苗培育上着力,加快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业中心。抓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形成产供销相连接、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8%以上。三是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巩固完善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9.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180座病险水库治理任务,加大农村公路、农村站场建设以及危桥改造投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700公里,新改建国省干线100公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到81%。继续推进农村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和乡村清洁工程,新建沼气池1万个。加快**新农村示范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四是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科技助农直通车等科技富民工程,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0项以上。着眼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大对农民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在乡村和城市双向创业和就业能力。

(三)着力推进投资转型,促进投资结构调整优化。一是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和结构。初步安排重大建设项目投资509.7亿元。推动投资重点的战略性转型,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把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作为重中之重,使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提高到30%。二是强化重大项目支撑。重点启动和实施“四大建设”。即推进以轨道交通、湘江**综合枢纽、黄花机场改扩建、南北站迁建、武广客运专线**站配套工程、霞凝港三期、湘江过江通道、出城口改造等为重点的交通建设;以一洲两岸、三角洲、滨江新城、南湖新城、武广新城等为重点的提升城市品位的精品项目建设;以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改造、污泥集中处置与综合利用项目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建设;以众泰汽车、陕汽重卡、中联技改、博云新材、瑞翔新材、红星肉食加工、湖南金山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工程等为重点的产业项目建设。三是着力拓宽筹融资渠道。在继续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信贷投入的同时,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充分利用优质项目、资本市场,更多地引进民间、市外和国外资金;在加大直接融资力度的同时,探索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新模式。四是切实管好政府投资。科学编制政府投资年度计划,实行“以计划带项目、以项目带切块”的安排方式,综合运用补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担保等多种投入方式,将各领域的政府投资安排到项目,重点投向公共服务和新农村建设等急需加强的薄弱环节、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四)注重综合功能提升,增强城市聚集辐射能力。一是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和先进制造业研发中心。发挥在中西部地区的人才科教比较优势,依托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以及工程机械和新材料产业的基础优势,着眼于全省和周边地区,当好产业自主创新的龙头,把工业发展的重心放在关键技术研发、核心部件制造、产业龙头和品牌培育上,在全省甚至更大范围内发展配套产业集群,不断吸引优质资源向我市聚集。二是加快构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突破空间局限,着眼于辐射半径延伸至全省,部分领域延伸到全国,谋求现代服务业新的发展。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服务业发展政策,既加快产业融合,又拉开档次,着力向“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三高”产业结构迈进;重点加快总部经济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发展外包服务业,优化提升物流、信息、研发、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巩固发挥文化、商贸、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优势。预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三是加快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好我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优势、发展基础,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升级。扶持发展媒体传播、出版发行、动漫游戏和软件等产业,提升发展文化艺术、娱乐休闲业,支持大型文化企业不断做大作强,进一步打响**文化产业品牌,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深度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扩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旅游总收入增长15%。四是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步伐。面向提高产业发展能力,面向改善民生状况,面向提升城市品位,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把**打造成为“创业的乐园,宜居的城市”,吸引更多的人群来长居住和创业。加快推进金洲大道、长浏高速等项目建设,畅通产业发展通道,提高产业发展能力。抓好公共交通、引水及水质环境工程等便民服务建设,加快建设连通周边的大公交网络,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推进岳麓山提质改造、橘子洲风景区、生态动物园的建设,打造城市精品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继续抓好城管维护作业、渣土管理、入城口整治、城区亮化、户外广告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一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建立和完善促进“两型社会”发展的新体制。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进程,积极谋划创建试验新区,在行政管理、土地、融资、财税、科技创新及其他政策方面先行先试,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探索新路径。完善国资国企监管新体制,试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政策性破产项目操作进度。全面深化政府公共投资体制改革,加快实施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代建制、项目法人招标制、项目后评价制。加快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统筹推进农业保险、农村土地征用等其他改革。不断推进教科文卫等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改革,探索适应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制。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行政管理新体制。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契机,加快政务公开步伐,力争实现30%的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审批,进一步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等系列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推进“平安**”建设,保障社会安全稳定。二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突出引大引强,围绕我市产业基础和特色,重点引进一批央企、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产业链缺失项目;精心策划和筹备“20**中国?**(韩国)现代制造业项目投资洽谈会”、“**六大产业集群招商引资推介合作洽谈会”、“全国生物产业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力争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4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7亿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00亿元。积极申报全省第二家出口加工区,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努力扩大全市外贸主体的规模和实力,抓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境外投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泛珠三角、中部地区、“3+5”城市群等区域合作。

(六)加大改善民生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努力扩大就业。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之策。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通过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以更大的力度扫除创业者在市场制度和发展空间上的障碍,营造一个激发成千上万个企业、数百万民众,围绕各自的理想和利益大胆创业的环境和氛围。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加大优势产业扶持力度,大力发展能够广纳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通过提高就业技能促进就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开展职业培训11.5万人次,重点加强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做好“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劳务输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万个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万人。二是扩大住房和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供应和建设力度,新建廉租房10万平米、经济适用房70万平米,让中低收入者和进城务工农民租得起房、住得上房;加快中低价位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开发建设,让中等收入者买得起房、买得到房;引导开发商理性开发高档商品楼盘,让高收入者买得到合适的房。进一步巩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积极探索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力争新增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共23.9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70%。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工作,整治规范价格秩序,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三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实现标准化比例达到70%,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三改”工作、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城区义务教育设施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幼儿教育,加快普及15年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快职教基地、明德、长郡新校区建设。逐步提高财政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比重,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城市社区步行“十五分钟就医圈”;在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药品零差价销售政策试点,努力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突出建设沿江风光带的文化长廊、新河三角洲的滨江文化园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加强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支持“公共大舞台”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四是加强环境建设和保护。健全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节能减排的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加大湘江、浏阳河、捞刀河、沩水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抓好城区扬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完成岳麓、花桥、新开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5%以上;加大生态绿地建设和湿地保护力度,大力开展“新农村、新环保、新生活”活动,推进城镇废物、废水和环保设施的建设,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着力提高市民素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认真办好省市八件实事,继续推进计生、审计、人防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