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7-12 04:15:00
导语: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域经济是我市经济的主体,是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提升全市经济实力、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目标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各县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工业发展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县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7年,全市县域GDP达到1016亿元,同比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505亿元,同比增长27.6%;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20亿元,利税207亿元,分别增长33.8%和35.6%;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3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21.4%。县域企业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9家,利税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0家。功能糖、体育器材、汽车配件、工艺地毯、面粉加工、餐桌餐椅等一批有鲜明地方特色、发展前景好的特色产业或产品集群正在逐渐形成,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不断增大。一大批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品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11个,居全省第5位;涌现出了25个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乐陵金麒麟集团技术中心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实现了我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零的突破。
自身对比,我们的县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全省比,特别是与先进县市相比,我市县域经济还存在着综合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等方面,与先进地区存在着很大差距,而且呈现出差距不断加大的趋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已是形势所逼,形势所迫。如果不加快发展,我们就会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一定要从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咬紧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实施“县域推进”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努力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增长面。
纵观我市县域经济现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解放思想,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先进地区快速发展的经验,其精髓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用新观念、新办法、新举措去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动摇。在发展县域经济上,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先进地区解放思想的胆识和勇气,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一是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就不可能萌发新的思路、产生新的动力。可以讲,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最主要的差距还是思想解放上的差距,最突出的表现还是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胆识不够。这些年来,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解放思想,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各级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排除了一些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但有些传统观念的残余仍在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发展县域经济上,我们有些同志的思想观念至今还是激进不足、保守有余。或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习惯于按老经验、老办法想问题、办事情;或不敢闯、不敢试、不敢冒风险,不善于在新事物、新领域中探索规律,满足于没有创新的平稳,缺少“敢为天下先、舍我其谁”的气魄;或习惯于自己同自己比,满足于“年年有进步”,没有把本地发展放到全省、全国范围内的竞争中去比较,看不到天外有天、县外有县。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上,我们的某些部门总跳不出老框框,只看红头文件,只看上级指示,不看具体情况。解放思想的口号喊了不少,但到了实际工作中思想还是没有解放,强调条条框框,强调困难条件,强调客观原因,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死抱住小团体利益不放,置大局于不顾,互相争论,互相推诿扯皮,没有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没有把*发展的大局放在心上。我们的县域经济要有大发展,必须在解放思想上有新作为、有一个大的突破。
二是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意识,正确处理好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的关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不是不发展,不等于不要发展速度,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很难调整,增长方式很难转变,统筹协调发展也难于实现,更谈不上综合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市县域经济总量还比较小,一二三产业都处在发展阶段,更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发展。当然,也必须明确这种速度不能以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激化社会矛盾为代价。我们在调整结构、增加投入等各项工作中都要充分体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
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市场运作。市场经济意识不够强,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不够深,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不善于用市场的手段、开放的手段来搞经济建设,这也是当前制约我们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快发展,必须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努力营造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必须深入学习研究市场经济知识和规律,不断提高运用市场的办法和手段发展经济的本领,多从市场中、从对外开放上想办法、寻出路、求发展。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上,各级政府部门要变管理为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对中央、省的一些政策,要认真研究,辩证理解,不能死搬硬套,一切都要以县域经济发展这个大局为重。只要有利于发展,在党纪国法范围内,就应放开手脚去试、去闯、去干。
二、搞好中长期规划,科学谋划发展
在当前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只有打破传统思维观念,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高起点、超前谋划发展战略,才能实现超常发展,在新的竞争中实现后来者居上。规划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蓝图,是指导经济发展和进行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发达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县市要发展,首先必须明确自身在区域大环境中的地位和功能,根据县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资源、环境特点,从与区域周边大环境和国内外大环境的分析比较中,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近期发展的突破口以及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其次要根据县内资源、环境特点,以及国内外同类市场的需求,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互补性产业和产品作为县内发展的主导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从县情出,立足于发展、着眼于跨越,立足于实际、着眼于突破,立足于完善、着眼于提升,科学谋划思路,精心描绘蓝图。当前,各县市应针对“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功能区划分的要求,结合自己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和传统优势等条件,进一步科学地确定和选择发展模式,对经济进行合理布局,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进行合理调整,对发展重点进行科学定位。规划要着重突出主导产业、特色优势、规模效益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科学规划的水平。思路一旦确定,就要上下统一,坚定不移地按照这张蓝图抓好实施,抓好落实,一届接着一届干,尽最大努力争取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发挥比较优势,培植壮大特色产业
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要发展特色经济。实际上,每个县市区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和区域特色,这种差异中都蕴含着潜在的发展优势。善于发现潜在优势,并将其转化为优势特色产业,是相对落后地区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必然要求。温州等地的发展模式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从差异中把握优势,大力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模式的产业体系,欠发达地区也能走上快速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各县市依托本地传统和资源优势,培植了一批特色产业,像禹城的功能糖、陵县的大豆、玉米深加工、乐陵的刹车片、体育器材、武城的汽车配件、庆云的畜禽加工、夏津的面粉加工、宁津的餐桌餐椅等等,形成了一批有鲜明地方特色、发展前景好的产品或产业集群。下一步各县市区应围绕这些已有的优势产业、知名品牌,整合力量,把特色搞浓,把优势造强。要让特色与县市齐名,要一提到某个特色经济项目就想到该县的名称,甚至成为该县的代名词。当前要突出抓好这些特色产业的前后置关联,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发现、培植新项目,既使是小产品,只要有突出特色、发展前景,也要加快培植,加速扩张,形成规模,构筑起大产业、大市场。要引导、鼓励优势产业进行持续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投入,使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品牌化,形成“链条”、“板块”,成为县域经济的隆起带。
四、继续坚持工业强县的工作思路,引领经济快速发展
无工不富,没有工业的发展,就谈不上县域经济的发展;没有工业经济的带动,县域经济就难以迅速壮大。我市县域经济与先进地区最大的差距就是工业上的差距。而工业上的差距主要是缺少“大而强”的企业和“大而好”的项目。因此,加快发展的关键就是培植、引进大项目,发展大工业,提高工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要在充分重视环境保护、资源集约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基础上,把壮大优势产业、膨胀骨干企业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对现有经济支柱产业和企业给予专项支持,促其加快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当前工业问题的核心是项目问题。有了好的项目,企业的规模和生产经营就会不断扩大,竞争实力就会不断增强,企业和当地经济就会持续不断地加快发展。因此,要把抓好项目工作作为当前发展县域工业的重要任务。每个县市区、每个重点企业都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拿出3-5年的项目发展规划,并切实抓好落实。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入、抓项目就是抓调整、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通过科学论证开发项目,通过跑部进省争取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千方百计保证每年都有一批新项目、好项目开工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企业家队伍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企业家,打造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大力推动我市县域工业化进程,必须要有一大批具有远见卓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参与和推动。目前我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2700多家,其中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由于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原因,经营者的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还不是很高,甚至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和理念,很多企业仍属于家长式、家族式或经验式的管理。这些企业在发展初期或规模不大时,问题暴露的还不是很多,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我市企业只所以“群山少峰”,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教育,培养一批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企业经营者队伍,这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首先,要通过教育,使企业家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登高望远,放长“眼量”,切实增强求突破、求发展的主动意识。要把企业当做事业来干,把企业做大做强做成“百年老店”。要强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善待职工、回报社会、体现价值。其次要以培训教育为抓手,着重提高企业家的素质能力。充分利用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方法,走出去、请进来,开阔视野、提升境界、激发欲望,增强企业经营者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紧迫感,引导和激励企业家强化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增添知识“储量”,提高管理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第三,要加强企业家后备队伍培养,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形成“梯队”结构。第四,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政治上关心支持企业家的成长,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在社会上给予表彰鼓励,在政治上给予一定的待遇。
五、挖掘创新优势,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
优势就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其实,我们发展县域经济的优势是很多的,如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等等。关键看我们如何认知、利用这些优势,找到最佳切入点。近几年,齐河县充分发挥“靠近济南”的优势,利用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接受资本项目梯度转移,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南融北接”战略,为县域经济创造了一次借势发展的机会,各县市应充分把握机遇,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积极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延伸,积极接受其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积极参入其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的分工协作体系,提升县域内相关产业的专业化生产能力。
现实既有的有利条件是优势,现实没有的,通过主观努力创造出来的有利条件也是优势。南方一些地区过去发展县域经济的条件并不是很好,甚至严重缺乏自然资源这一关键优势,但他们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方式,从而获得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创造出了发展的优势。我们就是要学习这种“无中生有、小题大作”的思维模式,或及时抓住为数不多的少数优势,尽可能将其发挥到极至;或创造新的优势,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近年来,庆云县利用地处两省交界和有经商传统的条件,从创建商贸集散地入手,推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加快发展的新优势,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就是创造优势求发展的很好例证。各县市在这方面一定要下大气力,下狠功夫,做强局部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增强相对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千方百计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六、集中营造政策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推动我市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一定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一是市级一定要本着“能放都放、责权统一”的原则,把应该下放的权限全部放给县(市),最大限度地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凡企业自筹资金、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市一级不再对项目投资进行审批;对不使用政府性投资的建设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将投资项目的决策权下放给投资主体。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总体要求,尽快在发展改革、国土、建设、环保、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实施细则并抓好落实。各县市也要进一步清理和减少行政许可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凡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律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二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投入适度向发展县域经济、培植财源企业倾斜。市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基金,以贴息、补助等形式重点用于培育特色经济、壮大龙头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省、国家下达的涉农扶持资金、专项补助资金、基本建设基金等要不折不扣地尽快全部落实到位。三是进一步创新人才制度,鼓励各类人才到县(市)、乡镇创业。如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县域企业工作,工资可由市财政发放;留学归国人员和本科以上优秀毕业生到各县市企事业单位工作,按本人志愿,其人事关系可放在市人才交流中心,其工资执行市直事业单位同级标准,由市财政补助县(市)标准以外的不足部分等,支持各类人才到基层施展才华。
- 上一篇:货运成本考核管理论文
- 下一篇:市服务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