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2-07-10 11:30:00
导语:医疗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今年的两会,首次将医疗保障作为民生问题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说明党中央国务院,把关心人民的身体健康作为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提上了重要的历史日程,广大老百姓十分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望得以解决。
今年以来,xxx街在解决辖区居民看病难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七次深入社区进行调查了解,听取了居民群众对看病问题的意见,与此同时对辖区的几家医院走访协商,听取了医院领导及专家的意见,并会同天佑医院、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了为社区弱势群体送爱心小药箱、爱心体检卡和送健康咨询服务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得到了居民的充分肯定,但这些工作对于解决多数人群的看病问题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要解决市场条件下广大群众的看病问题,必须从医疗体制及保障制度上进行系统改革才有出路。
目前的医疗体制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对居民群众的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是看不起病,尤其一旦有家庭成员中得了大病重病时,整个家庭就面临崩溃。小的感冒发烧,治疗起来少则上百元,多则几百元,如果得了大病重病,想要治疗,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上百万,一个普通家庭,如何承受如此负担,要么病人等死,要么四处借款,来凑住院费治疗费,就这样病还不一定能治愈,整个家庭要背负巨大债务的包袱,甚至要背负一辈子。
二是医保的身份壁垒,在同一个城市,省属单位与市属单位的医疗保障还不一样,市属单位职工进医保,而省属单位职工还沿用传统的医药费报销办法,不可思议;城市的发展,农民的谋生,“农民工”一族不可或缺,由于某种原因,按照目前的医保制度,农民工的户籍、身份决定了无法进入打工所在城市医保,一旦生病住院,巨大的医疗费用将可能导致他(她)多年或几十年的打工赚钱要一口气付之一病,甚至拿出全部家当也看不起病,而在农村的一家多口还在嗷嗷待哺。
三是定点医保不合理,目前武汉市的市民医保,只有在定点的医保医院看病住院,几乎所有的省级重点医院都没有进入医保范畴,医保患者如果得了重病,一些定点医院不具备治疗条件,患者或家属怕耽误了患者治疗,想选择省级重点医院看病,却不能报销医药费,让病人和家属进退两难。
四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公平,首先是医院的地域分布不合理,给看病就医带来不便,几家大医院集中在一起,而有的区域却找不到上档次可以看病的医院,其次是几家省级大医院,集中了医疗设备、专家人才及配套设施,自然患者扎堆,而有些市级区级医院,条件差,技术力量薄弱,出现门前冷落安马稀的景象。
五是医疗卫生领域腐败风行,社会上的腐败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其中主要表现在药品与医疗器材的采购吃回扣、官商勾结、医生收红包、流通环节中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小病大治、漫天开药祸害患者等等。
为此建议医疗改革从关心群众的身体健康出发,以解决看病贵看病难为落脚点,着重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改变和完善当今的基本医疗保障体制。政府必须坚持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体制,为所有公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农民,都要得到医疗保障,国家至少是省市,要统筹保障,在有效的财政支出范围内,尽可能公平地解决公民看病就医问题。规定医院的收费标准与药价,对医疗设施的投入、医务人员的工资及各项开支,按医院的医疗服务态度进行考核后给予财政补贴,保证医生的收入,降低医院的创收压力,确保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实施医疗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完善医疗保障及保险体制,尤其是象白血病之类的重大疾病,要按一定报销比例纳入医疗保障和医疗保险范围,制定并实施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避免以往曾出现的那种“缺钱治病无奈等死”的悲惨局面。
二要加大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增加医疗在国家与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在国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多数比我国要高,同样我国的地、市、州也不例外,政府过去对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将医疗卫生这一公益性事业变成产业来经营,将医院推向市场,医疗设施的投入及医疗费用的开支主要靠向患者就诊收费、出售药品来维持运行和发展,医院为了追求高收入,设法高收费,造成看病费用越来越贵,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救死扶伤的医德在市场化运作中逐渐淡漠。希望各级政府在今后的财政预算中,增加在医疗卫生方面的份额,建立一个由国家、省、县市乡、单位、个人多级保障的医疗保障体系,将经费投入到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医疗服务网络、改善医疗卫生环境、对重大疾病患者实施有效救助等过程中去,尤其要加强乡镇医疗合作社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集中投入经费,做强社区卫生服务,以缓解大医院门诊的压力,同时,为疾病预防、传染病防控工作在组织架构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使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真正做到了社区卫生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实现了患者“小病不出社区,重病、大病进医院”的愿望。
三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率。国家给予免费定向培养农村、社区的卫生人才,增加农村、社区基层医疗设施的投入,组织大小医院的人才交流、挂钩帮带,专家下基层门诊等手段,提高基层医疗水平。目前我国优质资源过度向大医院集中,城市大中型医院集中了大量的高新医疗设备和优秀医护人才,相比,基层医疗机构设施与医疗水平不足,设备简陋人才稀少,缺医少药,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资源不合理配置,导致群众患病在当地难以有效就诊,要到外地、到大医院看病,不仅加重了大医院负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大医院的功能应是收治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目前收治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既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又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如何合理配置,在医疗设备与药品方面,应该采取有条件的医院自由购置,无条件的医疗站(所),除自由购置外,可由政府实行财政补贴来补充药品和设备,均衡资源配置。
四要强化药品的生产及流通管理,药厂太多,鱼龙混杂,竞争激烈,药品生产、经销单位为了推销药品给予医院高额回扣,腐败现象严重,增加了销售费用,造成药品价格居高不下、质次价高的药品泛滥的畸形市场状况,增加了公民的看病成本。整顿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与销售实行计划管理。对现有药厂进行整顿,清理不符生产规范的企业,按需设厂,制止不正当竞争而引发的腐败,并将涉及民生的药品纳入计划管理,由国家投资设立专门的药品研究机构,加强新药的开发,避免低质量重复,实行定点生产、计划供应,使不良药品退出市场,从源头上制止腐败;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形成生产厂家、药店和医院设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
五要加快建立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干的医疗队伍。加强医务工作者的素质培养,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建立并完善医务人员的考核考评及激励机制,营造用人的良好环境,树立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理念,对有特别贡献、安心基层、患者认可的医务人员,以政府津贴、基层岗位补贴等形式,提高待遇,解决他(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玩忽职守置人民健康于不顾、重利轻德、业务不精又不肯学习钻研的要加强教育,教育不改者要清除去队伍。建立一套医务人员能升能降、能进能去的动态高效的用人机制。
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既要考虑国家及各级政府的财力,又要考虑各地的现有医疗卫生条件,既要顾全大局,又要照顾市场条件下医院及职工的切身的利益,既要看到城镇居民的看病就医的难处,又要填补农村农民在医疗保障上空白,医改之路可谓风雨漫漫,但各级政府只要响应国家的号召,顺应民众的呼声,下定决心,勇于探索,大胆尝试,不断总结,在不久的将来,医疗卫生保障上会呈现出柳暗花明的景象。
- 上一篇: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的几点思考
- 下一篇:农业模范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