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类技能培训思考
时间:2022-07-03 06:51:00
导语:机械制造类技能培训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加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技工荒”。作为老工业城市,*市同样也存在着这个问题。因此,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立市,科技强市”的发展战略过程中,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努力造就一支适合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大批高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各行业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20*年底,*市委八届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整合我市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力争把我市建成华北地区机械加工制造类技能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这一战略设想,顺应时代的要求,站位高远,不仅对发展我市经济,提升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我市人力资源品质,在华北地区树立*优势品牌,也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一、建设华北地区机械加工制造类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重要性
知识就是力量,技能创造财富,技能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靠职业培训。所谓技能人才,是指那些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能够解决技术难题的人员,是把科学设计转变为实用产品的能工巧匠。技能人才的数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市是一个老重工业城市,机械加工制造类技能人才是我市职工队伍的主要构成。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产品类别和质量都有了很大变化,对职工队伍的素质和技术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出现供不应求甚至断档的局面。而目前我市的技能人才现状并不乐观,在技术工人队伍中主要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初级工多,高级工人少;掌握单一技能的人多,复合性技术人少;掌握传统技能的人多,掌握现代高技能人少;有高级工证书的年龄偏大的多,30岁左右青年技术工人少。这种情况造成一是招不到急需的有技能的人员,二是关键岗位上的工人技能水平不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三是缺少高技能的带头人,并且人才流失和年龄老化现象严重。
以上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影响着我市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也制约着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靠引进大批技能人才解决上述问题是根本办不到的,只有就地取材,从建设职业培训基地入手,通过狠抓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带动整个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下大力量把我市建成华北地区机械制造类技能培训基地,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为实现“工业立市”,提供大批合格的技能人才,促进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有利于提升我市的整体经济实力。把我市建成华北地区机械制造类技能培训基地,就会从整体上提高我市劳动力资源的品质,不断提供大批合格的机械制造类技能人才,参与到我市经济建设中去,使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有所提高,在产品交流中,提高身价,增强竞争力。从而提升我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二是有利于扭转我市劳动力输出人员技术结构。劳动力输出是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但目前看我市劳动力输出人员大多数是从事简单的服务行业和体力劳动,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工作环境差等现象。把我市建成华北地区机械制造类技能培训基地,就会以此为契机,大力提升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层次和质量,使我市劳务输出人员逐步从体力型转变为智力型,从而在劳动力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走出去,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外出一个人,致富一家人”的农村小康目标。
三是有利于在华北地区提升我市整体形象,树立技能人才培训品牌。技能培训是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涉及到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部署、涉及到培训基地的整体实力,也涉及到政府部门对技能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从中反映出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和用人环境。因此建成“华北地区机械加工制造类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不仅是将职业培训工作的声势做大,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我们现有的优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当地和华北地区输送出大批的合格技能人才,使我市成为技能人才的培训地和集散地,全面提升我市城市形象,形成以职业培训带动经济发展的独特品牌。
二、建设华北地区机械加工制造类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可行性
一是*是老工业城市,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具有创建培训基地的物质基础。*市曾经是老工业基地,我市的机械制造业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煤机、探机、通用、拖车、宣工等许多大中型企业,其机械设备规模也曾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也拥有一大批具有顶尖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如今我们的许多优势虽已不复存在,但当年的工业基础、数量众多的机械加工设备以及大批老技术工人仍是实现这一设想的重要基础。
二是我市拥有一批办学条件好、质量优的技工学校。中、高等职业学校是开展技能培训的重要基地。目前,我市拥有*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资源部*高级技校(加挂技师学院)、*市技工学校(机械工业学校)、*煤机技校、*职教中心、第一职业学校等一大批专门培养机械制造业类技能类人才的职业培训学校(学院)。特别是我市11所各技工类学校,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强化技能培训为重点”的特色办学之路。在实习条件、师资力量、适应市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所拥有的大量生产实习设备如:车、钳、铣、磨、刨电工、电焊机和特种焊接设备,以及各类电工、电子试验设备、数控机床设备等都具有先进水平,在技工教育实力方面,我们在全省名列前茅。
附:我市部分技校近几年基本情况表:
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我市的技工学校主要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以*市技工学校(市机械工业学校)为例,该校是一所培养中、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4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10000多名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现已成为我市集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介绍、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学校培养的学生,多次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该校的“电工、电子、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以及“焊接技术”专业,是该校的强项和非常有特色的拳头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分布在京津地区,供不应求,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
另外,国土资源部*高级技工学校(加挂技师学院校牌)、*煤机技校分别是两所部委所属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多年来在为我市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国土资源部*高级技工学校是全省第一家通过ISO9000认证的技校,是我市唯一具有培养技师资格的学校,其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三是我市企业开展培训的积极性正在形成。企业是开展职业培训的主战场。多年来我市的一些企业,比如宣化工程、*煤机厂、宣钢公司等,一直开展着职业培训工作,对提高工人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大多数企业的人才观有了改变,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积极性正在形成。
四是“阳光培训工程”、“双万人培训工程”的开展,为全面启动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技术水平带来了机遇。“阳光培训工程”、“双万人培训工程(每年培训1万名技工能手、1万名科技致富能手)”的重点在农村,大批准备外出打工的农民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将有利于*市农村劳动力输出逐步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为造就大批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他们人数多、在生产一线工作时间长、具有极大的技术潜能,只要培训单位按照政府提出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设备投入,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肯定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人才,成为我市劳动力输出类型实现本质转变的新形象。
五是劳动力市场正在形成,外出就业网络不断扩大,为就业者到周边城市乃至华北地区就业提供了信息支持。近几年,我市劳动力市场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已有市场功能的各类职业介绍服务机构277家,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服务网络,每年通过职业介绍所实现就业2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实现了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一条龙服务。特别是市级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已和各县区建立计算机网络联系,现正在积极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数据库。这些信息库的建成,将对我市人力资源有序流动,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
综上所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统筹全市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资源,进一步突出各类职业学校、技校特色,在企业的参与下,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面启动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在我市尽快建立起“华北地区机械加工制造类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的战略设想是完全可行的。
三、建设华北地区机械制造类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建设机械制造类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并将近期设想、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主动融入京、津、冀,晋、冀、蒙经济圈,努力打造我们的城市品牌,提升*市的知名度,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实践。因此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一)发展思路。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我们必须明确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即以适应我市经济建设对技术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全市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为核心,充分依靠各行业、企业和重点技工(职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力量,选定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立足*并逐步扩散到华北地区,加快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养和选拔,逐步改善技术工人机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力争到2010年,各主要培训基地均与华北地区主要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订单培训计划,培养、输出的技能人才普遍达到中级以上技能水平,使华北地区机械制造类技能类培训基地雏形初步形成。
(二)近期工作目标。按照以上工作思路,在今后五年内,我们应重点落实“四个一万”的具体工作目标。
1、抓好常规的技工学制教育。技工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渠道,2010年前要重点发展扶持国家级、省级技工学校,并使技工学校数量有所增加,届时技工学校在校生总数将达到10000人。
2、启动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要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每年培训10000人。5年内将我市技术工人比例从目前的30%增加至50%,高级工以上比例达到30%,整体提高我市工人队伍的技术水平。
3、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在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双万人培训工程”中,要处理好扩大数量和提高质量的关系,每年培训10000名具有初中级技能水平的农民工。
4、立足华北,输出合格技能人才。经过努力,到2010年力争为华北地区提供10000名机械加工类持有中级以上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
(三)具体工作措施。为实现以上目标,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尽快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一是以职教中心为基础,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广泛开展以服务类为主的技能培训,同时引导各县区职教中心逐步向机械技能类培训过渡。二是以市技校为市属技校龙头,选择若干大中型企业、院校、国家、省级重点技校、职业学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方位开展各种机械类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使之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性基地。三是积极发挥省、部署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在我市职业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全市职业教育范畴,统一协调、指导。四是通过对各类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的不断整合,充分利用现有实习设备、场地,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专业均衡、层次互补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格局。
2、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工作。要高度重视企业的职业培训工作,要把职工培训目标纳入企业经营者任期责任制,认真考核,应将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内容纳入劳动合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较为完善的职工终身培训体系,积极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培训,不断提高我市企业职工的技术、技能水平。
3、通过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促进职业培训。就业准入制度是职业培训的直接推动力。通过就业准入制度的深入执行,进一步落实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推动培训工作的开展。实现“培训是基础、鉴定是手段、就业是方向,提高就业者素质是根本目的”总方针。
4、以“阳光培训”为基础,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要按规定的职业标准重点强化实用技能培训,使我市劳务输出人员逐渐从劳力型向技能型转移,使“阳光培训”真正成为农民工提高技能的主要渠道。
5、扶持民办职业学校的发展。民办职业学校是职业培训的重要补充力量。担负着培养初中级技能人才的任务。
四、几点建议
1、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把技能人才的培养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形成以技工学校培养为基础,以企业培训为核心、以基地培训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同时要大力宣传,政策引导,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全社会广泛倡导新的职业观,树立普通劳动者也能成才,技能劳动者也是人才的观念,形成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社会风尚。
2、应加大对技工学校的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增加培训经费,落实对技校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着眼华北,面向市场,统筹规划,强化质量、提高层次的要求,加快建成一批质量高,品牌优的重点技工学校,使之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为把我市早日建成“华北地区机械加工制造类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3、重视我市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强化培训工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强化培训计划,同时加快在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也可和我市技工学校联合协作,利用技工学校的实习师资、设备,实现优势互补。
4、市政府应抓紧制定并组织落实《*高技能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使技能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逐步制度化、科学化,结合我市情况尽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以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和技师考评为人才评选方式,兼顾品德、知识,能力等综合要素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5、政府有关部门应有计划地定期开展技术交流,组织技艺展示、技术攻关、先进操作方法演示、职业技能竞赛以及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项目推广等活动,为优秀技术工人的脱颖而出,搭建展示平台。
6、鼓励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同时要落实高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技师和高级技师聘用后,应按有关规定享受相应津贴。政府要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各类专家,拔尖人才的评选范围,给予必要的精神或物质奖励,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健康成长。
总之,建设“华北机械制造类技能培训基地”是一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人才素质建设工程”,也是振兴我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工程”。我们相信,只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立足我市,着眼华北,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建设华北机械制造类技能培训基地”的宏伟设想和目标,就一定能够尽快实现。
- 上一篇:设施园艺建设管理论文
- 下一篇:企业参加医疗保险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