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规模调整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27 03:53:00

导语:行政规模调整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行政规模调整调研报告

随着我镇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渔农村小康社区的不断推进,行政规模调整势在必行。如何搞好行政村规模调整,是我镇现阶段的一个重点工作。结合我镇这几年的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经验和我镇行政村的现状,经过调研,研究制订了相应的工作措施。

一、我镇行政村的现状

我镇现有12个渔农村新社区,34个行政村,其中渔业村23个,农业村11个。共有村两委干部274人,平均年龄46.1岁,其中交叉兼职82人。村正职干部54名(进社区41名),平均年龄47.7岁,其中55岁以上8人,60岁以上4人,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9个。全镇行政村共设12个党总支,4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29名,平均年龄57.3岁,其中35岁以下112名,36-45岁272名,46-59岁442名,60岁以上703名。全镇行政村现有在册人口52472人,其中18周岁以上45107人,长期外出5159人。

二、行政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渔农村新型社区的建立,面对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优化渔农村资源配置,降低渔农村建设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一系列问题,我镇现行的行政村逐渐呈现出某些不适应性。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1、联村建社造成了社区工作开展的难度。

(1)社区规模大,地域分散,各村产业结构不同,造成了社区管理的困难。我镇现有行政村34个,虽然从2002年至今,我镇从59个行政村调整到现在的34个村,调整力度不能说不大。但是随着新社区的建立,我镇现有的12个渔农村社区,大多是由多个行政村联建而成,地域分散,各村产业结构不同,造成了社区管理的困难,影响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高效领导和管理。如太平社区,现有人口6700多人,由5个村联合组建而成,太平、三弄为农业村,打水、塘岙、黄沙为渔业村,产业结构差异较大。

(2)、社区事务管理方面,存在着各自为政的情况。由于是联村建社,因此在社区管理方面,都是以村为主,兼顾社区。

(3)、社区干部本位观念重,大局意识欠强。社区干部大部分出自村干部(全镇81个社区干部中,41名社区干部为村主要干部),在各村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做好村级事务成为了社区干部的首要事务,而社区事务则只能兼顾。

2、村级基础设施差,共享率不高。由于行政村数量多、居住分散和财力的限制,加上考虑平衡需要,投入村级基础建设的经费,过于分散,使不少村的水、电、路、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同时,村与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问题,这种状况既耗费了本来就十分紧缺的建设资金又降低了公共设施的共享率。

3、村级组织战斗力相对较弱。为谋求致富道路,当前村里有较高文化、有一定的市场经济头脑、敢于开拓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经商,加上部分村规模小,人口少,大大缩小了选人用人范围,直接影响到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村级领导班子中存在着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科技知识低化、管理能力弱化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领导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上有些村干部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

4、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我镇现有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有2个,占全镇行政村总数的5.8%,收入在50万以下的占大多数,50万以上的寥寥可数。由于村干部报酬和日常行政开支占去了很大一部分,因此集体建设资金相对紧缺,使村干部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这种状况导致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不强。

三、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措施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情况比较复杂,工作难度较大。因此,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时,主要应加强: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行政村规模调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人员、精力、时间三到位。要组建精干高效的工作班子,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工作责任。要考虑多方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精心部署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2、深入宣传引导。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在主观方面,主要要摸清村干部群众的思想疑虑以及对调整工作所持的态度;在客观方面,主要要摸清拟调整村的人口数量、山林土地面积、自然资源、集体资产、历史沿革、风俗习惯、基础设施、未来规划、社会治安、宗族宗教、特色或支柱产业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宣传,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利弊,提高村干部群众对调整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

3、坚持因地制宜。要根据渔农村新社区建设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村规模调整。在操作中,可参照以下几种情况,向村民提出调整建议:一是通过调整可以明显促进优势互补,加快发展的;二是平时村与村之间关系密切,地理位置相近、交通比较方便的;三是历史上曾经属一个村的;四是邻村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悬殊的;五是调整后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便利群众办事的。

4、依法规范办事。行政村规模调整要以有关法律、上级文件为依据。调整方案经过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以镇人民政府的名义向县级人民政府上报行政村规模调整方案的请示,内容包括调整后的村名、村址和户数、人口等,并附有村民代表赞同签字情况的会议纪要。要依法选好配强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三套领导班子,建立健全村妇代会、共青团、民兵、治保、调解等配套组织。同时,要制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档案移交的有关规定,做好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土地承包档案等村级档案的移交,确保档案完整,促进新村规范化建设。

(二)在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过程中,主要需解决好:

1、山林、土地承包权问题。在行政村规模调整过程中,与农户利益最直接、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山林和土地的承包权问题。农户对此最关心,也最敏感。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取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甚至也会僵化调整工作。从我镇以前的村规模调整的实际看,一般来讲,农户已经承包经营和原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山林、耕地应该维持现状不变,稳定和完善现已完成的二轮土地承包关系,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人心。

2、集体资产处置问题。现有集体资产如何处置以及今后的集体资产如何抽调,直接关系到新村的集体事业建设。集体资产处置应一步到位,否则新村在经济上无支配权的话,工作开展将不太顺畅。一般来讲,要先进行暂时冻结、全面清产核资、向村民公布,再确定集体资产的处置方案。

3、干部调整问题。新村班子配备方面,为理顺关系,集中精力搞好调整工作,应该先建立村级筹建班子,负责调整期间的有关工作,等调整结束,再依法选好配强新村领导班子。富余干部分流方面,要体现党对干部的关怀,做好思想工作,同时,镇财政要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按其任职的年限、职位分别给予适当的一次性经济补助,妥善分流富余村干部。

4、村址和村名的选择问题。要充分考虑村民的自尊和恋旧思想,尊重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在此前提下,可引导村民按照人口最集中、交通相对便利、公共设施相对完善、地理位置居中的顺序确定新村村址。对于新村的村名,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确定:一是选择合并前经济实力尤其突出村的村名为新村村名。二是选择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村名。三是合并村各取一半村名组成新村村名。四是以历史上各调整村曾是一个村时所用的村名为新村村名。

总之,进行行政村规模调整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只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注意把握原则,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依法实施,并及时主动地缩短干部群众的“磨合期”,就一定能够有力地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