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6-26 05:03:00

导语: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县县委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选调生培养管理的重要内容,积极创新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方式,认真把握选调生的成长规律,坚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为选调生铺设了成长进步的快车道,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近年来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1995年以来,*县共接收省、市选调生54人。截至目前,在县直单位工作的选调生9名,在乡镇工作的选调生38名,输送到省直、市直机关工作的优秀选调生7名,担任乡科级以上领导职务的选调生18名,其中党政正职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16名。

1、强化责任悉心“带”。县委坚持把选调生培养、管理和使用纳入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组织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和规划,乡镇和县直单位党组织负责具体实施的责任体系。在选调生的安排上,特别是在他们工作的第一站,注重选择那些班子团结、作风端正、工作基础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乡镇作为选调生培养锻炼的“基地”和工作的“起点站”。并要求各接收单位确定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作风正派、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领导班子成员对其进行传、帮、带,向选调生传经验、教方法、指路子,使选调生在基层全面锻炼,健康成长。如红塔乡党委书记龚举海、原县政府办主任孙道军亲自与选调生结成对子,以自己的亲身成长经历教育引导选调生,尤其是结合自己作为一名选调生成长中最有感触的四个关键期,即:转型期、适应期、蓄势期、发展期,有针对性的对选调生进行思想疏引,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刻苦学习,扎实工作,打牢基础,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帮带责任的落实,为选调生迅速熟悉工作环境,尽快完成由学生向党政干部的角色转换创造必要的条件。

2、拓宽渠道精心“育”。一是选送到党校培训,提高思想水准。近几年来,安排36名选调生分期分批到省、市、县委党校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有一定实践经验又掌握现代知识的合格的后备干部。二是选派到上级挂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近几年来,县委共推荐32名选调生到省、市直部门挂职锻炼,安排到县直综合部门挂职或跟班学习42人次,使其开阔视野,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选调生刘志华,20*年分配在化龙堰镇党政办工作,20*年被选派到市委党校培训,20*年又选送到市水利水电局挂职,经过多岗位的学习锻炼后,20*年8月在省直机关招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被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选中。选调生尹德才,20*年分配到桥上乡工作,然后到县配改办、组织部挂职,后来在全县公开选拔30岁以下年轻干部考试中脱颖而出,当选为青峰镇副镇长,去年10月被选调到市人事局工作。三是选派到特殊岗位,提高应变能力和综合才能。县委坚持把选调生放到特殊岗位,让他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放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中,让他们经历成败、积累经验;放到重要部门、关键岗位,让他们唱主角、挑大梁,尽快提高驾驭全局和独挡一面的能力。市委组织部选调生孙道军分配在化龙堰镇工作,先后担任党政办副主任、管理区主任、党政办主任、团委书记等职务。99年3月在全县副乡(局)级干部公开选拔中崭露头角,选调到县委组织部担任副局级组织员。20*年6月,年仅29岁的孙道军,被县委提名为青峰镇镇长人选;20*年3月,县委又将其调任到边远、社性复杂的大木厂镇担任党委书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镇各项工作大有起色,在20*年县级领导班子换届中被市委确定为县委常委候选人,今年5月,被市委调整到郧县担任组织部长。四是选派到基层,提高实践能力。县委强化对选调生的实践锻炼,让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中、具体实践中学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实行“选调生转化后进村工程”、“选调生联系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扶贫村”等活动,使选调生成为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既促进了基层的稳定和发展,又锻炼了选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五是积极支持鼓励选调生参加学历教育。今年有2名选调生分别被四川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录取为在职研究生,部分乡镇及时出台了带薪学习、报销有关费用和保留工作岗位等优惠政策,让选调生解除了后顾之忧。

3、健全制度全程“管”。一是建立定期谈心、谈话制度。要求乡镇党政“一把手”经常过问选调生的情况,定期与选调生交心谈心,在他们出现情绪波动时通过谈心的方式和耐心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困惑和忧虑,平时注重在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他们,以坚定选调生扎根基层的信心。二是建立思想汇报制度。要求选调生每年进行一次思想工作总结,总结情况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县委组织部报告。通过按期汇报思想,准确掌握选调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定期考察制度。县委组织部每年对所有选调生的思想、工作、学习、作风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考核,重点了解他们在岗位适应、处理复杂问题以及独挡一面开展工作的能力和现实表现,了解他们是否具备后备干部人选的基本素质和从事党政领导工作的发展潜力等。结合考核结果,对他们的管理方法、培养计划和使用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选调生朝着有利于成长的方向顺利发展。

4、解放思想放手“用”。一是因才制宜,优先选用。对德才素质较好,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优先列入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随时使用;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能力突出的,在班子换届或平时调整时,优先考虑;在配备空缺领导职位时,同等条件下,优先任用在基层多岗锻炼过的选调生。在去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和今年县直单位领导班子调整中,提拔任用的10名选调生中,平均年龄27岁,最小年龄23岁,80年代以后的选调生6名。二是跟踪培养,破格提拔。对表现突出的、条件成熟的选调生,县委坚持既重标准,又不唯资历、唯台阶,予以破格提拔。99年,省委组织部选调生龚举海年仅26岁,就在全县局乡级干部公开选拔中崭露头角,担任了团县委书记,成为当时全县年龄最小的正局级干部。2005年选调生孙贺综合素质好,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分配到乡镇工作后,适应能力非常强,深入村组,服务群众,在20*年乡镇领导班子考察中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被提拔担任桥上乡党外副乡长,成为目前全县最年轻的副乡级干部。三是选准时机,择优选任。县委充分利用乡镇换届、县直单位调整和公开选拔等干部调整的时机,及时将培养成熟的选调生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近年来,通过公开选拔乡镇常务副乡镇长、团县委书记、30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等方式,共有12名优秀选调生被充实到乡科级干部队伍中。

二、影响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主要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种改革措施的进一步推行,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受选调生内在因素、外部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选调生的日常培养管理、服务相对滞后。省、市相继出台了选调生管理办法,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个别基层单位执行不够坚决,管理不够规范,服务相对滞后,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认识不到位,认为选调生进入党政干部队伍就够了,至于如何加强管理,如何保证健康成长思考不深、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安排任务,缺乏生活上体贴关心,没有尽力为选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个别单位认为选调生的培养是组织部门的事,认为选调生今年来,明年走,自己没必要作大的投入,加上工学矛盾突出、经费有限,因此对送选调生参加理论知识和业务培训积极性不高。日常教育中缺乏灵活的教育手段和丰富的教育载体,重工作安排,轻思想引导,没有积极帮助选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日常培养使用上放不开手脚,不敢压担子、搭台子,没有让选调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丰富经验,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调生的健康成长。

二是外部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当前,社会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冲突引起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多,各种不良思想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现实中,个别选调生受“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不注重个人的政治修养,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缺乏基本的政治判断力和公仆责任感,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失衡,奉献意识淡化,产生了重索取、轻奉献,重个人、轻集体,重眼前“实惠”、轻远大理想的不良心态。

三是选调生思想状态与现实要求不适应。个别选调生对现实期望值过高,把自己的未来想象得很美好,对参加工作后进入基层可能遇到的挫折、困难、艰苦环境、复杂局面等缺乏清醒的认识,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不足,等到参加工作后,才发现现实与设想有一定的差距,工作辛苦,待遇不高,于是产生一种失落心理。尤其当获悉其他能力不及自己同学在大公司工作、福利待遇比自己高出许多时,心理自然失衡,有时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工作选择是一种错误,心浮气躁,心态不好,怨天尤人,工作消极被动,甚至离岗辞职;有的选调生思想上过分看重“选调”、过分看好“自己”、过分依赖组织,不能摆正自的位置,认为自己早已被组织纳入了视野,总还是沉浸在“天之骄子”认识之中,眼高手低,不乐意做具体工作、处理具体事务,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有的选调生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水平,不能坚持学习和积累知识,不能查漏补缺,不能与时俱进地改进和提高自己,满足于被动学习,组织安排什么就学什么,影响了学习效果;有的选调生不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不善于思考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还不够,不能完全落实上级交办的任务等等。这些不良的思想状态导致部分选调生或急功近利、浮躁不安,或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三、加强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新的形势对加强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应将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进一步开创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一)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创新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的载体。一是搭建交流平台。利用网络阵地搭建与选调生思想交流的平台,及时了解和解决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选调生进行心理咨询、法律辅导,增强选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二是开展主题活动。结合实际开展“磨砺与成才”、“我为发展献策”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占领选调生的思想道德领域。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选调生加强自我磨砺,帮助选调生调整心态,找准角色定位,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克服无所适从的心态;引导选调生在与别人的长短对比中矫正自己,要低看自己一眼,高看别人一眼,克服高人一等的心态;引导选调生沉心静气,既要在基层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真才实学”,更要在基层实践中体现自己的“真抓实干”,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三是开展县情调研。经常组织选调生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让他们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增强其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信心。

(二)为选调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锻炼机会,丰富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注重进行高层次培训。在利用市、县两级党校对选调生进行理论业务轮训的同时,大力支持和鼓励选调生参加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等高层次进修和培训,培养选调生的战略思维能力。强化多岗位锻炼。除在特殊需要岗位上外,可以每1-2年对选调生的工作分工进行一次调整;根据工作需要,在同一工作岗位满2年以上的选调生,应有计划地在本县范围内进行交流使用;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超过5年的选调生,必须交流换岗使用。注重对经济、法律、外语等紧缺人才的培养,有重点地从选调生中选拔一批同志到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以及处理信访问题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第一线接受磨炼,加速其成长步伐。选派选调生到沿海地区挂职锻炼,到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思想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三)对选调生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提高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实效。一是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开展选调生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才。符合培养目标则长期管理,重点培养,不符合培养目标及时予以淘汰。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洁守纪等方面有问题的选调生,本人思想动摇,不愿继续在基层工作锻炼的选调生,健康状况不好或不能适应工作任务需要的选调生,不再纳入后备干部管理。通过优胜劣汰,让选调生产生危机感,进而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使选调生队伍成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党政领导后备人才库。二是要确保人岗相适。通过自我推介、查阅档案、组织面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其毕业院校、专业方向、在校表现、成长历程及个性、潜质、爱好、特长等,把选调生分配到专业最对口或最能发挥其潜质的岗位。三是规范选调生定期考察制度。每年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根据其基本素质、特长、特点确定其培养方向,实行分类培养。对基本素质好、具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及时调整到乡镇党政主要岗位上工作,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对其中适合做机关工作的选调生调整到县直党政机关工作,享受相应的职级待遇;对不适合做党政机关工作的选调生及时调整到相应工作岗位。四是积极帮助选调生解决工作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感染力。想选调生之所想,急选调生之所急,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

(四)重视政治进步,进一步做好选调生的培养选拔工作。建立选调生培养选拔责任制。组织部门根据选调生所学专业、发展潜力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每个人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向。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选调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将选调生培养选拔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建立县直相关部门选调生工作联系会议等制度,定期对选调生的分配、安置、调整和管理等工作进行研究。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使用优秀选调生。建立分级培养选拔制度。将选调生纳入副局乡级后备干部进行管理;将县直和乡镇领导班子中的副职列为正职后备干部进行管理,将县直和乡镇领导班子中正职和县级领导班子中的选调生,推荐列为上一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进行管理,以缩短选调生的成长周期,提高选调生的成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