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26 11:19:00

导语:城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是著名的海洋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舟山群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1444平方公里,人口37.33万,其中城区人口13.27万。区下辖7镇3乡5街道,设34个城市社区、73个农渔村新社区和7个城中村。目前,全区共有一级党(工)委24个,二级党委14个,有52个党总支和614个党支部,党员14458名。城市社区直管党员2810名,在职党员9755人,有省级党建工作示范社区1个,市级7个。三年来,我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开展了以发展经济、服务群众为重点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一、整合优化,在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上实现新发展

1、构建社区党建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以区委书记为全区社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机制,每年不定期召开街道党工委书记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研究汇报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建立健全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纪委、宣传、机关党工委等部门共同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城市社区建设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做到职责明确,配合密切。建立健全区党政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工作制度,区党政领导干部都与一个街道(乡镇)、一个社区(村)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并定期深入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层级责任机制,按照“以块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区、街道、社区一级对一级负责制,并把社区党建工作列入考核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和社区党组织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

2、构建社区党建组织体系,形成全面覆盖的工作网络。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按照有利于党支部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原则,调整组建了11个城市社区党委,1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根据从业性质、居住位置,或党员兴趣爱好、年龄结构等实际情况,组建了64个特色党支部,178个特色党小组,实现网格化特色化管理新模式,做到党组织向楼道、志愿者服务队、行业、专业市场地有效延伸。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注重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机结合,抓住重点,分步实施,采取“联合建”、“依托建”和“挂靠建”等方式,建立“两新”组织党支部32个(包括联建),指派党建工作联络员250名,实现了“两新”组织党组织应建已建率、覆盖率和指导员选派率“三个100%”。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在做好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了工青妇、民兵、老龄、人民调解委员会、残联等群团组织及治安、计生、文教、卫生等组织,增强了社区自治功能。

3、构建社区共驻共建体系,形成相互支撑的工作合力。依托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区属46个局办党(总)支部都与城市社区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率达99%;建立了社区建设工作协调委员会,加强横向协调,不断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增强为民服务能力。三年来,辖区单位共资助社区的电脑、电视、空调等办公设施价值达130余万元,为社区筹集了约40%的活动经费,开展便民为民服务1000余次。注重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建立了在职党员参与活动的考核、反馈制度,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率达98%。

二、凝心聚力,在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上实现新突破

1、突出党员教育管理,为社区党建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针对社区党员成分多样化实际,在落实“”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实行分类管理,因人施教,多措并举。在党员教育上,注重多种形式。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党课辅导、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等,突出贴近实际。注重多种手段。建立了朱缀绒事迹陈列馆等9个党员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党建网在线点播、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党员短消息群发等系统,突出教育效果。注重丰富内容。在组织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的同时,组织观看生产技术、法律问答、邻里关系、尊老爱幼、子女教育等教育片,拓展教育外延。在党员管理上,实行分类立体管理模式。对离退休党员实行“赋职管理”,使退休党员退岗不腿色;对下岗党员实行“温暖管理”,使他们“下岗不失志”;对年老体弱党员实行“送访管理”,使他们“思想不落伍”;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使他们“离家不离党”;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使他们“永葆先进性”。三年来,有600多名离退休党员主动认领社区工作岗位,151名下岗党员实现了再就业,97名年老体弱党员有了专人联系服务,9558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参加便民利民活动达6万余人次,建立外来居民委员会1个,流动党员党支部7个。

2、突出干部队伍建设,为社区党建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完善社区干部选拔培养机制。从改善社区干部年龄、知识结构上下功夫,采取公开选拔、下派、挂职锻炼等方式,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充实到社区班子中,优化干部队伍。三年来,先后有15名街道干部到社区一线工作,31名社区干部先后到街道挂职锻炼。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有16名高校毕业生到社区担任书记(主任)助理。配好配强社区“一把手”。34个社区中有33个社区书记、主任实现了“一肩挑”的领导体制,专职配备了党务工作副书记,加强党建工作力量。健全社区干部培训机制。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干部培训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本领;出台社区干部再教育补助政策,鼓励社区干部通过函授、自考等方式参加在职学习和学历升级。三年中,有91名社区干部参加了大专本科学历升级。目前,社区干部平均年龄37.45岁,党员比例达到67.6%,大专及以上学历116人,占总数的62.7%。班子结构日趋优化,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大增强。

3、突出阵地建设,为社区党建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财力保障。社区工作经费在每年15000元的基础上,按辖区居民数人均3.50元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区服务收入为辅、共建单位和社区居民资助为补充的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的建设。在街道建立4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投入3000余万元社区建设资金,通过租赁、建造、置换等方式使32个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超过了350平方米。加强党员群众学习教育和文化娱乐平台建设。发动区财政和社会力量,投入120余万元,在34个城市社区开通党员远程教育网,配备了专用电脑、投影仪等高端设备。建立干部保障激励机制。出台了《*区城市社区干部管理办法》,实现了社区干部工资正常增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激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三、践行宗旨,在深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上实现新拓展

1、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载体,深化长效机制。街道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各社区和党小组也相应成立了“党员服务站”和“党员联系服务点”,在为党员自身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也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注重深化内容,丰富内涵,在全区推出了以教育、亮相、联系、服务、帮扶和致富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和联系服务群众“六大行动计划”。如在亮相行动中,推出了党员身份、职责、承诺三亮相,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置党员岗位职责牌亮相,在社区悬挂“党员家庭户”、开设党员责任区亮相,在“两新”经济组织中设立党员先锋岗亮相,增强党员党性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联系行动中,做到了联系对象、内容、方式和要求“四明确”,突出根据党员个体实际,确定联系对象,开展以“帮民、利民、惠民、亲民”为主要内容的联系活动。为增强联系群众的实际效果,我们在普遍联系的同时,确定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重点联系2-3户群众,科级党员领导干部重点联系1-2户群众,普通党员重点联系1户群众,联户党员与所联对象每月至少进行2次联系,将联系情况记录在册。在帮扶行动中,以开展“送温暖”活动为载体,在生活上扶贫,送温暖;精神上扶志,送观念;发展上扶业,送思路,实现困难党员群众帮扶全覆盖。目前,城区已有430余名困难党员落实帮扶措施。通过深入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提高,参与率达到45%以上。

2、创新社区党员为民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内涵。一是开展社区党员“业余岗”活动,推出了社区决策辅助类、社区政治宣传类、社区服务类、社区卫生环境类、社区治安类、社区文化类等六大类20个岗位,按照就近便利和易于发挥作用的原则,9000余名党员结合自身实际,自愿认领了不同岗位。二是开展社区党员义工(志愿者)活动,常年开展法律、医疗、科技、文艺进社区等服务。城区共组建了义工服务中心4家,社区义工服务站34个,义工专业队伍272支,登记在册的义工13991人(其中党员义工8949名),占城区人口10.5%。一大批优秀党员义工如“亮亮师傅”梅友棠、宋峥、推拿师傅郑文波和“洗桥阿婆”殷桂兰等为民服务事迹多次在《人民日报》、《浙江日报》、《都市快报》及舟山媒体刊登专题报道。三是建立“1890”服务热线中心。整合城区四街道“1890市民热线服务电话”资源,投资70余万元新建了区级“1890”服务热线中心,提供党务、法律咨询、家政、医疗等全方位、多层次、快捷、便利的优质服务。目前挂靠在服务中心开展便民服务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35支,党员志愿者256名,受理各类求助电话7169次,办结7098次,办结率达99%。

3、创新社区党员服务评价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从2003年开始,我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以争做“自警自律好、引导带动好、协助配合好、居民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好一满意”城市社区党员创评活动,把社区党员先进性分解为从自身做起、带动引导群众、积极配合社区管理、发挥党员积极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发放了《致全体党员的一封信》和《告社区居民书》,对辖区内直管、在职、离退休和流动党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登记,建立一人一册的台帐。合理设计党员教育管理载体,组织党员发挥一技之长,参与社区工作、为民服务。如环南街道开展了“凝聚力工程”,解放街道推出了“社区邻居节”,昌国街道开展了街道、社区干部“进家门”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加强监督措施。健全党员管理、考核、监督机制,聘请了289名热心老同志担任党员形象监督员,设置了54只党员形象监督箱,公布了投诉电话,提高了党员履行“三好一满意”要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年来,共评出区级“三好一满意”党员34名,街道级1097名,社区级2784名。

四、发挥作用,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建设上实现新作为

1、以党建推进经济发展,打造繁荣殷实的“富裕*”。紧紧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区,打造海岛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要素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依托深水岸线,以浙江*工业园区、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建设为主要载体,以太平洋、和邦化工、辻产业等上百亿产值的重大临港项目建设为抓手,发挥海洋经济的优势,加快临港大工业基地和海洋物流业基地建设。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4亿元,人均GDP达到4590美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预算内财政总收入5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21元,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2、以党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文脉厚重的“人文*”。加快推进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海洋特色文化得到充分挖掘、保护和大力弘扬,总结提炼并大力宣传“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崇文重商、诚信务实”的新时期*精神,城市居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成为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成功创建了省教育强区。开展了首届中国双拥文化艺术节、国庆大巡游、“书香节”、“社区邻居节”、“外来建设者运动会”、“社区体育运动会”等150余项丰富多彩的特色文体活动,极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深化诚信教育、建设信用*”活动,“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争做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城市”为主题的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教育活动,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大讨论。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和全国卫生城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和浙江省首批省级文明城区。

3、以党建推进城市建设,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全区累计投入20多亿元资金,着力改善城区道路交通、文化旅游、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城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基地设施进一步改善。建立了“四横十纵”城区道路干线和城区环线道路,投资7000余万元改造了城区污水处理系统,对城区内环城东路、环城南路、解放路、总府路等主要交通道路进行了改建扩建,其中环城东路被评为“省级街容示范路”。城市文化休闲设施进一步完善。在城区中心建立了集旅游、休憩、集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和3万平方米功能齐全的文化艺术中心;在沿港东路建成了4.1万平方米被市民誉为“舟山的外滩”的海滨公园;在客运码头附近建成港务广场,完成了长岗山森林公园和竹山公园改造。以芙蓉洲路和总府路两条步行街为两翼的现代休闲购物商业街区初步形成,历史保护、旅游观光和休闲购物得到有效结合。加快城市美化绿化进程。仅2006年,*城区新建绿地11.5万平方米,其中小区绿地8.32万平方米,公园绿地2.82万平方米,新增行道树1000余株,已逐步建成精致优雅的海上花园城区。

4、以党建推进社会发展,打造安居乐业的“和谐*”。加强法治建设,深入开展“三五”依法治区、“四五”普法活动。扎实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出台了《*城区“网格化”治安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实行三级巡控负责制,构建社区五级治安防控机制。34个社区都建起了专兼职群防群治队伍,成立了社区警务室,配有专职民警和平安队员,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高。高度重视公共安全,抓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种公共应急机制,取得了抗击“麦莎”等强台风的重大胜利。社会公共服务网络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2.3%,城区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三年来,我区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创建先进区”、“平安区”,连续五年被评为市级综治工作先进集体,获省“四五”普法先进区、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县级先进单位、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省人口和计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