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管人才工作的理论思考

时间:2022-06-26 10:23:00

导语:党管人才工作的理论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管人才工作的理论思考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着眼于党和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人才的需求状况,着眼于加强中国特色人力资源建设、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党的*,首次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写入了党代会报告,进一步突出了党管人才的重大思想,体现了党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创造性地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大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力度,加快培养各类人才的步伐,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概言之,党管人才工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保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在工作方针上,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劳动”、“创造”放在与“知识”、“人才”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人才观念上,提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确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和“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在人才标准上,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鼓励人人都能成才。在人才培养上,强调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吸引上,强调要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不断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在人才评价上,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在人才使用上,强调要建立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发挥作用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人才工作在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人才观念有待进一步改变。对人才含义和人才价值的认识还不足,人才资源观等观念在全社会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党管人才意识还不够强;重物轻人的思想、“官本位”意识仍然存在,人才选拔、培养、引进、使用的各种僵化保守思想和封闭落后意识未能完全破除。二是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机构不健全、职能定位不清、责任分工不明、力量分散、合力不强等问题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致使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重复开发、管理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中央与地方、省与省之间、人才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协调等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措施不配套,落实不到位;用人机制不活,缺乏竞争力;人才评价体系尚未构建,缺乏一套科学规范、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一套能广泛调动积极性的有效制度和方法;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较低,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尚未形成;高层次人才的劳动价值、贡献、效益与分配还不是很合理。四是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习惯于用传统的方法来抓工作,思路不太清晰,重点不够突出,工作缺乏创新性。对人才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得不够,特别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不多。人才工作的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程度不高。五是人才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有利于人才成长、能使人才充分施展才干的环境尚待形成;法制不健全,不公平竞争、人才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还未完全形成。

针对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目前加强和改进党管人才工作,主要是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或人才资源开发规律,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提高人才工作水平,促进人才资源高效开发,真正做到用思想管人、制度管人、法律管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树立党管人才的科学理念。加强和改进党管人才工作,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创新观念,勇于摒弃不适时宜的旧观念,树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观念。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刻认识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改变和克服“官本位”意识,树立“能力本位”的用才导向。坚决摒弃以行政级别、官职大小来衡量个人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及其作用大小等“官本位”错误观念,倡导按照知识、能力的大小及其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来评价各类人才的价值和作用。要转变管理方式,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变单一管理为分类管理,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单纯运用行政手段管理为主要通过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实效。

完善党管人才的管理体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要确立阶段性的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制定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把人才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做到谋划发展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健全党管人才的组织体系。在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央、省两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人才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市级以下党委及其组织部门人才工作机构建设,明确职责和任务,配备好工作力量。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人才工作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能,搞好综合协调和服务工作;党委宣传、统战等部门要担负起分管领域或联系群体中的人才工作;政府人事、劳动、教育、科技、农业等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改进党管人才的决策方式。要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或协调小组的作用,切实履行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或协调职能,对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重要决策以及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等重大事项作出安排和部署。

构建党管人才的运行机制。在培养方面,要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分层分类制定实施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工程,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实践锻炼,建立健全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评价方面,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在使用方面,要围绕完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分类管理体制,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华的选人用人机制。在流动方面,要加快建设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到位、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开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建立和完善合理、开放、规范、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在激励方面,要实行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健全党管人才的保障措施。加强和改进党管人才工作,还必须健全和完善党管人才的保障措施。要明确目标责任。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根据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及党政领导班子任期工作目标,确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人才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要抓好协调落实。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例会制度,研究分析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推进工作落实、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对策建议。建立人才工作任务分解制度,对人才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认真抓好落实。要加强信息交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人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统一、分类的人才信息数据库,建立方便、快捷的人才信息查询系统,适时人才资源和人才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中央与地方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共同推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态势。要强化监督评估。建立人才工作督查制度,对已布置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要建立人才工作审核制度,对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在提请党委、政府决定前,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

营造党管人才的制度环境。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运用政策、法制和组织手段,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创业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大立法力度,建立健全涵盖人才安全保障、人才权益保护、人才市场管理、人才中介服务和人才培养、使用、引进、评价、激励等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各个环节的法律法规,不断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建设。及时将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人才管理规律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之有效的党对人才管理的路线、方针、政策、方法、经验,纳入立法规划,上升为人才法规,使党管人才原则拥有法律保障。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以服务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破部门、身份和地域界限,减少行政干预和不应有的限制,真正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服务,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行政责任制和办事承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无障碍、一站式、个性化、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高新区、科技园、软件区等各类园区和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等创业平台的建设,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实行首席教授、首席研究员、首席工程师和设计师制度,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倡导奋发进取、敢为人先、崇尚竞争、允许失败的人文精神,尊重人才的选择和需要,尊重人才的劳动和创造,使各类人才充分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善于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才,坚持用崇高的精神鼓励人才,努力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