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气化炉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25 10:02:00
导语:秸秆气化炉情况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中共毕节地委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毕节地委20*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建议整改责任分解表〉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就秸秆气化炉在我区的发展、应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秸秆气化炉的发展现状
(一)全区秸秆资源利用情况
我区是一个农业大区,每年农作物秸秆总量300多万吨,其中部分作为饲料,极少部分用于秸秆还田补充土壤有机质,10%左右作为燃料,大部分被作为废气物弃之于田野,由于找不到好的处理方式,农民们又为了方便在田间耕作,只好将秸秆在田间地头焚烧,大范围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造成公路交通安全隐患,又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这些烟尘中大量的CO2造成大气的“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既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又浪费了资源。同时还有玉米芯、果壳、谷壳、锯木、刨花、野草、枯枝、树叶等,可燃性生物质来源广泛;而且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生物质资源将会越来越丰富。
(二)秸秆气化技术的提出
*年,织金县化起镇政府到北京中关村引进秸秆气化技术,以水泥砖沙为原材料,土法上马,修建秸秆气化灶,在当地进行示范。同年4月,在省政府内参上,提到了该项技术在织金的应用,时任常务副省长的王正福同志,在内参上作出批示,要求省农业厅做好该项技术的调研、示范、推广工作。
目前,我区参与研究、试点示范的单位有地区农业局、地区农机中心,个体生产户2户。现阶段掌握全区已经推广秸秆气化炉400多台,除纳雍、威宁两县没有设点外,其余县(市)均有试验、示范点,其中数金沙最多。
(三)秸秆气化原理及当前技术水平
秸秆气化技术系指,利用作物秸秆或木屑、果壳等各种可燃生物质在缺氧状态下,加热反应的能量转换过程。秸秆主要由碳氢化合物和灰分组成,当它们被加热,只供应少量空气时,发生热解反应,使碳、氢等元素转化成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的过程。户用型秸秆气化炉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制气装置,秸秆在容器内缺氧燃烧,大部分能量转化到气体中;第二部分是燃气净化装置,主要清除气体中的焦油和灰份;第三部分是灶具和取暖装置,净化后的气体直接燃烧,提供生活用能。
其优点:一是它能直接将农作物秸秆转化成燃烧气体,其燃烧效率达95.5%以上,热效率达到82.5%,完全可替代石油液化气,是一种理想的现代民用燃料,具有火力强(火焰为浅蓝色),热值高,清洁卫生等优点。二是同液化气灶一样,大小可调、纯蓝火焰、温度可达900℃以上。三是原料广泛,各种植物的根、茎、叶,包括秸秆、玉米棒、稻壳、花生壳、果壳等一切农作物;刨花、竹木边角废料;杂草、树枝、干牛羊粪、煤炭等各种可燃物均可。四是适用广泛,做饭、取暖、两者可同时进行或独立使用。一次加料可连续燃烧,使用中不必重新加料,一般5-7天出灰渣一次;普通家庭每天只需2-3公斤即可满足日常需求,比普通柴灶节省70%以上。
其缺点:目前气化炉许多关键技术环节上还存在诸多不成熟的地方,如点火困难,保火时间不长,原料要求较高(湿度<18%、粒度<30毫米),操作不简便等,气化气体的技术指标和环保参数还未经有关部门进行检测。而且,秸秆气化炉需要配备40瓦功率的鼓风机,在无电地区无法使用。
二、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发展农村秸秆气化,既可为农户提供高品位清洁能源,解决农村用能,又可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起来有以下三方面效益。
(一)经济效益
秸秆气化,可解决农户日常炊事、取暖,每户年均可节约支出600元,使用越多,效益越大。
(二)生态效益
1、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农作物秸秆通过粉碎入炉气化,有助于改变农村秸秆乱堆乱放,肆意焚烧,污染环境的现象,改善农村卫生条件,美化乡村环境。
2、保护森林植被
推广一台秸秆气化炉,每年至少节柴2吨,相当于4亩薪炭林的年生长量,可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和防止水土流失。
(三)社会效益
1、解放妇女劳动力,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
秸秆气化技术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模式,把妇女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2、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是农业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其次是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三是生活习惯意识日益趋于健康发展。
三、实施效果及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
通过到毕节市海子街镇红堰村、朱昌镇王家冲村,大方县羊场镇新田村、桶井村,黔西县素朴镇古胜村调研,我们了解到农村对秸秆气化技术的需求还是有的,特别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农户将大量的作物秸秆焚烧掉,农民自己也感觉到很可惜,这就说明农民有充分利用秸秆气化愿望。少数农民对秸秆气化技术的应用积极性比较高,自筹资金购买秸秆气化炉。但在调研的26户用户中,只有1户正常使用,25户没有正常使用,为什么不能长期正常的应用呢?应用农户集中反映:一是原料要求较高(湿度<18%、粒度<30毫米);二是无秸秆粉碎机,人工粉碎难度大,三是缺乏使用常识;四是点火困难,保火时间不长;五是无秸秆储存场所。
主要原因:一是对秸秆气化炉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把秸秆焚烧的违害和秸秆气化技术应用的好处认真宣传给老百姓;二是推广单位和经销商技术服务不到位,没有把气化炉的使用和维修等技术传授给用户;三是用户尚未摆脱传统的用能观念的束缚;没有把秸秆气化炉的使用转变为常规生活用能方式;四是目前推出的气化炉,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五是气化原料的收集、加工及储存还有待解决;六是秸秆气化技术的引进、消化、开发、试验示范、推广应用还没有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
四、下步工作思路及建议
(一)加强秸秆气化技术宣传工作力度
利用各种媒介进行秸秆气化技术的科普宣传,要宣传社会、宣传农民、宣传领导,把秸秆进行气化技术处理的重要意义完整无缺的宣传给领导、社会和农民。
(二)政府协调,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
政府要确立农业部门在秸秆气化工作中的地位,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及时通报情况,征求意见,互相支持。与农机部门联动,将农村能源推广机构和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加大对秸秆气化技术机具的生产、管理和关键技术的引进研发与推广应用力度。与财政部门联动,安排专项资金,把秸秆气化技术作为重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进行扶持。与农办、环保、公安、交通部门联动,成立联合工作组、巡视组,对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进行督导。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推动禁烧和秸秆气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科研,搞好秸秆气化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目前已推广的秸秆气化炉,还不成熟,还需进一步研发,技术上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秸秆的有效利用。如秸秆气化中的焦油过滤、点火困难、保火时间不长、操作不简便等问题。秸秆转化利用技术除要经过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外,还需要经过大量试验改进,并针对项目推广中发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缩短技术熟化时间。
(四)开展秸秆气化技术的试点、示范工作
通过调研,推广秸秆气化炉只宜小范围、小区域进行布点实验,目前不宜大规模推广应用。用试点带动、典型示范来发动群众。只有让农户逐步认识到秸秆气化技术应用的好处,他们才会主动找上门来。各县(市)必须建立相关机构,精心安排部署进行试点,形成以点带面,产生辐射效应,使秸秆气化技术得到全面推广。
1、试点规模及选址原则
在各县(市)安排选择1—2个自然村寨开展试点工作,建设规模20台,全区共计160台。选择安排在无煤、缺煤、退耕还林区进行试点,且农民科技意识强,生产积极性较高,秸秆资源及农业废弃物丰富。
2、资金投入方式
实行秸秆气化炉应用专项补贴。采取国家投入为主,农民群众自筹为辅的投入方式,对应用秸秆气化炉的农户按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补贴,其中地级财政补助50%,县级财政匹配40%,群众自筹10%。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参与项目试点、示范工作,扩大宣传示范效应,提高农户对秸秆气化技术认知度,为下步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3、资金概算
目前一台秸秆气化炉零售价1000元(含运费),全区试点160台,需资金16万元。其中地级财政补助8万元,县级财政匹配6.4万元,农户自筹1.6万。
4、保障措施
——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成立以地区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地区能源办主任任副组长,各县(市)能源办负责人为成员的毕节地区秸秆气化示范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地区能源办,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各县(市)能源办负责本地项目试点户的宣传发动工作。
——加强技术培训,确保示范效应
在各项目村举办1期秸秆气化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气化原理、炉具安装及管护、安全使用知识等。通过培训,确保秸秆气化炉使用效果,发挥示范效应,为下步的大范围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严格资金管理,确保物资供应
项目资金在会计核算中心设立专户专账,实行报账制,保证专款专用,秸秆气化炉由地区农业局采取议标的方式进行采购。
- 上一篇: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思考
- 下一篇:红外感应式灯控芯片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