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思考

时间:2022-06-25 10:01:00

导语: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思考

(一)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未来的竞争中,谁拥有人才,谁就可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导地位。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各地各部门对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都十分重视,毕节地区作为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了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步伐,促进贫困山区农民尽快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奔小康,推进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功立业的政策措施。如: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定期评选地区拔尖人才,制定并实施地级政府特殊津贴,制定并实施地管专家评选办法评选地管专家,在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过程中对高级人才发放人才津贴等,这些政策的落实对促进试验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拥有一批农业科学方面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据统计,20*年全区的农业科技人才有4600多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有58人,占1.26%。平均每万农业人口中有农业科技6.68人。比试验区建设之初4.4人,增长了51.82%。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农业新技术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重点项目等,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农业专家队伍,据组织人事部门统计,目前我区农业系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16人,占全区的42.1%,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5人,占16.7%,在地区五届地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评选中,农业系统被命名为地级拔尖人才的有26人,占29.5%。在省、地科技兴农人才奖评选中,获得省政府和地区行署表彰奖励农业科技人才和乡土人才达到300多人。这些专家和科技人才必将为全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再立新功。

二是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业和农村乡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我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始终把农业和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一方面利用实施项目,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大力培训人才实用型人才使农村一大批村、组干部,农民技术员及其种养殖能手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据地区农办统计,我区*~20*年通过技术培训取得“绿色证书”的农民有万余人,占农业劳动力数的%,这些具有相当科技文化素质、活跃在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第一线的农业和农村乡土人才,为我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农业和农村培训项目,大力培训农村青年农民,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据统计,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通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了大量青年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共培训农民4.34万人,其中3.96万人实现了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这批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既促进了就业,又促进了农民增收。据农业经济部门调查,在近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农民工资性收入占的比例已达32.4%。

三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毕节地委、行署坚持实施“人才强区”和“科技兴区”战略,结合毕节试验区是农业大区但不是农业强区的实际,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从我区农业发展的实践中选题,争取实施国家、省及其有关部门的农业科技项目,促进了我区农业科技进步,一批具有黔西山区特色,达到省内先进、国内先进、甚至国内领先的农业科研成果研究成功。不仅为试验区建立以来来我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为我区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供了技术储备。另外,从实际出发,总结提出了旱地六项(杂交玉米良种、旱地分带间套作、地膜覆盖、绿肥聚垄耕作、玉米育苗定向移栽、合理施用化肥等)和水田五项(油菜育苗移栽、杂交水稻良种、两段育秧、旱育稀植、半旱式栽培等)“科技兴农”工程,并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组织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大面积推广,促进了我区粮食生产连续十余年持续稳定增长,使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出现总量基本平衡,品种间有进有出和结构性短缺的良好形势。为全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了创造条件。

(二)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建立以来,我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结合农业发展新阶段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在数量、结构和质量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我认为我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为:

-——农业科技人才的数量少,分布不合理。据统计,到20*年全区农牧林业科技人才数量仅为4600多人,平均每万农业人口拥有的农业科技人员仅6.68人,平均每个村仅有农业科技人员1.2人。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少,负担重。而且在地域分布上,是地、县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多,乡(镇)少;交通方便的中心地区多,边远乡(镇)少。

¬———对农业科技人才的使用不科学,浪费大。据调查我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时间严重不足,全区平均仅为22%,少的只有10%,最多的也不超过35%。造成人才的大量浪费。在农业科技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不以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业绩为依据,使科技人员的“正”业成了“副”业,使相当部份科技人员丧失了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信心和积极性。

———农业科技人才的结构不合理,高层次的农业专业人才不足。据调查,在我区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非专业人才占20~30%,专业人才,虽然大多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但多数只掌握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技术。面对商品农业、市场农业、特色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现代农业束手无策。另外,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偏少,以种植业为例,20*年科技人才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仅占23.6%;农牧产品加工人才十分缺乏,很难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

———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工作、生活环境差,待遇低。据调查,我区乡(镇)一级的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几乎没有办公经费,一些农业科技人员为完成工作任务还要将微薄的工资用于车旅费的支出,三分之一左右的乡(镇)农业服务机构没有办公用房和宿舍,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差。农村科技人才待遇低而且得不到保障,据了解我区乡(镇)农业科技人才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申报评审高级职称,严重打击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村乡土人才队伍的建设存在投入不足系统性差、专业偏窄、层次偏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区农业和农村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会产生重要影响。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须全面地、系统地思考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问题。

(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我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在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增长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村农民的生活从全面解决温饱到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迈进。依据这个目标和任务,要求我区今后的农业发展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农业的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三是农业的发展从主要依靠利用传统农业资源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轨道上来。

因此,必须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建设的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第一、创造农业科技人才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毕节试验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把农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农业科技人才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要加快对农村各乡(镇)农业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不断改善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努力提高他们因地制宜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积极性;二是要根据《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增加农业事业费的投入,为农业科技人才从事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提供经费支持。要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的改革,把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要确保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大部份的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尽量避免学非所用和人才浪费;三是要针对一些深山区、石山区农业科技人才少,农业技术普及推广难的实际,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人才向边远山区流动。这个政策应做到:①有利于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到边远山区去创业和服务;②有利于鼓励地、县(市)的农业科技人才到边远山区去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四是要建立毕节试验区农业科技发展基金,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和重大技术推广;支持中、高级农业科技人才面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奖励对农业科技和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

第二,重视高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培养力度。首先,应选择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针对我区农业发展的实际开展科技攻关,使之达到一出成果、二让农业科技人才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其次,为使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的理论水平、知识能力跟上时展的需要,应扩大我区科技人才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促进中、高级农业科技人才扩大知识面和开阔视野,提高科技开发的能力和更新知识。其三,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中、高级农业科技人才到一些重点科研院所进修或短期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其四,多形式、多途径推进全区农业科技人才更新知识,应鼓励和支持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攻读学位,研究现代农业及其高新技术,使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其四,应鼓励基层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为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后申报评审高级农业技术职务,促进农村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总之,一个目标就是要通过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逐步推进我区专业门类齐全,学术和技术水平高,具有独立研究和开发能力的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第三,进一步用待遇留人,稳定高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高级农业科技人才是全区农业科技发展的宝贵财富,应保持稳定并不断壮大。但从目前省内外实施的一些提高人才待遇的政策来看,对像我区这样的贫困地区要稳定这支队伍不容易,稍不注意可能会造成人才大量流失。因此,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中,除继续做好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人才给予一定的荣誉和物质奖励外,待遇留人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应结合地区实际提高地区高级人才工作津贴的标准,并逐步与先进发达地区的标准靠拢;对地区内的高级人才在住房、用车等方面给予一些优惠,对高级人才集中的单位,按照高级人才的数量给配一些工作用车,并将费用列入财政预算;给高级人才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补贴,支持高级人才收集和研究国内外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为我区农业发展服务;应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的有关知识分子待遇的政策。

第四,充实和补充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增加农业科技人才的数量,提高质量。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是一支动态发展而不断壮大的队伍,从目前我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看,无论数量、质量都不能适应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需要充实完善和补充一定数量的商品农业、市场农业、特色农业及其农牧林业产品加工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逐步达到专业齐全、结构合理、动态有序的目标。为了逐步减少非专业人员的比例,充实和补充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严格控制在农业院校本科以上学历,专业为农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人员的范围内。严禁非专业人员继续进入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同时防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出现新的人才断层。

第五,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使用好现有人才是开发人才资源,建设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内容,也是引进人才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对于农业科技人才来讲,由于在地域分布、工作条件和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用好现有人才更是关键。

对于现有人才,要按照职称激励、待遇保障、工作奖励、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相结合等措施,管理好,使用好。为了充分发挥地区内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些用于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可以优先用于地区内人才资源的开发,使区内人才与外引人才处于同一个平台上。要切实防止因“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伤害地区内科技人员的感情。对于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使用问题,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应建立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使用和管理的目标责任制,用制度确保他们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使农业逐步从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在此基础上,对于目前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急需的人才,应积极创造条件,筑巢引凤,吸引省内外、甚至是国外的专业技术人才到我区工作或从事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但我认为引进人才一定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实际及其可能性,以能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和实际问题为标准,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提出引进的必须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事实上,对于象我区这样的贫困山区,在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上应坚持既唯学历、唯职称,又不唯学历、不唯职称,要唯才事用;应坚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引进人才,鼓励人才流动,用政策、环境和待遇鼓励区外农业科技人才到我区从事农业科技开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促进我区农业科技进步,不求我有,但求我用;应坚持把人才引进的重点放在我区在外工作、学习的科技人才上,使我区的人才队伍相对稳定。

第六,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不断壮大农村人才队伍。世界著名农业推广学家凡尔登认为:农业推广最终在于“通过信息交流、教育并帮助农民提高决策水平,从而自愿改变行为”。因此,一要针对农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中、高级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中、高级农业生产、加工、营销专门人才,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二要把今后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农民的培训上,针对农民发展经济对技术的需要编写教材,组织农业科技人才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培训或举办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系统地培训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三要大力开发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在调查或普查,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的培养。为了壮大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应持续不断的在农村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大力培养农村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和农业科技示范能手,不断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