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20 08:16:00
导语: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
(一)*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情况
*县有人口27.4万,有农业人口25.2万,辖11个乡镇,93个村委会,1923个村小组。全县共有基层党委16个,党组11个,党总支122个,党支部738个,党员10260人。其中有乡镇党委11个,行政村党总支93个,自然村党支部479个,农民党员5683名。一直以来,*县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使村民自治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标志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年以来全县先后开展了三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被称之为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最为广泛的“民主操练”,由于村委会的合法性建立在村民直接选举基础上,其民主性和权威性大大增强,因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呈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
1.实行“公推直选”办法。在推行民主选举的进程中,*县坚持把依靠群众选干部,在候选人的产生方式、候选人的宣传形式以及选举工作的程序和办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基层民主选举新模式。第一步,由村民选举委员会组织,采取“海选”的方式,以村小组为单位,设立投票站,直接提名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候选人;第二步,村选举委会根据“海选”投票结果,按得票高低确定正式候选人,并在选举日5天前公布候选人名单。第三步,在规定的选举日,组织选民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于较好地做到了公开性、广泛性和法规性、程序性的有机统一,这套“公推直选”的办法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农民群众的参选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年第一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县共有选民165268人,有135519人参加选举,参选率82.3%;20*年第二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县共有选民1687*人,有148462人参加选举,参选率88%;20*年第三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县共有选民175784人,有162050人参加选举,参选率92.2%。
2.一批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村民进入村委会班子,反映了农民群众较强的辩识能力。第三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统计结果表明,全县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一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取得新突破。全县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两委”班子93个,其中92个村实现了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达98.9%,与上届相比,提高了4.3个百分点。全县村“两委”委员实现交叉任职306人,减少了干部职数,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妇女进村级班子的比例取得新突破。全县共有122名妇女被选进村“两委”班子,与上届相比,提高了7.3%。有一名妇女以上的村达92个,比上届提高9.5%。“三人四岗”中妇女人数累计达35人,与上届相比,提高了29.6%,比州下达我县的任务数多3人,占任务数的133.3%。4个村实现了妇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与上届相比,提高了3倍,比州下达的任务多1个。三是年轻干部的比例取得新突破。全县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年龄41岁,比上届降低了3岁,一大批年轻干部被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注入了新鲜活力。四是干部的文化素质取得新突破。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中,有2名大专生实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上届多1名;中专及高中198名,比上届多18名;新聘任的92名文书中,大专以上文化20人(本科生1人),与上届相比,增加了16人,一批德才兼备的农村基层干部脱颖而出。
3.培养和锻炼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驾驭民主的能力。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习惯于大事小事都由村党支部讨论决定,缺乏一套民主程序,造成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家长制作风盛行,民主意识淡薄,民主实践缺乏,民主经验不足,个别支部书记甚至漠视民主,视有不同意见的村民为刁民,唯我独尊。在第三届换届选举前,部分基层党组织有的担心群众政治觉悟低,选举难成功;有的担心宗族、宗派势力抬头,造成局面失控;有的担心当选的村委会干部不符合党组织意愿,使支部工作难以开展。但从第三次换届选举情况看,总体情况比较顺利,各村都足额选出了新一届村委会班子,选举结果基本达到了党组织和群众的“双满意”。通过民主直选,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上了一堂生动直观的民主课,党员干部通过这次民主训练,积累了民主经验,从中培养和锻炼了驾驭民主的能力。
4.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民主意识。通过民主选举的实践,广大村民进而要求对本村事务享有更广泛的知情权、决定权和监督权。这一点,在第三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证明。大家认为,农村基层民主的一大特点,就是公开性,凡涉及村级重大事务以及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都要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凡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和村民关心的事情,都要定期向村民公布,实行公开监督。目前,全县93个行政村,已全部按规定选举产生村民代表,全部实行村务公开。
(二)*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1.基层党员干部对民主的认识不够到位。由于村民自治尚处在初始阶段,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民主存在比较片面的认识,认为目前在农村实行民主太超前。认为实行“四个民主”是今后我县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方向,从我县贫穷落后的县情来看,感到有些脱节,偏离了农村实际,与现实有较大差距。认为目前发展经济奔小康是硬道理,民主管理无足轻重。导致了在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工作中出现了“重选举、轻民主管理”的现象。在这次调查中发现,许多村仅仅停留在民主选举上,对如何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知之甚少。在我们下发的100份问卷中,只有30份反映对重大村务能够随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有60份反映对重大村务不能按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2.广大村民民主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完整体系,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在我县的实际中,除了民主选举外,其他三个渠道不够畅通,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是少数村干部民主意识不高,给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带来一定的阻碍。一些村组干部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缺乏系统的理解和研究,没有看到此项制度在解决农村现有问题、化解基层矛盾、实现村民自治和农村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上的重要作用。由于认识上的浮浅和片面,使一些村干部抓民主管理工作的力度不足,深度不够;少数村组干部心有顾虑,行动迟缓,工作中只注重民主管理工作的形式,忽视民主管理的实质。具体表现在:有少数村在决策方面搞“一言堂”,开代表会只是做做样子,把村民代表视为陪衬;有的认为民主管理工作很难抓,工作只是被动应付。二是村务公开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对称,群众难于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从调查走访中看到,大多数村能够如实地将公开的内容按规定全部公开,但有的是按季公开,有的是半年公开一次,也有少数行政村是迫于制度不得已在年终公开一下,有的公开内容太笼统,只公开科目,不公开细目,比如对群众最关心的财务问题,只是公布几大项的收支情况,具体支出的情况群众无法知晓,群众看不透、不满意。
3.部分村民民主意识薄弱,不能很好地依法独立履行自己的民主权利。由于小农思想的消极影响和扩大基层民主进程的局限,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仍然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群众民主意识不高。部分村民认为,村委会干部就是领导,视村委会的职能和地位为权力机关,没有想到村委会只是村民利益的代表组织,村委会需要向大家负责,村中公共事务都可以通过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以投票表决的方式解决。二是民主意识的狭隘性。目前,农村群众整体素质不高,少数村民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眼光,认为只要对己有利就行,对己没有立竿见影的利益就不行,对公益事业不关心、不支持,民主管理工作与自己利益有关的就去关心,就积极参与,而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不愿意过问。三是民主意识的脆弱性。表现为部分农民群众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是以是否有利于村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计来作为自己行使民主权利的标准,而是以本家族、本派别的利益作为评判的标准,往往是“一包烟”、“10元钱”就可以买断“民主”。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单纯从地域的、宗族的、眼前的利益出发来强调民主,不能从全局的、发展的、根本的利益出发来维护自身的民主权利。
4.外出务工人员多,给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据统计,目前*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了333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占实有选民数的17.9%。一大批有文化、想干事、会干事的年青人都外出务工,给推荐村“两委”委员候选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换届选举的投票工作带来了压力。同时,我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在外务工期间一般都对民主管理工作不关心,不关注,不闻不问。在如何让外出务工人员及时参与民主管理,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5.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感到农村基层民主推进过程中固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级基层组织“办事无实力,张嘴无牙力(号召力)”,不能提供群众所需要的服务,群众得不到实惠,从而使村级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造成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减弱,难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6.村委会届期三年太短,换届过于频繁。从实践的效果来看,村委会三年任期过短,从而导致换届过于频繁,弊端越来越明显,主要有:一是群众有怨选情绪;村委会选举任期短,选举频繁,相对选举成本高,不仅占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还耗费了大量物力、财力,无形中增加了基层和农民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支出,村民和干部普遍存有厌烦情绪。二是干部不安心工作,“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已成为农村干部的心态;三是不利于减轻基层负担。每次选举都要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发动,大小会议、选举宣传,费用是选举中不小的开支,还有选民误工补贴,信访调查费用等等其他有关开支也让县乡村深感头痛。据统计,*县第三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所用的办公费、宣传费等相关费用达38万元,巨额的选举费用在县、乡、村三级资金状况极为紧张甚至负债运行的情况下,势必成为农民和县乡财政的一大负担。
(三)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建立健全以村党总支、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为主体的村级组织体系,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体系,以村级工作运作规范为基本要求的村务运作体系。到2020年,力争把全县11个乡镇都建设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模范乡镇,把95%以上的村委会都建设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模范村。
1.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取得成效。农民群众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靠力量,也是国家政治在农村基层最广泛、最深刻的群众基础。因此,要建立健全县委、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要实行“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农户”的工作责任制,县纪委、监察、组织、人事、审计、农业、民政、卫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并且要建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监督评议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坚决查处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弄虚作假、阳奉阴违、敷衍应付的各级干部的不良行为,切实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保驾护航,以确保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深刻认识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努力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村级组织作为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现实需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刻认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要充分利用县委党校、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阵地,深入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要宣传党在新时期对村级组织建设的优惠政策和县域经济发展机遇,加强对村干部的农业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政策、法律、科技、市场、信息水平。并且,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聘请农业科研院所等专家“传经送宝”,进村入户手把手指导农业实用技术,提高村民的科技增收能力;要组织村干部走出本村,参观、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为村民和村级组织建设服务的能力。要加强农村村级经济发展研究,寻求帮助村民尽快致富和增加村级组织经济收入的发展项目。
3.正确处理村“两委”的关系,坚持在村党总支领导下的村委会民主管理。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发扬民主、依法办事”三者的关系,防止和克服以民主政治建设为借口而削弱党的领导和以基层党组织包办而代替群众自治的错误倾向,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在工作中,村委会必须接受村党总支的领导,重大事项应向党总支汇报,接受党总支的监督、指导;村党总支要学会“抓大放小”,搞好统筹兼顾和组织协调,保证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决定、决议予以支持。同时,要牢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深入村民或村民代表中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应对措施。对村“两委”无力解决的重大事项或问题,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请示汇报,提请在政策、资金、物质上给予支持和帮助,以规范和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稳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4.强化民主监督,完善对农村事务、农村财务、农村干部队伍的系列监督机制。一是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坚持把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坚持重大事项向村民公开,认真开展“一事一议”,积极争取全体村民的支持。要成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村务公开监督检查小组,建立一套科学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和检查验收标准。同时,要在方便群众阅览的地方设村务公开栏、意见箱,将村民民主决策的重大项目的启动、实施、检查验收等情况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做到“我决策、你管理,你办事、我监督,你服务、我放心”,给全体村民一个“明白帐”。在推行村务公开过程中,要定期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活动,对不公开、假公开的主要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对顽固阻挠村务公开和严重弄虚作假的村干部要及时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进行研究,必要时要启动罢免程序,罢免不合格的村干部,为广大群众参予农村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监督拓展渠道。二是建立民主理财小组。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出能坚持原则、群众拥护、懂财务的老党员、老干部、老会计、村民代表3-5人组成民主理财小组,负责村里各项收支的定期审核和村干部离任前的任内财务审计。三是建立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由村民对村干部实行年度工作评议、离任前政绩评议、重大村务执行情况评议。通过评议,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5.强化服务,保障外出务工人员行使民主权利。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对推荐村“两委”委员候选人、投票工作带来的困难,各级组织在采取大会投票、投票站投票和流动投票箱投票等传统方式进行投票的同时,应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一是以“电话联络线”为载体,采取打电话、群发短信的方式,及时向外出务工人员和流动党员告知换届选举工作最新信息。二是以网络为平台,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和党员QQ群、电子邮件、“流动党员之家”等平台,向外出务工人员和流动党员传递换届选举工作相关信息和资料,切实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和流动党员参与到换届选举工作的各个步骤和环节。三是鉴于在春节期间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都返乡过节,建议上级在安排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时,可将选举时间安排在春节期间,以保证在外务工人员特别是党员都能行使自己权利,投好神圣一票。
6.加快经济发展,为村民自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属于农村上层建筑的范畴,而农村经济建设,则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不可能超越一定的经济基础而独立存在,这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经济建设步伐,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全面提高县域经济基础,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为重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工作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工作思路一年比一年清晰,工作经验一年比一年丰富,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
1.抓思想,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近几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各乡镇党委和县级各部门也逐渐深刻地认识到,要办好农村的事情,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根本、是关键。实践也证明,哪里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得好,哪里的经济发展就快。因此,各乡镇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都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放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经济、科教兴农、扶贫开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移风易俗等工作中的作用,成效显著,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2.抓龙头,乡镇党委建设全面加强。一是乡镇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结合乡镇换届工作,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选优配强了11个乡镇领导班子,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意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目前,全县乡镇领导班子共有领导干部105人,其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94人,占89.5%;妇女干部14人,占13.3%;少数民族43人,占40.9%;最大年龄49岁,最小年龄23岁,其中20—30岁的33人,占31.4%,31—40岁的65人,占61.9%,41—50岁的7人,占6.6%,平均年龄33.6岁,乡镇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民族结构和性别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各乡镇党委从转变机关作风入手,坚持把强化服务作为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拓宽视野,寻求创新,深入开展以“五比五创”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和社会评议机关行风等活动,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乡镇干部谋发展、求绩效、勤政务实、用心工作的思想意识得到增强,正逐步向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迈进。三是乡镇机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由12个撤并为11个,精简8.33%;核定乡镇行政编制310名,精简16.12%,其中核定领导职数90名,精简4.3%;内设机构13个,精简45.8%。事业站所精简为53个,精简56.99%,编制精简为406名,精简19.6%。乡镇机构改革精简了机构,进一步整合了人力资源,规范了乡镇职能。
3.抓堡垒,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效果明显。一是优化村级基层党组织设置。县委结合“云岭先锋”工程和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将93个行政村党支部全部提升为党总支,92个行政村实现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一肩挑”,在村小组成立党支部和联合党支部479个。积极创新“支部+协会”工作模式,共建立农村经济协会48个、会员1915名,成立党支部的有30个。各村以加强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基层党组织建设正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二是加大基层组织经费投入。县委采取“一增一提一考一降”的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投入力度。“一增”即增加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乡镇党委的党建经费增加至10000元/年,村党总支、社区党支部增至1000元/年,自然村党支部增至200元/年。同时,在实施整村推进中投资1438万元新建了142个村民小组党员活动场所。“一提”即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的基础补贴增加至480元/月,村委会副主任、文书、民兵营长、综治专干及社区副主任的基础补贴增加至450元/月,村“两委”(社区)及自然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居民小组)的其他基层干部的待遇也作了相应的提高。“一考”即对村(社)干部实施年度绩效考核,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按其年基础补贴的45%发放绩效补贴;年度考核为称职等次的,按其年基础补贴的的35%发放绩效补贴,对连续任职且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村(社)干部,每连任满一届给予“一肩挑”村(社)党总支书记、主任每人每月增加基础补贴60元,未“一肩挑”村(社)党总支书记、主任每人每月增加基础补贴50元,副主任、文书、民兵营长、综治专干每人每月增加基础补贴40元。“一降”即降低了农村党员高龄定补年龄。将农村党员高龄定补从80周岁降低到60周岁,并提高了补助标准,年发放定额补助资金55余万元,为农村老党员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和问题,广大群众称赞说:当党员就是好,老了国家还给予补贴和扶持。三是抓“党建示范走廊”建设。紧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主题,我县研究制定了《*县创建“农村党建示范走廊”工作意见》,在沿漂漂至老山、漂漂至董干公路干线和边境一线确定了36个党建示范点,分别由36名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形成了涵盖全县11个乡镇28个建制村党总支的两条“党建示范走廊”。
4.抓基础,党员干部素质全面提升。一是加强农村党员群众的学习培训和教育管理工作。抓好抓实“三个培养”工作,一批年纪轻、文化高,具有市场经济头脑的“经济型”、敢闯敢干的“开拓型”、大公无私的“奉献型”党员被选拔进村级班子。20*年以来,先后举办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237期13693人次,新发展农村党员18*名,举办各类科技培训1514期10万余人(次),培养农村乡土人才5246名,完成377个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示范点建设,培养党员示范户871户。在第三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共有912名农村经济能人和致富带头人进入村级班子。扎实开展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今年选聘的2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即将奔赴各村任职开展工作。二是扎实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让农村无职党员充分发挥作用,在全县扎实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共有1500余名无职党员肩负起了“四大类”(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村务监督、思想政治)10余个岗位(政策宣传岗、调解纠纷岗、科技示范岗、带头致富岗、信息传递岗、劳务输出岗、村干部监督岗、财务监督岗、政务监督岗、民情收集岗、计生监督岗、公共设施维护岗、社会治安岗、环境保护岗),占全县农民党员总数的27.1%。广大农村无职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对于转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方式,提高基层党员自身素质有着特殊意义。据统计无职上岗党员与贫困农户结成帮扶对子1000余对,收集民情民意721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305件,向群众传授实用技术325项,调解各类纠纷1206起,充分调动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三是流动党员的管理逐步规范。针对流动党员逐渐增多的发展势头,认真加强研究,对外出党员实行定期联系、定期汇报思想、定期交纳党费、定期参加党员大会的管理办法,使流动党员达到了“流动有序、异地有家、管理有章、教育有方”的效果。目前,全县外出党员526人,已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526人,占100%。
5.抓关键,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一是扎实抓好阵地建设。随着我县2006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的实施和小康村、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有效地解决了我县8个建设点村委会和142个自然村党支部无活动室的问题,不仅满足村干部办公和党员活动的需要,也满足群众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等多层次需求。二是发挥基层党员“稳边、固边、兴边”作用。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边境党建长廊建设,我县通过选好带头人、下派机关干部,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充分发挥了边境基层党员“稳边、固边、兴边”上的作用。如董干镇普弄村通过深入广泛地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活动,全村成立了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当地驻军首长担任国防教育辅导员,组建了以党员为主体的义务界务组、义务联防组、纠纷调解组、义务监控组,在全村构建起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党员为骨干,村民参与的社会治安“打、防、控”一体化网络,从根本上维护边疆稳定。今年以来,村党总支共组织党员群众对国境开展义务巡逻18次,调解矛盾纠纷23起,对6人次可疑人员实施了监控,在巡逻中堵获越南被盗耕牛3头,全部成功移交失主手中,维护了中越两国人民的团结与和平共处。猛硐乡坝子村委会中坝村民小组党员邓廷连上任“国防安全岗”后,针对村民们经常越境砍伐竹子,引起越南边民强烈不满这一情况,从维护国防安全和国家声誉的高度,深入到村民中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杜绝了此类事件的发生;八布乡那弯村党支部无职党员王仕勇,竞争上任农村经济发展岗后,积极带领群众实施冬季农业开发,带领群众在本村种植冬早黄瓜。现在全村已种植冬早黄瓜200余亩,预计可为村民增收29万元,户均增收7000余元。三是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活动中,*县立足新时期党员新标准,按照“三个培养”要求扎实抓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自20*年以来共发展农民党员18*名,消除“党员空白村”169个,全县“党员空白村”由原来的220个降为现在的51个。农村党员的发展壮大,为基层党组织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存在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大多数基层党员干部能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上负责多,对下服务不够。乡镇党委政府投入经济工作和完成上级各项指标、任务的时间和精力太多,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力度不够,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较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群众需要服务型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乡镇面对的是上级各部门工作任务的层层加码,中心工作多,乡镇干部为完成各项任务、各种检查考核,整天穷于应付,疲于奔命,顾了上面,丢了下面。村“两委”更是如此,一年到头都陷于上面的中心工作,除此之外就是做一些民间纠纷调解、为村民盖盖章等一般事务,大部分村干部只能充当上级的传声筒,建设和发展只有等上面安排才被动的去完成,不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缺乏带领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2.村级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农村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没有足够经费来源,上级布置的培训任务在村一级没有得到认真落实。一是农村党员、干部群众长期得不到学习培训,信息闭塞,思想观念陈旧,有的党员党性观念逐渐淡化;二是对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民小组长的培训太少,领导农村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得不到及时提高;三是一些青年人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培训和引导,个别人逐渐误入歧途,成为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
3.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造血功能差。在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政治问题。由于我县乡村一级集体经济几乎是一纸空白,都是“空壳村”、“薄弱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投入完全依赖县级划拨,乡村基层组织无钱办事、无力服务、干部报酬后劲支持不够已经成为突出问题。
4.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作用难以发挥。由于多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少数基层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现象,发挥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打工经济”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能人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创业,在农村外出务工青年中发展党员存在跟踪培养难、了解情况难、考察评议难等问题,党员发展的工作机制明显滞后,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使农村党员发展对象难以为继。二是农村党员“一老三偏”的现象仍然突出。到2008年底,我县共有农村党员5714名,其中仅60岁及以上老党员就有1853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32.4%,他们虽在主观思想上普遍保持了党的先进性,但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科技素质偏低、致富能力偏低的现象,这些党员大部分生活相当贫困,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这一现状。三是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近年来,尽管县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干部队伍培训力度,但干部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驾驭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运转经费困难,无钱办事问题突出。近年来,我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积极筹措资金,下大力气增加党建经费投入,基本保证了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目前边境一线农村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和干部报酬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5.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我县96个村委会(社区)中有4个没有办公用房,占4.16%;有75个村(社)无活动场所,占78%。全县479个自然村党支部中还有337个无活动阵地,占比例的70%。经预算:我县尚需要5600多万元的资金才能解决我县75个村(社)和337个自然村党支部无活动场所的问题。由于我县财政困难,仅凭县级的力量要完成我县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任务非常的困难。由于无活动场所,我县绝大多数的自然村党支部党员只能到支书家里开展活动,有一部分把村级组织的牌子挂在支书家里,被人们称为“一个支书四个家”即:“党员之家、青年之家、民兵之家、妇女之家”;有的干脆不挂牌,人们戏称为“地下党”,对村党支部的自身建设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加强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结合*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县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总体目标是: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凝聚力强、战斗力高,机制完善、运行高效,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引领乡村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力量。
1.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落实领导责任。根据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现状,充分整合县、乡、村的领导力量,继续实行县委常委挂钩联系乡镇,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村,村“两委”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村民小组,每个县级部门挂钩联系1个村委会制度,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同时,认真总结乡镇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经验,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系”制度和党员信息库,开展好以一次学习培训、列席一次同级党的会议、联系走访一名党员或贫困户、提供一条合理化建议、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参加一次义务劳动、开展一次视察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实践活动和党代表调研月活动,加强党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切实发挥党代表的表率、参谋、监督与桥梁作用。二是选优配强具有新型素质的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把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及时选进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特别要选准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村级党组织书记。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以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为主。同时按照业务精湛、工作努力、作风过硬的要求,选配共青团、工会、教育、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负责人,并逐步实现专职专用;村“两委”及村小组班子注重把发展能手、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回乡知识青年、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选拔到村级组织领导岗位上来,鼓励、支持县乡党政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大专以上毕业生、乡镇富余人员到乡村任职。鼓励、支持乡村干部进行学历教育,提高乡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文化层次,逐步实现乡镇班子成员以本科学历为主,村“两委”领导班子以上大专学历为主的干部。
2.扎实开展好干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切实加大对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级干部的培训。一是在内容上,重点加强农业和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技术和实用技术、村级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引导乡村干部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确保农村安定团结。大力倡导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乡村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光荣感,增强执政能力,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进一步打牢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础。二是在方法上,通过建立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制,县委负责培训乡镇干部、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乡镇负责培训农村党员和村民小组干部,同时抓好工、青、妇、农业、林业、畜牧、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组织和站所的专业培训班。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乡村干部,尤其是把村委会及村小组干部送到发展较快地区、本县发展较好村寨参观或挂职锻炼,使他们开阔眼界,成为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三是在目标上,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领导新时期农村工作的实际本领,使乡村基层干部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事业上的“有心人”,群众的“贴心人”,共同致富的“领路人”,班子团结的“带头人”和群众放心的“清白人”。四是在经费上,实行县级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对上争取和乡镇党委、县级挂钩部门适当配套的筹集办法予以保证。
3.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整体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第一,在“联”字上求深化。一是联责任。把县、乡镇、县直部门、村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制有机结合、联为一体,着力构筑县抓乡镇、县直部门,乡镇、县直部门抓村,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和网络。二是联目标。把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县、乡镇、县直部门、村的工作目标紧密衔接起来,调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确保实现整体目标。三是联工作。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安排部署,同步检查考评。第二,在“创”字上做文章。一是抓创业。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个主题,开展“四村”(温饱村、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创建活动;围绕县委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思路,开展帮学习、帮思路、帮项目、帮技术、帮服务的“五帮”活动,着力引导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干大事、创大业。二是抓创新。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积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积极探索依托产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农村致富能人建农村基层党组织等多种新型模式。建立和完善以“流入地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组织管理为辅”的流动党员、团员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农村外出党员、团员的管理,对已经名存实亡,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基层组织进行调整和改组,探索建立联合支部的发展模式。在活动形式上,要找到既能与乡村基层组织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又能激发农村群众参与热情的有效活动载体。如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可针对各自的服务对象,建立以农村各行业带头人为中心户的基层组织,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升群众科学技术水平,为农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使农村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党员之家”、“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和“妇女之家”。三是抓创先。在巩固好“云岭先锋”工程示范点和示范户的基础上,再树先进典型,稳步推进“五个一、十百千”目标的顺利实现。围绕漂漂至董干、漂漂至老山公路干线和边境一线,强化“党建示范走廊”建设,加强村级配套组织建设,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抓好先进典型的有效宣传,以点带面,辐射全县。第三,在“实”字上花力气。要坚持不懈抓好“三级联创”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深入开展。一是抓实宣传工作。进一步借助新闻媒体等外力作用,加强对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经验、新典型的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舆论和良好的工作氛围,求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二是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继续深化“三培养”工程,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农村党员培养成村组干部。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加快在农村复退军人、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回乡青年、“两新”组织和中学生中发展党员,逐步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的力量薄弱和党员“空白村、空白企业、空白年龄段”的问题。三是务求实效。进一步深化农村党员承诺制、党员设岗定责、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做法,为农村党员服务群众体现先进性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加强基层党组织教材库建设,切实规范农村党员的学习培训、组织生活、民主评议等工作,完善经常性教育的保障机制,确保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
4.发展乡村经济,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物质基础。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投入的物质基础。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发展公益事业的实力。第一,抓“双带”致富。针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等、靠、要”的思想问题,积极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按照州委“支部建在协会上,协会办在实体上,实体连在农户上”的三句话要求,积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因地制宜地建协会,办实体,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以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双带致富”活动,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如麻栗镇节基坡村党员冯再奎外出务工致富后,2005年回乡被推选为村小组长,他积极组织群众到西畴杨梅种植基地参观学习,激发了群众大搞种植业的内在动力和热情,全村通过3年的苦干,规划了600亩的桔子种植基地,培育树秧6000株,兴修了进村公路3公里和基地便道5公里。再如董干镇普弄村党总支面对“无钱办事”的现状,打算结合本地盛产地膜马铃薯的实际,以党总支牵头成立淀粉协会,筹资购买淀粉加工机器就地加工马铃薯淀粉,达到既实现农民增收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的目的。第二,抓特色发展。要总结多年来的发展经验,依据乡村资源实际和产业发展政策,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工则工,走特色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同时,每个村委会要着力培育一支10人以上的农村商品经纪人,10户以上的科技示范户和农村党员示范户等农村“经济能人”队伍,率先致富,抓好示范带头工作。县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对年产业销售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村小组或协会进行奖励,鼓励、支持、扶持发展农村经济。第三,抓部门帮扶。各挂钩联系部门要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经济落后的村,要在项目、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进行扶持,指导这些村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本地优势、自然条件,帮助兴办投资小、易管理、见效快的经济项目。对经济比较好的村,要帮助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收益分配、资产增值、土地有偿使用等制度,形成一套合理的生财、聚财、理财的运行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提高资产营运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5.多渠道加强活动场所建设,筑牢党在边疆的组织阵地
边境沿线阵地建设是边境沿线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开展学习及其他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为村民提供文化、教育、娱乐等公益性服务的重要阵地。抓紧抓好边境沿线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是增强边境沿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是为广大村民提供文化教育服务,大力培养新型农民的现实需要,是有效开展农村基层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巩固祖国边防、推进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和谐,推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鉴于我县村级组织无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的比例太高,应将我县8个边境乡镇的22个沿边行政村党总支、139个沿边自然村党支部以及麻栗镇3个社区党支部的活动阵地纳入重点建设项目,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采取争取上级补助和县级配套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以边境沿线自然村党支部和社区党组织为重点的活动阵地,筑牢党在边疆的组织阵地。
6.完善工作制度,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乡村组织运行机制。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要在保证“坚持领导不包办、把握方向不旁观、保障自治不违法、支持工作不拆台、保持监督不放松”的前提下,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阳光党务”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第一,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由村党总支书记主持,“两委”班子成员参加,集体研究、民主决策村务中的重大问题,属村委会决定的事项,党总支参与讨论并提出建议,属党总支决定的事项,充分听取村委会及群众的意见,对村内重大问题,未经党总支和村委会联席会议通过,不得提交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第二,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民主决策制度。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都立足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村委会的重大工作部署和重大财务开支,必须经过党总支支委会,必要时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防止个人专断和暗箱操作。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决定,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使决策决定既符合政策法规规定,又顺应群众意愿,使决策决定公开透明。第三,建立民主评议村“两委”干部制度。推行村党总支、村委会班子成员向乡镇党委进行年度述职报告和乡镇党委定期派员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等管理制度,对工作差、作风差、群众满意度低的村“两委”班子成员,视情况进行诫免谈话,或按照程序进行调整。第四,完善激励保障制度。广大乡村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对他们既要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又要充分信任理解、关爱、支持,切实做到真正重视、真切关怀、真情爱护,设身处地体谅他们的难处。要从目标管理、工资补贴、养老保险、民主监督、评比表彰等方面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规范管理,从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关心农村基层干部,用好中央、省委关于在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的有关规定,每年划出一定数量公务员指标定向招考优秀的村(社)干部,充实到乡镇工作,拿出一定的名额选拔一批优秀的村(社)干部到乡镇担任领导干部,县级机关补充公务员,原则上要优先从乡镇优秀公务员中选调和通过适当提高村“两委”干部、基层妇女干部、村级农科员、卫生员、计生员和兽医员等人员待遇措施,使他们感到工作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通过建立养老保险,落实保障机制,使他们感到退下来有“靠头”;通过建立以县级财政支持为主,乡村两级配套的经费保障措施,为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调动他们创业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上一篇:商务局商务经济运行工作总结
- 下一篇: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