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能力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6-19 05:34:00

导语:党委能力建设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委能力建设的思考

乡镇党委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和枢纽,直接面对群众,处理最现实的基层矛盾,担负着一定的宏观管理协调的任务,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乡镇党委能力的强弱,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乡镇全局工作的开展,对加强村级党组织的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党委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座谈走访了各方面代表,并对近来乡镇干部队伍的相关统计资料进行了认真甄别、研究分析,形成了加强乡镇党委能力建设的一些粗浅认识和看法。

一、客观审视我县乡镇党委能力建设现实状况

近两年来,我县牢固树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用人理念,始终致力于配备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能够适应农村工作需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镇党委班子,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以强化教育培训为重点,着力提高乡镇党委整体素质。我县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结合中央对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和“西培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十五干训规划》,灵活培训方式,切实加大了对乡镇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一是依托“主阵地”开展培训。选送了21名乡镇领导干部参加了省、市两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依托县委党校积极开办专题培训班4期,受训乡镇科级领导干部165人次。二是整合资源,积极拓宽培训渠道,选送4名乡镇领导干部参加了深圳市干部经理学院培训班培训。三是外派学习锻炼,注重提高干部工作实践能力。20*年5月至9月,我们先后分两批选派了40名优秀年轻干部(其中乡镇优秀年轻干部7名)赴经济特区珠海市香洲区跟班学习锻炼两个月,增长了干部的才干和阅历,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维,提高了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2、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强乡镇党委作风建设。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县因地制宜,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将群众是否得到实惠、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先进性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围绕“三个代表暖人心,服务群众见真情”的活动主题,创造性地开展了“党员亮身份,展示先锋岗”、“六比六看”(比学习,看谁宗旨树得牢;比作风,看谁边学边改行动快;比态度,看谁突出突出问题找得准;比奉献,看谁服务群众心意诚;比创新,看谁主题实践活动实,比结合,看谁促进工作效果好)、“六大行动”(扶贫攻坚、党群共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贫困学生助学、失地农民关爱行动)等“自选动作”,将先进性教育活动融入了各项工作之中。活动中,各乡镇党委共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3000余条,突出问题700多个,已整改400多个,为民办实事、办好事1万余件,干部作风明显改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以优化人员配置为目标,着力增强乡镇党委整体功能。近两年来,按照提高素质、优化配置、增强活力、强化功能的原则,县委先后对乡镇领导班子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充实,提拔使用副科级领导干部8人,异岗交流21人次,改任非领导职务和降免职10人,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由2003年的42.17岁下降为20*年的39.14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81.3%上升到89.2%。同时,专业知识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人员配置更趋于合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总体看来,我县乡镇党委能力状况是好的。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能力建设是一项已经实践并将长期实践的常抓常新的重大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乡镇党委能力状况与现实工作需要始终处于一个“不适应----适应----不适应”的动态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县乡镇党委能力状况表现出两个不适应:

1、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与改革发展现实需求不相适应。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民主法制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新形势下,部分乡镇党委囿于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思维定势,表现出复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出四种心理状态,或单独存在,或相互交织。一是盲从心理。有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缺乏理性判断和宏观把握,对农村工作政策法规一知半解,分析形势没有新观点,研究情况没有新见解,发展经济没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没有新办法,不能立足本地、本职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凡事搞本本主义,习惯于照搬照套,满足于“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别人怎么干我就怎么干”的工作状态,机械地执行命令,生硬地效仿他人,缺乏创造性。二是求稳心理。有的思想保守、求稳怕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视而不见,改革怕担风险,创新怕出乱子。有的信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安贫乐道,按部就班,不敢、不愿或不善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创工作新局面。三是迷茫心理。面对农业、农村工作新形势,特别是对乡镇职能的转换,有的乡镇党委准备不足、方向不明、定位不准,对“应当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认识模糊,陷于“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四是牢骚心理。有的留恋于计划经济时代一大二统、简单直观的乡镇工作模式,不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改革,对有些改革措施缺乏足够的认同感,因此工作中遇到困难要么退避三舍、上交矛盾,要么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不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与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不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从调查的情况看,部分乡镇党委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心中无数,对新形势下如何对农村工作实施有效领导模棱两可,沿袭着发号施令、我说你做、管种催收等“一贯制”的工作方法。不懂得运用经济规律指导农村经济工作,不愿意用示范、引导、服务的办法推动工作,不善于用民主法制的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阻力和障碍。如当前农民亟需帮助的市场供求信息、产业项目选择、生产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等问题。

二、准确把握党政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提出了要加强执政党“五个能力”的建设,这“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也是党政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具体到乡镇党委而言,就是必须紧密结合本地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把这五个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着力提高七个方面的能力:

1、提高学习能力,打牢理论基础。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同志曾经强调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切实增强紧迫感,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内化为一种政治责任和心理需求,外化为一种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学习真正成为应对形势挑战、履行工作职责、提高生活质量的“第一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突击学习为经常学习、变假学为真学,切实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提高。

2、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坚定政治方向。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判断内外形势,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总揽全局,认清主流与支流,辨别并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明确的是非观,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问题,正确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辩是非敌我;要具有战略的眼光,善于在形势好和工作顺利的时候,看到各种不利的因素,居安思危,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要在各种风浪和考验面前站稳脚根,时时刻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维护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

3、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勇于开拓创新。一是要具备战略性思维能力。就是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世界、判断形势,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和认识重大问题,确立科学的政策和策略,高起点、高水平地把握全局、谋划未来。二是要具备开放性思维能力。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大胆突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和条条框框的限制,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吸收新理念,使主观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三是要具备系统性思维能力。在农村工作中摒弃单向思维方式,善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放眼全局审视局部,置部分于整体之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发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拈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确保各项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4、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善于博采众长。良好的决策素质对乡镇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具有吃透“上情”的本领。对上级出台的政策规定不能仅仅满足于被动地贯彻执行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全局的高度分析其时代背景、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既明确当前的要求又能预测下步工作走向,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方位。二是要有洞察“下情”的能力。通过深入实际解剖问题、探索规律、寻求答案,通过走近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在调研过程中汲取决策营养。三是要有集中智慧的方法。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具备良好的民主素养和善于集中意见的能力。要对各种不同的意见进行果断、正确而有效的集中,形成集体决策并付诸实,防止议而不决。

5、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地方经济。要正确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为核心,用活用足上级政策和本地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要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特别是在税费改革后农村社会生产关系和工作重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真正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服务上来,在市场培育、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建设等牵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上下功夫。在领导方式上,由直接干预型向服务引导型转变,通过宣传党的农村工作政策、准确传递市场信息、提供技术指导、搞好产品营销服务等方法,教育群众换脑子,自身示范做样子,引导农民找路子,在引导中实现领导、在服务中凝聚民心。在工作方法上,由以行政命令为主向以经济、民主、法律手段为主转变,自觉按照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定办事,增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驾驭能力。

6、提高解决复杂问题和为民服务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有效疏导各种社会矛盾。要注重研究农村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新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准确及时地掌握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动态,做到胸怀全局、未雨绸缪。要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灵活运用政策、法律、经济手段,协调和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理顺群众情绪,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二是要遇事冷静、从容应对。面对集体上访、聚众闹事以及重大灾害、事故,要抓住主要矛盾,充分依靠群众,冷静分析,沉着处理,以免忙中出乱。三是要强化宗旨观念。要把自己担负的工作与党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把实现最大多数人利益作为做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处理各种矛盾的准则,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7、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严格依法从政。一是牢固树立法律观念。要带头学习并认真执行法律法规,自觉把行政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执法违法。二是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运用法律手段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好、保护好和发挥好。

三、积极探索乡镇党委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为乡镇党委能力建设提供基础条件。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提高党政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要注意培养乡镇党委领导干部的战略眼光和理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把握我们党、我们的国家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判断当前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社会走向,深刻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从而增强方位意识和创新精神。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干部队伍知识、能力的要求,坚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既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岗位、不同知识结构干部的个性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2、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为乡镇党委能力建设提供客观依据。引入社会评价体系,对乡镇党委的重点工作进行重点考核评价。在考核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要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其他指标;既要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固定性,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既要注意全面性,又要坚持简化优化、突出重点的原则,突出能够反映本质特征指标,做到重点突出、简洁直观。

3、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为乡镇党委能力建设提供正确方向。要立足乡镇实际,大力推行公推直选乡镇党委班子成员的工作,坚持凭实绩和能力选人,选靠得住、有本事的人。在合理把握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的同时,要淡化年龄、学历界限,真正做到唯德唯才是举。只要是实绩突出、能力较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就要大胆启用,使各个年龄、学历层次的干部都有被选用的机会,使其内心深处始终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景和希望,促其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发奋工作,从而激发乡镇党委的活力。

4、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乡镇党委能力建设提供保障。

根据乡镇实际合理设定具体工作目标,明确奖惩标准,激励乡镇党委为了目标的实现而奋发努力。适时采用物质激励、政治待遇激励、情感激励等有效方式,改善办公、交通等条件和政策环境;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营造创先争优、奋发争先的氛围;用真情实感去引导、感化和帮助,激励他们勤奋工作。同时,强化监督,增强乡镇党委的自律能力。要通过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范党务公开、健全乡财县管制度、完善民主评议和举报调处机制、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等方式,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执法执纪部门的监督和群众监督等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乡镇党委的自律意识和拒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