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间组织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思考
时间:2022-06-17 09:22:00
导语:农村民间组织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民间组织是由公民自愿组成的从事非营利活动的农村社会组织。自愿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是民间组织的主要特征。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新农村建设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从我市农村民间组织发展状态和所发挥的作用来观察,农村民间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在促进支农资金高效使用,提升农村基层政府服务水平,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推进农村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农村民间组织的主要类型
农村民间组织有多种类型。从我市农村民间组织发展现状来看,主要表现有五种类型:①经济合作组织,主要是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经济联合体等。这类组织是农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依照自愿、互利原则组成的。如文化合作社、柑橘协会等。②权益维护组织,主要是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宗旨的各种自发组织。如打工农民维权协会等。③社会服务组织,主要是乡村社区居民为提高自身福利而形成的公益性、互益性组织,如老年协会、扶贫协会等。④宗教组织。近些年,农村宗教组织发展很快。绝大部分的宗教组织除了宗教活动外,都提供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⑤宗族组织,其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修族谱、立宗祠、祭先祖等,现在已开始正式进入农村公共权力体系。目前除部分农村民间组织的产权结构和内部组织机制比较健全,相当多的农村民间组织的组建和发展在制度上还存在问题,甚至都没有正式的注册登记。
二、农村民间组织的财务特点
农村民间组织类型的多样性和民间组织的特征,使得农村民间组织的财务管理有其自身特点。
1、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样性。农村民间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提供的支持、核心会员上交、会员会费、业主赞助、经营活动收入等。如农村合作经济性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其经营活动的服务收入;其他农村民间组织如农村社会服务性组织、农村社会维权性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则是政府提供的支持、核心会员上交、会员集资、会费等。这与企业日常资金来源是通过销售产品提供服务从顾客那里获取的收入不同,企业如果产品滞销、入不敷出,将导致企业破产,民间组织则不完全依靠从接受服务的成员那里获取服务收入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使得接受服务的成员与其向组织提供资源的多少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2、所有权归属于民间组织。农村民间组织出资者不享有组织的所有权,出资者向组织投入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收支结余也不向出资者分配,一旦进行清算,其清算后的剩余财产按规定应继续用于相关公益事业,也不会向出资者分配。这与企业股东投资创办企业,拥有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同,民间组织的所有权归属于民间组织本身,出资者实际上既不享有组织的经营管理权,也不享有财产收益权和归属权。
3、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民间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与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它的活动目标是追求社会公益性,提供的是社会公众服务效率最大化而不是自身利润最大化,这在农村社会服务性组织、农村社会维权性组织中表现的尤为充分。当然,民间组织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并不表示民间组织不能营利,民间组织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必然也需要以自己的收入为其提供财务支持,用于社会公益的各项支出。
4、组织的效率指标与效益指标。民间组织为提高管理效率,同样需要进行财务分析,其绩效评价同样需要效益和成本等财务指标,这可以直接映射组织治理的高效率与低成本。高效率和低成本能直接体现出民间组织的治理能力。但是,民间组织绩效评价范围较之企业财务评价要广泛得多,需更多地考虑到组织使命因素,同时还要把组织成员的成长、组织的创新、组织服务的品质等非财务指标作为衡量民间组织绩效的手段。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民间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中,非财务指标的权重要大于财务指标。
三、农村民间组织财务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据调查分析,由于我市农村民间组织多属发展初期,在组织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缺乏配套的民间组织政策法规。从整体上看,现行的民间组织法规体系严重缺乏实效,影响到民间组织的产生、发展、运行的法制化。农村民间组织中除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部分在社团登记或工商登记外,农村权益维护组织、农村社会服务组织等基本上都没有正式注册登记,有些甚至没有得到政府承认。这将无法使农村民间组织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改革和发展,转换机制,建立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自主、自立、自治”要求规范运作,同时也不利于农村民间组织内部的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体系。
2、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农村民间组织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其业务量小,规模小,工作无法细分,组织内部财务体系单一。许多经营管理者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缺少对组织财务管理的关注,不重视会计制度建设,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有的组织是会计出纳一人兼,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有的组织虽建有规章制度,但不落实、不考核,形同虚设,组织内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本身均处于监督无力状态,致使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监管失效,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农村民间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3、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由于农村民间组织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而产生出要不要财务人员无所谓的观念,会计核算采用流水账,财务人员往往是“兼职”或“半路改行”,加之没有进行有效的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缺乏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农村民间组织属于民间非营利性组织,会计核算适用于财政部新出台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制度》。但由于农村民间组织管理者的认识水平和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很多没有按新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对于会计科目设置及会计处理存在很大随意性。没有合理的财务处理程序,无财务收支计划,甚至不能做到专款专用。一些组织的此外工作达不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不能定期进行财产清理,凭证报表等会计档案不能按规定装订成册,甚至许多组织的财务是一笔“糊涂账”。
5、内部管理者责任不明确。农村民间组织的管理者不拥有农村民间组织的全部资产,却对资产进行管理,掌握着组织的经营决策权和结余分配权。他们的利益可能会与出资者的利益不一致,并发生冲突。由于出资者不能对内部人员的行为实施有效的控制,又缺乏其他的监督约束机制,民间组织财产成了少数管理者可以任意支配的“私有财产”,收入多少不明,钱的来龙去脉不清,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事件时有发生,造成组织资产严重流失。
6.外部财务监督失效。农村民间组织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其收入来源主要是提供服务收入、会费收入及捐赠收入。这些收入特性,导致外部财务监管缺失。因其不属于政府职能部门,所以政府对其监督缺乏力度;又不属市场经济部门,不受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强制性社会审计。同时我国又缺少民间组织评估机制及公众监督机制。缺乏评估机制,使得民间组织难以正确的认识自我,对自己的缺陷不能及时修正。对公众而言,除慈善组织外,普遍没有向社会公开组织财务信息的习惯,这种封闭自我的意识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社会对民间组织的“公信度”不高。
四、完善农村民间组织财务管理对策思考
农村民间组织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也是已经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有生力量。而财务管理是否科学规范,直接关系到农村民间组织能否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研究完善农村民间组织财务管理问题。
1、尽快完善民间组织的政策法规体系。政府应借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经验,尽快制订民间组织法及相应的社团法、民办非企业单位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立法时要考虑到农村民间组织的实际情况,就农村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作出特殊规定。在国家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之前,地方政府可制定单行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解决农村民间组织发展和登记管理依据不足的问题。
2、明确农村民间组织法人的会计主体地位。明确会计责任主体,法人要对报表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法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单位法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必须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
3、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作为民间组织会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掌握《会计法》、《农村民间组织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相关财经法规,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各级财政部门应通过举办相关专项业务培训或采用继续教育等形式,组织好法规制度的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4.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严格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建立健全组织的会计制度、出纳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财务监督制度等;对农村民间组织的收支活动,应配备专职财务人员进行核算,并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等;建立健全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行为准则的职业道德规范,使会计人员言行有章可循,制度得到落实。
5、建立符合制度要求的会计核算体系。2004年8月,财政部颁布了《民间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制度》,该制度填补了我国民间组织会计制度上的空白,统一了民间非盈利性组织会计核算标准,规范了民间非营利性组织会计行为。各级政府财政、民政部门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组织会计人员和法人认真学习制度,全面掌握制度各项规定和具体办法。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全面真实反映农村民间组织的资产状况、负债水平、资金使用情况及其效果,提高组织内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没有条件的组织,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记账。
6.完善农村民间组织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农村民间组织财务监督可以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在内部监督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严格的绩效考评机制,引入内部激励制度、竞争制度,实现对管理者和员工的监督管理。在外部监督方面,根据我国有关民间组织管理的行政法规规定,要求对民间组织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即该民间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和各级民政部门的登记管理机关。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无法起到对民间组织监督管理的最佳效果。所以,应积极改革现有管理体制,淡化业务主管单位,强化登记管理机关的地位和职能,变双重管理体制为单一管理体制。对民间组织所提供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由注册会计师作出独立判断并形成独立审计意见。真正使民间组织的财务达到公开、透明和规范;结合民间组织年检工作,对民间组织进行责任和绩效评估,以提高民间组织的社会效益,使民间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总之,只有重视和加强农村民间组织财务管理,强化内外部会计监督,才能有力地促进组织内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实现组织财务管理目标,促进农村民间组织健康规范发展,使农村民间组织的作用得到切实有效地发挥。
- 上一篇:环保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报告
- 下一篇:乡镇企业生存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