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查
时间:2022-06-17 07:47:00
导语: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以才兴,政以才治”。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党政人才是整个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备的重要任务,是我市建设“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的战略需要,是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全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为制定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提供依据,我们组织力量,通过调查统计、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分析对比等方法,对全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状与成效
目前,我市共有党政机关干部15252人,其中女干部2508人,少数民族干部110人,中共党员12018人,派117人;党政领导干部4615人,(县级领导干部706人,科级领导干部3909人)占30.3%;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00人(博士2人,硕士19人),占0.66%,大学学历的3661人(第一学历的972人),占24%,大专学历的7079人,占46.4%,中专学历的2906人,占19%,高中以下学历的1508人,占9.89%;党政类专业的1578人,占10.35%,文史类专业的1509人,占9.89%,理工类专业的1133人,占7.43%,农林类专业1717人,占11.26%,经济类专业5726人,占37.54%(金融专业169人,外经外贸136人,经济管理3*6人),法律专业2176人,占14.27%,其它专业1413人,占9.26%;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76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842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728人;30岁以下的2564人,31岁至35岁2606人,36岁至40岁3256人,41岁至45岁2371人,46岁至50岁2133人,51岁至55岁1392人,55岁以上930人。近年来,我市在加强党政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素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党政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先后制定了我市国家公务员、党的机关工作者(以下简称公务员)“九五”、“十五”培训规划,对全市党政人才进行了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务员知识、计算机应用、科技知识、WTO知识、法律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同时,采取措施鼓励机关干部通过在职或脱产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据统计,20*年与1997年相比,全市党政人才中大学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干部从1900人增加到3761人,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在党政人才教育培训中,以党政领导人才为重点,先后在市委党校举办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60多期,培训干部4070人次。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还有针对性地举办县处级领导干部WTO研讨班、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现代农业管理知识学习班、《干部任用条例》学习研讨班等专题班31期,培训干部253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党政人才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与此同时,结合农村整组、困难企业整建、“双万”工程“学教”活动等工作,先后选调3000多名干部到基层进行锻炼,从市级机关选派了40多名干部到县区任职,同时加大了市级部门之间干部交流的力度,选派13名干部到市属企业进行为期2年的挂职锻炼。结合苏陕、鲁陕干部交流和援藏工作,先后选派90多名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锻炼,选派6名干部赴西藏阿里地区挂职锻炼,使这批干部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增长了才干。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步伐加快,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市委制定了《关于抓紧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总体规划,并逐年制定工作计划,采取措施,抓好落实。经过努力,目前,全市县区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8岁,40岁以下的干部达到87名,市级部门领导班子中40岁以下的干部48名,全市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7.7岁,有95个乡镇配备了30岁以下的领导干部。通过设置行政班子助理,培养年轻干部。99年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了105名35岁以下、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学历、任科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安排在12个县区政府、22个市政府工作部门和46个市属企事业单位担任行政班子助理,进行培养锻炼。截止目前,已有45名助理被提拔到县级领导岗位。实施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1121”工程(抓好100名县级党政一把手后备人选,100名近期能进县级领导班子,200名三五年能进县级领导班子和100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后备人选),切实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与管理。与此同时,先后分四批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了105名市级机关预备公务员、43名乡镇长助理、118名农村基层工作者,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蓄了人才。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后,我市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了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的意见》、《关于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的试行办法》、《关于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意见》、《关于提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任前公示制的意见》、《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的意见》、《关于年满58周岁市级部门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的意见》、《关于县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市属企事业单位行政班子配备助理工作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促进了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制度化、规范化。在具体工作中,市委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强化考核为重点,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程度,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落实好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干,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1999年以来,先后4次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56人,并指导县区公开选拔科级干部138人。2001年机构改革中,在市县机关全面推行了中层岗位竞争上岗。市级党政机关共有59个部门、4*个中层领导职位实行了竞争上岗,参与竞争上岗的人数达到949人,4*人通过竞争上岗,26人由原职位落选;县区党政机关共有643个部门、3258个中层领导职位实行了竞争上岗,参与竞争上岗的人数达到5637人,3237人通过竞争上岗,218人由原职位落选。同时,加强和改进了对干部的考核工作,加大了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将考核结果做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99年以来,根据班子届末考察和年度考核情况,市委和各县区委分别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18名县级干部和100多名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并按规定对97名年龄达到58周岁的市级部门领导干部,在到龄的当月免去其领导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
--加强机构、编制和职数管理,杜绝突破编制随意增人和超职数配备干部。近年来,市委十分重视对机构编制和干部职数的管理,先后转发了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当前严格控制提拔干部、不准超职数配备干部等问题的通知》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编办《关于机构改革前对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实行严格控制的意见》,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具体的意见和办法。针对机构改革后的新形势,20*年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编办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管理工作的意见》、20*年下发了《关于执行<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补充通知》,细化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管理的办法。今年9月份,市委组织部组织实施的面向市、县、乡机关和市级推公单位给市委机关部门选调工作人员就是这一办法的成功实践。通过严格细致管理,目前,市级机关总编制1465人,实有1424人,空编41个;县区党政班子总职数185职,实际配备187职(含3名军转安置干部);市级部门领导干部总职数264职,实际配备245职,空缺19职。市级党政群机关没有不具备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在公务员岗位上工作。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够明确。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才就是具有专业技术或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对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一些领导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思维的影响,仍有人才单位所有、地区所有的老观念,缺乏创新意识,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尤其对党政人才的认识不足,在人才的使用上存在平均主义、功利主义和论资排辈等思想,没有爱才、识才、用才的思维。一些部门对人才的去留漠不关心,工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储备,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人才干事创业的环境不够宽松,求全责备的较多,对人才缺乏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此外,一些人才自我提高意识不强,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知识、思想陈旧老化,跟不上时展要求。
二、党政人才总量不足,分布和结构不够合理。总体上看,我市党政人才队伍中一般性人才较多,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还不能满足我们建设“四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从区域分布看,市区及县城地区人才比较集中,山区、基层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市级机关和平原县有党政人才11469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3230人,占市级机关和平原县党政人才的28%,而五个山区县共有党政人才3783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531人,占14%,低于市级机关和平原县14个百分点。从年龄结构看,近年来,由于机关工作人员补充不够及时、规范以及整个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市党政机关干部年龄峰值明显上移,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20*年与1995年相比,全市机关干部年龄峰值从30岁以下年龄段上移至36-40岁段,30岁以下干部的比例从23.20%下降到16.06%,下降了7.14个百分点,而同期36-40岁干部的比例则从15.47%上升到21.93%,上升了6.46个百分点,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从38.95岁上升至40.07岁,上升了1.12岁。从学历结构看,各级党校及其他成人在职教育取得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普通高等院校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偏少。据统计,全市党政人才中具有普通高等学校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以上的仅为972人,占总数的6.37%,占全市大学本科学历人员的26.6%。从专业结构看,党政、文史、农林、经济等所占比例较大,财政金融、外经外贸、法律等专业,具有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的人才十分紧缺。据统计,全市财政金融、外经外贸、法律专业,具有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的为417人,占全市党政人才总数的2.73%,占大学以上学历的11.39%。在法、检两院系统工作人员中,普通高等院校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的76人,占法检系统总人数的5.14%,其中4个县的法院没有1人。与此同时,一些党政机关干部在学历教育中,只重视学历升格,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不对口,学非所用,从而造成无才可用、才非所用、人才浪费严重的局面。
三、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有关政策措施不配套,县、乡急需的党政人才难以得到补充。97年公务员全面过渡后,我省公务员的招录权限在省级组织、人事部门,虽然省上每年都组织招录公务员的考试,但招录渠道比较单一,只招录普通高等院校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一方面部分大学生不愿到县、乡基层工作,另一方面社会其他优秀人才难以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公务员队伍,导致党政人才队伍“进口”不畅,使市、县、乡急需的党政人才难以及时补充。干部年报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至20*年全市党政机关干部减少2785人(不含调动、单位体制变化和交中、省管理及退出公务员队伍的单位人数,其中离休11人,退休1959人,辞职26人,辞退25人,死亡175人,调非国有单位30人,离岗568人),年均减少557人;同期全市党政机关干部增加2076人(高校毕业生625人,中专毕业生531人,军转干部574人,调入国有单位人员114人、非国有单位人员6人、城镇待业人员20人、农民94人、其他112人),年均增加416人;单位间调动4659人次,其中机关间调动4076人次,从企事业单位调入583人。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6年来全市党政机关干部减少和增加人数的差是126人,基本平衡。但市、县、乡公务员全面过渡后,全市共录用公务员1172人(其中军转干部574人、市级机关预备公务员105人、农村基层工作者118人,选调生43人,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332人),与同期机关进人数有较大差距。也就是说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已调入各级行政机关,在公务员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具有公务员身份。据统计,目前这类人员有1508人,占全市党政人才总数的9.89%,主要集中在县乡机关,已成为影响公务员队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党政人才队伍相对不稳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国家在西部地区人才开发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由于我市地处西北内陆,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与沿海城市及发达地区差距较大,收入水平偏低,留人的条件相对滞后,导致党政人才特别是党政紧缺人才引不进,流失也相对严重。近三年,我市考入各类高等院校的本科生19678人,但回本市工作的本科生仅863人,进各级公务员队伍的245人,且多为文科专业的学生。大学本科生来宝工作人数呈下降趋势,急需、紧缺的本科生引进困难。这种现象在山区县表现得尤为突出。
五、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比重偏小,与干部思想工作联系不够紧密;培训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影响了培训效果。
解决途径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党政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党组织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党政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真正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开发党政机关人才做为人才开发的重要内容,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全面体现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同时应该对传统的人才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传统的人才观把人才定位在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技术职称这个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才形成的途径日趋多元化,内涵日趋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人才理念重新进行审视和定位,牢固树立包括具有相当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乡土人才、在某个行业或领域有突出贡献者、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在内的大人才观念,摒弃苛求人才“门第出身”,唯学历、唯职称等传统人才观,更新人才标准,拓宽视野,以新的人才理念指导人才资源开发建设工作。
二、坚持“凡进必考”原则,逐步扩大招录范围,完善招录办法,改善人才结构,提高党政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首先,全面落实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党政机关新增人员过渡公务员的有关规定,对符合有关政策,应该过渡为公务员的人员,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统一组织过渡培训、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及时办理过渡审批手续。
其次,在“凡进必考”原则下,采取灵活方法解决市、县、乡公务员全面过渡后,从大中专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调入人员的身份问题。由于客观原因,这部分人员的行政、党团、工资、编制等各种关系已调入机关,且业已成为机关干部队伍重要的后备力量和单位的业务骨干,妥善解决他们的身份问题,对公务员队伍的稳定至关重要。在对这些人员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按照省人事厅《关于改进全省各级党政机关统一招考国家公务员办法的通知》规定的程序、条件和办法,组织必要的培训和严格的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办理公务员录用手续,不合格者,清退回原单位或安排其他工作。
第三,继续坚持和完善从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中录用预备公务员和选调生制度,使之成为机关公务员的主要来源,弥补党政人才数量不足,优化党政人才队伍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从我市近年来录用公务员和选调生的实践看,录用的预备公务员和选调生学历层次高,知识面比较宽,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上进心强,给公务员队伍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应当继续坚持。同时,应将这一做法延伸到县乡机关。未来5年,全市党政机关约有1000人离开干部队伍,除去军转干部安置这一政策性录用外,公务员缺口大致为800人左右,年均需求量为160人,其中市级机关30人,县区130人。我们应抓住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机遇,按照需求情况,尽可能多地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录用预备公务员。继续坚持和完善选调大学毕业生担任乡镇长助理工作,由于有任职的要求,这部分人数不宜过多,以每年每县2人为宜,并积极探索将预备公务员和选调生的管理统一起来的方法和途径。
第四,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对从高校毕业生中录用公务员后的不足部分和机关紧缺的一些专门人才,按照《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和《陕西省国家公务员招录办法》以及省人厅《关于改进全省各级党政群机关统一招考国家公务员办法的通知》规定的程序、条件、办法和要求,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作为补充公务员的一个辅助渠道。
第五,严格组织人事纪律。招录公务员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明确各县区、各部门没有招录公务员的权力。建立健全公务员管理监督机制,加强检查工作力度,坚决杜绝未经省、市公务员招录程序,从非公务员岗位向公务员岗位调入工作人员现象的发生,今后对违纪调入的人员,要坚决予以清退,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宏观调控,改进党政机关人才资源配置方式。根据当前党政机关人才队伍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符合党政机关人才队伍建设的市场化模式的管理机制,以实现党政机关人才的人事管理与市场经济接轨。既要充分发挥党委及组织人事部门对人才宏观调控作用,制订科学的人才规划,实行灵活的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又要发挥好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最大限度地稳定和盘活现有人才资源。鼓励党政机关人才自主、合理、有序流动,放宽人才流动的条件和地域范围的限制,打破党政机关人才部门所有、单位所有、地方所有以及条块分割的框框,促进人才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用人环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吸引具有能够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高知识层次人员到党政机关工作;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山区县和乡镇工作,充实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同时,广泛利用社会化和志愿服务的手段吸引人才。为满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求,国家启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今年有135人到我市基层从事教育、共青团工作。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争取,力争将我市12县区全部纳入该计划的服务范围。对志愿到我市服务的大学生政治上要关心爱护,工作上要支持帮助,生活上要体贴照顾,用我们建设“四市”的事业和爱才、识才、用才的感情以及必要的待遇将他们留在我市,充实各级人才队伍,彻底解决我市山区县和乡镇大学生分不进,留不住,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
四、切实改进党政机关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在抓好理论教育培训的同时,加大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比重,帮助党政干部知识更新,使干部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同时开设一些与干部思想工作联系比较紧密,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专题讲座。在培训方法上,要突破单一模式,采取主导式、启发式教育,适当增加参观考察、讨论交流、社会调查、挂职锻炼等比重,使干部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同时要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培训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联系,创办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提高党政机关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 上一篇:干部驻村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
- 下一篇: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