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6-16 09:44:00

导语: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中小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在繁荣经济、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年,全县中小企业达到4628户,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6亿元,占全县GDP的43.7%,中小企业已成为城乡居民就业与增收的主渠道和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白河县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如何正确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柱,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对白河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几+6项建议。

一、现状和特点

1、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20*年,全县共有中小企业4628户,从业人员11895人,实现营业收入8.01亿元,总产值7.27亿元,资产总额达到4.62亿元,完成增加值3.9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3.73%。按产业类别划分,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按企业个数划分,从事第二产业1082户、第三产业3546户,分别占23.38%和76.62%;按提供增加值划分,第二产业2.*亿元、第三产业1.9亿元,分别占52%和48%。

2、中小企业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随着农业税收的取消,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20*年,全县中小企业共提供地方财政收入1524万元,占到全县地方财政收入2178万元的69.97%,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渠道。

3、中小企业的发展数量和规模偏小。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建筑企业2家,其余均为规模以下企业。11家规模企业从业人员1610人,平均每户146人;规模以下4617户企业从业人员10275人,平均每户不足3人,基本上都是个体户。规模企业固定资产过500万元的仅3家,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家。按照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我县的企业全部是小企业,每个企业平均资产总额仅9.98万元,平均从业人员不足3人,低于邻近县发展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外部环境看,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宏观管理体制不顺。我县虽成立了中小企业促进局,但没有明确具体职能。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较为分散,口径不一致。目前,我县具有企业管理权的政府部门有乡企、经贸、供销、国土、粮食、工商、城建、交通等,很容易导致政令不统一,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既缺乏全面掌握,也缺乏宏观上的规划、引导、协调、监督和扶持。

二是缺乏资金支持,融资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金融机构贷款门槛较高,存在“惜贷、恐贷、拒贷”现象;二是财政扶持能力不足,我县没有设立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向上争取资金的手续烦杂,要求条件较高;三是招商引资渠道少,受条件限制,一般加工企业难以落户,借助外力发展机会少。据统计,我县中小企业90%以上的资金源于企业内部筹集、家人和朋友资助,还有的私下高息借款、揽蓄。

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更需要社会中介组织在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援等方面提供支持,但我县目前尚无专门的中介机构。同时,企业发展的硬环境,如水、电、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制约。

四是中小企业社会负担较重。多数中小企业认为,其普遍承受了许多额外的负担和事业性摊派,一些优惠政策没有兑现到位,还存在高收费、乱收费现象。如个体工商户管理费、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会费等,标准高,只收费不开展活动。

2、从内部环境看,存在以下问题:

(1)、技术和设备落后。大多数是初加工型工业和商贸服务等第三业,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导致企业成本高,效益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经营分散,企业间组织松散,缺乏密切的协作关系,无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同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没有形成龙头带动效应,多数小企业难以从大企业得到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

(3)、管理模式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管理模式主要是作坊式个人经营管理、家庭式合作管理、承包经营式管理。导致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发展目标不明确,对加强企业竞争能力建设,创造名牌产品考虑很少;二是各项制度不健全,有的制度形同虚设;三是对员工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教育不够重视;四是工资分配不合理,老板与员工只能风险共担,不能利益共享;五是管理人员亲搭亲,友搭友,缺少专业技术人才。

(4)、法制观念淡薄,诚信水准较低。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个体私营企业,自身素质较差,法制观念不强,存在种种不规范、不健康现象。如,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弄虚作假、偷税漏税等,钻现行法律法规的空子,加上一些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致使法律法规得不到很好地执行。用工制度、工时制度、员工福利、劳动保障等还需进一步规范。

三、发展面临的机遇

1、政策环境日趋完善。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省市县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这些法规、文件从放宽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审批、提供财政支持、开展创业扶持、建立服务体系等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2、财政扶持逐步加大。各级政府都将扶持中小企业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逐年加大投入。目前,中央财政预算已分别设立了2亿元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活动资金和5.5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政府设立了近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我县也设立了年不少于50万元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3、优惠措施力度加大。一是国家鼓励下岗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自我创办个体企业的,经审批三年内免缴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并在年度减免税8000元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二是地税部门提高营业税起征点支持小企业发展。省地税局决定自2007年10月1日起,将全省按期纳税营业税起征点由现在月营业额1000—3000元统一调整提高到月营业额5000元。我县将有80%按期纳税的个体工商户从中受益。三是《物权法》在法律上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法律支持,允许企业用应收货款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中央人民银行已制定了具体的操作办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的途径。

4、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方式,通过设立政府支持的中介机构,发挥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行业机构的作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技能培训、信用担保。陕西省已成立了信用再担保机构,安康正在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白河中小企业促进局建成了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和中小企业远程教育培训基地,可以为中小企业经营者开展免费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在网络服务方面,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信息网,提供了完善的网络服务体系。

5、发展空间不断扩大。襄渝铁路复线、狮子山新区开发、汉江白河电站、十天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和实施,加上其它项目建设,我县今后五年内的项目投资预计达到上百亿元,将对我县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同时,白河紧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国家加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将在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方面,给予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6、上级给予倾斜扶持。一是陕南突破发展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加大,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汉江流域生态治理,水电能源项目建设和陕南绿色基地建设方面都给予了倾斜扶持。二是省中小企业促进局将我县确定为全省31个“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示范县”之一,将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优先支持示范县建设。

7、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袁纯清省长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他的支持下,省编委下发了《关于理顺中小企业职能关系的通知》(陕编发〔20*〕20号)文件,在省乡镇企业局加挂中小企业促进局牌子,将原省经贸委承担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职能,以及省工交办暂时代管的中小企业处职能和承担职能,一并划归省中小企业局(乡镇企业局)。赵乐际书记于今年7月2日召开座谈会,听取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研究加快发展的措施。县委、县政府领导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县在安康市第一家成立了中小企业促进局。县委书记陈勇同志在《安康日报》刊发署名文章《发展中小企业促县域经济突破发展》,提出了我县中小企业今后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措施。

四、几点建议

1、整合部门资源,理顺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县中小企业促进局的职能,真正实行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三位一体”的管理和工作机制。二是要规范部门行为,对非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以行政审批代替企业管理的政府部门,建议取消其企业管理权限,将其现管企业统一划归中小企业促进局管理。三是要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2、加大扶持力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要加大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积极争取省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陕南突破发展等专项资金的扶持,用好县财政提取的每年不少于50万元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和重点企业奖励资金。二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按照“向上争取一点、政府拿一点、企业出一点、社会股份占一点”的思路,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三要积极构建银企合作平台。变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金为产业资本,用好用活国债资金和开发银行贷款。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执行落实力度,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大力倡导“亲商、扶商、助商、安商”的理念,善待各类外来投资者,进一步增强我县对外引资水平。

3、优化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外部动力。一要优化思想环境。敢于冲破思想上的思维定势,坚决破除思想观念上的羁绊,克服无所作为、徘徊不前的畏难情绪,摒弃怕担风险的保守思想,树立“敢试、敢冒、敢创”的进取精神,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鼓励、扶持、引导全民创业。二要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出台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不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认真执行政务公开制度,增加政策执行透明度和公开性,做到“红灯不闪、绿灯一片”。三要优化市场环境。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步入规范、法制、有序的轨道。四要优化舆论环境。发挥宣传和舆论的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风尚。五要优化设施环境。抓好通企公路建设和整治,着力提高通行能力。抓好城乡电网改造,保障工业用电。进一步加强企业周边环境建设。

4、彻底治理“四乱”,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严格禁止和坚决整治一些部门巧立名目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拉赞助的不正之风,做到举报一个,查处一个。坚持依法行政,优化法治环境,对有关职能服务部门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认真兑现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克服兑现“缺位”的不良现象。继续执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县级领导联乡联村联企业联项目“四联”工作责任制度、部门领导干部挂联企业帮扶制度、涉企准检制度和重点项目部门联系制度。建立中小企业维权联系会议制度,设立中小企业维权举报中心,有效开展中小企业维权工作。

5、鼓励全民创业,壮大中小企业发展队伍。一是充分利用我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远程创业培训基地和各类培训机构资源,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农民工业化创业培训,提高中小企业职工整体素质。二是广泛营造创业氛围。大力宣传创业典型,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创业热情。三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群众利用自然资源和民间传统工艺创办中小企业,兴办特色企业,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

6、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中小企业发展水平。鼓励中小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和开发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新产品、新工艺与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建立人才激励奖励政策,转变用人观念,广泛吸纳人才,提高员工素质。

7、发挥资源优势,扩张中小企业规模总量。一是依托矿产资源,在矿产开发上实现突破。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坚持探采并举、资源开发和深度加工并重,发展壮大现有骨干矿产企业,在铅锌矿、磁铁矿和矾矿开发上实现量的扩张,力争到“十一五”末采选各类矿石50万吨,完成矿业产值5亿元。二是依托绿色资源,在农产品加工上实现突破。搞好黄姜、木瓜和蚕桑产业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快建设100吨双烯沃氏生产线项目;加快木瓜酒、木瓜醋等木瓜系列产品开发,引资新上5000吨木瓜酒和2000吨木瓜饮品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发展壮大缫丝加工业,年产生丝240吨;开发林特山珍产品,打响白河绿色品牌,力争到“十一五”末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5亿元。三是依托支柱企业,在发展产业集群上实现突破。汽车零部件加工业要依托十堰二汽,努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质量效益;加强建材企业扩能技改,大力发展水泥、石料、页岩砖、水泥预制品;抓好技术创新,拓展市场销售,完成1万吨乳化炸药生产线辅助工程。依托汉江水资源,加快水电开发,力促汉江白河电站尽早开工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上实现突破。积极发展以房地产业、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业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大力引导发展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和信息技术、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医疗保健、就业保险、物流配送等新兴服务业。力争五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以上,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5户,其中年产值1000—5000万元企业6户,年产值过5000万元企业7户。“十一五”期间,确保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达到13亿元;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10年达到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