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农村基层干部管理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13 09:29:00

导语:独家原创:农村基层干部管理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农村基层干部管理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心骨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关键,也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主要职责

村一级的组织处于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最低层,虽然不是一级政权组织,却是农村社会结构的基础,村干部处在乡镇基层政权组织和农户这两者之中,他们也是农村户口,与农民一样种有一份责任田,其身份是农民,但同时又是村里各项工作的承担者、决策者,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发展集体经济最直接、最具体的执行者。村干部所做的工作尽管是非政府的管理工作,但村干部工作的好坏,不但关系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的巩固,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村干部的工作,在农村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在农村改革开放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㈠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组织和带领村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本地实际出发,组织和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村办工业和第三产业,积极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二要当深化农村改革的促进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逐步推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模式。三要全面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农村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并结合本地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当代表全局利益的政策与农民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教育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四要搞好社会服务,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引导农民闯市场提供信息、技术、资金融通、引进人才等各方面的服务。

㈡组织村民自治,带领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作为村民委员会的代表者,在工作中要严格履行四个职责:一是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以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学习、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需要。二是调解民事纠纷。在调解中,注意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促进家庭、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保证生产和生活秩序的稳定。三是协助政府和司法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安定团结,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四是要及时了解并如实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使人民政府较快地听到群众的呼声。

㈢搞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占领农村阵地。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要做到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更好更快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要着重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对农民进行马列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二是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普及科学知识。三是重视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农民开展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陶治情操。

㈣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和村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四个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对提高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这方面,应该做到:一要在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二要抓好自身建设,学习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好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提高政治水平。三要抓好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知识的学习,抓好农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使自己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

二、当前农村干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农村干部管理的机制体制已日趋成熟,但在一些方面依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㈠在培养选拔方面。人才资源匮乏。由于大批优秀农村青年外出经商打工,导致在确定村干部时,可供选择的范围小。而在家的青年,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部分优秀青年不愿被列入村干部人选,从而在村干部选拔中形成了“矮子里面选将军”的无奈局面;培养管理滞后,培养管理机制不健全。村支部在后备干部建设工作中,没有进行必要的学习培训,使村级后备干部建设工作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后备干部缺少实践锻炼机会。有的村党支部对后备干部不负责任,既不组织学习,也不给他们安排具体工作。一些后备干部和没“备”的一个样,没有锻炼机会,发挥不了作用。

㈡在教育培训方面。从内容上看,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往往在教育培训内容上多以理论为主,而忽视了农村急需的党组织建设方面的知识和实用科学技术等,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内容比较单一,部分村干部对教育培训产生厌倦心理;从教育培训形式来看,方式方法单一。培训方式程序化,缺乏灵活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形成了“满堂灌”的现象,没有综合运用电教辅助设施,达不到系统掌握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从培训师资来看,结构单一,多为“理论型”。受财力、资金、场地等因素限制,村干部培训基地多为县委党校,而县委党校师资队伍薄弱,对基层工作实际的了解不够深,从而使培训工作失去吸引力,效果大打折扣;从培训渠道来看,培训渠道较为封闭。把师资“请进来”,让干部“走出去”的工作力度不够,教育培训效果难以得到质的飞跃。

㈢在管理和激励方面。村干部管理中,没有设置村干部行为管理底线,没有对当前农村干部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提出要求,存在着“村干部管理存在有职无为无法得到追究的问题”。另外,就是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与工作任务的严重失衡的问题。村干部长期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端的是泥饭碗,干的是硬任务”,工作非常辛苦。而在工资待遇上,标准低、难落实的现象普遍存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干部甚至还自己贴钱办公事。特别是在国家工作人员工资大幅度上调以后,对在职村干部冲击很大。水坪镇向家汇村原村主任嫌工资低、待遇差,2005年村“两委”换届时,第一天当选,第二天就悄悄出门打工了。

三、建立加强村干部管理的四项机制

村干部是由村民主选举产生的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者。他们既不终身任职,也不脱产;既是领导者,又是劳动者。村干部的这种双重身份,就使得他们思想复杂,同时也很辛苦。只有在理解这一点的基础上去加强村干部的管理,才能使村干部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㈠创新村党支部书记的培养选拔机制。就目前来看,村党支部书记总的来说是政治可靠,事业心强,关心群众的,有带领群众致富、发展村级经济的强烈愿望。但是也存在着诸如文化素质不高;政策理论水平较低;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较差,致富方法不多,信息闭塞;缺乏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精神;对村支部、村委会工作缺乏监督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村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削弱其凝聚力和影响力。因此,我们要对村党支部收记选拔培养机制进行创新。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观念的创新。村级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都是我国最基层的组织机构,他们的健康有序发展,都将维护和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机制的建立,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就应对选拔培养机制作出相应调整。促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市场经济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村级党组织是服务农村,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的基层组织之一。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机制创新,要适应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勇于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大胆地解放思想,不断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从根本上认识到当村党支部书记,也就要承担责任,要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二是建立村党支部书记素质标准,实现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方式的创新。建立村党支部书记素质标准,可以使村党支部书记职权更加明确,对其要求的内容更加具体。这既有利于村党支部书记的成长,促使他们根据时代的要求、自己的实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意识和能力,又可以防止县、乡在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特别是通过明确的村党支部书记的具体要求标准,还为广大青年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村党支部书记。建立村党支部书记素质标准,要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书记应该具备什幺条件。这些条件必须是详细而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在建立村党支冰书记素质标准之前,要对素质标准进行科学的分类,比如政治方面、思想方面、工作方面、致富能力,等等。这些标准的制定,要与县、乡、村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要与村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村民的广泛意愿,反映广大群众的心声。依据这些量化的素质标准,选拔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增强公开、公平性,增强选拔培养基层干部的透明度。

三是加大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管理力度,实现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管理的创新。在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管理上,应该采取多种形式,使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这是保证村党支部书记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县、综合利用党组织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在加大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管理上,要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根据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标准,强化村党支部书记素质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被监督意识和市场意识,这是加强和改进对村党支部书记有效管理的基础,也是促使村党支部书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要建立科学的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留任考试考核制度。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养工作中,应借鉴职称晋升办法,即先通过考试,使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具备任职资格,而后县、乡党组织依据有关规定从中挑选;要实行绝大多数村民意见的“一票否决制”,即绝大多数村民意见直接决定着村党支部书记的是否留任问题;要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村党支部书记管理制度。在村党支部书记管理工作中,要全面推行聘任制、试用制等各项管理制度,使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管理实现动态化,打破了村党支部书记“能上不能下”的格局。

㈡创新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教育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培训,实现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的系统化,以先进的知识、理论武装两委干部的思想,实现了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使村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村干部培训工作。根据当前农村工作环境及村干部现状,对村干部应采用分级负责组织培训,县里主要负责抓好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同时,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培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0天。其他村干部的培训由各乡镇负责,确保每年不少于7天脱产培训。灵活采用培训方式,除组织传统的集中授课外,还应尽量采取外出考察、研讨交流、电化教育等多种方式。在培训内容设置上,要突出政策法规知识培训,提高村干部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意识;突出思想作风的培训,提高村干部思想修养、道德涵养、政治素养;要突出能力水平的培训。提高村干部处理棘手问题、解决矛盾纠纷和做好群众思想教育的能力;要突出专业技能及科技知识的培训,提高带头致富和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为确保教育培训实效,建立村主要干部持证上岗制度,村主要干部上岗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另一方面要做好村后备干部培养工作,重点做好三类人员的培养工作。要做好招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工作,确保每村有一名大学生村官;积极关注本村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村两委工作;要善于发现农村涌现出来的品质高、能力强、懂经营的能人强人,从中挑选出部分责任心强、热心村务管理的人员。村党支部要及时将以上三类人员基本情况上报乡镇党委,乡镇党委组织考察确定为村后备干部,并将他们安排到村团支部书记、治保调解主任等相应岗位锻炼。积极创造条件使其依法进入村两委班子,切实改善村干部队伍年龄、文化等结构。对村级后备干部要建立档案,跟踪考察,滚动管理,及时调整并不断充实新的优秀人才。

㈢建立对村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本段内容可否再讲详细点,增加一些内容)奖罚分明是管理好村干部,有效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奖罚的方法可以因村制宜,但不能因人而变,奖罚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经济奖罚,可以把村干部的固定补贴,留出一部分作为浮动工资,与各个阶段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多少挂勾,年终经上级组织检查和群众代表评议后一次兑现。对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予以奖励,完不成的适当扣罚,以体现奖勤罚懒的原则,扭转那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况。同时,要特别注重村干部的待遇,村干部的待遇包括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两个方面。经济待遇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本补贴(工资)。补贴标准要视其经济发展水平而定,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二是奖金。奖金有单项任务奖金和年终奖(责任制奖),一般可根据村组干部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实绩来评定。奖金的数额,按工作难度和贡献大小而定。由村民代表会评定。同时,还要根据他们在职期限的长短,实际养老保险制度,解决村级干部的后顾之忧。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报酬。主要由基本报酬、目标考核奖励报酬和养老保险金三部分组成。基本报酬,由县、乡镇财政补助和村级统筹分担,由乡镇统一发放;目标考核奖励报酬。主要用于每年对村主要干部年度承诺目标绩效考核的奖励,绩效考核办法由各乡镇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并实施,目标考核奖励报酬根据年终考核结果,由县、乡镇财政全额支付。实行主要干部联绩计酬等制度后,各村不得以任何名义变相发放报酬;养老保险。为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要对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职期间全部实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养老保险费用由乡镇、村、个人三级按4:3:3比例承担,并由乡镇统一办理。村其他干部报酬,一般年初由村两委会提出方案,报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进行发放。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村集体经济比较好的,采用领取基本工资,但标准不得高于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二是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采用领取误工工资,确定每个误工的标准,出勤一天,领取一天的误工报酬。要建立村干部补贴的保障机制。对上级拨付的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用于村干部补贴发放,一律不准借支、挪用,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在认真调查、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享受补贴人员的范围、条件和补贴发放标准,使村干部补贴得到了保障,激发了村干部安心创业、潜心发展的热情和干劲。政治待遇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健全落实村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即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党的“”制度和党员学习制度,并把制度落到实处,以提高村组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村组干部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二是关心村干部在政治上的进步。对于党员干部要强调从思想上入手,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对非党干部,要时刻关心他们的政治上的进步。村级非党干部中多数是年轻干部,他们的文化素质好,工作热情高,精力旺盛,关心他们的进步,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关心退职村干部的政治生活。可以定期召开村退职干部的座谈会,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听取他们关心村场建设的建议,发挥他们的余热作用。实践证明,解决好村干部的待遇问题,是稳定村干部队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㈣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是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根本保证,它能够把村干部的工作成绩与其切身利益挂起钩来,使他们的工作有章可循,工作好坏一目了然。村干部的管理制度主要有: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按照各自的分工,拿出责任书,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并接受上下监督;村干部工作考核制。支部书记对村干部的工作实行定期考核测评。通过考核测评,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促进他们的工作。一般可采用半年一次初评,年终进行总评的方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实绩、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反馈给村干部,并指出他们解决的办法;工作讲评制,根据平时和考核的情况,搞好村干部的评议和讲评。讲评会可以请村干部、村民组长、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讲评会上要把成绩说清,问题说透,并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安排好后段的工作。

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是促进村干部切实履行职责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强化群众监督,促进防范村干部滋生消极腐败现象产生。村务公开要向党务公开等全方位拓展,向群众最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倾斜,向事前、事中、事后等全过程延伸。村务公开的基本内容应包括财务收支、政府补贴、干部报酬等,重点在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群众普遍关心、容易发生矛盾和可能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上。通过党务、村务“两公开”,增强村务透明度,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阳光操作、还政于民”,使村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纳入群众监督的网络之中,给群众一个明白,留干部一身清白。另一方面加大推进诫勉纠错力度,针对少数村干部不听从上级党委、政府领导(指导),不完成任务,无故不参加活动和会议;办事不公道,以权谋私,有轻微经济问题;村两委闹矛盾,村干部有明显错误行为;工作失职,给国家、集体和个人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等行为采取限期改正措施。具体由乡镇党委实施诫勉纠错,诫勉期为3至6个月,视情节轻重情况而定。诫勉期间,由乡镇班子成员和住村干部负责接对指导教育,使其认识错误,帮助改正缺点。诫勉期满后,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对诫勉村干部在诫勉期内的表现进行民主评议。乡镇党委根据党员和村民代表评议结果,作出具体处理意见。确认已改正错误行为的,给予解除诫勉;未改正的,按有关程序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对确实不能胜任工作的,动员其辞职。拒绝辞职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免职或罢免。

同时,要特别注重加大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监督力度。加大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监督力度,这是保证党对村党支部书记的要求及管理能否实现的根本保障。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监督,重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治上的监督。县、乡有关部门要监督村党支部书记在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等方面的情况如何;是否具有村党支部书记所必须的政治理论水平;是否讲政治、讲正气、讲大局;是否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制度上的监督。县、乡有关部门要认真检查村党支部书记是否落实了党的各项制度,特别要重点监督检查民主集中制度的落实情况。三是作风上的监督。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改进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监督,杜绝“黑村”、“黑官”,和帮派等现象在农村蔓延。四是能力方面的监督。县、乡有关部门要着重监督村党支部书记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是否有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思想是否解决,观念是否陈旧,致富方法是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