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干部经常性考察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8 04:42:00

导语:党政干部经常性考察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政干部经常性考察调研报告

干部考察考核是组织部门了解干部德才情况的重要途径,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常规工作。干部考察考核是否准确,对于合理地调整和使用干部,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确保党的组织路线的贯彻执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坚持把群众公认程度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准则,把民意作为考察衡量干部的重要尺度,积极探索干部考察考核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了干部考察考核工作水平,促进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但是,由于受到内部工作机制和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干部考察考核工作还不尽科学,有的甚至存在失真失实等严重问题,本文试图从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入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机制,提高考察工作质量。

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即组织部门从党政领导干部平时动态的工作、生活入手,通过有意识地采集当时的信息,不断地积累一些个性化的资料,从而为干部的综合性考察提供直接的素材,使整体的干部考察工作更具真实性、全面性。

一、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政领导干部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思想、作风、能力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环境不断在变化,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既有高潮期也有低潮期,思想作风存在的问题既有潜伏期也有暴露期,准确识别一个干部,必须全过程考察其成长过程。当前,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市场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使干部成长的环境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单靠静态的“素描”已难以把握其思想、工作、作风的全貌,因此,通过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一是能够动态地记录一名党政领导干部在各个时间段和各种重要时刻的表现,结合集中性考察,就能比较全面地对一名党政领导干部做出评价,以动态的“速写”反映其素质的全貌;二是可以认定一名党政领导干部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干了什么,还可以使其学会干什么、保证其必须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三是以党政领导干部平时的表现为素材,不仅能增强考察报告的真实性,而且能使考察材料充实、饱满;四是有利于防止被考察对象滋生机会主义思想,杜绝拉选票、跑官要官和弄虚作假、搞短期行为、政绩工程等问题。

二、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考察考核工作的主要做法(含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采取的一些措施)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干部考察考核的新方法,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工作程序,提高了干部考察考核工作水平。一是以落实干部群众“四权”为重点,增强了干部考察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县委采取“敞开”式的方法,大力推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和差额考察制,每次考察前预先将考察工作的有关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采取张榜公告、召开会议、新闻媒体公告等形式,公开工作任务、时间安排、工作地点、谈话范围、联系电话等事项。同时,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制度,普遍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20*年以来,全县共对拟提任调整的210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公示,其中有4名干部被取消任职资格。二是以选准用准干部为目标,扩大了干部考察考核工作中的民主。县委坚持使用考察和平时考察相结合、静态性考察与动态性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在党政领导干部考察中,不局限于“使用前”的一次性考察,加强了对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的考察了解。如: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实绩公示制,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在年度考核前填写《领导干部年度工作实绩公示表》,经主管领导审查签字后,在单位公示栏内进行公示,同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实行重大事项跟踪考察制,对县委、政府做出的各项重大决策、工作部署、重点项目和工程,根据工作需要,县委组织部及时与县委办、政府办及相关部门沟通,对承办重点工作的临时机构和责任人进行跟踪考察,掌握贯彻落实情况。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重大安全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时,县委组织部及时跟踪了解党政领导干部处理事件的能力。通过以上措施发现了一批有能力、有作为的干部。三是以创建“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环境为目标,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县委把加大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完善干部的考察考核工作的有效措施,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选拔后备干部等工作中扩大民主,提高了干部考察考核的准确性。如:20*年9月,我县对县旅游文物局局长、县林业局副局长等7个科级领导岗位面向全疆公开选拔;县公安局、县法院和县检察院也通过公告、组织笔试面试等程序招录45名法警;县教育局公开招录71名民汉双语教师。四是强化干部考察考核工作结果的运用。在对干部的日常考察、重点考察、换届考察、年度考核中,对综合测评优秀的干部适时提出推荐建议,及时发现那些平时不被掌握,但综合评价较高、潜力比较大、具有开拓精神的优秀年轻干部。同时,注重探索建立和完善干部“能下”的各项配套措施,通过组织部长约谈及函询制度、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聘请义务监督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对不适合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调整。20*年,县委对6名不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组织处理,群众反映较好。

三、导致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及引发的一些问题

笔者在起草本文之前,除了进行深入调研外,还对干部经常性考察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在互联网百度搜索栏内输入“干部经常性考察”,可搜索出169000篇相关内容,但真正制定出台较为健全制度的只有山东省(山东省于2003年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实施办法》,比较全面的对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提出具体措施)。笔者认为导致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机制不健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组织部门任务重、人员少,干部考察考核力量不足,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序更加严格和规范,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但组织部门的力量却没有增加,无力进行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如:鄯善县委组织部24名组工干部中,专职从事干部工作的仅有4人,从事干部工作人员与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人数比例为1:141。

由于缺少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常性考察、缺少完善的经常性考察机制,在组织部门准确掌握党政领导干部的表现时引发了以下几类问题。

1、干部群众对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总认为领导干部的考察属于组织部门的事,总认为干部考察是年终的事,就算在平时发现个别领导干部有一些不良行为,也只是私下进行议论,不及时向组织部门反映。

2、干部考察工作,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都是通过考察对象周围知情人员反映情况而概括归纳出来的,在干部年终考察中,由于受到谈话时间、地点的影响,知情人所反映的信息,往往是干部眼前的一时一事,思考的范围也相对固定在谈话的最近时间段,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整个考察工作局限于对一个干部一时表现的考察,如果以此来衡量一个干部的一贯表现,必然失之偏颇。

3、使组织部门对干部真实素材的搜集存有局限,导致许多考察材料内容空虚,都是从观点到观点,从理论到理论,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4、导致干部考察考核中出现“拉票”等不正之风,个别领导干部平常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对待单位干部职工摆架子、玩态度,快到年终干部考核时,开始以各种理由请单位干部职工吃饭,主动给干部职工解决一些困难,给一些甜头,给一定的承诺等,总之就是想方设法的为自己拉票,最后使考察考核测评失真失实。

四、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一)严格组工干部的选拔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覆盖广泛的干部考察人员队伍。建立考察人员资格证制度,考察组成员的考察首先要以各单位或部门中群众公认的基本素质较好的人员为基础,保证被选人员具备良好的德才素质;其次,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调这些干部到组织部门以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方式进行近距离的观察,考察其适应组织工作的能力。期间,可以有意识的让他们参加一些组织考察活动,提高他们对干部考察工作的感性认识,然后对他们进行综合测试,合格后颁发资格证书,作为考察人员正式参与干部考察工作,从而建立一支覆盖广、素质高的兼职考察人员队伍。这样可以缓解组织部门在加大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中,考察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在居住较为集中的居民小区聘请一些离退休干部作为监督员,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党政领导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的具体表现,在干部考察时征求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

(二)积极探索建立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制度,保证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正常化与规范化。由于经常性考察没有集中性考察的规模,且一般穿插在经常性的工作之中,因此要保证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正常化与规范化,就必须从制度入手,建立一套规范且可行的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制度,如:可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意见》,明确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考察对象、考察重点、方式方法等,将经常性考察工作纳入整个干部工作体系之中,保证这项工作意识入脑、责任到人。同时,要因经常性考察的内容、形式的不同制订相应的配套制度。如:党政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考察,就可以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组织部干部跟班学习制度,组工干部跟班学,了解党政领导干部在学习培训期间的具体表现;对经常性考察工作进行定期综合分析,可建立在干部综合性考察时对经常性考察情况的参考分析制度,从而避免“做归做,用归用”的局面,使经常性考察工作能比较稳定地发挥作用。

(三)切实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领导,增强干部群众经常性考察工作的自觉性和政治责任感。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经常性考察,是改进干部考察方法、提高考察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做好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能够使我们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考察了解干部,全面掌握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社交情况,从而对每名党政领导干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把经常性干部考察工作作为大事来抓,党委主要领导要经常听取对党政领导干部情况的汇报,广泛掌握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社交中的情况;组织部门要严把考察质量关,真正考实考准干部,切实发挥好经常性考察工作的作用。同时,要加大此项工作的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积极配合和协助组织部门做好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将党政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表现反馈给组织部门,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党政领导干部的经常性考察工作。

(四)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德才素质信息数据库,保证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目前,组织部门建立的被考察对象信息库大都是以基本信息数据即性别、族别、年龄、学历、任职时间等数据为主,考察信息主要以考察材料的方式保存。这种信息库对分析党政领导班子组成结构发挥着较好的作用,但对具体的被考察对象很难进行具体的德才素质分析,只能进行一般的定性,对选人用人提供决策依据的作用不大。因此,组织部门必须在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德才素质信息库,以经常性考察信息为主,按照时间序列,采取实况记录法、按时鉴定法、直观点评法、串联归纳法等方式,将组织部门平时捕捉到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详细和真实记载。如:在平时社交中的言论是否坚持党性、关键时刻是否能挺身而出、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是否趋炎附势、公私关系是否分明、为人是否表里如一、社会公众形象佳不佳、兴趣爱好是否健康、邻里关系是否处理得当、生活作风是否正派、品性修养是否高尚等等。以此扩大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工作的空间和时间,做到空间上按步观察,时间上连续观察,避免对单一信息源的依赖。

(五)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为核心,强化对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结果的运用。目前,干部序列是“金字塔”形的结构,可以说“上”的空间比较小,而“下”的空间比较大。要为真正能干事创业的干部“上”腾出空间,必须准确无误的对每位党政领导干部做出评价,正确运用考核结果为那些太平官、糊涂官、保险官、流水官、吃喝官疏通“下”的渠道。必须将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年考核确定等次、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党政领导干部的职务、职称升降相挂钩,以体现优升劣降的原则。在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定等或选拔任用之前,从党政领导干部德才素质信息数据库中,将党政领导干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具体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定准、选准,做出公正的评价。杜绝干和不干一个样,甚至干的好的不重用,什么事不干四平八稳成“不倒翁”的现象。同时,将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依据。通过定期分析党政领导干部的平时表现,可以准确了解每名干部的长处与不足及思想波动情况,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使其更好地胜任工作;对有培养前途的,送出去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促进其尽快成长。

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特点和要求,我们必须在继承以往党政领导干部考察经验的基础上求发展,在探索创新中逐步规范和完善,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突出及时性和记实性。做到当时发生当时记录,无论什么样的考察内容与方法,都力求做到考察在第一时间,考察在发生现场,尽可能减少回忆性考察。同时,在组织实施的各个环节中要尽可能地排除主观性。不能凭当时的一些细枝末节进行主观推断,更不能把自己的主观认识作为结论,否则,就势必会给以后集中性考察带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