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建设之我见

时间:2022-06-05 11:35:00

导语:农村水利建设之我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水利建设之我见

农村稳,天下稳。农业是稳天下的产业,要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就离不开农村的稳定、农业的发展。今年中央、省、市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这既符合农村的实际,又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关键又是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如我市现有耕地338万亩,而旱涝保收面积只有167.7万亩,只占总面积的49.6%。如果说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的基础,那么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基础的基础。只有加强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现就我市农村水利面临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和落实措施,谈点个人浅见。

一、我市农村水利存在的问题

1、蓄水工程不足。目前我市已建成997座水库,但仍满足不了农村用水的需要。一是水库分布不均。由于地理原因,我市水库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区偏少,以致丘陵和平原地区水源严重不足。二是病险水库多,蓄水量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我市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长期运行、年久失修,再加上当时由于资金、技术、施工等原因,未完建的和建成后质量不达标的水库也有不少。经排查,全市有病险水库527座,占水库总数的52.8%。出于安全需要,这些病库汛期都限制蓄水,有效蓄水量减少了一半。现有水库再加上50805座塘堰,目前只能保证139.7万亩农田的正常灌溉,占全市耕地的41.3%。

2、灌溉渠系不配套。一是有一半中小型灌区在建时由于资金不足,末系渠道未完建。二是不少灌溉主渠道年久失修,阻水和渗漏严重,灌溉用水到支渠和田间所剩无几。三是田间工程不配套,出现上通下阻,达不到有效灌溉。

3、机电排灌泵站排灌能力差。我市现有机电排灌泵站21819座,装机20.3万千瓦,这些机电排灌泵站大多运行四、五十年,设备陈旧、老化,有的损坏严重,有的已经淘汰。目前在正常情况下只能保证131.5万亩的排灌,占总耕地的38.9%,灌溉排涝保证率低,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灌溉方式传统。目前我市不少地方的灌溉还是采用漫灌、串灌的传统方式,以致有水时灌溉是“铺天盖地”,不计水量,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浪废严重。

5、农村水利发展不平衡。近几年,德安、都昌、湖口等县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修了不少蓄水工程和整修了渠道,提高了抗旱能力,但还有不少县(市、区)水利工程设施还是吃“老本”,农田水利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二、解决农村水利现实问题的办法

1、扩大工程蓄水量。蓄水量不足,工程性缺水仍是我市农业灌溉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进度。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不仅可以除险保安,而且可以增加蓄水量。近几年,我市对132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防洪能力明显增强,蓄水量明显增加。经测算,我市病险水库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后,可增加蓄水量1.75亿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43万亩。二是新建五小工程,有效蓄集水源。五小水利工程,不仅可以弥补水库分布不均的不足,而且可以蓄集有效的灌溉水源。据统计,中型以下水库和小型水利工程年蓄水量10.1亿立方米,可满足139.7万亩的农田灌溉,其中小型水利工程蓄水3.1亿立方米,占中型以下水库(山塘)蓄水量的30%和蓄水灌溉的28.2%。可见小型水利工程是蓄水灌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能因地制宜,工程措施简便,水源能充分利用。

2、完善渠系配套工程。一是整治好灌溉主干渠,保证水源能有效进入支渠。二是完善末系渠道的配套,形成完整的灌溉网络。三是修整田间工程,保证有效灌溉。

3、加快机电排灌泵站更新改造步伐。目前列入规划的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作已经启动,主要设备和安装费用由省级财政补助解决,而小型机电排灌泵站点多面广,损坏严重。应制定更新改造计划,分清轻、重、缓、急,逐年实施。改造资金以县、乡为主,市级财政适当补助小(一)型泵站,以确保保护范围内的农田旱涝保收。

4、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措施。一是加强宣传工作,广泛宣传节约用水,努力营造节水型社会。二是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措施,逐步推行轮灌、滴灌、微灌等新方法、新技术。三是合理收取水费。目前农业灌溉很少收取水费或灌多灌少一个价,这与传统的灌溉方式得不到改变不无关系。因此确定合理的水价,实行用多少水,出多少钱,可以减少浪废,充分利用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还可以筹集部分工程维护费,保证工程的长期运行。

5、科学编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前些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投入了不少资金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各县、乡、村也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农民开展了农田基本建设、整修水利设施。但由于没有整体规划,往往出现涉农部门之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当地政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集中综合治理不到位。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植树造林所常出现的“去年种,今年荒,连年植树老地方”的做法在水利工程整修上也不无存在。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实行兴利除害相结合,防汛抗旱并举、开源节流并重,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各年度实施项目,将规划、建设和管理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统筹考虑,才能有效整合部门的资金,做到部门一致,上下一致,使农田基本建设达到建设治理一片,完善一片,旱涝保收一片。

三、落实解决农村水利现实问题的措施

1、人大审议通过规划,限期实施完成。县(市、区)、乡(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经有关专家评审后,应由县(市、区)、乡(镇)人大审议批准,并形成决议。经过批准的规划是申报项目、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级政府安排补助资金和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重要依据,并一任接着一任干,逐年实施,以防止后任领导的随意性和项目建设的不完整性。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工程效益。

2、整合各方资金捆绑集中使用。一是按照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的要求,县(市、区)财政每年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不能少于100万元。二是农业、林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以工贷赈等部门的涉农资金大多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致的,应捆绑使用,发挥整体效益。

3、组织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大点工程项目和主要渠道,可组织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参与。对小支渠和田间工程,可组织农民自己解决。就如农民挑水浇菜一样,把水引进自家田地进行灌溉的一些小整小修,应属正常的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能视作农民负担。同时要组织农民对维系农业旱涝保收的水利工程和设备进行有效管护,以发挥工程和设备的长久效益。

4、按市场经济方式运作搞活农村水利。对已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可进行“租赁、拍卖、承包、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等产权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给工程维修和运转注入新的活力。对新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可大力推行“民办公助”的办法进行,近两年,德安、都昌、湖口等县新建小型水利工程145处,就是采取谁受益、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的办法实现的。今年6月21日,财政部农业司就《中央财政支持“民办公助”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到水利部进行调研。“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实施方案”现已经下达。这项政策的提出和启动对各地“民办公助”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将是一个极大地推动。

5、落实合理的水价,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效益。要根据《江西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暂行管理办法》,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各类工程的水价标准,进行合理收费。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民用水协会管理模式,对水工程的管理,供水、收费实行全过程的介入和一条龙服务,以保证水工程作用的有效发挥和节水措施的到位,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有力支撑农业的持续增长、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