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交流工作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05 09:43:00
导语:干部交流工作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不断健全和完善干部交流制度,积极稳妥地做好干部交流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甘肃省近年来市县两级干部交流工作进行初步分析,我们发现在干部交流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认真解决这些问题,使干部交流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干部交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上不到位,影响了干部交流工作的深入开展。有的认为干部交流不交流无关大局,只要能开展正常工作就行;有的领导干部存在狭隘的地域观念和本位主义思想,在推荐交流对象时,优秀、年轻、有培养潜力的干部舍不得交流,怕影响班子结构和工作,调进去的干部不愿接受,怕交流来的干部占了位子,影响本地区、本部门干部的提拔使用;有的把干部交流当作是一次“甩包袱”的机会,在确定干部交流对象时,把政绩平平、在本地难以继任的干部交流到异地为“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庸和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影响干部交流工作健康发展。从被交流干部本身来看,个别交流干部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不愿意被交流到外地工作;有的怕打破自己成长的环境圈,担心到新单位任职会影响今后的进步;有的条件好的地方或单位的干部,贪图安逸,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地方接受锻炼。被提拔重用的干部大多愿意交流,被平职交流的干部往往找一些借口不愿去任职,尤其从条件好的地方或部门平职交流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的干部,还会产生一些误解,甚至发牢骚。一些地方的干部和群众对交流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特别是对那些从机关向基层、从“热门”岗位向“冷门”岗位、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平职交流的干部,往往怀疑其是不是在原单位表现不好而被组织“发落”,在工作上不信任;个别地方或单位的干部有“排排座、吃果果”的心理,认为交流干部占了自己应该得到的位置,对交流干部不欢迎、不合作,给交流干部开展工作带来困难。
2.干部自身素质和工作中的不适应,影响了干部交流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有的交流干部担心对新的环境不了解,对新的岗位不适应,到职后缩手缩脚,顾虑比较多,不敢大胆开展工作,进入角色比较慢,迅速打开工作局面的能力相对比较弱。有的干部心理承受能力相对差一些,工作、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后,容易心灰意冷,精神不振。有的干部没有扎根工作的思想意识,表现出短期行为,个别干部甚至不切实际地搞一些“形象工程”,为尽快离开交流岗位“创造”条件;还有的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比较弱,不愿处理棘手问题,遇到矛盾绕着走,上推下卸,得过且过,一有出差机会就长期离开工作岗位。个别从省直部门交流到基层的干部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总觉得自己见过“大世面”、“层次高”,工作中高高在上,心浮气躁,不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的交流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到新的工作岗位后,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不适应要求,推动工作的能力比较弱。有的交流干部群众观念淡薄,方法简单,与群众打不成一片,较长时间内很难融入到当地的工作、生活中。
3.有关政策和制度的不健全不配套,影响了干部交流工作健康发展。一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对交流工作的政策规定都比较原则,有的地方在执行中有一定的随意性。在交流干部的管理、交流对象的确定、征求调出调入单位意见的形式、与交流对象谈话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还有不够规范的方面。二是对交流干部的考核监督和管理教育机制不够健全,缺少经常性的严格督查和行之有效的约束措施,一定程度上存在重选派交流轻管理教育的现象。个别交流干部在原单位很优秀,但在交流后,组织上跟踪培养的措施没有跟上,影响了交流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影响干部的成长进步。对挂职干部的管理比较薄弱,有的挂职干部原单位管不了,现单位很少管,放任自流,形象欠佳。三是干部交流面比较窄。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多,经济发展紧缺专业的干部交流比较少;条条之间、块块之间交流多,条块之间干部相互交流的少;主要领导干部跨地域、跨部门交流多,副职和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比较少。四是干部交流保障措施比较滞后。由于各种保障措施跟不上,出现了从落后地区交流到发达地区、从经济效益差的部门交流到经济效益好的部门容易,反之则比较难的现象。
4.交流干部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影响困扰着交流干部安心工作。一是交流干部家庭生活中的困难。干部交流自然涉及到家属就业、子女升学、老人赡养等实际问题。目前,交流干部家属随调的不到四分之一,交流干部的父母不愿离开故土,有的还无人照顾,既给交流干部又给家属带来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这些情况,造成交流干部一方面有尽快熟悉新环境、新情况、干好工作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又时常因家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承受着感情和道义上的心理压力。二是交流干部的住房问题比较突出。工作交流调动后,在新单位一时安排不到房子,不少交流干部长期住招待所或住办公室,既不利于干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又加大了干部交流成本。三是受严酷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一些交流干部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从东南沿海地区、中央部委或低海拔地区交流到我省工作的干部,普遍有高原反映,气候、饮食、语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适应。甘南、临夏等少数民族高海拔地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部分本地干部和交流干部都患有高原疾病,有的甚至过早去世,给家庭和党的事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加强和改进干部交流工作的对策建议
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交流工作,既要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又要面对现实解决问题;既要使政策措施有约束力和严肃性,符合时代要求,又要使政策措施有人性化,符合“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的精神;既要继承传统,积极稳妥地做好交流工作,又要开拓创新,使干部交流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一)加大政策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优化干部交流的社会舆论环境。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搞好干部交流工作的基础。要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干部交流的重要意义,在领导干部中开展服从大局、服从组织决定和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精神的教育,使干部交流政策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为交流干部施展才华、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部门,树立一批先进典型群体,发挥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激励交流干部安心工作,教育其他干部理解和支持交流干部的工作。
(二)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一是要明确交流的对象及条件,减少随意性,实现领导干部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有序交流。交流的重点对象应当是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和管人、管钱、管物以及执法执纪监督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10年的领导干部。二是要树立正确的交流导向,不搞照顾性交流,使有限的岗位资源和宝贵的人才资源实现最佳结合。三是要加大年轻干部交流力度,注重选拔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到艰苦的地方和岗位去磨炼,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三)完善奖惩措施,激励交流干部勤奋工作。要对交流干部跟踪考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表现。制定以实绩考核为主的干部考评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坚持以党性看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用适当的待遇激励干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交流、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通过鼓励和压担子,促使交流干部充分发挥潜能,创造佳绩。
(四)加强宏观管理,形成有效的干部交流调控机制。一是要增强干部交流工作的计划性。防止干部交流时紧时松或连续性不够、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二是要严格干部交流工作的程序,确定交流对象要防止由少数人说了算和不按干部交流政策办事的问题,要根据考察情况,集体讨论决定。三是要建立交流干部跟踪培养制度,严格对交流干部的监督。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及时将干部交流的时间、学习和工作情况、职务变动情况以及交流后的现实表现记入档案,使被交流干部的情况明了,便于组织上了解掌握。当工作取得成绩时要予以鼓励,当工作出现失误时,要及时打招呼,促使交流干部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五)创造条件解决实际困难,解除交流干部的后顾之忧。一是妥善解决好交流干部家属、子女的工作安排和入学问题。二是统筹解决好交流干部的住房问题。三是重视艰苦地区交流干部的医疗保健和工资收入等问题。
(六)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教育引导交流干部安心工作。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组织保证。要以交流增活力,以“适度”保稳定。一方面要避免大进大出,掌握好交流的比例;另一方面,要强化“届”的观念,除非十分必要,一般应让干部至少任满一届再进行交流调整。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应结合换届、届中调整,进行干部交流,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干部交流的“大气候”,减少交流阻力,又有利于统筹考虑培养锻炼干部和改善领导班子结构的双重要求,克服盲目性和短期行为。
- 上一篇:市领导财政工作会议讲话
- 下一篇:科学人才观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