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服务业发展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05 09:25:00

导语:发改委服务业发展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改委服务业发展调查报告

一.**年全市服务业发展情况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一系列文件精神,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市服务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11.7亿元,同比增长16.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5.8:44.1:50.1。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6.2亿元,同比增长16.1%,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44.1%。

(一)金融业。**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同比增长12.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036.8亿元,较年初增加974.5亿元;贷款余额达到4116.7亿元,比年初增加485.4亿元。**金融商务中心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汇丰银行**分行获得银监会批准,正在积极筹备。渤海银行**分行、青岛银行**分行、威海市商业银行**分行已经开业。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取得突破。保险业快速增长。年末各类保险承保额11499亿元,增长60.9%。人保寿险公司总部迁址我市获得保监会批准,长安责任保险等7家保险公司**总部落户我市。九阳股份、山水集团、法因数控等5家企业分别在深圳证交所和香港证交所挂牌上市,全市上市企业达到24家。

(二)信息服务业。**年,全市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软件业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重点企业规模壮大,继浪潮、中创后,又有山大鲁能、山大华天、**地纬、三联电子和积成电子5家企业入围全国软件百强。软件外包异军突起,北京中讯子公司、日立情报、青岛优创和东方道尔等软件外包企业相继落户**。国家首个“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建设顺利推进,载体建设又增加了一个国家级“金字”招牌。

(三)房地产业。**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14.9亿元,同比增长9.6%。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74亿元,同比增长41.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9.4%,提高2.6个百分点。齐鲁商会大厦、鲁润名商广场、鲁能·领秀城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共有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540余家,注册资金75亿元,从业人员1.5万人。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一线城市商品房价格下降和销售大幅减少的影响,我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观望现象,市场有效需求出现一定萎缩。

(四)文化传媒业。**年,全市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了“齐鲁国际动漫艺术博览会”和文博会。创演了大型舞乐诗画《齐风鲁韵·泉水谣》、杂技京剧意象剧《齐风鲁韵·粉墨》等文化精品。爱书人图书音像有限公司、齐鲁动漫产业基地、金海岸顺风大剧院等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齐鲁文化产业园、省博物馆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五)旅游业。**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300.3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接待入境游客17.03万人次,同比增长6.0%。实现旅游总收入210.7亿元,同比增长18.5%。签订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合作发展协议》,着力打造区域旅游联合体。**交通旅行社、**新闻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旅游有限公司等5家旅行社进入全省十强。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与新加坡尧泰集团就海洋世界项目达成投资合作意向。全国百强旅行社中国广之旅和中国海洋国旅来我市设立了分支机构。

(六)会展业。**年,举办各类展会130场,同比增加10场,展位总量4.5万个,同比增长21.6%,拉动相关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22.4%。国际信博会、文博会、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览会等品牌展会成功举办。业内整合实现突破,**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和**国际会展中心共同组建**会展管理有限公司,打造**会展航母,促进了会展业健康发展。

(七)现代物流业。**年,全市物流企业实现收入1350亿元,同比增长20%。全年货物运输量21934.5万吨,增长27.7%;货物周转量1047.5亿吨公里,增长11.5%。10家重点调度的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8%,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8.5%。盖世物流、零点物流港、第三方药品物流、佳怡物流等重点企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蓝剑城市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加快建设,为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初现端倪。

(八)中介服务业。伴随省会经济的发展,凭借人才密集的优势,中介服务业在我市取得了较快发展。在结构上已初具框架,大致涵盖了鉴证、评估、、咨询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尤其是信息成本。初步形成了中和正信、科创律师等一批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中介机构和品牌。

(九)商贸流通业。**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56.7亿元,同比增长23%,比上年加快5.6个百分点,消费对我市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明显增强。消费热点突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统计的18类生活消费品零售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3.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7%,金银珠宝类增长35.5%,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27.8%。农村市场开始启动,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十)住宿餐饮业。**年,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3.9亿元,同比增长29%,同比加快5.5个百分点。受“奥运年”拉动,全市婚庆消费明显增加。全运会带动餐饮住宿业改造升级,28家饭店进入星级行列或提高星级,96家餐饮企业通过国家级酒家评审。特色美食街繁荣发展,中华名优小吃城等特色街营业额增幅达三成以上。

主要问题:一是行业发展不平衡。部分行业特别是中介服务业发展薄弱,缺乏基础统计数据,推动发展的组织保障、工作力度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二是投资后劲不足。投资增速逐月回落,部分重点项目资金缺口较大。三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不强。对各行业发展集聚区缺乏科学规划和引导。四是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服务业开放度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银行业、中介服务、旅游业等领域外资还没有进入或进入过少。

二、**年服务业工作开展情况

(一)召开了服务业工作会议。继2007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后,**年4月,市委、市政府再次召开了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焉荣竹书记主持会议并讲话,张建国市长对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进行了安排部署。会上印发了《**市**—2010服务业发展实施纲要》,表彰了2007年度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

(二)进一步完善了领导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工作的领导,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大部分成立了服务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了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制定了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和考核办法,全市上下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三)切实强化了重点项目建设。为加快服务业发展,市政府确定实施“双百项目”建设工程,即在**-2010年期间,大力实施100个在建项目和100个新策划项目,总投资4478亿元。研究制定了“双百项目”建设工程推进意见,建立了县(市)区、部门分工责任制,坚持月通报、季检查、半年总结、年终考评,对“双百项目”实行动态管理,较好的推动了项目进展。

(四)加强了协调服务工作力度。加强对服务业的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争取省服务业引导资金补助、贴息1200万元,7个城区、5个园区和29家企业列为省重点城区、园区和企业。进一步优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快项目落地。切实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创造好条件,帮助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三、**年计划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紧紧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目标,立足省会优势,突出重点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强化载体建设,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支撑、机制保障等多项措施,努力实现服务业总量规模扩大,内部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60亿元,增长13%;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0.7%,提高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60亿元,增长15%。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三)发展重点

1.金融服务业。加快**金融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吸引金融机构入驻,发挥聚集效应,提升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进一步加强沟通,积极争取人保寿险公司早日落户我市,加快推动省法人财险公司早日成立。继续加强与东亚银行、浙商银行等外资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沟通联络,争取更多金融机构落户我市。大力促进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增强资本实力,大力推进跨区域经营。充实上市后备资源,扶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大力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提高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分行业、分专业、分层次、分区域进行银企合作洽谈会,扩大金融业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2.信息服务业。积极推进部省共建软件城建设。把载体建设做为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重点。创建IT桥梁工程师公共技术平台。积极探索引导骨干企业整合和兼并发展潜力有限的中小企业,支持浪潮、中创、普联等强龙头企业和上市企业,走兼并联合的企业扩张路子,做大企业和产业规模。抓好深圳华强30亿项目落地工作,推进上海徐汇区软件园企业入驻长清软件园。瞄准世界500强企业积极做好引进工作。

3.房地产业。科学调整供需关系,加快旧城改造项目运作。在国家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情况下,尽可能放宽房地产项目容积率控制标准,加大市场有效供应。加快推进二环路内旧城棚户区的改造,提高人民居住质量。着力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快推进九曲片区开发、顺城小区、世茂集团泺口片区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

4.旅游业。突出推进鹊山龙湖、大明湖扩建、泉城特色标志区整治、**植物园二期开发等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积极争取将一批重点项目落户**。积极推进整合泉城中心区旅游资源,打造“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新创建3处3A级、1处2A级旅游区。抓住召开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契机,提高旅游服务功能,规划建设旅游商品市场。

5.文化传媒业。规划民俗曲艺文化集聚区、大型演艺广场和广告传媒、研发设计、动漫创意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快推进省博物馆、档案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广播电视、出版发行、文化演艺、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体育健身等文化产业发展。

6.会展业。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完善相关政策及工作机制。完善提升展馆软硬件设施,增强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举办大型展会的能力。努力争取更多的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品牌展会来济举办。培育打造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新、特、优”品牌展会。延长会展产业链,形成以大型会展企业为龙头,小型会展企业为辅助,各类会展专业公司及宾馆、酒店、旅游服务相配套的省、市一体的会展市场体系。

7.商贸流通业。积极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和发展。重点对泉城路商业街、芙蓉街等十条能够显示**城市形象的特色商业街(区)进行提升改造。搞好老社区现有商业设施的升级改造和新建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建设和提升改造一批标准化室内副食品市场。加快建设汇泉地王广场、恒隆广场、佳世客超市、**西部新区商业公园、西市场商贸区改造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推进农村“市场拓展行动”,继续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工作。建立市级快速消费品城乡一体化配送平台,建立县级配送中心网络体系,建设改造规范化乡村农家店1000个,使农家店覆盖行政村80%以上。

8.现代物流业。整合全市物流资源,完善物流规划,加快两大平台、三大园区、四大中心和网络化节点建设。突出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加快建设九州通医药物流及分拣基地、佳怡物流医药配送中心和实体网络、零点大润发华北物流配送中心、**交通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集中抓好10家重点物流企业的培育,争取两年内物流业务收入过亿元和5亿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分别达到10家和5家。

9.中介服务业。规划建设中介服务园区。引导会计、审计、律师、咨询、经纪等中介业进园集聚发展,同时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国际著名的中介企业来济发展。大力发展中介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会计、咨询、评估等中介组织,加快形成种类齐全、运作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

10.住宿餐饮业。完成餐饮企业改造提升任务,为服务保障全运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挖掘“老字号”餐饮资源,培育名厨、名品、名店,名宴、名菜,塑造鲁菜品牌,推进鲁菜创新。整合餐饮企业资源,培育一批“龙头”、“旗舰”企业,走连锁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之路。引进一批国内外高档、特色餐饮企业及著名菜品,繁荣**餐饮市场。提升“**名优风味小吃节”规模、档次和影响力。同时,规划建设一批美食城、美食街。

(四)政策措施

1.加强产业指导。依据我市产业发展要求,在项目核准备案、财政信贷资金投入、产业用地供应等方面,充分促进服务业发展。完善产业园区规划。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做好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布局及发展规划,增强招商引资的产业导向性和项目选择性。要科学谋划布局,充分整合资源,准确调整定位,切实突出可操作性,凡符合产业政策的产业类项目原则向园区聚集,计划用地指标优先向进园项目倾斜。建立完善园区管理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和信息平台,对园区实行统一的封闭式管理,为入驻企业实行“一条龙”免费代办服务制度。

2.突出政策扶持。一是配合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大力出台完善强化含金量高、吸引力大和可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主要有:关于扶持现代服务业、优势领先企业、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楼宇经济、服务外包、风险投资等高端产业的政策等。建立政策落实监督检查长效机制,认真落实现有政策体系,杜绝政策“口惠而实不至”行为,保证出台一项落实一项,维护政策信用,切实发挥成效。优化信息服务。建立一整套信息服务系统,实行政策“阳光公开”,强化公众舆论监督,为产业投资和产业转移打造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

3.突破土地瓶颈。适当扩大服务业产业用地在全市用地规划中的比例,优先保证鼓励发展的产业用地。一是向城镇化要空间。加快推进实施“城镇建设行动”和“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把发展二三产业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向城市二次开发要空间。大力盘活土地,推进旧城区、旧工业区、旧商业区和旧村等改造,提高土地集约程度和使用效率。积极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三是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空间。及早披露地块出让信息,及时了解用地的需求情况,安排好年度用地出让的布局、规模、行业、进度。供地向优势企业倾斜。

4.加大资金投入。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协助企业上市融资,扩大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启动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和投资推介系列活动、大力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二是按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商业银行信贷投入,加强国家政策性银行投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争取引进国际和国内银行,引进境外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基金公司来济开展业务。三是鼓励发展创业投资,积极探索发展科技风险投资,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融资体系,靠风险投资弥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投资不足。四是整合产业发展资金。优化资金配置,增强财政资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引导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确保财政性科技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做到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实施、形成合力,集中资源实现重点突破。

5.创新发展环境。一是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真正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条件上来,把工作重心转到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落实有关扶持政策上来。二是建立重点产业和产业链推进机制。专题研究金融、信息等带动全局的龙头产业发展问题。对现代物流、会展等重点产业和相关产业链发展,分别明确相对应的单位负责协调,落实责任,明确目标,推动发展。三是大力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调整完善项目办理程序,进一步简化办事环节、缩短时限。建立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确保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