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财金物价计划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5 09:19:00

导语:发改委财金物价计划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改委财金物价计划调研报告

一、财政计划

**年,我市认真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的势头,在此基础上,财政收入稳定增加,保证了民生、社会公共事业和各级政权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财政运行情况良好。

(一)**年财政收支基本情况

1、财政收入稳定增加

**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86.02亿元,完成年预算的102.33%,同比增长18.47%。其中:税收收入145.92亿元,同比增长18.83%;非税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17.16%。各级次完成情况是:市本级86.62亿元,同比增长15.22%;县区级99.39亿元,同比增长21.45%。十一个县(市)区完成情况是:历下区16.21亿元,增长29.1%;市中区15.42亿元,增长25.53%;天桥区7.63亿元,增长23.17%;槐荫区6.2亿元,增长28.84%;历城区15.78亿元,增长16.5%;章丘市17.92亿元,增长16%;长清区4.04亿元,增长23.88%;平阴县3.55亿元,增长18%;济阳县4.2亿元,增长25.38%;商河县1.85亿元,增长20.07%;高新区6.59亿元,增长46.4%。

各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25%部分)26亿元,同比增长13.35%;营业税49.8亿元,同比增长17.92%;企业所得税24.98亿元,同比增长26.33%;个人所得税6.46亿元,同比增长5.48%;城建税12.27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他地方各税26.41亿元,同比增长27.26%;行政性收费收入21.79亿元,同比增长2.72%;专项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27.01%。

2、财政支出得到控制

**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21.49亿元,同比增长23.0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05亿元,同比增长19.18%;教育支出32.98亿元,同比增长17.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47亿元,同比增长13.5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24亿元,同比增长22.79%;公共安全支出18.17亿元,同比增长4.04%;医疗卫生支出13.81亿元,同比增长44.53%;农林水事务支出14.44亿元,同比增长41.7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0.09亿元,同比增长27.27%。

3、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总的看,去年我市财政运行情况基本正常,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速趋缓,增幅“前高后低”。随着国家为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经济增速趋向理性,由此导致财政收入增速趋缓。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27.8%,二季度增长25.34%,三季度增长10.39%,增幅“前高后低”趋势明显。二是主体税种支撑作用减弱。我市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共完成107.26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为73.51%,比上年同期降低0.66个百分点,反映出主体税收收入对财政增收的支撑作用有所下滑。三是县区发展不平衡,增幅最低的县区与最高的县区相差30.4个百分点,高新区增幅最高,增长46.4%,章丘市增幅最低,增长16%。

(二)**年计划安排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计划指标

1、环境预测

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及可预见的主要因素分析,今年我市财政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具体分析,有利的因素: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虽然今年宏观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但由于国家及时推出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及其他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政府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同时支持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资金保障条件是非常充足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20万亿人民币,有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每年有超过7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因此中国经济今年仍有望保持8%以上的较快增长。二是省、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大规模投资计划的决定,对我市中长期经济发展后劲增强的作用会比较明显,对我市经济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三是随着省和我市出台的一系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的实施,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会进一步增强,县乡财政实力有望逐步得到壮大。四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明显增多。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一批落户生根的重点项目,对财政的贡献已开始显现;规模以上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改制企业效益开始逐步好转;以金融、房地产、商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此外,交通、治污减排和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园区经济的起步,为我市经济增添了新的亮点。所有这些,无疑将为财政增收提供坚实的基础。分析不利因素:一是由于遭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正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最大影响表现在出口明显下滑,出口增速的回落直接导致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回落,进而导致GDP增速及财政收入回落。二是重点税源企业受经济减速及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税收增长后劲不足。三是新兴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即期效益,难以产生集聚效应,暂时体现不出对财政的贡献率。四是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也影响财政增收。此外,税收征管加强和依法治税环境的改善,使倚重清欠查补手段带来税收增加的运作空间日趋缩小,也制约了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2、财政收支计划安排的基本思路

根据**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计划的要求,确定**年财政计划安排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财源增长方式,大力组织收入,壮大财政实力,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调整财政职能和财政支出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财政对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科学教育和环境保护等公共项目的支出,实现财政支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起稳固、规范、高效、有序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

3、**年财政收支计划指标

**年是“**”规划的关键年,安排好全年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计划的要求,安排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财政收入总量达到204.6亿元。

安排**年财政支出与收入增长同步。

(三)**年工作重点与措施

1、强化培植壮大财源。一是积极贯彻中央部署,落实好中央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力促财政增收;二是坚定信心,扎实工作,迎接各种困难挑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来企业时不仅考虑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考虑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通过举办各种经贸活动把一批低消耗高效益、低污染、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对财政贡献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大型企业引进来,培育一批稳定的骨干财源。三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充分发挥产业引导资金作用的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等扶持政策力度,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扶持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力促成为我市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稳定财源。

2、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做大经济“蛋糕”。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加大的困难时期,不仅要突出财政的公共职能,更要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全力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建议财政设立扶持企业发展、支柱产业、技术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重点企业、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综合运用专项补助、财政奖励、政府采购等财税间接政策和手段,积极培植壮大财源,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完善激励发展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激励县、市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壮大县域财政实力。对县、市引进的增加税源、增加就业等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完善财政奖励政策,调动县、市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增加收入的积极性。三是鼓励县、市放宽眼界,运用市场机制作用,广泛吸引资金,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县、市开放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四是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转移支付要体现保工资、保运转的原则,遵循“一吃饭,二稳定,三建设”的理财思想,引入激励和约束机制,对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快的县,适当增加转移支付系数,对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缓慢的县,适当调减转移支付系数,体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政策导向。

3、拓宽生财领域,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推动教育、旅游、房地产、土地置换、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社区服务和个体私营经济等新兴财源领域的发展壮大。根据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不同特点,区分情况,差别对待,强化政府调控和导向作用,使之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形成行业群体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扶持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做大、做强,特别是在用人、融资、税收、土地使用、信息、技术等方面为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促进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努力开拓新的生财路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提供新的财源增长点。

4、调整财政职能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进一步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把该管的事情管好,不该管的事情交给企业、社会和市场。在退出“越位”和填补“缺位”两个方向上进行积极调整和探索,突出财政的公共职能,在区分事业单位“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前提下,减拨部分事业单位经费,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性,把钱花好,花出效益。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厉行节约,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在保证全市政府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集中财力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支持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展;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5、严格税收征管,防止税收流失。要坚持依法治税、依法征税,努力实现税收征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防止税收流失。一是加强税收监控和征收,完善征管手段,坚决打击各种偷税、骗税、逃税、抗税行为,加大对重点税源管理和监控力度,突出抓好重点税源,查找和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二是强化税收稽查,加大执法力度,发挥税收稽查在打击偷逃税等违法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全面加强对各税种的征管,大力清理压缩欠税,把清理欠税作为组织收入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凡是可清的欠税,要全部清缴入库,当期实现的税款要及时足额入库,防止发生新的欠税。四是加强税源管理,向管理要税收,及时了解掌握经济税源发展变动趋势,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6、强化财税管理。要继续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强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公共财政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原则,整合财政资源,加强资金调度,优先保证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发放,保证部门正常运转的基本需要,保障重点支出,严格控制其他一般性支出,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信贷收支计划安排意见

(一)**年金融运行情况

**年,在美国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年初,我市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把“双防”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年中,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政策取向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目标,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保持了金融运行的良好态势。

1、各项存款平稳增加。1-12月份,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036.8亿元,比年初增加974.5亿元,同比多增935.7亿元,剔除统计口径变更影响,同比多增519.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88.5亿元,比年初增加321.9亿元,同比多增237.7亿元;企业存款余额1936.2亿元,比年初增加369亿元,同比多增96亿元;委托存款余额33.3亿元,比年初增加13.5亿元,同比多增407.5亿元;其他存款余额1478.9亿元,比年初增加270.1亿元,同比多增194.5亿元。存款方面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储蓄存款不断增加。随着股市的持续调整,储蓄存款回流现象明显,资本市场分流储蓄力度减弱。二是企业存款平稳增加。由于受国际金融动荡影响,企业投资谨慎观望气氛浓厚。因此,企业把多年的积累存入银行,作为今后的发展资金。三是在企业存款中,短期存款同比多增23.5亿元,定期存款同比多增72.4亿元,意味着较大的活期存款转变为定期存款,这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减少,业务有收缩的趋势。

2、贷款总量平稳增长,票据融资增幅显著。1-12月份,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116.7亿元,比年初增加485.4亿元,同比多增595.6亿元,剔除统计口径变更影响,同比多增192.6亿元;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1762亿元,比年初多增179.2亿元,同比少增22.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971.8亿元,比年初增加176.4亿元,同比少增77.1亿元;票据融资余额379.9亿元,比年初增加128.8亿元,同比多增290.7亿元;委托贷款余额0.6亿元,比年初减少0.05亿元,同比多增403.3亿元;其他各项贷款余额2.4亿元,比年初增加1.05亿元,同比多增1.1亿元。从贷款结构看,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由于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票据融资增幅显著,各银行加快了票据资产的流转,以提高票据盈利水平。1-12月份,三次产业新增贷款为:第一产业5.5亿元,同比减少16.1亿元;第二产业304.1亿元,同比增加231.3亿元。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114.8亿元、建筑业19.6亿元、制造业166.1亿元;第三产业76.5亿元,同比减少57.6亿元。

**年,我市金融运行平稳,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974.5亿元,增长24%,超过计划17个百分点;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485.4元,增长13.4%,超过计划8.4个百分点。

(二)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去年以来,宏观调控效果不断显现,在金融运行及贷款投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突出表现是对中小企业贷款造成影响。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压制过热经济的手段,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贷款投放总量减少,因此银行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比较安全和节约成本的大企业和大项目,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矛盾将更为突出。

(三)**年信贷收支计划安排意见

1、**年经济运行环境

**年,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年初,针对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央行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07年以来第15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向世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断蔓延扩散,货币供给取向发生重大转变。去年9月份以来,央行连续5次降低利率、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4.14%下调至2.25%,下调1.89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7.47%下调至5.31%,下调2.16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面对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形势,我们既要看到加快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挑战,更要充分估计可能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和挑战。

有利因素: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调控取向。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继续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维护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不利因素: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外部需求将持续回落,企业的生产和出口降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主要是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和低迷。企业信心进一步降低,对市场前景进一步看淡。从当前情况看,由于企业盈利水平下降,银行放贷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放贷,出现了比较慎重的倾向,未来不排除出现“惜贷”的可能性。

2、信贷收支计划安排的基本思路

**年,我市安排信贷收支计划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持经济金融稳定,努力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年信贷收支计划指标初步安排意见

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计划,安排今年信贷收支计划如下:全市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350亿元,增长7%。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290亿元,增长7%。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比重为82.9%,全部贷款余额占存款余额的比重为80.4%。

(四)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1、继续改进流动性管理,保证市场流动性充分供应,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将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加快农村信贷产品的创新,丰富农村金融产品,适应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结合农村、农业、农户的实际需要,提高贷款效率。

2、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根据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调整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同时将总量调整和结构优化相结合,加大对就业、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3、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监测,改进房地产金融服务。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监测机制,密切跟踪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简化和规范住房贷款制度,理顺住房消费贷款政策。引导商业银行科学评估房地产业的风险,在完善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支持房地产业的合理有效信贷需求,促进房地产信贷市场平稳运行。

4、加快金融商务中心区建设进程。充分利用金融产业的集聚效应,以优惠的政策吸引金融机构和相关服务机构进驻,继续加大引外资银行的工作力度,提升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企业,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已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切实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等相关优惠政策。

三、**年价格工作思路

(一)**年物价形势分析

**年我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价格总水平持续高位运行,涨幅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逐步回落。

1-12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5.7%。4月份涨幅达到全年最高,上涨8.4%,从5月开始,涨幅逐月回落,5、6、7、8、9、10、11、12月份同比分别上涨6.5%、6.1%、5.9%、5.7%、5.6%、4.5%、3.3%、1.8%。从分类情况看,在统计的八大类消费价格中,6升2降,其中:居住类为104.5%,同比上涨4.5%;食品类为115.5%,同比上涨15.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为104.5%,同比上涨4.5%;烟酒及用品类为104.1%,同比上涨4.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为104.0%,同比上涨4.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为100.5%,同比上涨0.5%;交通和通讯类为98%,同比下降2.0%;衣着类为97.9%,同比下降2.1%。

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势头趋缓。

1-12月份,主要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为109.2%,同比上涨9.2%。8月份达到峰值,上涨13.4%。自9月份起PPI涨幅开始回落,9月份涨幅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10月份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11月份涨幅回落5.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为110.5%,同比上涨10.5%;生活资料为104.2%,同比上涨4.2%。

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高位回落。

1-12月份,我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为116.9%,同比上涨16.9%。9月份开始涨幅高位回落,9月份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10月份涨幅回落2.6个百分点,11月份涨幅回落8.9个百分点。其中:燃料动力类125.3%,同比上涨25.3%;黑色金属材料类122.1%,同比上涨22.1%;化工原料类109.4%,同比上涨9.4%;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类129.4%,同比上涨29.4%;农副产品类112.3%,同比上涨12.3%。

(二)**年物价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1、**年物价形势分析

随着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长出现周期性放慢,今年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有望得到缓解。在国际原油、煤炭、有色金属、铁矿石等重要原材料需求增长放慢的情况下,成本因素推动的物价上涨难以持续,而且由于前些年投资持续增长,大大地增加了供给,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增供给能力会继续释放,将对价格增长形成一定的回调压力。世界经济的继续减速将会对我国出口增长产生较大的压力,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国内供求关系将发生变化,市场上供给过剩的产品将增加,一些产品将开始面临较明显的供给过剩压力,这既会导致PPI增幅逐步回落,也会给CPI增长形成反压。

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今年经济增长放慢将缓解物价上涨过快问题,物价将呈明显的回落走势,通胀的压力会逐步减轻。

2、**年物价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

物价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价格工作全局,紧紧围绕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结构调整,切实加强价格监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价格热点难点问题,促促进社会和谐。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3、**年物价工作重点

(1)努力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提高价格监测水平。近年来,物价部门在人员偏少、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都很好地完成了价格监测工作任务,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形势发展和工作任务对物价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切实做好生猪、猪肉、牛肉、羊肉、禽蛋、牛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日监测工作。同时密切关注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禽蛋奶等市场供求、销售数量、商品库存和价格走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物价部门报告,提出对策建议,为价格调控监管提供决策依据。要进一步完善价格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群众排队集中购买情况,要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应对。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改进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质量和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要加强经济、价格资料库等基础建设,依靠现代化手段,完善系统内部网络建设,改进价格信息采集传输手段;注意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按照“全”、“快”、“准”、“深”、“活”的要求,全面提高监测分析质量。“全”是指要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主动增加监测项目,适时扩大覆盖范围。“快”是指要反应灵敏,做到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预测上报,提高应对的时效性。“准”是指要如实反映价格变动情况,提高应对的针对性。否则非但不能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还可能会误导决策。“深”是指在数字之外,还要有分析、有情况,及时为价格决策提供建议。“活”是指不仅要有平均数字,还要有显示动态变化的价格情况。要建立健全监测分析、价格监管、信息报送、监督检查各部门统一协商制度,减少重复劳动,形成系统合力,形成信息畅通、反应快速、数据准确、高效有序、决策及时的价格预警预报机制和价格应急处理机制,不断提高为政府宏观调控服务的水平。

(2)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有效规范市场价格秩序。要按照国家、省的要求,组织开展好食品价格专项检查,依法重点查处经营者串通定价或者通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以协议、决议、纪要、口头约定等形式合谋涨价的行为;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借机哄抬价格的行为;查处经营者通过抬高等级、短缺数量、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欺诈手段变相提高价格的行为。对涉嫌合谋涨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必须做到见事早、动作快、工作实,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有的问题宁可看得严重一些,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延误时机。同时,对捏造涨价信息,恶意散布不实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的,要给予严肃查处,防止人为因素涨价。要深入探索对放开价格实施有效监管的新路子,不断积累经验。特别是对副食品价格监管工作,要注意区别情况,掌握好政策界限。第一,区分成本推动正常价格传导与借机哄抬价格的界限。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允许经营者合理转嫁成本,但一是要成本确实增加,二是提价不能超过合理的幅度,不得借机抬价,跟风涨价。第二,区分企业自主定价与串通涨价的界限。对实行市场调节的商品,要尊重经营者的定价自主权,经营者可以根据市场供求、成本变化依法自主定价。但经营者之间不得相互串通,不得协调价格、集中涨价。第三,区分价格信息服务与操纵价格的界限。鼓励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价格、成本、供求等信息服务,加强价格自律。

(3)妥善疏导价格矛盾,努力破解价格改革难题。当前影响物价稳定的因素较多,稳定市场、稳定物价是各地的首要任务。对控制政府出台提价政策,物价和有关部门要认真领会,坚决贯彻执行。政策不允许出台的,一律不要出台。但对于积累较多、亟待需要疏导的价格矛盾,要做好出台工作的充分准备,重点是对各类公用事业价格的成本监审;全面了解和分析各类公用事业价格矛盾的原因、发展趋势;提出解决办法,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调价预案。合理疏导公用事业价格矛盾,如供热、燃气、公交、出租价格等,都要认真对待,妥善疏导解决。一方面随着资源价格改革的不断推进,公用事业的成本压力在不断增加,调价呼声很高;另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严控政府出台提价项目的政策。稳定市场物价、安定群众生活不仅是重要的经济工作,也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出台这些提价项目,对群众生活的影响比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要大的多,极有可能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对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产生不利影响。围绕如何推进公用事业价格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做一些大胆的、创新性的有益探索,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价格问题,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共同推动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勇于破解价格改革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难题,为理顺价格关系、疏导价格矛盾创造有利条件。

(4)提高收费管理质量,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市坚持不懈地抓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清理整顿工作,清理取消了一大批收费项目,降低了收费标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过滥,收费标准过高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损害了企业利益,增加了群众负担,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削弱了城市发展竞争力。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清费治乱、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按照国家行政审批改革要求,强化收费内部和外部制度双重约束,严格规范行政事业收费审批,加强收费清理整顿工作,巩固收费治理成效,坚决取消不合法的收费项目,坚决降低不合理的收费标准,切实不断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当务之急是大力清理涉及农产品生产、流通的各项收费。要大力规范政府机关、市场监管机构、检验检疫机构和路桥站(点)的收费行为,取缔非法收费项目、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企业和经营业户负担,为“菜篮子”生产、流通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5)积极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一是认真抓好各项节能减排价格政策的落实。要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与相关下游公用事业价格联动机制,进一步疏导价格矛盾,理顺价格关系。加大差别电价、超耗能加价、降低小火电上网电价政策实施力度,建立相关统计报告制度和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名单定期公布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小火电关停。实施扶持性价格政策,鼓励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垃圾、秸杆等生物能源开发利用。完善自备电厂收费政策,引导自备电厂合理发展。合理调整各类用水价格,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和差别水价制度,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二是稳妥推进环保收费改革。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加大污水处理费实施力度,配合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的进度,制定调整好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完善医疗废物、工业废物处置收费政策。研究制定超标准排放加价政策,对超排放企业加倍征收排污费,运用价格手段有效约束企业超标排放。三是加强对节能减排价格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差别电价、差别水价、超耗能加价以及“三费”政策的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和地方,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协同环保部门加强对电厂脱硫设施运行的监管,凡未能正常运行的,一经发现取消其脱硫加价政策。开展成品油价格专项检查,对停供、限供及不执行国家价格政策、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提价,散布虚假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等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从严从重查处。

(6)更加关注民生,千方百计安定群众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体现。由于粮油肉蛋等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群众生活受到影响,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要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下达的《关于建立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的通知》要求,研究建立两项制度、两个机制。两项制度,即:研究编制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准确反映物价变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依法研究建立从垄断性、资源性行业政策性提价和加价所形成的超额利润中提取价格调节基金的制度。两个机制,即:建立低收入群众补贴和保障标准与低收入价格指数挂钩联动的机制,建立价格调整、利益调节、合理补偿三位一体的价格改革良性循环机制。要认真研究制定相关贯彻方案,全面进行落实。

(7)深入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旨在为企业发展和群众生活提供价格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服务,是物价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造良好价格环境的积极尝试,是化解基层价格矛盾,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新举措。当前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要把国家、省、市关于维护市场物价稳定的政策、规定送进企业,送进千家万户。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商品和服务交易发生在哪里,价格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努力建立“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长效机制,为群众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真正使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成为政府支持、群众欢迎、企业赞同、社会反响良好的价格服务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