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社会事业发展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05 09:13:00
导语:发改委社会事业发展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年计划执行情况
**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目标,下大力气关注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1、12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开工建设126.9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可向约20000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21个,开工建设安置房11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9万户;8条河道和5座区域性中水处理站均已开工;基本实现了二环路内背街小巷路灯照明全覆盖;市区509处固定公厕已全部免费开放;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得到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25218名困难企业职工已能正常享受医保待遇;向高龄老年人发放了生活补贴;城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超额完成了免费放映电影10000场任务。
2、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加强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优惠政策。**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3%以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万人次。在建成区64个街道(镇)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在74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大力开展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全市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7.7万本,减免各项税费1.33亿元,累计发放小额贷款5100万元。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全部设立了绿色通道,对就业援助对象进行免费培训、免费职业指导、免费职业介绍,累计推荐岗位近30万个,为60余万人次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累计组织9.2万人参加各类再就业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质量。
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全市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8.07万、122.36万、78.82万、103.92万和61.03万人,基金收入分别达到45.2亿、14.9亿、4.3亿、1.1亿和0.97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顺利启动,已有58.5万居民参保,参保率达到75%。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首次实现了收大于支。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参保职工的医保待遇逐年提高,个人负担率越来越低。20万元的大额医疗救助金最高支付限额,是目前全省最高的;门诊规定病种、实际规范病种,是全国最多的;参保职工住院费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30%以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
4、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目前,我市的各项住房保障标准高于国家规定的平均水平,政策体系全方位覆盖了我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多层次、全方位的住房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全市约6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中,已有近2.8万户通过政府组织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企业职工集资建房、棚户区改造和重点工程拆迁改造、租赁住房补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等方式改善了住房条件;其余的低收入家庭也已作为保障对象列入我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居住条件将在三年内陆续得到改善。**年已向1799户符合条件的申请廉租住房家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790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落实廉租住房2.8万平方米,对553户特殊困难家庭实施了实物配租;开工建设126.9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可向约2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通过公开摇号选房,已有211户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享受到了首批政府组织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并且销售基准价格分别比同地段商品房价格低27.7%和11%。
5、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76处,其中小学694处,初中182处;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571775人,其中小学生395113人,初中生176662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99.06%。全市有151处中小学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79处中小学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分别占全市中小学的21.8%和11.4%。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巩固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积极实施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6、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5094所,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4.64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2.65人。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1所,覆盖城市居民260万人;对全市75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设,新建、扩建、改造62所,建设面积近20万平方米;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市2902个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年完成160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参合农民达320万人,参合率97.5%,人均筹资70元,累计补偿153.3万人次,补偿金额1.41亿元,受益率71.9%。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603.99万人,人口出生率9.86‰,人口自增率3.26‰。
7、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大力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月保障人数达到2.5万户、5.9万人,月发放保障金858.5万元。农村低保共保障3.4万户,6.9万人,月发放保障金358.5万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月人均280元提高到30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人均不低于960元提高到1080元。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26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到160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80%。专项救助和慈善救助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02元,增长15.5%。
8、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市属艺术院团深入农村、社区公益演出300场,免费放映电影27923场。章丘市文化馆被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面推进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了省暨**市娱乐场所阳光娱乐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提前全面完成。十一届全运会主会场相关建设工作达到进度安排要求。市及各县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站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开展大型全民健身活动50多次,参加人数达15万人次。组织举办了**市全民健身运动会。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全市接待旅游者2317.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0.7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6%和18.5%。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7.03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8339.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6%和17.9%。民族宗教、慈善、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积极进展。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就业再就业任务压力较大。就业供求总量和结构性问题仍是基本矛盾。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新成长劳动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峰叠加”的压力日益明显;“零转移家庭”的动态消零、“4050”人员帮扶的任务仍很繁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中的政策普惠、财政投入、就业培训、服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就业促进法》的实施也为我市提出了新的课题。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艰巨。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偏窄、保障程度不高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目前,我市企业养老保险主要以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为主体,其中还有大量中断缴费人员。部分企业只办理了个别人参保,没有全员参保。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参保率偏低。被征地农民出现大量断保现象。我市仍有23.4%的城镇人口没有被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的是“广覆盖、低保障”原则,只能满足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保障程度相对不高。
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亟待深化。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原因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服务公平性不高、卫生服务成本较大、药品价格虚高,以及以药养医、个别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存在趋利行为。农村卫生队伍素质不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尚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惠民医疗补偿长效机制不健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保障水平低,设备、装备陈旧落后,职能落实不到位。
4、社会救助需进一步大力加强。城镇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亟待编制,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的联动机制需尽快建立。对低保边缘家庭和低收入家庭需进一步关注。农村救助力度相对较弱,个别县(市)区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配套资金不能及时、有效落实,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5、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经费投入不足,筹资渠道不宽,制约了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社会事业各领域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够均衡,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基本公共服务长效机制尚不健全。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场馆和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进度需进一步加快,建设资金非常紧张。
三、2009年计划安排
2009年我市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关注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大力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举全市之力,完成好第十一届全运会主会场各项任务。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
主要发展指标计划安排:
——全市总人口控制在620万人,人口出生率11.4‰,人口自增率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60元,增长7%。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
1、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经济发展作为扩大就业的根本保证,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服务业就业规模,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探索多种形式的就业途径,发展弹性就业和非正式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进一步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等形式,全市援助就业困难人员1万人。实施创业培训带动就业工作,全年开展创业培训3000人,带动增加就业1万人。坚持实施鼓励企业增加用工、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谋职的政策,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税收减免和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措施,全面发挥政策对就业的扶持推动作用。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加快建立上下贯通、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切实抓好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和进城农民工就业工作。深入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和落实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就业服务活动。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多层次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依据形势变化,不断及时修订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做好做实个人帐户工作,健全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对新建的内资私营企业、港、澳、台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合理确定缴费费率,调动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对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建立可转移、分层次的缴费制度。通过建立层次性与渐进性、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保险缴费制度,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重视发挥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推行职工补充保险,提高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大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增加财政投入,建立缴费收入、财政支出、资产变现、债券及基金运营等多元化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形成保值增值机制。
3、继续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在城市相对成熟区域的保障性住房选址力度,同时,在全市六区范围内综合平衡,均匀布局,尽量做到低收入家庭能够就近安置,方便其就业和生活。确立以国土、规划等部门为主体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制度,由国土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需求情况提前制定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供地规划,进一步调整供应结构,确保用地的落实。明确各区政府住房保障工作的职责,由各区政府负责协调辖区内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土地供应,参与项目的筛选、用地手续办理、拆迁安置、建设及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的协调配合等工作。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配建政策,在新建商品住宅项目中按一定比例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和实现相对分散供给,规避低收入家庭大量集聚。建立保障性住房“绿色通道”联动审批机制,使保障性住房的土地、规划、建设、销售等各种手续办理更加快捷和便利。探索建立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制度,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后续管理。
4、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政府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宏观调控,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市、县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推进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倾斜,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整体提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振兴农村教育,扎实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在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的基础上,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计划改造校舍1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薄弱学校攻坚计划,消除现有基本建设上的薄弱学校,完成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任务,实现区域内教育设备无差别配置。继续实施“走下山来,共享优质教育工程”,完成“下山工程”项目学校22处。
5、不断提升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力度,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尽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基层医疗卫生投入机制。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专项规划。鼓励集体、民营等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动城市一级、二级医院、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转型和大中型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力争2009年完成现有机构标准化改造和新增(新建、转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所。强化农村医疗卫生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办好县级医院和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确保卫生院人员的工资到位,建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主要设备更新换代的财政扶持政策。逐步建立完善对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贴和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项目药品零差价补偿制度。大力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6、建立城乡社会救助标准自然调整机制。尽快编制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每月向社会公布,以更准确地反映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变化对低收入群众生活的影响。按照省文件要求,市里及时出台文件,建立我市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与低保标准的联动机制。根据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制度变动情况,科学合理的调整低保标准,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和五保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社会救助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失业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和司法救助等专项社会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好社会困难群体的保障问题。
7、加快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完成全市62个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全部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标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创意、动漫、博览等重点产业,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集团。积极推进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版权保护,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快推进奥体中心等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场馆和健身中心等工程建设进度。举全市之力,完成好第十一届全运会主会场各项工作任务。继续扎实做好群众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体育彩票发行工作。围绕十一届全运会和第七届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推出“盛会泉城游”大型旅游活动,计划全年接待旅游者26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6%。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7.5万人次,旅游创汇88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和8%;接待国内旅游者2612.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7%。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建设。继续推进民族宗教、慈善、残疾人、妇女儿童、老龄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 上一篇:司法局纪检监察工作计划
- 下一篇:县村干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