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6-05 07:47:00

导语: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实践与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实践与探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区域间流动日益频繁,外出务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并逐渐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使之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始终成为先进代表,这是开发区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创建于1996年的泉州开发区聚集着200多家企业、130多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和近1000名流动党员。本文试图透过开发区近年来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其中的有效模式、有益做法及基本成效,以期从中获得宝贵的工作启示。

主要做法

近年来,开发区始终把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着重在教育管理、发挥作用、创新载体和激励关怀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是以主流意识教育引导流动党员。在党务工作部的牵头和组织下,开发区年年开设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党务知识培训班、全国“两会”精神进企业、预备党员宣誓、流动党员电教观摩周等教育活动,并根据时发展和形势变化,因时制宜地创办“泉州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网”,开辟“流动党员学习论坛”,积极组建一支兼职为主的业余理论宣讲队伍,扎实深入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观摩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和“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专题辅导和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流动党员到井岗山革命老区、晋江凤竹和钻石集团、东山谷文昌纪念馆、永春美岭等地参观学习,切实用先进文化和主流思想武装流动党员,使广大流动党员思想观念保持常新、教育工作实现常态化。

二是以创新模式管理流动党员。坚持创新管理,构建“片区化”管理网络和“一证一栏一账一库”管理模式,即:在抓好规范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的基础上,设立片区党建工作站、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还聘请专职片区党建联络员,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对经身份确认的每个流动党员办理一张《流动党员活动证》、每个党组织建有流动党员队伍表现栏、片区党建工作站建有一套流动党员台账,开发区党务部建有一个流动党员信息库,有效确保了流动党员的“无缝隙”管理。同时,针对非公企业特点,开发区党务部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上下联动、片块联管、区域联合”工作模式,定期向各基层党组织了解流动党员情况,积极实行流动党员信息库月报制度,及时更新流动党员信息库,从而有效加强流动党员队伍管理。

三是以展示先进要求流动党员。提炼出“业主、管理层、技术层和一线员工”不同层面流动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坚持“把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把企业骨干培养成党员”,注重流动党员队伍能力培养和磨砺,每年发展80名左右新党员,推行流动党员亮牌上岗,展示流动党员先进性。同时,针对今年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积极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非公企业可持续发展论坛”活动,先后举办近10场次的专题演讲、研讨活动,组建20多个流动党员科技攻关小组、10多个急难险重任务突击队,开展“流动党员创新创效”、“流动党员争当岗位能手”、“流动党员创业行动”和“在重点工程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等主题实践,使广大流动党员真正体现出“平时工作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出来”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以灵活载体凝聚流动党员。提出“在构建和谐发展开发区中实现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的主题,把党建载体与推动企业生产和经营、培育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促进劳资关系协调、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机结合,先后组织开展了创建“学习型企业”、“打造诚信开发区”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工业园”、“我为企业把好质量关”、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既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又很好团结凝聚广大流动流动党员。同时,以“流动党员奉献日”活动和“泉州开发区流动党员QQ之家”为平台,积极在各非公企业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当好“五大员”活动,即引导流动流动党员当好政策法纪宣传员、文明风尚示范员、利益关系协调员、矛盾化解员、反映民意情报员,有效增进相互间的沟通、交流与了解,增强流动党员的整体凝聚力。

五是以增强服务激励流动党员。在继续深化构建和谐工业园区活动的基础上,召开一年一度的劳资形势分析会,连续举办了多场党工委书记大接访活动等,着力构建流动流动党员服务维权体系,切实维护流动党员合法权益。同时,重视提高党务干部队伍政治经济待遇,实行各类代表、评先评优和各种培训党务工作者优先举措,推行最低工资、固定津贴、误工补贴制度,激发工作热情。此外,积极构建流动党员立体关怀网络体系,设立流动党员谈心室,推行“十个一”流动党员情感管理服务体系,为区内所有流动党员办理“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协助流动党员做好“个人发展生涯设计”、“党员创业辅导计划”等。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服务,切实尊重流动党员主体地位,有效地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激发大家“创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本成效

经过不懈努力,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特别是流动党员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流动党员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先后创建了3个非公企业党校基地,开辟了开发区非公党建远程教育平台,组建了13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制定了每年20多个基层党建特色项目等党建载体。依托这些党建载体,引导流动流动党员强化政治主体意识和组织观念,激发流动党员的强烈荣誉感,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归宿感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感。

二是流动党员队伍日益壮大。开发区每年先后开展了近30个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生动活泼的社会公益活动、困难帮扶工作、力促园区文明和谐活动,得到各基层党组织的热烈响应。许多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整个开发区流动党员总数以每年80名左右数量递增。目前全区流动流动党员中,在企业中担任中、高层职位的共有约500名,约占总数的50%;并有10多名业主流动党员。

三是流动党员先进形象充分展示。近年来,在各基层党组织中涌现一批批优秀流动党员、一个个先进事迹。先后有1名流动党员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有1名流动党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各有1名流动党员被推荐当选为全国工代会、全国团代会代表,并有200多人次流动党员获得区级以上各项表彰或当选各类代表。

四是流动党员社会责任感日趋增强。开发区广大流动党员牢记责任,认真履行义务,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处处展现作为一名流动党员的先锋形象。在每年区内开展的义务献血、金秋助学、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广大流动党员积极作为,展示了开发区流动流动党员风采,强化了流动党员的奉献意识,增强了流动党员的社会责任感,拓展了党建影响力。

五是流动党员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因时制宜、因企制宜、因人而异,创新工作,积极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许多工作也走在全省前列,甚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曾庆红、吴官正等10多批次中央、省和市领导先后莅临考察指导。近年来,先后有20多篇经验材料在《人民日报》、《求是》等各级刊物刊发。

工作思路

通过十多年契而不舍地工作和求真务实地实践,启示我们: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抓住根本点、激励点、辐射点、结合点、支撑点,才能确保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系统实现良性运作。

一要立足根本点,抓好主流导向,做好流动党员理论武装工作。要始终坚定不渝地用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和引领广大流动党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切实突破传统的说教模式,创新手段,开辟新径,使理论武装工作朝着“针对性强、教育性强、时代性强、吸引力强”的方向发展,确保流动党员在思想上永葆先进。

二要培养激励点,扩宽参与渠道,激发流动党员政治热情。各级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代表和委员的数量上要适当向流动党员倾斜;工会、共青团等群团各级会议代表也要适当安排流动党员参与。针对开发区的实际,要推行流动党员代表听证会制度、事先征求意见制和流动党员代表表决制,扩大流动党员民主管理的权得。

三要强化辐射点,突出情感因素,构筑流动党员管理体系。要积极推行人性化的情感管理,着力构建“十个一”情感管理模式,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和最关心的问题,让广大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生活在组织有家的感觉,从而增进流动党员与党组织情结,切实做到以情感人,使他们内心上接受组织管理。

四要找准结合点,用好活动载体,构建流动党员展示先进平台。要利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流动党员实践能力。要围绕流动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围绕和谐劳资关系、围绕企业文化建设,每年精心设计一揽子有思想性、有实质内容的活动项目,通过项目运作凝聚流动党员。要全面实行流动党员亮牌上岗,设立流动党员先锋谱、流动党员示范岗,把流动党员先进性的体现感观化。

五要构建支撑点,突出人财保证,优化流动党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条件。要善于借助党务干部季度例会、党务技巧大比拼、党务技能培训等党建载体,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要善于在非公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培养党务人才,建设一支稳定后备干部队伍。要以政策法规形式明确党建经费筹措渠道、具体用途和管理程序,探索设立流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基金会,依托基层党委代管。

政策建议

一是建议尽快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文件除了要考虑宏观上的教育管理举措外,还要针对流动党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实际,如何进行教育管理要有具体、专门的规定;二是建议出台《关于非公企业实施党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实施意见》,《意见》既要考虑如何健全非公企业流动党员党内民主参与机制、拓宽非公企业流动党员党内事务参与渠道,又要考虑到流动党员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热情不高的现象,如何通过教育管理和服务来影响着流动党员对党的活动的兴趣、增强流动党员组织纪律观念和提高流动党员队伍的整体凝聚力;三是建议尽快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实施意见》,对流动党员的激励、帮扶和关怀要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四是建议出台《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经费的保障意见》,保障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有坚强的物质保障;五四建议进一步整合资源,创建党工团组织服务中心,整合部分县(市、区)流动人口服务中心、职工服务中心、青年服务中心、劳动服务中介等临时性机构,发挥服务流动党员的整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