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区域经济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4 05:54:00

导语:县委区域经济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委区域经济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关于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建设问题作一发言。

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论述。

1、总书记在*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

它是这样表述的:“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2、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3、省委常委、市委潘逸阳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建设问题的有关表述。

今年4月10日,他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赣州作为赣江、东江源头,肩负着生态屏障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全力保护好青山绿水,打造区域性现代化生态文明城市,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出应有的贡献。发展区域经济,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前提条件,以生态文明为首要特征。

4、市委常委、县委廖明耕书记在“创新创业、科学发展、诚信守法、和谐平安”和打造“秀美、繁荣、创业、诚信、文明、和谐”新赣县中较早对生态文明进行了阐述。

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初浅理解。

1、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

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政治制度方面,环境问题进入政治结构、法律体系,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在物质形态方面,创造了新的物质形式,改造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如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在精神领域,创造生态文化形式,包括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伦理,提高环保意识。

2、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要实现三大转变:

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

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

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三、就如何结合分管工作实际,策应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建设工作谈几点想法。

建设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这一战略构想,是落实党的*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全新理念,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立足我市地处赣江、东江源头,肩负着生态屏障的重要职责,在通盘考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长远利益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战略构想。我认为,我县在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建设上具有先人一拍、快人一步的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生态文明的理念早就体现在了市委常委、县委廖书记的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它的报告处处闪烁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睿智。

廖书记在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在发展目标上打造“六个赣县”,在发展理念上坚持“六个更加注重”,在发展重点上努力抓好“六大建设”。

其中在建设“秀美赣县”的奋斗目标和“更加注重经济的科学发展”的发展理念上充分彰显了生态建设的内容和要求:(1)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城镇普遍推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使赣县成为最适宜人居住的地区之一;(3)广大农村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脏乱差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在具体指标上提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8%,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饮用水质达标率达80%。

同时,提出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要实现“三个转变”,始终做到“四个坚决不搞”和“四个重点发展”,即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坚决不搞;对“一任政绩、几任包袱”,有害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形象工程坚决不搞;对高耗资源、造成重大浪费的坚决不搞;对“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急功近利的事坚决不搞。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能生产终端产品的科技型企业,重点发展自主创新的质量型企业,重点发展低能耗、低成本的节约型企业,重点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企业。

这些理念和要求正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谋而合,相互一致的。

下一步工作,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具体的实际工作去,使建设生态文明的各项理念和措施纵深推进。

1、要贯穿到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市建设与工业园建设、统筹中心集镇建设与中心村建设、统筹圩镇整治与村庄整治工作中。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要紧紧围绕“赣州市后花园”建设目标,着力优化功能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坚持好字优先,科学发展。

当前,县城建设要加快实施“道路、排污、供水、供电、亮化、绿化、庭院、人文、整治、文体”等十大重点工程,大手笔打造秀美、繁荣、创业、诚信、文明、和谐新赣县,尽快融入中心城区。圩镇建设,要加强“五整治、三建设”工作。

2、要贯穿到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的各项农业农村工作中去。

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坚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节约与利用相结合、发展与治理相结合。在实践中,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谋求工作的载体。我觉得以下几项工作值得借鉴思考。

(1)深山区移民工作。

举一个例子,如即将召开的全市新农村建设调度会要参观的江口樟木新村建设点。该点目前打造成了新农村建设与移民扶贫、圩镇整治相结合的典范。

原樟木新村地处深山区,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电话。共有218户人家,1116人,但家家户户有做蜡芯加工的手艺。例入移民整体搬迁工作后,为使“迁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不返贫”,该项工作做到了与新农村建设、与圩镇建设有机结合,在规划上、在产业服务上、在管理上探索出了一套较好的机制和做法。更值得一提的是,原樟木村因整体搬迁而闲置出来的耕地、山地和宅基地实行集中流转,耕地流转给灯芯草种植大户,山地和宅基地流转给养殖大户搞立体养殖。

这一做法,给了我们一个大胆调整生态公益林的启示。即,能否将边远山区的山地全部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实施生态保护。将交通相对便利、低丘缓坡的山地(大概60万亩)实施开发,如发展加工橙、种植光皮树等。

(2)大力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大力发展沼气,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在有条件的村庄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和以电代柴。同时,节能开源,结合改房,推进改灶。

(3)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实施好生物质能源项目造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补助、赣南重点火险综合治理等工程,加快现代林业建设步伐。

(4)建设现代高效农业。

要立足我县地处赣州市郊优势,积极跟进,按照绿色无公害的要求,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工程,大力建设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5)加强土地的节约保护和治理。

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实行一户一宅。加强农村土地、河道的保护,严禁乱挖乱采行为。同时,禁止使用剧毒、化学药品等,造成农业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