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税源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4 04:56:00
导语:财政局税源的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壮大税源,是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决策,也是实现“文化发展示范区,城市繁荣副中心”战略的基础。总体上看,近几年来我区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较快,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税源构成不够好,与同是“银三心”繁荣板块的其他城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经济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等。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基本情况
我区区域经济发展有许多优越条件。主要体现在:一是区位优势。我区处于南昌经济实力最强的南昌县、西湖区、青山湖区三强交汇之中心,属“三强”之核心,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二是交通优势。全区由城市中环、二环围绕,内部交通成网,到火车站车程约5—10分钟,距昌北国际机场车程约30分钟,拥有江西省最大的铁路货运站—*谱货场(南昌火车南站)。三是工业优势。我区是先进制造业基地,拥有洪都集团、江铃集团等20多家中央及省、市属企业,是我国第一辆摩托车、第一枚海防导弹、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的诞生地。四是旅游优势。我区自古以来就有“城南胜地,人世蓬岛”之美誉,区内拥有象湖、梅湖等“三湖”、“三河”自然风景资源,和八大山人纪念馆、徐孺子故里、朱桥梅村明清古建筑群等人文景观。
我区是南昌市的一个老工业城区,工业是我区的支柱产业。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7.71亿元,人均GDP突破530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64亿元;出口创汇突破1.5亿美元。三次产业比例为:0.5:71.2:28.3。目前,已注册登记的大小工商企业60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家(其中:在地统计21家),工业产品主要有:飞机、汽车、摩托车、电动车、机械、锅炉、压力容器、非标制造、建材、纺织服装、电线电缆、啤酒、乳制品、肉类制品、食品保健品加工、饲料、禽蛋加工、医疗健身器材、化工原料等产业。商贸企业中,限额以上的贸易业、住宿餐饮业有50余家。辖区内年交易额有亿元以上市场有6个,大型农贸市场9个。
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我区经济有了长足进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应当看到经济总量仍然偏小,运行质量不高,地方财力紧张等问题比较突出等问题,还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从区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分析,我区三次产业比例为:0.5:71.2:28.3,三产比重未达到30%,弱势明显。与“银三心”繁荣板块地位不协调,已经成为制约我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20*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亿元,和2007年同期相比有较大的增幅,但和兄弟县区相比,这个产值还是偏低。原因是现有工业企业中上规模的企业偏少,缺乏具有市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大型集团企业,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够大。
3、企业缺乏品牌战略的运作。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品牌型企业太少,大部分企业还是在贴牌生产。没有属于自己的牌子,就不可能去开拓市场,做大做强企业,同时,也容易产生纠纷。
4、发展环境缺乏系统性。通过开通“阳光驿道”,开展政企对接、服务企业工作,为企业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部门个别人对服务企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服务企业意识不强,工作不够主动,存在拖拉、扯皮、有意刁难企业的现象。二是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效率不高。某些部门从本单位利益考虑,不愿给其它部门提供已掌握的信息资料,造成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部分条块管理的政府职能部门为企业服务意识较差,工作上存在有意刁难企业现象,阻碍了企业发展。如昌南工业园内各企业反映供电部门拉闸停电前不事先通知,严重影响企业生产,造成企业生产损失,要求供电部门停电事先通知。三是部门协调解决问题职能有限。有些企业生产和非生产问题超出部门职权范围,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
三、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优化提升第二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从全区工业总量不足,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的实际情况出发,应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调整工业结构,积极推进“工业强区”战略。一是重点抓好昌南工业园区建设。要进一步加速产业集聚,强化园区配套,壮大园区“一体两翼”(即机械制造业为主体,现代物流业和食品加工业为两翼),不断提高园区竞争力。二是支持优势企业做强做优。鼓励工业发展由制造向创造、智造转变,努力在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上下功夫,支持江铃、洪都、阳光乳业等大中型企业发展壮大,并通过这些企业的辐射和带动,激发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三是积极发展都市工业。按照“银三心”的定位,我们已经是中心城区之一,土地成本高、可用面积十分有限。根据这个实际情况,要积极发展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为主体,能够在中心城区生存和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现代都市工业。
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做旺商气
市委、市政府把我区定位“银三心”繁荣板块之一,面对这样的机遇,我们要在发展第三产业上有新思路和举措。一是补充发展传统商贸业。由于我区传统商贸业发育不足,必须要通过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扩大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项目,促使我区传统商贸服务业的成熟。重点要抓住我区大开放、大开发的机遇,抓住批发市场、楼宇经济等服务项目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好企业改制和行政单位搬迁所“腾”出的空间,建设一批大的超市、购物中心、提升人气和商气。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服务业整体档次和水平,推动服务业的升级。要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新的服务业态。我们的市场物流业有着很强的比较优势,目前,昌南工业园及其周边华东国际工业博览城,华东装璜建材博览城,华东国际汽车配件物流中心,深圳家居产品昌南物流中心,九州通医药物流中心,新地冷藏物流中心等已初具物流产业的集群效应。但是在凝聚人气、提供优良服务方面还要下功夫。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搭建一个共享信息平台、服务平台,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来整合资源,提高各市场物流企业的关联度,真正形成集聚效应。三是培育文化旅游会展等特色服务业。要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制订,突出人文、自然两主题,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培育和挖掘八大山人纪念馆、《东京审判》的主人公梅汝王敖的家乡朱桥梅村、徐孺子故里、铁柱万寿宫等一批历史文化深厚的人文景观,把它们蕴含的文化底蕴展现给广大的游客。打响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品牌,使之成为全市、全省甚至全国都有名的旅游景区。通过对八大山人书画艺术的深入开发,延伸出一系列的相关文化产业群,促进书画艺术的传播,推进经济的发展。一是通过定期举办名家书画的展示、交流、交易,形成区域性的书画艺术中心;二是通过搭建平台,吸引知名书画艺术家入驻,形成画家村,带动笔墨纸砚、装裱材料等配套产业及相关商贸业的发展。三是建设八大山人书画研究院和有关画院,提升书画研究水平,开展书画教育,带动修学旅游的发展。四是以规划中的梅湖景区的文化产业园为依托,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发展动漫、影视、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同时,要通过华东国际工业博览城,华东装璜建材博览城等平台,带动会展业的发展。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有关部门要积极收集一批以世界500、国内200强以及省级龙头企业为首的国内外包括港、台知名企业有关资料,研究其主营业务,了解其发展战略,收集其投资部门负责人有关信息,从中选择出与我区产业政策相对接或可能对接的知名大企业,汇编成资料提供各有关部门。全面发动寻找对接途径,力争尽快与一批知名企业投资部门开展对接。要让专业人员进入招商引资队伍,甚至可以考虑营造专职的招商引资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区里在招商引资上的奖励政策同样也适合他们,这样就可以避免机关人员参于招商干好了有奖励,干不好也没关系的状态。同时,要把引来的资金集中投入到具有推动联带作用的重点项目。
4、发挥政府服务职能,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
政府应大力扶持企业发展,不干预企业内部事务,把重点放在政策扶持、技术指导、项目引导等外部环节上。一是提供公共服务,培育总部经济。对区里逐步壮大的重点纳税企业,区里提供优惠政策、土地、用工等公共服务方面服务,支持他们把触角伸出去,把总部留下来,以留住税源。如梅氏禽蛋食品有限公司,作为省农业龙头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公司产品必须向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原来的禽蛋供应方式已经不能保证新的品质要求,为此,该公司在南昌县塔城乡青岚湖承包了2300亩的水面用来养鸭,作为原料基地。又如赣达饲料厂,也是省市农业龙头企业,也逐步把生产基地外移,将把现在厂区土地置换建成总部办公大楼,这样能为我区涵养税源。二是加强项目引导,搭建合作平台。针对我区改制转型企业多的情况,在政策上扶持,帮助企业加强横向联系,搭建政企,企业之间合作平台。如通过项目引导,好又多超市与沃乐玛合作,利用沃乐玛物流优势共用进货渠道,降低运营成本。
5、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壮大本土民营企业。
一是要造就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环境。坚持“环境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的观点,高度重视环境建设,既抓硬环境,又抓软环境,极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硬环境建设方面,要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平台。软环境方面,切实加强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建设,积极培育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探索出一条让企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成功路子。二是要在民营企业中广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加快体制和技术创新步伐,使民营企业普遍上档次、上水平。三是要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国外、省外、市外的力量“嫁接改造”民营企业,培植起一批新的骨干企业。在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中,立足本地优势是基础。综观各地民营经济的成功者,大多数都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而服装针织作为当前我区民营企业中产值、销售收入、利税、上缴税金均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我们可以把这个产业作为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全力打造服装针织产业带,从而带动整个民营经济量和质上的提升。
- 上一篇:职业学校招生通知
- 下一篇:财政局集体经济组织核算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