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思考

时间:2022-06-04 04:21:00

导语: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思考

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历来重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努力探索,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逐步形成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村民自治、政务公开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思路和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改革稳定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大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维护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保障和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政治实现形式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农村事务,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和对自身事务的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群众的市场主体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积极要求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坚定广大农民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第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我国是一个农民占多数的人口大国,幅员辽阔的农村,人口众多的农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村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比较突出。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坚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进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积极性,又能在农村基层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处理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保证村民依法自治,引导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务的决策和管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从而促进农村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作出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如实行“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规范涉农收费项目,取消、免征、降低一些面向农民的行政性收费;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认真搞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修改土地征用补偿办法,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等支农惠农政策。落实这些重大政策措施,迫切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从各地的实际情况看,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央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直接影响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如果有关政策规定、实施程序、办理结果都不公开,搞“暗箱操作”,农民群众没有了解和参与的机会,那么,中央的政策措施就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只有进一步加大村民自治的力度,扩大基层民主,落实农民群众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第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对于做好农村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看,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绝大多数是好的,他们吃苦耐劳、扎实工作,为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不能忽视的是确有一些农村干部在工作作风、生活自律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作风简单粗暴、侵害群众利益等,在群众中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未到位,村民自治、政务公开等工作不落实,使得农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不能实施有效的民主监督,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广大群众对村务民主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才能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的监督,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各项权利,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的建设。

二、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现状和问题分析

实行村民自治,是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作为党实施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意义十分深远。有人把“村民自治、包产到户、乡镇企业”称作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取得的三项突破,也历来被视为农村改革的重大成就。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村民自治工程的逐步实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出现了许多良好的发展建设经验,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初步奠定了坚实的民主基础。但同时村级组织建设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村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两委”班子不和谐,村民自治存在着盲目性,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程度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农村基层社会民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一)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成效

1、以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为主体的村级组织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提高。

近年来,我市各乡镇村组按照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强对村级组织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不断提高优化村级组织体系结构。一方面,从1990年开始村民自治试点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基层党组织、委员会、代表大会的组织和建设,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意见,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村民委员会选举法》、《村党支部产生办法》、《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施办法》等法规条例,依法指导全市基层村级组织的建设。截止到2000年,通过“海选”产生村委主任361名,村委会委员602名,同时通过“联户推选”的方式,选举产生村民代表14114名,以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形式推选产生3815名村民小组长,建立健全了以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会议、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为执政体系的基层民主执政组织。另一方面,我市坚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调整三者之间的关系定位和权利职责,以条文条例的形式确定了各自的作用和职责义务,初步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使全市村组织活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

2、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充实完善。

全面落实各项民主制度,是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建立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基层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村民选举权、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不断充实和完善农村村民自治的建设情况。我市各乡镇村组在《村民委员会选举法》、《村党支部产生办法》、《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不断规范村民代表会议的职责、议事程序及内容。在基层村组选举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的办法,根据党员、群众推荐情况,确定入围名单,选举时严格执行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五分之四和赞成票过半数的规定,最终确定各村组织人选。依法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举产生的,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同时呈现出“一低四高”的特点:“一低”是年龄低;“四高”即文化程度高、党员比例高、新任比例高、致富能手比例高。据统计,新一届村委会班子成员中具有一技之长的达到6000多人,占村委会成员总数的60%以上。

3、以村级工作运行、干部群众行为和各项制度运作规范为基本内容的村务运作体系进一步得到规范加强。

村务运作体系是确保农村各项具体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村级工作运行、干部群众行为和各项制度运作的规范和引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村组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改善干部工作作风,增强群众对村务工作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十几年来,我市通过实施镇务、村务公开,党员干部民主评议、考核,民主议事制度、科学决策机制等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规范村务运作制度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各乡镇村务公开,干部监督等实施比例已达100%。

(二)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民主选举工作有待提高。民主选举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做好农村其它各项工作的基础。目前,随着社会环境和形势的变化,我市部分基层组织在民主选举中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民主选举不规范。选举中存在拉关系套人情,无主见随大流,宗族宗派相争,唯利是图等情况,在选举制度特别是“两推一选”制度的贯彻落实和工作的因地制宜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民主选举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作用和力度不够。在村级政权组织中推行的村民自治要求建立以村民监督为主体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在选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选民的意愿,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机制的不完善、村民民主意识的淡薄、法制观念的缺乏,使得各方面的监督作用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三是选民的民主意识不强,随大流现象严重,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致使许多合格选民无法参加选举,其选举权利和意愿无法得以保障和体现;四是民主选举的制度方面,特别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出选举细则工作方面还做得不够,选举方式的创新性和因地制宜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2、村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待加强。民主决策是指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必须由村民民主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目前在乡镇村组,村务决策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基层政权组织和机关存在闭门决策、暗箱操作以及随意性、盲目性等不良施政方式和工作习惯。主要表现为一些村干部素质不高,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淡薄,在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分配和扶贫救济物资安排上优亲厚友,村土地征用、资源开发等不经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审议,由村支书或村主任说了算;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公款大吃大喝,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甚至腐化堕落;有的村干部党性观念不强,政治信仰动摇,参与宗教宗族活动,甚至拉帮结伙等。二是部分农民群众思想认识水平和参政议政能力差,与民主政治建设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对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缺乏深刻认识,被动参与甚至是不参与民主决策。三是村务决策措施的适应性和科学化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论证。

3、基层民主管理方式和适应性有待改进。民主管理是指村里的社会事务、经济建设、个人行为等的管理,要遵循村民的意见,在管理过程中吸收村民参加,并认真听取村民的不同意见。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和形势,部分基层党组织还是采取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从全国农村情况看,在依靠个体私营经济推动经济繁荣和社区工业化的农村,普遍存在村穷民富现象,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凝聚力下降,村民自治缺乏经济能力,一些先富的村民用金钱和其他手段影响村民自治,使农村民主管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村级体制改革后,部分新当选村干部因缺乏培训、教育和锻炼,出现把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造成村两委关系不协调,互争高低,争权夺利,出现有权有利的事情争着干,无权有责的事情推着干,使整个村的工作陷于瘫痪。目前我市部分乡村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关注和思考

4、村民的民主监督意识和作用有待增强。民主监督是指由村民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内的各项事务实行民主监督,主要体现在1/5的村民联名可以要求罢免村委会成员;村委会要定期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并接受评议,对不称职的村委会成员可以罢免和撤换,村民委员会要实行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目前仍有少数村支部和村委会缺乏让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民主意识,导致村务公开出现报喜不报忧、说好不说差、务虚不务实的怪现象,搞墙上一套、墙下一套,村民既看不出问题,也无法监督。同时,每年开展的干部作风评议活动,由于村民评议结果缺乏实效性,致使村民的民主监督作用大打折扣,也影响和挫伤了群众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村民民主监督意识方面还有待培养增强,法制观念还有待普及和加强。

(三)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论述提到的几个问题,分析起来,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影响因素,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从观念层面上看,干部群众民主意识不强,法制观念缺乏,传统观念影响较多。

调查显示,我市相当部分基层群众对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工作理解不深,许多基层民众存在“我种我的田、闲事都不管,民主不民主,干部说了算”的心态,普遍民主意识不强,特别是老年人和妇女文化水平低、民主法律观念淡薄,民主政治参与意识差,致使在开展村民自治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和情况。同时,我国乡村由于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影响,在群众民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法制观念方面都存在历史的空白,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民主意识薄弱,使得农村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出现民主选举随大流,宗族宗派意识浓厚,民主决策盲目性,民主管理随意性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时代村务运作方式的影响,部分干部在事务决策上习惯闭门造车,工作作风上简单粗暴,工作方法上教条化,难以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

2、从工作机制和制度方面看,领导体制不完善,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评议机制缺乏实效性,监督管理难到位。

首先,领导体制不完善,村“两委”权力分配不合理,致使村党组织内部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影响村民自治工作的进行。由于从传统的由上级党委直接向地方乡村委派任命村干部,向现阶段的由村民直选村干部的转变过程中领导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如何协调好村党支部和村民自治委员会关系成为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也直接影响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展开。

其次,由于缺乏相应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机制,特别是适合地方实际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使得对干部群众的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评议机制缺乏实效性,制约了干部群众素质的提高和民主监督权利的实行。同时主动学习教育的意识不强。从群众角度而言,由于较低的文化素质和较多生产生活任务,使得村民自我学习提高的困难较大;从党员干部角度而言,部分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实践锻炼不够,满足于听指挥、听安排,使得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难以达到理想程度。

3、从实践层面上看,农村工作矛盾集中,任务繁重,容易偏重经济发展,忽视民主政治建设。

相对于省市一级来说,乡村属于基层政权组织,村更是最基本的基层政权组织,有许多具体性和实质性的工作要做,许多事情看起来小,但关系到中央、省市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落实,因此,乡村工作可想而知,任务繁重,矛盾集中,在注重经济建设的社会氛围中,村级组织从地方实际利益和群众要求早日过上富裕生活的要求出发,容易偏重经济发展,而忽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令人深思的是,目前农村陷入这样一种不良循环:由于要加快地方发展,必须注重经济建设而无暇忙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但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对滞后又极大影响和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打破这个循环需要我们正确分析问题,从民主政治建设入手,积极寻求对策,逐步解决和完善。

三、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和建议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针对上述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科学决策,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民主选举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组织要把农村民主选举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切实加强领导,领导成员要落实责任制,实行挂点包村,加强指导协调。对情况较为复杂的村,上级党委要认真分析研究,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主要领导要下去加强指导,切实做好必要的工作。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做好工作,并加强与民政、农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农村民主选举工作提供政策、业务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选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民主选举之前,要认真组织广大村民学习“一法两办法”(即《村委会组织法》和《湖北省实施<村委会组织法>办法》、《湖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让广大村民领会农村民主选举的重要意义,了解掌握农村民主选举的有关规定,在正确行使权利的同时切实履行应尽的义务。在选举过程中,要善于维护党组织的领导权威,善于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吸收为党组织的决策依据,善于把党的意志转化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在选举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和及时处理各种违纪、违规行为,严禁贿选或利用宗族势力、恶势力操纵选举;对选举中出现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确保民主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把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

(二)落实各项制度,继续抓好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民主选举是基础和前提,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是基本内容,民主监督是保障,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这是当前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民主决策,才能实现党的意图和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具体统一;只有通过民主管理,才能保证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落实;只有通过民主监督,才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抓好村务、政务公开工作,重点是财务公开,把好公开形式和内容的质量关,切实解决村级财务公开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认为灵乡镇财务结算中心的做法值得推广,他们在镇一级配置水平较高的专职会计,通过电脑联网实行对镇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和乡村财务的统一管理,通过电脑触摸荧屏及时向群众公开镇村财务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抓好民主议事和决策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镇党委、村党支部议事决策规则,大力推行村务、政务论坛,专家论坛和实行听证制度,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解决过去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问题。三是抓好村民自治章程的落实,发动村民广泛参与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的制订和执行,解决过去村民行为无章可循、我行我素的问题。四是抓好党员干部民主评议和考核。严格执行民主评议制度,年终,村主要领导成员都要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或人大代表述职,自觉接受评议,不称职票达30%以上的,上级党委要对其进行诫勉,采取组织措施予以调整。要严格执行村干部离任、年度审计制度,通过各种方法解决过去对镇、村干部监督乏力的问题。

(三)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稳步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1、贯彻落实村委会组织法,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地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村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村党支部首先要认识到实行村民自治的重要意义。其次就是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立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手段。村委会组织法是规范农村基层民主的根本大法,但它只是确定了一些大的原则和基本的操作程序,而我国社会各地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利用对村民和村的事务比较熟悉的优势,通过制定正确的、符合村的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决策,使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村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接受并真心实意地维护它的领导。

2、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一道建设现代农村民主政治。相对于城市而言,我国的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再加上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残余影响,农民的民主意识还不是很强,对村民自治的认识也还不够。农村党员是农村中的先进分子。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广大村民具有极大的示范、引导作用。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它的领导。因此,要把农村民主政治这件大事办好,农村党员必须责无旁贷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一,要起带头作用。在遵守和执行村委会组织法的活动中,农村党员要处处走在前头,成为村民的表率和榜样。第二,要起骨干作用。农村党员在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活动中,要成为群众的中坚和核心。第三,要起桥梁作用。农村党员要向村民热情宣扬和解释村民自治这项基本政策,并及时地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向党组织反映,使自己成为党组织和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

(四)加强农村党内民主建设,扩大党内民主以带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党内民主建设状况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影响极大。假若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党内民主滞后于党外民主,也就无从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先导、示范的作用。因此,只有搞好党内民主建设,才能以此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体而言,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应抓好以下工作:不断地增强党员的民主意识,切实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强民主生活的公开性,增加党务的透明度,保证广大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疏通党内民主的渠道,做到上级组织听取下级组织党员的意见以及实行党内监督;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化,使党内民主生活正常地进行;完善和创新党内民主机制。尤其是要积极推行差额选举和“两推一选”制度,并强化选举的功能。我们认为村党支部选举,可以在继续推行和完善“两推一选”这一行之有效的党内选举机制的基础上,吸取和效法村委会的直接选举精神,由镇提出候选人建议名单,全体党员直选党支部书记;要效法村务、政务公开的做法,实行党务公开,特别是公开党费的使用情况。

(五)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素质。

提高干部群众素质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进程的根本。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干部群众的素质,形成依法治村、以德治村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一是要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和广大党员的素质。实行村民自治,对党的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基层党组织转变和更新管理的思想观念,改变以前那种下命令、直接指挥的办法,学会用新的办法,诸如民主的方法、法制的方法、经济的方法和思想教育的方法组织和团结广大的农民,通过转变领导方式和改善领导方法来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并使党的领导贯穿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渗透到村民自治的全过程,发挥党的先锋队的作用。为此,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和广大党员的教育培训,要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全局观念、政策观念和宗旨意识;要通过逐步建立健全镇办、村办业余党校,健全党员教育网络;要继续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坚持制度,开展党员活动日、党员目标管理等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素质,切实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驾驭农村全局工作的能力。

二是要提高村委班子成员的素质。要通过岗位培训、轮训等方式,分层次分期分批对村委会成员,进行政治理论培训、业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法律法规培训、重点突出政策和法制教育,尤其要抓好对新当选村委会干部、非党村委会干部的培训,通过培训,着重强化他们接受党的领导的观念,把自己自觉地置于党组织的领导之下,强化民主和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自治、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化宗旨观念,培养为政清廉的高尚品格。

三是要提高广大村民的素质。广大村民是实行自治的主体,也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如何,特别是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如何,直接关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和成效。因此要尽快建立和实施现代村民素质教育工程,努力提高广大村民的素质,尤其是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各项教育和实践的形式不断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就要使农民确立科学的民主观,其主要内容有:让他们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认识我们的民主与“西方式”的民主的区别;让他们知道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他们明白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首先,要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的强弱是受其科学文化水平制约的,因为现代农村的管理正朝现代化、复杂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是难以担当这个任务的。其次,要增强村民的法治观念,坚持依法办事。依法治村也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普法教育的形式,使村民比较系统地掌握一般的法律常识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宪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并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坚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用法律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用法律同一切破坏民主政治建设的行为作斗争。再次,要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实践让村民逐渐掌握从事民主政治活动的基本技能,主要是民主选举的程序、规则,民主决策的原则、程序,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民主监督的体制、规范,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各项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