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电教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4 04:20:00

导语:党员电教工作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员电教工作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党员电教工作坚持为宣传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党员电教已成为党建宣传的重要阵地、党员教育的重要手段、传播实用技术的重要途径,其影响愈来愈广泛。另一方面,党员电教工作的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主题活动、技术手段等都相对滞后于时展,党员电教工作有边缘化趋势。

一、存在问题

1、党员电教还不能很好适应工作环境的深刻变化。自1984年在福建建瓯开展试点以来,全国的党员电教工作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20多年来,各地的党员电教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日渐成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工作机构、工作队伍、工作领域、工作机制和明显的工作成效。与此同时,这20多年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20多年,党员电教工作环境也发生了深刻而明显的变化。一是受众需求上的多样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四个多样化”给公众思想、价值取向带来直接的碰撞,思想多元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党员群体有自己共同的信仰、追求、纪律和主流价值取向,但这并不妨碍党员个体思想多样性。据中组部办公厅信息管理中心统计,截止2003年底,全国6823.2万名党员中,高中以上学历的达3766.1万名,占55.2%,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已占全国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另外,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达1529.7万名,占总数的22.4%。党员文化教育背景与接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年龄的不同,对党员电教形式上的需求及爱好也自然而然存在着多元化。二是工作对象上的流动性。80年代初,流动党员很少,不足党员总数1%,而当前,经济活跃地区流动党员已达总数的18%以上。客观上造成了外出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党员电教工作触角很难延伸到流动党员群体。三是电教技术上的挑战性。目前,互联网以前所未有之势影响、介入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目前全国各类教育类网站已达3000余家),党员电教工作决策者和基层工作者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措施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四是电视普及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也使看电视难成为历史。电视神秘面纱的揭去,再加上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和传播速度较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网络有明显的优势,使以电视播放为载体的党员电化教育受到强烈冲击,党员完全就可以在家里而且也乐于在家里收看教育片。“有什么,看什么,来什么,播什么”的传统播放方式自然引不起党员的兴趣。

2、大电教格局没有形成,相关部门各自为阵。党员电教工作就其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方式方法等与科协、农业、群团组织等有关部门有交叉之处,如劳动部门组织的下岗职工党员技能培训、再就业工程,科协的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农业部门的农技培训、农技专家支农扶农,妇联组织的“巾帼创业活动”,团委组织的“青年农民培训阳光工程”,这些部门和活动基本上处于各自为阵的状态,没有形成全力,大电教的工作格局没法形成。

3、工作层面针对性不强,与基层实际联系不紧。党员电教的生命力在基层,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最基层的党员对党员电教工作怎么看,想什么,盼什么,欢迎怎样的党员电教。我们一些党员电教工作的决策者和工作者并不很清楚。因此,有的党员电教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就电教抓电教,单打一,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有的党员电教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不灵活,但就活动抓活动,与党员自身实际缺乏有机结合,与基层实际联系不紧密效果不好;有的载体不新,方式方法不活,收效甚微;有的党组织对党员电教工作研究不够、缺乏创新和服务意识,作风飘浮,工作抓的不实不细。

4、工作手段上创新不够。20多年来,党员电教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放像机换成了VCD(DVD),电视机由黑白变彩色,由14寸变为25寸,教材由录像带变成了光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单位另外配备了摄像机、微机、复制设备、刻录设备等。勿庸讳言,在很多地方,“两机一片”仍然是党员电教工作的主打设备,“我放你看”,“放什么看什么”仍然是党员电教的主打手段,党员电教的技术创新进展缓慢。相比之下,党员个体对互联网等新传媒技术的应用则熟练得多。

5、工作机制上不规范,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党员电教形成了相对健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作体系、队伍网络。但是,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的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些已不能适应时展的制度也没能及时修订;一些应建的党员电教播放收看制度和完善的党员电教目标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如党员电教“六有”目标机制,即专人负责制、操作规范制、播放收看制、内容讲解制、座谈讨论制和心得体会汇报制等贯彻落实的不好;有的党组织没有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党员电化教育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存在较强的随意性;有的党组织缺乏因人施教的自觉性,在开展电化教育工作中,没有做到根据不同层次党员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分类进行,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不佳;有的党组织电教工作的人员、经费、场地、片库、设备等得不到保证,“寄人篱下”,成为其他工作的附属。

二、建议与对策

1、健全网络,规范制度,夯实工作基础。党员电教工作的根本在服务,重点在基层。要建立健全市电教中心――乡镇(街办、市直部门)电教站――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播放点三级电教工作网络,明确三级网络各个层级的工作目标责任,建立一套制度完善、管理有序的工作机制,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完善党员电教工作目标管理制度。一是要合理设置目标,明确努力方向,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全面、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的总体原则,力求目标全面、具体、量化、可行,紧紧围绕机构设置、经费保障、教材制作、网络建设、播放收看等工作,设置并分解目标任务,使各级党委,重点是市、乡(镇)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及电教机构明确党员电教抓什么、怎么抓。二是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工作规程。要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都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既用制度来巩固成果,又用制度来促进工作。要建立党员电教工作规程,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网点建设,制片供片、播放收看等多方面,制定一个开展工作需要遵循的标准,使机构运转灵活、机制高效有序、工作有条不紊,把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纳入组织工作目标责任制内容,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一道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三是要完善配套制度,保证目标落实。要建立责任制度,把党员电教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党员电教工作“第一责任人”的目标责任。要建立督查制度,保证电教目标能够按照进度和质量要求落实到位。要建立激励制度,根据目标考核情况兑现奖惩,年初布置,年终兑现。

2、整合资源,整体联动,形成大电教格局。党员电教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为宣传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指导思想上从源头上决定了党员电教工作必须突破就电教抓电教的不利局面,突破党员电教部门单打独斗的小圈子,跳出电教抓电教。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确定大电教的观念,构建大电教的格局,形成一种齐抓共管覆盖全社会的机制。在工作机构上可以和纪检、宣传、教育、农业、劳动、广播电视、工会、科协、团委、妇联等其它系统、其他部门联系,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做到党建搭台,科普唱戏;党建搭台,大家唱戏;大家搭台,党建也可以唱戏。在装备技术上,要以实用、管用、够用为主,不管是摄录设备还是播放设备,只要能保证和满足电教工作的需要就行。可以充分利用区县广播电视中心、新闻中心的设备为党员电教服务。在服务对象上以党员为主,但不能仅仅局限于党员,对党员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担负起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引导群众的责任;在电教教材上,以党课内容为主,更不能仅仅局限于党课内容,应该纳入市场经济理论、科学技术知识等内容。因此,必须打破“部门性”抓电教的意识,确立“全局性”办电教的格局,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齐抓共管的电教合力,形成资源共享的局面

3、以人为本,创新手段,丰富党员电教形式。有传媒专家认为,随着光纤通讯的完善和高科技对制作视听产品技术含量的增加与成本的不断降低,以图像为主要阅读符号的知识吸收方式越来越与人们形影不离。党员电化教育作为一主要全依靠视听信号为“阅读”对象的教育方式,它在给受教育对象带来直观、形象、冲击力强的感觉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因为缺少互动而形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局面,难以将“我”及时地带入进去,出现“看时激动、看后感动,最终不动”的结果。因此,我们要不断丰富形式,创新手段,强化党员电教的工作效果。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党员受众的视听规律,尽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变“观看”为“参与”,变被动灌输说教,被动“照单全收”为“良性互动”,积极探索党员电化教育中受众(实际的被教育者)与编导(虚拟的教育者)的互动化,在使党员受众真信、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在网络运用上,可以对电脑、电视机、网视通、投影机、宽带、网络教室、电信短信平台、实践基地等进行有效组合,形成多媒体、多维的党员教育模式。不能总停留在播放收看这单一形式上,要大胆引入并运用网络等新的技术手段,在探索“好看、管用、可信、互动”的党员电教方法上下功夫。可以向宽带远程教育方向发展,可以开办党员电教网络视频系统,可以在互联网上开辟党建网页、党员电教专页,可与电视台、广播台合办党建专栏、党员教育专栏,可与电信企业合作,探索手机短信教育党员的新方式,使电教工作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4、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开展电教主题实践活动。党员电教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关键也在基层。主题实践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开展电教工作最有效的载体之一,是引导教育党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强化宗旨观念,增强党性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服务人民群众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基层的情况千差万别,要根据企事业、厂矿、机关单位、大专院校、街道社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其中,社区、行政村党员人数多,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等不尽合理,处于城市和农村的最基层。就总体而言,党员教育管理的重点和薄弱点还是在社区、行政村。社区党员电教主题实践活动要以为社区党员和居民服务,构建和谐社区为重点,开展社区党员电教“凝聚力工程”。要发挥党员电教的优势,积极培训下岗失业党员、职工,增强他们再就业和弹性就业的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公共责任意识,促进邻里团结,和睦相处;办好社区党员联络服务站,联系引导社区党员发挥作用,树好形象。在农村以“双建双带”为重点,积极开展党员电教科技经济开发“百千万工程”。通过大力开展农村致富实用技术培训,政策、资金、科技信息、人才等多方面支持,鼓励党员带头创业,领办、创办公司(基地),网络更多农户,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引导教育党员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倡导社会主义文明农村新风活动中发挥作用,树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