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消费结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4 11:08:00

导语:农民消费结构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民消费结构调研报告

20*年,我区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各项利民富民政策,使农村经济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层次不断提高,整体生活向小康迈进。全区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

据我区桃花镇农村社会经济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720.42元,位居全省第一,比上年实际增加872.93元,增长14.93%。从农民收入结构看,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2427.92元,比上年增加21.85元,增长0.91%;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1589.19元,比上年减少113.72元,降低6.68%;财产性纯收入人均3336.89元,比上年增加864.32元,增长34.96%;本年农民无转移性纯收入。

1、家庭经营收入略有下降。

家庭经营性收入作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年略有下降。20*年我区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为1589.19元,比上年实际下降113.72元,降幅为6.68%。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61%,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降幅较大,由去年人均的162.78元下降到今年的人均133.63元,人均下降29.16元,下降17.91%;非农产业相比略有回升,由去年的人均8*.*元增加到今年的人均821.98元,人均增加15.92元,增幅为1.98%。家庭经营收入的变化显示我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经营模式逐步由传统的农业及手工业向非农业扩散。但应看到,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下降也显示出我区农村居民自主谋业的能力有待提高。

2、工资性收入稳中有升。

20*年,我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427.92元,同比增加21.85元,增长0.91%。其中人均在本地务工收入1556.18元,(在本乡地域内乡镇企业的劳务收入为251.27元/人,比上年同期增长25.39%)外出打工人均收入434.6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这一方面表明我区加大了对乡镇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改善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企业效益发展良好,农民从中得到的收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政府把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内容,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劳务输出,取得了显著成效,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收入也不断增多。

2、财产性收入增长快速,已成为我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0*年,我区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为3336.89元,实际增长864.3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96%,增长较快。20*年,我区农户收入的45.38%来自于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地位突显。

总的来说,一年来,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势态良好,农民收入总体增长,并呈现出“二增一减”的发展特点。

二、农村居民消费趋于合理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直接反映着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是农民生活水平最根本的体现。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也相应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1、消费结构日趋优化。20*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2950.45元,同比增长0.85%。其中衣着消费支出人均176.9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33%;食品消费支出人均1210.23元,与上年持平,恩格尔系数为41.02%,已达到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小康标准;医疗保健支出人均65.46元,同比增长59.53%,增幅较快;居民居住消费支出人均419.23元,同比增长了9.14%;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人均183.65元,增长57.10%。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173.5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39%;家庭设备及日用品消费支出68.7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0%。从以上数据看出,我区农民生活消费结构趋于理性,生活消费已不再局限于以往的食品、衣着等消费层次上,而是向更高的消费层次扩展,呈现出多层次的消费结构。我区农村居民各种生活消费支出中,增长幅度位于前三的分别为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文化教育及娱乐消费支出。增幅分别为67.39%;59.53%及57.10%。医疗保健支出位居前列主要是全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及农民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

2、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随着农村地区基础生活设施的逐步完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区农户基本每家拥有自用房1栋以上。农民家里的设备也是不断更新,手机、冰箱等一些高消费物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各种生活费用支出的快速增长也表现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据调查资料统计,20*年底,我区每100户农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18台,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每100户有146部。

三、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1、财产性收入增加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财产性收入之所以能成为我区农民人均收入的“领头羊”,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二手房租赁市场也得到蓬勃发展,二手房租金也年年看涨;二是依托桃花镇的优越地理优势,靠近我区最为繁华的六大批零市场,南来北往的客商较多,且大多商户偏向于选择市场附近的场所做为居住地和商品库存地,这就给桃花镇的农房出租带来了一定的客源;三是由于近年来农户收入和银行储蓄利率的不断提高,农户们更偏好于将手头上的余款存入银行获取利息。农户储蓄额的上升也带动了利息的上涨。

2、工资性收入也是我区农民增收的一项稳定的因素

由于农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份额下降,以及顺应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业就业的发展趋势,外出就业增加收入成了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途径。20*年,我区农村居民在各种企业组织中人均劳务收入为1990.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7.13元,增幅为0.84%。

3、税费改革成果稳定,农民负担无反弹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业利益、维护农村稳定做出的重大决策。农村税费改革理顺了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减负即为增收,税费改革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支持农业、关心农民,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更加密切了党群关系。

4、个私民营经济增势强劲,也为我区农户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年我区积极推进全民创业进程,个私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年末全区个私民营企业达到26380户,从业人员达172919人,个私民营经济吸引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保证了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形成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20*年我区农村居民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人均1438.36元。占农民纯收入的19.56%。

四、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1、劳务输出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大部分转移劳动力只能是从事较简单的普通工作,对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作只能是望而叹止,从而很难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经济收入。目前我区输出的农民工主要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劳动生产率较低,获得的工资性收入随之偏低。

2、获取收入的途径单一。

目前我区农民收入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财产性收入,二是工资性收入。近几年来,由于城镇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压力增加,农民进城务工难度加大等原因,作为农民收入来源之一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受阻。因此我区农户主要依靠房屋出租来获取财产性收入。收入的单一化使得我区农户收入偏少。

五、提高农民收入的办法

1、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

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是一个不可争论的事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农民收入水平与其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密切相关。劳动力文化素质高的农户,经营门路广,善于运用新知识、新技术,能在激烈的商品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收入也相应高于其他层次的农户。低层次的文化素质结构,难有自己的创造和特色,在从事非农经济中,处于劣势。因此,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从而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2、尽快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要进一步保持全区整体经济的好且快发展。特别是加快服务业和物流业的发展,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加,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

3、有针对性地组织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一是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技术与技能;二是建立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提供就业服务及咨询工作,拓宽就业信息来源;三是积极发展乡镇私营企业,为农民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