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研究中心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时间:2022-06-04 09:31:00
导语:发展研究中心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研究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具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评价功能、监测功能和预警功能的科学的指标体系,客观评价和测度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促进上海和谐社会建设。所提出的指标体系由三层结构组成,分为社会评价和矛盾监测两个部分,共七个领域和40个评价与监测指标;其中,60%建立在以客观的统计指标为基础的指标集上,其余40%则通过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
这一研究依据中共**和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述,关注上海目前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以社会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参考了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全面小康社会的理论探讨和指标体系框架,以及若干城市已经提出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
研究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之始终。面对发展、改革中全社会及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发展要求,以及利益格局调整与社会、制度、文化转型带来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需要将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以及文化和制度环境开放性的要求,融汇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个过程之中;要承认利益的多样化和社会群体的分化,正视发展中的矛盾,关注利益冲突及其发展趋势;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最终落实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和生活品质。从长期的发展要求看,特别要重视能够有效调节社会关系、适应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制度和文化基础。上海是中国的特大型经济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在向更高发展阶段转换的时期,可能首先遇到一些更高层次上的发展要求和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评价上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更具有前瞻性。
基于上述认识,本研究提出的指标体系,一是以社会发展现状的测度指标为主,评价社会发展状况;二是考虑社会发展中复杂性,从分析当前社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矛盾入手,监测和评估这些因素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前者综合考虑发展基础、发展现状及长期发展前景;关注三个重点,即公众生活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以及保障公众利益、优化发展环境的制度基础。后者则通过讨论上海目前发展的阶段特征、面临的主要矛盾,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等,重点关注城市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个人发展环境以及社会资本四个方面的矛盾与问题。
本研究提出的评价和监测指标包含客观指标和主观评价两个大类,前者是主要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后者则反映公众的社会发展状况、个人处境、地位与作用等的主观感受。制度安排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在这一方面,虽然需要考虑制度建设的具体举措,但公众的实际感受,如表达诉求可能得到的回应、公众影响公共政策的能力则是更重要的评价标准。指标的选择着重考虑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反映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侧重于客观评价性指标,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兼顾可与国内外城市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
应用研究设计的指标体系,课题组进行了实验性的试测评。试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一是居民对自身生活状况及所能享受的公共服务满意水平不高,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适应;二是城市的快速发展给社会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三是群体关系不够融洽,社会资本明显不足;四是民主制度建设相与公众要求仍存在一定距离。据此建议以提高公众福利和民主制度建设作为上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重点。近中期的重点在提高保障水平,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引导和服务,帮助进城农民及其家庭安居乐业;拓宽个人发展空间,激发社会活力;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 上一篇:安监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会发言
- 下一篇:城镇劳动者医疗保险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