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6-04 08:42:00

导语: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党小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细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农村的建立和完善,过去一直沿袭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党小组的组织模式,已经滞后于农村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面对这些问题,敦煌市委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着眼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积极改革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办法,从20*年4月开始,在全市79个行政村推行了以创建产业党小组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1、按照产业类型科学编排党小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党建工作创新的要求,敦煌市打破传统的农村党小组设置模式,以村为单位,以产业链为依托,对农村党员按产业类型重新进行了编排,全市建立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二三产业、行政和老龄等5大类18种党小组共372个。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坚持三条原则:一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打破村民小组的界限进行编排;二是充分发扬民主,在分类登记、党员自愿申请的基础上进行编排;三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村产业发展和分布灵活编排,保证了党小组设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推选产业带头人担任党小组长。为了提升党小组在产业化发展中的带动力,敦煌市结合“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把农村产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党员能人推选到党小组长岗位上,充分发挥了他们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据统计,全市新当选的372个党小组长中,有产业、有影响、群众威信高的致富能人占到了85%以上。各乡镇还举办12期培训班,对产业党小组长进行专题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了党小组长适应形势、做好工作、加快发展的能力。

3、建立统分结合的管理机制。通过分类管理,各乡镇党委把层级管理和垂直管理结合起来,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在平时抓好产业党小组政治理论学习、党性实践活动、党员监督管理等分散活动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全乡范围内,定期组织产业党小组围绕生产经营实际分门别类开展主题鲜明的党组织活动,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逐步建立了统分结合的领导管理机制。杨家桥乡党委今年先后3次在全乡范围内组织各村的蔬菜党小组、林果党小组、二三产业党小组专题分析讨论全市蔬菜、林果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形势,重点就做大做强本乡的三大产业、发动全乡党员找差距、提建议、理思路,并分类进行产业知识培训,增强了全乡党员带领群众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4、创新党组织的活动方式。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基层党组织习惯于活动就是开会的做法,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生机和吸引力。分类管理中,各乡镇党委精心策划,分片指导,各产业党小组根据本行业的特点,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开展了一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党组织活动,创新了活动方式,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与此同时,市委指导各乡镇党委按照总量控制、灵活安排的原则,建立了统一的《产业党小组学习制度》和《老年党小组活动制度》,对党小组全年活动的次数、时间、地点做出了统一要求,保证了活动的科学安排;根据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制定了统一的《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和《产业党小组长工作职责》,明确了村党支部书记和产业党小组长围绕产业抓党建的目标和任务,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着眼抓落实,统一制定了《产业党小组活动督促检查制度》、《党小组活动考勤簿》和《党小组活动登记册》。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创新和规范,使基层党的制度建设符合了新形势下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求,创造性地落实了“”制度。

二、工作成效

1、分类管理,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凸现了发展主题。按产业类型设置党小组后,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适应了当前农村市场经济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对从事同一产业类型的党员集中进行管理,便于党小组把党员活动创造性地融入生产经营当中,炼“合金钢”,既充实了党员活动的内容,又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郭家堡乡大泉村养殖业党小组建立后,积极争取资金,发动党员群众集中建设标准化圈舍45个,全村养羊达到2万多只,成为全市的规模养殖示范区。

2、分类活动,搭起了党员之间交流发展的平台,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党小组分类管理以后,参加活动的对象都具有共同的群体性特点,特别是同一产业的党员在一起活动,有了共同的话题,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具有一致性,在活动中可以相互交流致富经验,分析掌握市场行情,探讨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共同进步、共同致富的目的,因而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据统计,分类管理后基层党员活动的参会率由过去的60%提高到了目前的90%以上,党小组活动的频率由过去月均0.8次增加到了现在的月均1.4次。转渠口乡石槽村老龄党小组在党小组长张翠英的带领下,组织全村8名多才多艺的老党员自发成立了自乐班,义务为群众演出30多场次。目前,全市老龄党小组共组建自乐班、秧歌队、登山队、晨练队、棋牌协会和义务联防队等群众性组织60多个,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老有所为,发挥了重大作用。

3、分类帮带,架起了“双培”和“双带”的桥梁,扩大了能人的辐射带动效应。分类管理后,同一产业中的党员以党小组为纽带,在党员产业带头人的带动下,通过党员“1+2”帮联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加强了帮带培养的力度和学习交流的机会,既在致富能人中培养发展了新党员,加大了扶贫帮困的力度,同时还培养扶持了一批新的致富典型,在党员致富能人中培养了一批后备干部队伍,形成了“双培”和“双带”的良性互动机制。据统计一年来,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从致富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78名,发展新党员129名,在致富能人中确定村组后备干部412名,在群众中培养各类致富典型681户,帮助28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4、分类协作,促生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了产业化发展步伐。推行分类管理后,产业发展有规模、有特色的村,依托产业党小组发动群众积极组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了农民群众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的转变。去年以来,各乡镇先后建起了南湖乡葡萄销售协会、杨家桥乡果蔬专业协会、孟家桥乡白灵菇生产服务中心、肃州镇辣椒协会等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51个,加快了全市葡萄、蔬菜、李广杏、白灵菇等产业的发展步伐。南湖乡在去年葡萄销售中,充分发挥党员经纪人在协会中的作用,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及时掌握葡萄销售价格信息,依托产业党小组组织全乡会员抵制商贩的压级压价行为,使葡萄销售价格稳定在1.4元/公斤以上,仅此一项就给全乡农民增加收入600万元。

三、几点思考

对农村党员进行分类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初步成效。经过总结分析,我们认识到,对农民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必须要注意和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必须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相适应。分类管理的核心是党小组的设置,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把党小组设置好,作用发挥好,基层党建工作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前,农村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小组的设置也应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按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及时进行改革和调整,努力寻求组织设置和生产力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把党小组建立在产业链条上,就会使党组织的活动自发地与产业化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自然地克服了长期以来党建工作和经济建设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从活动的内容上贴近了党员需求、贴近了生产实际、贴近了发展主题,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要根据不同群体生产生活的特点来选择。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源自于党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在分类管理中,我们感到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一定要适应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不同群体的现状和特点,既要突出主题,又要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才能富有特色。只有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党员的行业特色、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灵活选择、科学安排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解决党组织活力不强的问题。

3、党组织的先进性必须要从动员组织农村先进群体发挥作用上来体现。保持先进性是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推行分类管理中,我们感觉到,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以党小组为纽带,在同一产业的党员群体和广大群众中搭起了优秀分子展现才华的舞台,畅通了各行各业致富能人发挥作用的渠道,有利于在产业化发展中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党组织放宽视野,发现、培养、发展后备力量,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党的阶级基础,使党的建设在创新发展中永葆先进性。

4、分类管理工作必须要按照不同村组经济发展的实际分类推进。在改革的具体工作中,我们认识到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并不是对传统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彻底否定和打破,而是为了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行的必要的调整。各乡镇、各村产业发展实际和党员队伍现状都具有差异性,因此在工作的推进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一定要从推进产业化的发展出发,联系实际、区别对待,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